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傘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折攏和撐開自動傘的固定裝置,更具體地說,涉及這樣一種自動傘的固定裝置,該固定裝置是安裝在固定于傘桿底端的傘柄的內(nèi)部的。當傘要收攏的時候,一個與傘桿一起升降的升降裝置固定在傘柄的內(nèi)部,這樣一來,制造傘時就可以節(jié)省很多時間和人力,而且傘的牢度也有所提高,外觀也更美觀了。
迄今為止,自動傘的固定裝置都如圖6所示,在中空的傘桿100的底部的一側都要開一個狹長的孔,并在孔中設置一個具有彈性的固定片104,這個彈性片104通過一個按鈕可以露出在孔外或隱藏在長孔之內(nèi),當傘收攏起來時,一可沿著傘桿上下移動的升降裝置106被突出在狹長孔外面的鉤形片鉤住從而將該升降裝置106固定住。當傘要撐開時,按下按鈕,固定片104被壓入狹長孔內(nèi),從而使該升降裝置106被釋放而通過彈簧力向上升起,傘也就撐了開來。
然而,上述已有技術的傘的固定裝置有著缺點,那就是,要花去許多時間和人力來開孔,以便將固定片104插入到傘桿100的底端中去。此外,在開有狹長孔的部分進行電鍍也是比較困難的,而且孔容易被腐蝕而生銹,這樣傘的外觀就較差,還有,傘桿100的開有狹長孔的部分比起傘桿100的沒有狹長孔的部分來說,牢固度就比較差,彈性地設置在中空傘桿內(nèi)的鉤形片作為固定裝置是不夠穩(wěn)定的,所以出現(xiàn)了傘的損壞率比較高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要解決以上所述的已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的傘的固定裝置是這樣安排的在傘柄內(nèi)形成一個中空或空間部分,一位于傘桿底端的管狀固定件插入此傘柄內(nèi)的中空部分,然后用一根銷子把它和傘桿一起固定起來。一其一端開口的環(huán)形彈性固定件插在該管狀固定件的頂端的入口里面,此環(huán)形彈性固定件可由一個按鈕使之向外張開或向里收縮,頂部呈平的表面、底部呈斜面的圓形固定件突出在該升降裝置的外面,該升降裝置能連同傘桿一起作上下移動,但是,該圓形固定件的直徑略大于彈性扣緊件的直徑,因此在傘收攏起來的時候,該升降裝置的固定件的作用強制地張開該彈性扣緊件,擠進該扣緊件后被彈性扣緊件所固定。當傘要撐開時,按下按鈕,彈性扣緊件被張開,升降裝置因不再被扣緊而向上升起,傘也就撐了開來。
本說明書附有
圖1-圖6,其中圖1是本發(fā)明固定裝置的立體分解圖;圖2是本發(fā)明固定裝置的縱向剖視圖,其中圖2A所示是升降裝置被彈性扣緊件所扣緊因而升降裝置被固定的情況;圖2B所示是所述升降裝置已被彈性扣緊所釋放,所以該升降裝置已向上升起;圖3A是橫向剖視圖,圖中示出的是升降裝置被彈性扣緊件扣緊時的情況;圖3B也是橫向剖視圖,圖中示出了該升降裝置已被彈性扣緊件釋放時的情況;圖4是一局部透視圖,圖中示出了彈性扣緊件已插入管狀固定件頂部時的情況;圖5是本發(fā)明固定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前視圖;圖6是已有技術傘固定裝置的側視圖。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作出比較詳細的說明。
請參閱圖1到圖5。從圖2A和2B中可以清楚看出,在傘柄2的內(nèi)部形成有大小空間6和8,傘柄的一側開有一長方形的孔4(圖1)。在空間6和空間8之間形成一階梯形部分10,一管狀固定件16上有連成一體的大小管狀件12和14,該管狀固定件16插入上述兩個大小空間之內(nèi)時,管狀固定件16的底部的較小的管狀件14插入傘柄2內(nèi)較小的空間8,此時,管狀固定件16的階梯狀部分18緊靠在傘柄2的階梯部分上面從而使該管狀固定件被穩(wěn)定地固定住。
如圖1和4所示,該管狀固定件16有一個向內(nèi)凹進的室21和一個上凸緣部分20。在室21的前面和后面開有橫向孔22和22′,一其一端有開口的環(huán)狀的扣緊件24通過前側橫向孔22插在室21之內(nèi),該環(huán)形彈性扣緊件在該室21內(nèi)可以自由地張開或打開。
該彈性扣緊件24是用塑料制成的并且本身具有彈性,扣緊件的本體基本上呈環(huán)形,但從形成在環(huán)形彈性扣緊件的一側的開口部分32起有一段38是直的(見圖3A),目的是使扣緊件更好地起扣緊作用,其余部分則是彎曲的部分。
導引件30,30突出在開口部分32的兩側,一比其他部分較厚的固定部分28略向后凸出,此較厚的固定部分28形成在開口部分32的相對側,同時,在固定部分28的兩側上形成有小的槽26,26。
因此,在通過前側橫向孔22插入室21的彈性扣緊件24的開口部分32那一側的導引件30,30突出在室21的前側橫向孔22的外面,而彈性扣緊件24的后側固定部分28則進入室21的后側橫向孔22′之內(nèi),由此該環(huán)形彈性扣緊件被固定住。
即,彈性扣緊件24的前后部分進入室21的前后橫向孔22和22′,這樣,該扣緊件就在上下兩個方向被固定住,但是它能夠向左右方向打開或張開。
上下兩三角形突出件40,40′突出在傘柄2一側的長方形孔4的前面,一按鈕44從傘柄2的內(nèi)部插入,該按鈕突出在長方形孔4的外面,它有一在其下面的左右方具有一固定部分的固定突出部42。下面的那個三角形突出件40′與彈性緊扣件24的開口部分32的兩側的兩個導引件30相接觸。固定突出部42的兩端的固定部分固定在長方形孔4的內(nèi)部的兩側,按鈕44的外表面暴露在長方形孔4之外從而使按鈕可以被按動。
如圖2A和2B所示,一傘桿50插在所述管狀固定件16里,固定銷54插在銷孔52,52′里,此固定銷54穿過所有的部分,即傘桿柄2,管狀固定件16,和傘桿50以使具有固定裝置的在傘桿50下面的傘柄2被固定住。
圓形的固定件58和58′的底表面是斜面,而頂表面則是平的表面,此兩固定件彼此相隔一預定距離突出在升降裝置56的下部,升降裝置插在傘桿上與傘桿50一起上升和下降從而使傘撐開或收攏。圓形固定件58和58′的外徑略大于環(huán)形彈性扣緊件24的內(nèi)徑但略小于大管狀件12的中空部分的直徑。
采用本發(fā)明的固定裝置,當要將傘收攏時,可將該升降裝置56往下降,使該升降裝置56的下面的固定件58通過其斜面的作用把在管狀固定件16頂部的環(huán)形彈性固定件24張開,與此同時固定件58往下穿過彈性固定件。當固定件58穿過彈性件24后,彈性件24收縮到它的原來的狀態(tài),至此,固定件58即被該環(huán)形彈性固定件24所固定。
當將該升降裝置56再往下拉時,上面的那個固定件58′象下面的固定件58一樣被固定住,此時,傘就收得更攏,傘突緣的所有端部就都可以進入傘柄2上端的凹部66之內(nèi)。
當要將傘撐開時,只要按下按鈕就可以,按鈕按下后,上三角形突出部分40就進入開口32,與此同時導引件30被向左右兩邊推開而將彈性固定件24張開,至此,由于固定件58和58′不再被彈性固定件夾緊,該升降裝置56即由于彈簧(圖中未畫出)的彈力而上升,從而將傘撐開。
在采用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的固定裝置時,固定裝置不一定要通過兩步才能收攏,它也可以如圖5所示將固定裝置安裝到傘柄70上只通過一步就將傘收攏。此時在升降固定裝置72下端的固定件74只有一個,但它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是和兩步法一樣的。
因此,本發(fā)明雖然也是和已有技術一樣通過一步或兩步把傘折攏,且通過按按鈕而將傘自動撐開的,但是,由于固定裝置安裝在傘柄2的內(nèi)部,所以傘柄2,管狀固定件16,環(huán)形彈性扣緊件24等都可以用注塑成形法制造出來,而不是像已有技術那樣,要在傘桿上開一個狹長的孔,然后再在孔里安裝一個固定片。本發(fā)明的固定裝置制造時工序比較簡單,可以節(jié)省許多時間和人工,而且可以防止傘桿牢度降低,生銹而使外觀質(zhì)量差等缺點發(fā)生,此外,本發(fā)明的固定裝置還有固定作用可靠,損壞率低等優(yōu)點。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自動傘的固定裝置,它的結構和制作如下在傘柄(2)的內(nèi)部形成一大一小兩個空間部分(6),(8)以形成一個階梯部分(10),一管狀固定件(16)具有一大一小兩個管狀件(12),(14),此管狀固定件(16)插入空間部分(6),(8),使管狀固定件(16)的階梯部分(18)固定安裝在傘柄(2)的階梯部分(10)上面;在管狀固定件(16)的室(21)的前后側各開一橫向孔(22),(22′),一在其一側有開口部分(32)的彈性扣緊件(24)通過前面的橫向孔(22)插入室(21),同時使該扣緊件(24)的一個固定部分(28)進入后面的橫向孔(22′),從而使該彈性扣緊件(24)被固定在內(nèi),扣緊件(24)的開口部分(32)處的兩個導引件突出在前面的橫向孔之外;一按扭(44)插入傘柄(2)一側的長方形孔(4)中,使按鈕(44)的一三角形突出部分(40)與彈性固定件(24)的導引件(30)相接觸,而使按鈕(44)的固定突出部分(42)固定在長方形孔(4)的內(nèi)側;在一升降裝置(56)底端上的固定件(58)和(58′)其底面是斜面,傘桿(50)的一個下面部分插入管狀固定件(16)之內(nèi),一個固定銷(54)插入銷孔(52),(52′)以穿過傘柄(2),管狀固定件(16)及傘桿的一個下面的部分。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自動傘的固定裝置,它的結構和制作是一固定裝置安裝在固定在傘桿底端上的傘柄之內(nèi)。當要將傘收攏時,一與傘桿一起上升和下降的升降裝置被固定在傘柄的內(nèi)部,這樣,在制造固定裝置時可以省時省力,傘的牢度和美觀也得到提高。
文檔編號A45B25/08GK1104464SQ9311273
公開日1995年7月5日 申請日期1993年12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1993年12月31日
發(fā)明者安裕一 申請人:安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