專利名稱:具有變化按摩的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變化按摩的按摩器,特別是指一種針對按摩傳動裝置進行改良,使按摩器得以具有更多按摩運作的按摩器。
背景技術:
由于現代人工作與生活步調十分忙碌緊湊,非常容易造成身體上的酸痛,而按摩正是消除疲勞常用的方法之一。以按摩椅為例,按摩椅可以適當的對背部的肌肉、穴道按摩以及脊椎牽引,進而舒緩緊繃的肌肉群,對于容易有肌肉酸痛的人或血液循環(huán)較差的人,可以達到消除疲勞及保健身體的效果。
而按摩椅的運作原理主要借由馬達帶動傳動裝置,讓傳動裝置再帶動按摩輪來進行滾動、捏揉、捶打等功能;但是,由于傳動裝置所帶動的按摩輪僅能持續(xù)做規(guī)律的按摩動作,無法改變按摩輪動作的規(guī)律性,因此,其變化性顯得不足。
接下來,以捏揉方式更近一步說明若傳動裝置帶動按摩輪于人體背部以平行方式位移,就僅具有平行捏揉功能,同樣的,若傳動裝置帶動按摩輪于人體背部以漸進漸遠的方式位移(即二按摩輪的間的距離),就無法以平行捏揉的方式進行背部按摩;據此,在競爭激烈的按摩產品中,因按摩運作方式有著變化性不足的缺陷,而將漸漸失去該項產品的競爭力,因此,若能使傳動裝置所帶動的按摩輪能同時具有多種的捏揉方式(即平行捏揉及漸近漸遠按摩方式),勢必得以提升該項產品的競爭力。
然而,為了達到上述傳動裝置所帶動的按摩輪能同時具有多種的捏揉方式(即平行捏揉及漸近漸遠按摩方式),市場上已有開發(fā)出具有多種捏柔運作方式的按摩器,例如日本特許公開番號特開2001-314471一案,當回轉軸以不同方向轉動時得以藉由回轉座上的弧形槽,讓左、右回轉軸產生不同時序的運作,而使得左、右回轉軸所組配的按摩機構呈平行捏揉及漸近漸遠按摩;但是,此種按摩傳動結構有著構件繁多、組配不易等缺失,相對地業(yè)者需高成本制作;因此,要如何提供一種構件少、結構簡易且容易組配,而同樣能達到多種捏揉運作方式的按摩傳動機構,已是目前各家廠商與研發(fā)者所追求的目標的,更為本案發(fā)明人的研發(fā)動機所在。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多變化按摩的按摩器,其由本體、第一傳動軸、第二傳動軸及按摩輪組所組配而成,主要利用控制第一或第二傳動軸轉向改變,即可在傳動換向的同時產生不同變化的按摩效果,以獲得不同的按摩形態(tài),提升按摩器產品的競爭力。
為達到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本發(fā)明具有多變化按摩的按摩器,包括
一本體;一第一傳動軸,受帶動組設于本體,且第一傳動軸兩端組設有傳動件;一第二傳動軸,受帶動組設于本體,且第二傳動軸兩端組設有連動塊,該連動塊與傳動件組接;二按摩輪組,組設于第一傳動軸的傳動件上,該第一傳動軸一端具有帶動段,且?guī)佣紊暇哂卸ㄎ豢?,并于帶動段套設有樞轉套,該樞轉套具有徑向條孔并對應帶動段的定位孔,且條孔具有相對的頂面,該樞轉套端部具有與傳動件組配的偏心凸桿,另以定位件組設于定位孔,且定位件位于條孔內,令第一傳動軸正、逆向轉動時,其定位件于樞轉套的條孔內位移后,定位件會抵頂樞轉套其中一抵頂面,讓樞轉套由定位件同第一傳動軸正、逆向轉動,令按摩器的按摩輪組產生多種按摩型態(tài)。
作為第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具有變化按摩的按摩器的第一傳動軸具有同軸向的帶動段。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具有變化按摩的按摩器的另一優(yōu)選實施例,其包括一本體;一第一傳動軸,受帶動組設于本體,且第一傳動軸兩端組設有傳動件;一第二傳動軸,受帶動組設于本體,且第二傳動軸兩端組設有連動塊,該連動塊與傳動件組接;二按摩輪組,組設于第一傳動軸的傳動件上,其改良在于該第二傳動軸一端具有帶動段,且?guī)佣紊暇哂卸ㄎ豢祝⒂趲佣翁自O有樞轉套,該樞轉套具有徑向條孔并對應帶動段的定位孔,且條孔具有相對抵頂面,該樞轉套端部具有與連動塊組配的偏心凸桿,另以定位件組設于定位孔,且定位件位于條孔內,令第二傳動軸正、逆向轉動時,其定位件于樞轉套的條孔內位移后,定位件會抵頂樞轉套其中一抵頂面,讓樞轉套由定位件同第二傳動軸正、逆向轉動,令按摩器的按摩輪組產生多種按摩型態(tài)。
作為本發(fā)明第二優(yōu)選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傳動軸具有同軸向的帶動段。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藉由控制第一或第二傳動軸轉向改變,即可在傳動換向的同時產生不同變化的按摩效果,以獲得不同的按摩形態(tài),提升了按摩器產品的競爭力
圖1為本發(fā)明立體圖;圖2本發(fā)明分解立體圖;圖3本發(fā)明動作剖面圖(一);圖4為本發(fā)明樞轉套動作示意圖(一);圖5為本發(fā)明按摩輪組動作示意圖(一);圖6為本發(fā)明按摩輪組動作示意圖(二);圖7為本發(fā)明動作剖面圖(二);圖8為本發(fā)明按摩輪組動作示意圖(三);圖9為本發(fā)明動作剖面圖(三);圖10為本發(fā)明樞轉套動作示意圖(二);圖11為本發(fā)明按摩輪組動作示意圖(四);圖12為本發(fā)明按摩輪組動作示意圖(五);圖13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分解立體圖;圖14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動作示意圖(一);
圖15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作動示意圖(二)。
上述附圖主要組件的符號說明10 本體11 馬達12 馬達20 第一傳動軸 21 傳動件22 帶動段 23 定位孔30 第二傳動軸 31 連動塊32 連桿33 帶動段34 定位孔41 第一按摩輪組42 第二按摩輪組43 按摩輪50 樞轉套 51 條孔52 抵頂面 53 抵頂面54 定位件 55 偏心凸桿60 樞轉套 61 條孔62 抵頂面 63 抵頂面64 定位件 65 偏心凸桿具體實施方式現結合實施例和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有關本發(fā)明為達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它的功效,現舉一較佳實施例,并配合圖標詳細說明如下首先請參閱圖1所示,由圖所示,本發(fā)明由一本體10、一第一傳動軸20、一第二傳動軸30、一第一按摩輪組41及一第二按摩輪組42所組配而成,其中該本體10,其組配有馬達11、12,藉由馬達11、12運轉后提供動力輸出;該第一傳動軸20,其組設于本體10上,且第一傳動軸20受馬達11帶動,而得以相對于本體10轉動,且第一傳動軸20的兩端處組設有傳動件21;該第二傳動軸30,其組設于本體10上,且第二傳動軸30受馬達12帶動,而得以相對本體10轉動,且第二傳動軸30的兩端組設有連動塊31,該連動塊31與傳動件21的間樞設有一連桿32;該第一、二按摩輪組41、42,分別組設于第一傳動軸20兩端傳動件21,且其上設有按摩輪43;據此,藉由馬達11、12運作后另第一、二按摩輪組41、42進行滾動、捏揉、捶打等運作,以上所述的結構及動作方式與現有技術相同,故在此不再多做贅述,而本發(fā)明設計處在于請配合參閱圖2和圖3該第一傳動軸20其中一端部成型有同軸向的帶動段22,于帶動段22徑向表面上制設有一定位孔23;另于第一傳動軸22的帶動段22套設有一樞轉套50,該樞轉套50表面上制設有一徑向條孔51,且條孔51上具有抵頂面52、53,而樞轉套50的條孔51對應到帶動段22的定位孔23,并以一定位件54組設于定位孔23,且定位件54穿設于條孔51內,另于樞轉套50的端部成型有一偏心凸桿55,該偏心凸桿55與傳動件21組配相接。
為了清楚說明本發(fā)明的使用狀態(tài)與功效,再請配合圖3、圖4所示,當第一傳動軸20受帶動而作正向轉動時,其以定位件54推迫樞轉套50的條孔51抵頂面52,由于定位件54組配定位在第一傳動軸20帶動段22的定位孔23,且定位件54受限于樞轉套50的條孔51內,因此第一傳動軸20的帶動段22以定位件54同步帶動樞轉套50作正向轉動,而樞轉套50的偏心凸桿55又與連動塊(圖上未顯示)相接,故第一、二按摩輪組41、42上的按摩輪43則得以產生同動,且以平行方式位移,即不改變按摩輪43的間的距離,如圖5與圖6所示。
接著,請參閱圖7、8所示,當第一傳動軸20受帶動而作逆向轉動時,由于本發(fā)明針對第一傳動軸20一端作改良,因此第一傳動軸20的另一端持續(xù)帶動第一按摩輪組41及其上的按摩輪43作動』,第一傳動軸的帶動段22亦呈逆向轉動,而組設在帶動段22定位孔23的定位件54則遠離樞轉套50的抵頂面52,因此定位件54隨帶動段22呈逆向轉動,此時,樞轉套50則不受定位件54帶動而停止轉動,即指樞轉套50與帶動段22兩者呈空轉狀態(tài),由于不受帶動的樞轉套50即無法帶動第二按摩輪組42及其上的按摩輪43作動,最后使第一、二按摩輪組41、42上的按摩輪43的間的距離逐漸改變。
接下來請參閱圖9、10圖所示,當第一傳動軸20持續(xù)逆向轉動時,組設在帶動段22定位孔23的定位件54會抵頂樞轉套50的條孔51抵頂面53,讓樞轉套50藉由定位件54同第一傳動軸20逆向轉動,此時第一、二按摩輪組41、42上按摩輪43的間的距離則停止改變,而變成規(guī)律性的靠近與分離(即漸近漸遠按摩方式),如圖式中第十一、十二圖所示。
據此,本發(fā)明于作動時,藉由操控第一傳動軸20的正、逆轉向,即可改變按摩器按摩輪43的按摩型態(tài)者(即平行捏揉及漸近漸遠按摩方式),藉此提升按摩器產品的競爭力。
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具有變化按摩的按摩器,同樣由一本體、一第一傳動軸、一第二傳動軸、一第一按摩輪組及一第二按摩輪組所組配而成,而其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處請參閱第十三、十四與十五圖以及下列敘述該第二傳動軸30其中一端部成型有同軸向的帶動段33,于帶動段33表面上制設有一定位孔34;另于,第二傳動軸30的帶動段33套設有一樞轉套60,該樞轉套60表面上制設有一徑向條孔61,且條孔61上具有抵頂面62、63而樞轉套60的條孔61對應到帶動段33的定位孔34,并以一定位件64組設于定位孔34,且定位件64穿設于條孔61內,另于樞轉套60的端部成型有一偏心凸桿65,該偏心凸桿65與連動塊31組配相接。
據此,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于作動時,利用第二傳動軸于正、逆轉向過程中,組設在帶動段33定位孔34的定位件64會抵頂樞轉套60的條孔61抵頂面62、63,讓樞轉套60藉由定位件64同第二傳動軸20正、逆向轉動,即可得以改變按摩輪組41、42產生同步或不同步的搥打按摩動作,有別于現有技術中的按摩器的按摩輪組僅單一形態(tài)的搥打動作(即同步搥打或不同步搥打),而得以提升按摩器產品的競爭力。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定位件組設于第一、二傳動軸定位孔的方式,可以螺鎖結合、嵌卡結合等方式來完成。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藉由控制第一或第二傳動軸轉向改變,即可在傳動換向的同時產生不同變化的按摩效果,以獲得不同的按摩形態(tài),提升按摩器產品的競爭力,所以本發(fā)明的實用性已毋庸置疑,此外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揭露的結構,申請前并未見諸刊物,亦未曾公開使用,故本發(fā)明的新穎性及進步性又均已符合,故依法提出本發(fā)明專利的申請。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變化按摩的按摩器,其包括一本體;一第一傳動軸,受帶動組設于本體,且第一傳動軸兩端組設有傳動件;一第二傳動軸,受帶動組設于本體,且第二傳動軸兩端組設有連動塊,該連動塊與傳動件組接;二按摩輪組,組設于第一傳動軸的傳動件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傳動軸一端具有帶動段,且?guī)佣紊暇哂卸ㄎ豢?,并于帶動段套設有樞轉套,該樞轉套具有徑向條孔并對應帶動段的定位孔,且條孔具有相對抵頂面,該樞轉套端部具有與傳動件組配的偏心凸桿,另以定位件組設于定位孔,且定位件位于條孔內,令第一傳動軸正、逆向轉動時,其定位件于樞轉套的條孔內位移后,定位件會抵頂樞轉套其中一抵頂面,讓樞轉套由定位件同第一傳動軸正、逆向轉動,令按摩器的按摩輪組產生多種按摩型態(tài)者。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變化按摩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動軸具有同軸向的帶動段。
3.一種具有變化按摩的按摩器,其包括一本體;一第一傳動軸,受帶動組設于本體,且第一傳動軸兩端組設有傳動件;一第二傳動軸,受帶動組設于本體,且第二傳動軸兩端組設有連動塊,該連動塊與傳動件組接;二按摩輪組,組設于第一傳動軸的傳動件上,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傳動軸一端具有帶動段,且?guī)佣紊暇哂卸ㄎ豢?,并于帶動段套設有樞轉套,該樞轉套具有徑向條孔并對應帶動段的定位孔,且條孔具有相對抵頂面,該樞轉套端部具有與連動塊組配的偏心凸桿,另以定位件組設于定位孔,且定位件位于條孔內,令第二傳動軸正、逆向轉動時,其定位件于樞轉套的條孔內位移后,定位件會抵頂樞轉套其中一抵頂面,讓樞轉套由定位件同第二傳動軸正、逆向轉動,令按摩器的按摩輪組產生多種按摩型態(tài)。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變化按摩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傳動軸具有同軸向的帶動段。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變化按摩的按摩器,其由本體、第一傳動軸、第二傳動軸及按摩輪組所組配而成,其中第一傳動軸受帶動組設于本體,且第一傳動軸兩端組設有傳動件,第二傳動軸受帶動組設于本體,且第二傳動軸兩端組設有連動塊,該連動塊與傳動件組接,該按摩輪組組設于第一傳動軸的傳動件上;而本發(fā)明利用在第一或二傳動軸一端具有帶動段,且?guī)佣紊暇哂卸ㄎ豢?,并于帶動段套設有樞轉套,該樞轉套具有徑向條孔并對應帶動段的定位孔,且條孔具有相對抵頂面,該樞轉套端部具有與傳動件組配的偏心凸桿,另以定位件組設于定位孔,且定位件位于條孔內,令第一或二傳動軸正、逆向轉動時,其定位件于樞轉套的條孔內位移后,定位件會抵頂樞轉套其中一抵頂面,讓樞轉套由定位件同第一或二傳動軸正、逆向轉動時,令按摩器的按摩輪組產生多種按摩型態(tài),藉此提升按摩器產品的競爭力。
文檔編號A61H23/02GK1911201SQ200510090158
公開日2007年2月14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8月11日
發(fā)明者謝文旭 申請人:光昱金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