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肺內(nèi)感染及防治非典型肺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中藥治療肺內(nèi)感染以及能夠防治非典型肺炎的藥物。
背景技術(shù):
2002年末,特別是2003年春季肆虐世界部分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和我國的非典型肺炎(SARS)是一種具有很強傳染性的呼吸道疾病,被傳染后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感染,而且容易發(fā)展成較嚴重的肺損傷和呼吸衰竭,在人民中引起較大的恐慌。但是,在黨和政府,特別是胡錦濤總書記的高度重視和廣大醫(yī)務(wù)工作者的努力下,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到2003年6月底非典型炎和疑似病例的發(fā)病率達到了零??墒亲鳛橐环N傳染性疾病是不可能一下子滅絕的,秋冬季又是呼吸道疾病易發(fā)的季節(jié),非典型肺炎(SARS)卷土重來也是有可能性的。利用中藥治療肺內(nèi)感染的藥物不少,但都不能防治非典型肺炎。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即能治療肺內(nèi)感染又對防治非典型肺炎有效的一種治療肺內(nèi)感染及防治非典型肺炎的中藥。
麻杏石甘湯是古方,是治療支氣管炎的常用方劑,其中麻黃是主藥,對支氣管平滑肌有解痙作用因而鎮(zhèn)咳;另有升壓作用,對心臟有興奮作用,也能興奮大腦皮層與呼吸中樞,推斷其對病毒有抑制作用,因而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故用之為主藥。杏仁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二藥相配相得益彰。甘草能減少咽部的刺激作用,其鎮(zhèn)咳作用除咽部外而且是中樞性的,其強度與可待因相似。三藥配伍得當(dāng)止咳祛痰非常明顯;石膏解熱作用較強,所以古方為治咳祛痰而發(fā)熱者是非常合適的。
本發(fā)明以古方為基礎(chǔ)改進的配方。加桔梗以加強其祛痰作用;加萊菔子、紫蘇子、白芥子即下氣平喘又能消炎抗菌。又加姜半夏,即鎮(zhèn)咳祛痰又有鎮(zhèn)吐解毒作用。本發(fā)明對咳嗽、痰多、氣喘、發(fā)熱、炎癥均有較好的效果。
本發(fā)明加蒼術(shù)配麻黃以利發(fā)汗而解熱,其滅菌效果也頗佳,加蒲公英對多種細菌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即清熱解毒又有利尿作用;發(fā)明人認為,蒲公英有抗病毒作用,這更有利于抗擊非典。清熱解毒中再加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的金銀花、連翹、菊花;還有黃芩既有抗微生物的作用,又有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yīng)、利尿、降壓作用;黃柏、黃連其作用與黃芩相似,而某些作用更強于黃芩。在實驗中對抗流感病毒、新城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還有虎杖對多種病毒均有明顯抑制作用,配合上述藥物,抗病毒會更強,會有協(xié)同作用的。另外虎杖對肺部炎癥有獨特的治療效果。本發(fā)明加茯苓利水滲濕、寧心安神,加大黃通肺瀉下、通便解毒,使熱毒從兩便排除。上述配方有強心作用的麻黃、連翹、甘草等,另有保肝健脾藥有萊菔子、紫蘇子、茯苓、陳皮、姜半夏、甘草等。
樟腦芳香開竅,具有強心的作用,對預(yù)防SARS尤為有益,除此又加黃芪利尿強心,也有加強心臟收縮作用,增加心輸出量,舒張冠狀血管。加黨參可升高血壓,促進機體新陳代謝作用;兩者合用補中益氣,配有甘草乃四君子之主要,如此配伍相得益彰。SARS傷心又傷肝,此配方即可預(yù)防又能治療,為防治非典難得的中藥。
本發(fā)明的藥物各組分用量在下述重量份范圍具有良好療效麻黃1-5份、杏仁1-5份、石膏3-30份、甘草1-10份、桔梗1-10份、黃芩1-10份、黃連1-5份、黃柏1-10份、茯苓1-5份、大黃1-3份、金銀花1-5份、連翹15份、虎杖1-5份、萊菔子2-10份、紫蘇子1-5份、姜半夏1-10份、菊花1-10份、蒲公英1-10份、蒼龍1-5份。
優(yōu)選為麻黃1份、杏仁1份、石膏3份、甘草1份、桔梗1份、黃芩1份、黃連1份、黃柏1份、茯苓1份、大黃1份、金銀花1份、連翹1份、虎杖1份、萊菔子2份、紫蘇子1份、姜半夏1份、菊花1份、蒲公英1份、蒼術(shù)1份。
本發(fā)明藥物各組分用量可以是麻黃1-5份、杏仁1-5份、石膏3-30份、甘草1-10份、桔梗1-10份、黃芩1-10份、黃連1-5份、黃柏1-10份、茯苓1-5份、大黃1-3份、金銀花1-5份、連翹1-5份、虎杖1-5份、萊菔子2-10份、紫蘇子1-5份、姜半夏1-10份、菊花1-10份、蒲公英1-10份、蒼術(shù)1-5份、白芥子1-5份、陳皮1-5份、生地1-5份、荊芥1-5份、戈根1-3份、龍膽草1-3份、赤小豆1-20份、知母1-5份、樟腦0.5-2份、優(yōu)選為麻黃1份、杏仁1份、石膏3份、甘草11份、桔梗份、黃芩1份、黃連1份、黃柏1份、茯苓1份、大黃1份、金銀花1份、連翹1份、虎杖1份、萊菔子2份、紫蘇子1份、姜半夏1份、菊花1份、蒲公英1份、蒼龍1份、白芥子1份、陳皮1份、生地1份、荊芥1份、戈根1份、龍膽草1份、赤小豆1份、知母1份、樟腦0.5份。
本發(fā)明藥物各組分用量還可以是麻黃1-5份、杏仁1-5份、石膏3-30份、甘草1-10份、桔梗1-10份、黃芩1-10份、黃連1-5份、黃柏1-10份、茯苓1-5份、大黃1-3份、金銀花1-5份、連翹1-5份、虎杖1-5份、萊菔子2-10份、紫蘇子1-5份、姜半夏1-10份、菊花1-10份、蒲公英1-10份、蒼術(shù)1-5份、白芥子1-5份、陳皮1-5份、生地1-5份、荊芥1-5份、戈根1-3份、龍膽草1-3份、赤小豆1-20份、知母1-5份、樟腦0.5-2份、黨參1-20份、黃芪1-20份、車前子1-5份、葶藶子1-5份。
優(yōu)選為麻黃1份、杏仁1份、石膏3份、甘草1份、桔梗11份、黃芩1份、黃連1份、黃柏1份、茯苓1份、大黃1份、金銀花1份、連翹1份、虎杖1份、萊菔子2份、紫蘇子1份、姜半夏1份、菊花1份、蒲公英1份、蒼術(shù)1份、白芥子1份、陳皮1份、生地1份、荊芥1份、戈根1份、龍膽草1份、赤小豆1份、知母1份、樟腦0.5份、黨參1份、黃芪1份、車前子1份、葶藶子1份。
本發(fā)明最佳配方麻黃2份、杏仁2份、石膏5份、桔梗2份、黃芩2份、黃連1份、黃柏2份、茯苓1份、大黃1份、金銀花1份、連翹2份、虎杖2份、萊菔子2份、紫蘇子1份、姜半夏2份、菊花3份、蒲公英5份,黨參5份、黃芪5份、陳皮1份、樟腦0.1份。
注最佳處方共投生藥260克,處理粉碎后可得150克。
麻黃 異名龍沙、卑相、卑鹽、狗骨;成分含生物堿1-2%,其中40-90%為麻黃堿;藥理①麻黃堿對血管收縮作用溫和而持久,對血管舒張作用很微弱,因此用于鼻粘膜腫脹;能使冠狀血管擴張,增加冠脈流量;升壓作用緩慢持久,可維持數(shù)小時,收縮壓的升高較舒張壓為顯著;對于心臟也有強大的興奮作用。②如用較大治療量即能興奮大腦皮質(zhì)和皮質(zhì)下中樞,引起精神興奮、失眠、震顫、不安等癥狀,亦能興奮呼吸中樞及血管運動中樞,對麻醉藥中毒時有蘇醒作用。③麻黃堿對氣管平滑肌的解痙作用持久,特別是在支氣管處于痙攣狀態(tài)的解痙作用更明顯;④對骨骼肌有抗疲勞作用。功用主治發(fā)汗、平喘、利水;治傷寒表實、發(fā)熱惡寒、頭痛鼻塞、骨節(jié)疼痛、咳嗽氣喘、風(fēng)水浮腫、小便不利、風(fēng)邪頑痹、皮膚不仁、風(fēng)疹搔癢。
黃芪異名腐腸、黃文、虹勝、經(jīng)芩、元芩、土金茶根;成分根含黃芩甙元、黃芩甙、漢黃芩素、莖葉中含黃芩素甙;藥理①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yīng),黃芩甙元、黃芩甙對腸鼠離體氣管過敏性收縮及整體動物過敏性氣喘均有緩解作用;并與麻黃堿協(xié)同,抑制過敏性介體的釋放,因而不產(chǎn)生過敏反應(yīng),并能抑制過敏性浮腫及炎癥;②有較廣的抗菌譜,對痢疾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以及腦腦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煎劑作喉頭噴霧;試管內(nèi)對流感病毒PR8株有抑制作用,鼠感染病毒后能使之減輕肺部損傷和延長存活時間;③有解熱作用;④有降壓利尿作用;⑤黃芩及三黃制劑(黃連、黃芩、大黃1∶1∶1)能使膽固醇降低,黃芩能使血糖上升;功用主治瀉實火除濕熱、止血、安胎;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疸、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癰腫疔瘡。
桔梗 異名白藥、利如、梗草、苦梗、大藥;成分根含皂甙;藥理①可使呼吸道粘膜液分泌量顯著增加,作用強度可與氯化胺相比,強于遠志而次于美遠志;②動物實驗認為可使血糖降低,人工家兔糖尿病,降低血糖的作用更顯著;功用主治開宣肺氣、祛痰排膿;治外感咳嗽、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胸滿脅痛、痢疾腹痛。
萊菔子 異名蘿卜子;種子含脂肪油,揮發(fā)油;藥理①萊菔子含抗菌物質(zhì),其有效成分為萊菔素,對大腸桿菌及葡萄球菌均有顯著抑制作用;可對抗鏈球菌、化膿球菌、肺炎球菌等生長;②在試管內(nèi)對同心性毛癬菌等6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功用主治下氣走喘、消食化積;治咳嗽痰喘、食積氣滯、胸悶腹脹、下痢后重。
黃連 異名玉連、支連;成分含小檗堿7-9%、黃連堿等生物堿;藥理①細菌體外試驗證明黃連或小檗堿對溶血性鏈性菌、腦膜炎球菌、肺炎雙球菌、霍亂弧菌、炭疽桿菌、以及金黃色金葡萄球菌皆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對肺炎桿菌、百日咳桿菌、破傷風(fēng)桿菌、結(jié)核桿菌等亦有效;黃連粗提取物與純小檗堿的抗菌作用,基本上是一致的,其臨床療效至少不低於氯霉素、鏈霉素;②在雞胚試驗中對流感病毒、新城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致病性真菌有廣泛而顯著的抑制,對鉤端螺旋體在試管中有相當(dāng)強的殺滅作用,在體外及體內(nèi)均有抗阿米巴原蟲作用;③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作用,對麻醉或不麻醉動物,均可引起血壓下降,降壓作用與心臟無關(guān),降壓與血管擴張有關(guān);④對平肌的作用,對血管平滑肌起松馳作用,對子宮、膀胱、支氣管、腸胃道等都具有興奮作用;對小鼠子宮則有麻痹作用;⑤小檗堿有利膽作用,對慢性膽囊炎患者,口服有良好效果;有抗貧血作用;⑥抗癌,在組織培養(yǎng)試驗中、抑制細胞呼吸、氧的攝取、并引起細胞的脂肪性變;⑦小檗堿小劑量能加強小鼠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大劑量可削弱之;功用主治瀉火燥濕、解毒殺蟲,治時行熱毒、傷寒、熱盛心煩、痞滿嘔逆、菌痢、熱瀉腹痛、肺結(jié)核、吐、衄、下血、消渴、疳積、蛔蟲病、百日咳、咽喉腫痛、火眼、口瘡、癰疽瘡毒、濕疹、燙傷等。
黃柏 異名檗木、檗皮、黃檗;成份含小檗堿;藥理黃柏與黃連同樣含較多的小檗堿,故其藥理作用亦大體相似,但含量較黃連低;①抗菌作用有效成分為小檗堿。黃連作用較黃柏強一倍。②降壓作用對麻醉動物靜脈或腹腔注射,可產(chǎn)生顯著而持久的降壓作用,降壓屬中樞性的;功用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治熱痢泄瀉、消咳、黃疸、夢遺、淋濁、骨蒸勞熱、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瘡瘍腫毒。
茯苓 異名茯菟、茯靈、云苓、松苓;成分菌核含β-茯苓聚糖,約占干重93%;藥理①利尿作用大鼠口服醇提液有明顯的利尿作用;②抗菌作用試管未發(fā)現(xiàn)有抑菌作用;③生物實驗證明對離體腸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并能降低胃酸;功用主治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
甘草 成份根和根莖含甘草甜素,甘草甙;藥理①含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②抗炎及抗變態(tài)反應(yīng)的作用;③解毒作用;④鎮(zhèn)咳作用,能減少咽部粘膜的刺激作用,從而鎮(zhèn)咳,其鎮(zhèn)咳作用為中樞性,其強度與可待因相似;功用主治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diào)和諸藥。
紫蘇子 異名蘇子、黑蘇子、野麻子、鐵蘇子;成分種子含脂肪油(45.30%)及維生素B;功用主治下氣、消痰、潤肺、寬腸;治咳逆、痰喘、氣滯、便秘。
石膏 異名細石、細理石、軟石膏、寒水石、白虎;成份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鈣、微量的Fe++及Mg++;藥理有退熱作用。麻杏石甘湯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主要來自麻黃;功用主治生用解肌清熱、除煩止渴;治熱病,壯熱不退、心煩神昏、譫語發(fā)狂、口渴咽干、肺熱喘急。
杏仁 異名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苦梅仁;成份含苦杏仁甙約3%、脂肪油(杏仁油)約50%、蛋白質(zhì)和游離氨基酸;藥理內(nèi)服后,苦杏仁甙可被酶水解產(chǎn)生氫氰酸和苯甲酸醛,普通1克杏仁可產(chǎn)生2.5毫克氫氰酸,氫氰酸是劇毒物質(zhì),人的致死量大約0.05克,服用少量杏仁,在體內(nèi)慢慢分解,不致引起中毒,而呈鎮(zhèn)靜呼吸中樞的作用,有鎮(zhèn)咳平喘作用;功用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潤腸;治外感咳嗽、喘滿、喉痹、腸燥便秘。
大黃 成分具有瀉下作用,又含鞣質(zhì)又有止瀉作用;藥理①止瀉作用,因含鞣質(zhì),故在產(chǎn)生下瀉之后,亦導(dǎo)致便秘;②抗菌作用,對革氏陽性及革氏陰性細菌均有抗菌作用;③可縮短血凝而止血;功用主治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治實熱便秘、譫語發(fā)狂,吐血、衄血、陽黃水腫、暴眼赤痛等。
連翹 異名旱蓮子、大翹子、空殼;成分果實含連翹酚、甾醇化合物、皂甙及黃酮醇甙類;藥理①可抑制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白喉桿菌及霍亂弧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②其他作用,鎮(zhèn)吐作用,強心利尿作用;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治溫?zé)?、丹毒、斑疹、癰瘍腫毒、瘰疬、小便癃閉。
菊花 藥理①抗病原體作用在體外對金色葡萄狀球菌及鏈球菌、人型結(jié)核菌有某些抑制作用;②抗炎作用;③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功用主治疏風(fēng)清熱、疏肝明目、解毒,治頭痛、眩暈、目赤淚出。
金銀花 異名忍冬花、銀花、鷺鷥花、蘇花、金花、金藤花、雙花;成分花含木樨草素,肌醇約1%及白甙、鞣質(zhì)等;藥理①在體外對多種細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百日咳桿菌、霍亂弧菌以及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對慢性氣管炎某些常見細菌(肺炎球菌、甲型鏈球菌、卡他球菌等)也有抑菌作用;高壓消毒可顯著影響其抗菌效力;②對癌細胞無直接作用,但能減輕患癌動物肝臟中過氧化氫酶及膽堿脂酶活性的降低;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治溫病發(fā)熱、熱毒血痢、癰瘍、腫毒、瘰疬、痔漏;治外感發(fā)熱咳嗽。
虎杖 異名大蟲杖、苦杖、酸杖、斑杖、野黃連;成分根和莖葉均含大黃素,大黃素甲醚;藥理①抗菌作用體外實驗,虎杖煎液(25%)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甲型或乙型鏈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②對流感病毒、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乙型腦炎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均有明顯抑制作用;③兔靜脈注射,可引起低血糖休克;功用主治祛風(fēng)利濕、破瘀通經(jīng),治風(fēng)濕筋骨疼痛、濕熱黃疸、淋濁帶下、婦女經(jīng)閉、癥瘕積聚、痔漏下血,跌樸損傷、燙傷。
半夏 異名地珠半夏、三步跳、野芋頭、老鴰眼、地雷公;成分莖塊含揮發(fā)油、少量脂肪;藥理①鎮(zhèn)咳祛痰作用,對咽喉痛有緩解作用;②鎮(zhèn)吐作用半夏或姜半夏均有止吐作用;③解毒作用半夏所含葡萄糖酸醛的衍化物有顯著的解毒作用;毒性生半夏毒性最大,其次為姜半夏、蒸半夏、白礬半夏毒性最?。还τ弥髦卧餄窕?、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外消癰腫。
蒼術(shù) 異名赤術(shù)、馬薊、青術(shù)、仙術(shù);成分根含揮發(fā)油,其主要成分為蒼術(shù)醇、蒼術(shù)酮;藥理①血糖下降,服藥后4~17天未見血糖上升;②蒼術(shù)、艾葉煙熏消毒(6立方米實驗室各用200克,煙熏2小時)對結(jié)核、大腸、枯草、綠膿等桿菌、金黃色葡萄狀球菌有顯著的滅菌效果,與福爾馬林相似,而優(yōu)于紫外線及乳酸的消毒。功用主治健脾、燥濕、解郁、辟穢,治濕性困脾,倦怠思臥、脘脾腹脹、食欲不振、嘔吐、泄瀉、風(fēng)寒濕痹、足瘺、夜盲,除濕發(fā)汗功最大。
蒲公英 異名鳧公英、婆婆丁、地丁、鵓鴣英、黃花地?。怀煞秩莺压㈢薮?、膽堿、菊糖和果膠;藥理對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肺炎、腦膜炎、卡他等球菌、白喉、綠膿、變形、痢疾、傷寒等桿菌亦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在動物身上有利膽作用,臨床上對膽囊痙攣及結(jié)石癥有效;有利尿作用,特別是對門脈性水腫有效;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散結(jié),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脈炎、瘰疬、疔毒瘡腫、急性結(jié)膜炎、感冒發(fā)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從治療肝炎、病毒性感冒來看均有效果,很可能有抗病毒作用。
黃芪 藥理①利尿作用,口服煎劑有利尿及鈉排出量增加;②對心血管作用,有加強心臟收縮、心肌收縮、舒張冠狀血管;③降壓作用;④強壯作用;功用主治益衛(wèi)固表、利水消腫、補中益氣。
黨參 藥理①可使血糖升高,并有某些抗腎上腺素作用;②降壓作用;
③能促進機體新陳代謝作用。
本發(fā)明可制成膠囊劑和口服液,方法如下粉碎與分裝一、膠囊劑1.粉碎(1)將各藥分別檢查、除去雜質(zhì),用清水洗2~3遍,以潔為度;(2)撈出晾曬,至表面干燥即可;(3)放入烤箱內(nèi)烘烤,溫度以80℃為宜;每10分鐘翻攪一次,共三次,以達到內(nèi)外皆充分干燥為準(zhǔn);(4)將各藥用粉碎機粉碎;(5)過120目篩;2.分裝(1)藥粉分別裝入膠囊中;(2)每個膠囊裝藥粉250毫克,即含生物250毫克。
用量、服用方法、毒副作用、禁忌及注意事項1.用量每次2粒~4位,1日3次,極量1次6粒,1日18粒,或遵醫(yī)囑;2.服用方法食后用溫開水吞服,如用姜糖水服用更佳,但糖尿病患者不能用糖,可用姜水吞服;3.毒副作用本藥有小毒及劇烈藥,除非急重癥不宜用大量,按常規(guī)用量,可保無虞;4.長期服用時,待癥狀減輕即可減量;5.禁忌對麻黃、杏仁過敏者禁用,有過敏史者慎用;6.注意事項(1)對急重癥患者應(yīng)配合西醫(yī)藥共同治療,勿專依賴本品;(2)在治療期限間禁煙、酒;(3)上述為成人量、嬰幼兒服用量為1/4~1/10,并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二、口服液
1.粉碎 (1)、(2)同膠囊劑;(3)用常規(guī)煎法煎煮,煮沸后之藥液傾入容器中,其余藥液再加水繼續(xù)煎煮;(4)將多次藥液混合后濃縮之;(5)濃縮之藥液呈膠狀為準(zhǔn);(6)加入蒸餾水稀釋,至金黃色液體為佳,攪拌后灌入安瓶中,使每瓶生藥為膠囊劑之倍量;(7)用SYX-4.8水浴式滅菌器滅菌;(8)冷卻后密封之。
用法同膠囊劑,其余均同膠囊劑,用量為膠囊劑之半量。
本發(fā)明動物毒理試驗
注20只雞雛,其中3只自然死亡,實際為17只。
試驗結(jié)果未發(fā)現(xiàn)毒副作用,故證明本發(fā)明無毒性。
病例統(tǒng)計在2 000余份病例中,抽樣選出病例350份,其統(tǒng)計結(jié)果如下
有效率90.29%,無效率9.71%。
本發(fā)明能夠有效地治療肺內(nèi)感染,有效率可達90%以上,并可防治非典型肺炎。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取麻黃1份、杏仁1份、石膏3份、甘草1份、桔梗1份、黃芩1份、黃連1份、黃柏1份、茯苓1份、大黃1份、金銀花1份、連翹1份、虎杖份、萊菔子2份、紫蘇子1份、姜半夏1份、菊花1份、蒲公英1份、蒼術(shù)1份,備用;本發(fā)明可制成膠囊劑和口服液,方法如下粉碎與分裝一、膠囊劑1.粉碎(1)將各藥分別檢查、除去雜質(zhì),用清水洗2~3遍,以潔為度;(2)撈出晾曬,至表面干燥即可;(3)放入烤箱內(nèi)烘烤,溫度以80℃為宜;每10分鐘翻攪一次,共三次,以達到內(nèi)外皆充分干燥為準(zhǔn);(4)將各藥用粉碎機粉碎;(5)過120目篩;2.分裝(3)藥粉分別裝入膠囊中;(4)每個膠囊裝藥粉250毫克,即含生物250毫克。
6.注意事項(1)對急重癥患者應(yīng)配合西醫(yī)藥共同治療,勿專依賴本品;(2)在治療期限間禁煙、酒;(3)上述為成人量、嬰幼兒服用量為1/4~1/10,并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二、口服液1.粉碎
(1)、(2)同膠囊劑;(3)用常規(guī)煎法煎煮,煮沸后之藥液傾入容器中,其余藥液再加水繼續(xù)煎煮;(4)將多次藥液混合后濃縮之;(5)濃縮之藥液呈膠狀為準(zhǔn);(6)加入蒸餾水稀釋,攪拌后灌入安瓶中,使每瓶生藥為膠囊劑之倍量;(7)用SYX-4.8水浴式滅菌器滅菌;(8)冷卻后密封之。
實施例2取麻黃1份、杏仁1份、石膏3份、甘草1份、桔梗1份、黃芩1份、黃連1份、黃柏1份、茯苓1份、大黃1份、金銀花1份、連翹1份、虎杖1份、萊菔子2份、紫蘇子1份、姜半夏1份、菊花1份、蒲公英1份、蒼術(shù)1份、白芥子1份、陳皮1份、生地1份、荊芥1份、戈根1份、龍膽草1份、赤小豆1份、知母1份、樟腦0.5份,備用;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3取麻黃1份、杏仁1份、石膏3份、甘草1份、桔梗1份、黃芩1份、黃連1份、黃柏1份、茯苓1份、大黃1份、金銀花1份、連翹1份、虎杖1份、萊菔子2份、紫蘇子1份、姜半夏1份、菊花1份、蒲公英1份、蒼術(shù)1份、白芥子1份、陳皮1份、生地1份、荊芥1份、戈根1份、龍膽草1份、赤小豆1份、知母1份、樟腦0.5份、黨參1份、黃芪1份、車前子1份、葶藶子1份,備用;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4取麻黃2份、杏仁2份、石膏5份、桔梗2份、黃芩2份、黃連1份、黃柏2份、茯苓1份、大黃1份、金銀花1份、連翹2份、虎杖2份、萊菔子2份、紫蘇子1份、姜半夏2份、菊花3份、蒲公英5份,黨參5份、黃芪5份、陳皮1份、樟腦0.1份,備用;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肺內(nèi)感染及防治非典型肺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原料藥組成麻黃1-5份、杏仁1-5份、石膏3-30份、甘草1-10份、桔梗1-10份、黃芩1-10份、黃連1-5份、黃柏1-10份、茯苓1-5份、大黃1-3份、金銀花1-5份、連翹1-5份、虎杖1-5份、萊菔子2-10份、紫蘇子1-5份、姜半夏1-10份、菊花1-10份、蒲公英1-10份、蒼龍1-5份。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中個原料藥的用量為麻黃1份、杏仁1份、石膏3份、甘草1份、桔梗1份、 黃芩1份、黃連1份、黃柏1份、茯苓1份、大黃1份、金銀花1份、連翹1份、虎杖1份、萊菔子2份、紫蘇子1份、姜半夏1份、菊花1份、蒲公英1份、蒼術(shù)1份。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中原料藥還有白芥子1-5份、陳皮1-5份、生地1-5份、荊芥1-5份、戈根1-3份、龍膽草1-3份、赤小豆1-20份、知母1-5份、樟腦0.5-2份。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藥物,其中個原料藥的用量為麻黃1份、杏仁1份、石膏3份、甘草11份、桔梗份、黃芩1份、黃連1份、黃柏1份、茯苓1份、大黃1份、金銀花1份、連翹1份、虎杖1份、萊菔子2份、紫蘇子1份、姜半夏1份、菊花1份、蒲公英1份、蒼龍1份、白芥子1份、陳皮1份、生地1份、荊芥1份、戈根1份、龍膽草1份、赤小豆1份、知母1份、樟腦0.5份。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藥物,其中原料藥還有黨參1-20份、黃芪1-20份、車前子1-5份、葶藶子1-5份。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藥物,其中個原料藥的用量為麻黃1份、杏仁1份、石膏3份、甘草1份、桔梗11份、黃芩1份、黃連1份、黃柏1份、茯苓1份、大黃1份、金銀花1份、連翹1份、虎杖1份、萊菔子2份、紫蘇子1份、姜半夏1份、菊花1份、蒲公英1份、蒼術(shù)1份、白芥子1份、陳皮1份、生地1份、荊芥1份、戈根1份、龍膽草1份、赤小豆1份、知母1份、樟腦0.5份、黨參1份、黃芪1份、車前子1份、葶藶子1份。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藥物,其中個原料藥的用量為麻黃2份、杏仁2份、石膏5份、桔梗2份、黃芩2份、黃連1份、黃柏2份、茯苓1份、大黃1份、金銀花1份、連翹2份、虎杖2份、萊菔子2份、紫蘇子1份、姜半夏2份、菊花3份、蒲公英5份,黨參5份、黃芪5份、陳皮1份、樟腦0.1份。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1)將各藥分別檢查、除去雜質(zhì),用清水洗2~3遍,以潔為度;(2)撈出晾曬,至表面干燥即可;(3)放入烤箱內(nèi)烘烤,溫度以80℃為宜;每10分鐘翻攪一次,共三次,以達到內(nèi)外皆充分干燥為準(zhǔn);(4)將各藥用粉碎機粉碎;(5)過120目篩;(6)藥粉分別裝入膠囊中;(7)每個膠囊裝藥粉250毫克,即含生物250毫克。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1)將各藥分別檢查、除去雜質(zhì),用清水洗2~3遍,以潔為度;(2)撈出晾曬,至表面干燥即可;(3) 用常規(guī)煎法煎煮,煮沸后之藥液傾入容器中,其余藥液再加水繼續(xù)煎煮;(4)將多次藥液混合后濃縮之;(5)濃縮之藥液呈膠狀為準(zhǔn);(6)加入蒸餾水稀釋,至金黃色液體為佳,攪拌后灌入安瓶中,使每瓶生藥為膠囊劑之倍量;(7)用SYX-4.8水浴式滅菌器滅菌;(8)冷卻后密封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中藥治療肺內(nèi)感染以及能夠防治非典型肺炎的藥物,主要由麻黃1-5份、杏仁1-5份、石膏3-30份、甘草1-10份、桔梗1-10份、黃芩1-10份、黃連1-5份、黃柏1-10份、茯苓1-5份、大黃1-3份、金銀花1-5份、連翹1-5份、虎杖1-5份、萊菔子2-10份、紫蘇子1-5份、姜半夏1-10份、菊花1-10份、蒲公英1-10份、蒼龍1-5份組成,可以制成膠囊劑,也可制成口服液,經(jīng)水洗、晾曬、干燥、粉碎、過篩、分裝;或水洗、晾曬、煎煮,煮沸、合并藥液、濃縮、加入蒸餾水稀釋、裝瓶、滅菌、冷卻、密封;本發(fā)明能夠有效地治療肺內(nèi)感染,有效率可達90%以上,并可防治非典型肺炎。
文檔編號A61P31/00GK1608654SQ200310109919
公開日2005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1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3年10月17日
發(fā)明者徐萬富 申請人:徐萬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