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裝飾品,尤其是一種刻字掛件。
背景技術:
裝飾品市場種類繁多,掛件就是其中一種?,F(xiàn)在市場中有一些在木質掛件表面刻上佛經經文,但是有一些佛經經文很長,而掛件又不能制作的很大,所以有一些經文沒辦法完全刻錄完整,這就給佛經愛好者一種不尊重之感,且該行為本身也確實不合理,對于佛教文化傳播也不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不用加大掛件,而增加刻字面積的新型掛件。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多部件組合掛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掛件包括多個兩端開口的中空長條形獨立塊,所述獨立塊的規(guī)格依次變小,且規(guī)格大的獨立塊內部依次套設規(guī)格小的獨立塊,所有獨立塊的外表面均刻有文字,除最內部獨立塊之外的所有獨立塊,均在前后內側壁設有插接槽一,除最外圍獨立塊之外的所有獨立塊,均在前后外側壁設有凸起的插接部一,在內的獨立塊的插接部一與相鄰的外圍獨立塊的插接槽一插接配合,且配合時,插接部一的前后外側壁與插接槽一的前后內側壁相互抵緊,同時,插接部一的左右外側壁與插接槽一的左右內側壁也相互抵緊,所有獨立塊在相應位置均設有孔一,所述孔一內穿設有掛繩,所述孔一位于獨立塊的上部,且貫穿獨立塊的左右側壁。
本發(fā)明的技術特點還在于:所述獨立塊為圓柱體形。
所述獨立塊的規(guī)格僅寬度和高度依次變小,長度不變。
所述插接槽一自內側壁的頂端延伸至下部止擋位置,所述插接部一從外側壁頂端朝下延伸,且所述插接部一的長度與插接槽一的長度配套。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
1.本發(fā)明將獨立塊設置成兩端開口的中空結構,同時在獨立塊的中空內部套設規(guī)格依次變小的獨立塊,且在每個獨立塊的外表面都可以刻文字,從而在不增加掛件體積的基礎上,增加掛件可以刻文字的面積,方便刻錄文字較多的經文。
2.本發(fā)明的孔一設置在獨立塊的上部,且貫穿了左右側壁,從而在佩戴時更穩(wěn)定。
3.本發(fā)明獨立塊為圓柱形,在美觀的同時,能夠佩戴的更舒適。
4.本發(fā)明獨立塊僅寬度和高度依次變小,而長度不變,這樣可以充分增大可刻字的面積。
5.本發(fā)明設置配套的插接槽一和插接部一,可以增加掛件的穩(wěn)定性。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掛件示意圖(掛繩未示出)。
圖2是實施例2中外匣的爆炸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2中外匣的俯視圖(蓋子未安裝時)。
圖4是實施例2的整體剖視圖(掛繩未示出)。
圖5是實施例3的整體示意圖(掛繩未示出)。
圖6是實施例3中單個獨立塊的示意圖。
圖7是實施例3中單個獨立塊的剖視圖。
圖8是實施例3的整體剖視圖(掛繩未示出)。
圖9是實施例4中各獨立塊組合后的立體示意圖。
圖10是實施例4中各獨立塊組合后的上部放大示意圖。
圖11是實施例4中各獨立塊分開放置時的俯視圖。
圖12是實施例4中外匣的俯視圖(蓋子未安裝)。
圖13是實施例4中外匣的立體示意圖。
圖14是實施例4的整體剖視圖(掛繩未示出)。
圖15是實施例5中外匣的示意圖。
圖16是圖15的底部放大示意圖。
圖17是實施例5作為擺放件的示意圖(在實施例4的基礎上改進)。
圖18是實施例5作為擺放件的示意圖(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改進,圖中獨立塊未示出)。
圖19是實施例5作為擺放件的示意圖(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改進)。
圖中標號:1 獨立塊、11 孔一、12 插接槽一、13 止擋、14 插接部一、15 插接槽二、16 插接部二、17 起始塊、18 末尾塊、a 寬度、b 高度、c 長度、d 厚度、2 外匣、21 凹槽一、22 孔二、23 蓋子、231 基部、232 凸起部、233 孔三、24 凹槽二、25 底板、26 前后側板、27 左右側板、271 擺件插槽、3 內六角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同時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刻有文字的掛件,包括多個獨立塊1,所述獨立塊1為兩端開口的中空長條形,所述長條形可以是圓柱形也可以是長方體形,圖中示出的是長方體形。當然也可以根據(jù)實際,設計制成其他的形狀。如果掛件不設置外匣,最好設置成圓柱形,這樣沒有棱角,隨身佩戴時,舒適度會比方形的好。
所述多個獨立塊1的寬度a和高度b依次變小,長度c可以依次變小,也可以不變,如果為了多刻字,長度c最好是不變。其中規(guī)格小的獨立塊套設在規(guī)格大的獨立塊的中空內部,所有獨立塊1的外表面均可刻制文字。這樣,雖然掛件整體的大小沒有變化,但是,可以刻制文字的獨立塊卻增多了,從而可以刻錄一些較長的經文。
所有獨立塊的側壁在相應位置均設有孔一11,所述孔一11可以只貫穿一側壁,也可以貫穿獨立塊的左右側壁,圖中示出的是貫穿了左右側壁。為了整體的穩(wěn)定,貫穿左右側壁為佳。所述孔一11最好設置在側壁的靠近上部的位置。所述孔一11內穿設有掛繩,從而將所有獨立塊串聯(lián)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佩戴在身上,或是掛在車里或家中的某個地方。
實施例2:實施例1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掛件,但是為了掛件的穩(wěn)定性,可以采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即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如圖2、圖3和圖4所示,所述掛件還設置外匣2,所述外匣2為頂端開口的中空長條形,該長條形也可以是圓柱形或是長方體形,圖中示出的是長方體形,但是為了佩戴舒適,以圓柱形為佳。
如圖3所示,所述外匣2的底板內壁設有與獨立塊底部形狀對應的多個凹槽一21,如圖4所示,各獨立塊的底部均插接在對應的凹槽一21內,這樣可以防止佩戴在身上時,獨立塊之間的碰撞和抖動,增加整體的穩(wěn)定性,也可以增加使用壽命。
如圖2所示,所述外匣2的左右側壁上部設有孔二22,所述外匣2的頂端開口處還配合設置有蓋子23,所述蓋子23包括基部231和凸起部232,如圖4所示,蓋子23與外匣2頂端開口處配合時,所述基部231與外匣的頂端壁配合抵緊,所述凸起部232伸入外匣的中空部分,且抵緊獨立塊1的頂部,這樣設置可以更進一步的增加穩(wěn)定性,防止獨立塊在外匣內部抖動。
如圖2和圖4所示,所述凸起部232的相應位置設有與孔二22配套的,貫穿凸起部左右側壁的孔三233,并設有掛繩穿過孔二22及孔三233,從而通過掛繩將外匣包括內部的獨立塊佩戴在身上,或是掛在車子上或家里。
在此需要注意,由于設置了外匣,且外匣上設置了穿繩的孔,所以,獨立塊上就可以不用設置孔了。
實施例3:實施例2通過設置帶凹槽的外匣的方式來增加掛件的穩(wěn)定性,實際上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增加掛件的穩(wěn)定性,本實施例就提供一種不用外匣來增加穩(wěn)定性的方案。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如圖5-圖8所示,除最內部獨立塊之外的所有獨立塊,均在前后內側壁設有插接槽一12,如圖7所示,所述插接槽一12自內側壁的頂端延伸至下部止擋13位置;除最外圍獨立塊之外的所有獨立塊,均在前后外側壁設有凸起的插接部一14,所述插接部一14從外側壁頂端朝下延伸,且所述插接部一14的長度與插接槽一12的長度配套;在內的獨立塊的插接部一14與相鄰的外圍獨立塊的插接槽一12插接配合,且配合時,插接部一14的前后外側壁與插接槽一12的前后內側壁相互抵緊,以防止各獨立塊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動碰撞,同時,插接部一14的左右外側壁與插接槽一12的左右內側壁也相互抵緊,這樣可以防止各獨立塊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動碰撞,且增加獨立塊接觸部分的摩擦,從而減少獨立塊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動。
這樣,由于有插接部一14和插接槽一12的配合,從而使得各獨立塊1在前后左右方向上不會相互移動碰撞,同時,插接槽一12下部設有止擋,這樣使得各獨立塊在向下方向上不會掉落,且各獨立塊的左右側壁上部均設有孔一11,孔一11內穿設掛繩,這樣各獨立塊在上下方向上不會出現(xiàn)很大的移動碰撞,從而整體上穩(wěn)定性會提高很多。
實施例4:以上實施例的各獨立塊只能在外側面刻字,為了進一步的增加可刻字面積,本發(fā)明可以采取進一步的技術方案。
如圖9-圖14所示,一種可以雙面刻字的掛件,包括多個獨立塊1,所述獨立塊1為長方體形的板塊,如圖11所示,除末尾塊18的所有獨立塊前側面靠近右側壁的位置,設有插接槽二15,除起始塊17的所有獨立塊左側壁設有與插接槽二配合的插接部二16,如圖9和圖10及圖11所示,所有獨立塊自起始塊開始,下一個獨立塊的插接部二16插接到前一個獨立塊的插接槽二15中,所有獨立塊的長度c和厚度d不變,但是獨立塊的寬度a自起始塊到末尾塊漸次變小,這樣,插接部二與插接槽二依次配合后,獨立塊會依次向內卷曲,以節(jié)省空間。
如圖12-圖14所示,所述掛件還設置外匣2,所述外匣2為頂端開口的中空長條形,該長條形可以是圓柱形或是長方體形,圖中示出的是長方體形,但是為了佩戴舒適,以圓柱形為佳。
如圖12所示,所述外匣2的底板內壁設有與組合之后的獨立塊底部形狀對應的卷曲形凹槽二24,組合之后的獨立塊的下部插接在對應的凹槽二24內,這樣可以防止佩戴在身上時,獨立塊的碰撞和抖動,增加整體的穩(wěn)定性,也可以增加使用壽命。
如圖14所示,所述外匣2的左右側壁上部設有孔二22,所述外匣2的頂端開口處還配合設置有蓋子23,所述蓋子23包括基部231和凸起部232,蓋子23與外匣2頂端開口處配合時,所述基部231與外匣的頂端壁配合抵緊,所述凸起部232伸入外匣的中空部分,且抵緊獨立塊的頂部,這樣設置可以更進一步的增加穩(wěn)定性,防止獨立塊在外匣內部抖動。
所述凸起部232的相應位置設有與孔二22配套的孔三233,并設有掛繩穿過孔二22及孔三233,從而通過掛繩將外匣包括內部的獨立塊佩戴在身上,或是掛在車子上或家里。
實施例5:實施例2和實施例4均設置了外匣,在這兩個實施例中,外匣僅起到固定獨立塊和包裹獨立塊的作用,而本發(fā)明還可以對外匣作進一步的改進,以使外匣能夠起到更多的作用,具體如下:
在實施例2或實施例4的基礎之上,如圖15和圖16所示,所述外匣的底板25和前后側板26為固定連接的整體,而外匣的左右側板27則與這個整體可拆卸連接。
所述左右側板27在與前后側板26接觸的側壁底部設有螺紋孔,而前后側板也在相應位置設有不帶螺紋的通孔,通過內六角螺栓3穿過所述通孔與螺紋孔配合,從而將左右側板27與底板25和前后側板26可轉動地連接在一起。
這樣設置后,左右側板27可以以底部為軸進行轉動,在作為掛件時,可以將左右側板27轉動到豎直方向,與前后側板26圍成一個長方體,蓋上蓋子23,再將掛繩穿過左右側板上的孔二22及蓋子上的孔三233,形成掛件。此時,左右側板27其實還是可以轉動的,但是由于有掛繩的作用,轉動幅度不會太大,基本不影響使用,如果需要更穩(wěn)定,可以在左右側板27與前后側板26接觸的側壁上部位置也設置螺紋孔,且前后側板也在相應位置配套設有不帶螺紋的通孔,然后通過內六角螺栓穿過所述通孔與螺紋孔配合。這樣,左右側板便無法轉動了。
如圖17、圖18和圖19所示,所述左右側板27的內側壁設有多個擺件插槽271,所述擺件插槽271的形狀根據(jù)獨立塊的底部形狀設置,多個擺件插槽271在左右側板的內側壁上可以排列成一定形狀,如圖17所示的三角形,當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狀。
設置這些擺件插槽271的目的是,如果不想佩戴掛件時,可以將掛繩取下,然后取下蓋子23,如果左右側板27和前后側板26在上部位置也設置了螺紋孔和通孔,并有配套的內六角螺栓,則將上部的內六角螺栓也取下,然后將左右側板旋轉下來,與底板平行,然后將多個獨立塊1拆開,每個獨立塊1的底部插入相應的擺件插槽271中,從而將掛件變成一個可以擺放的飾品,放置在桌子上或是其他位置。
如果需要佩戴,則將各獨立塊1從擺件插槽271中取下,插入外匣底板的內壁凹槽內,然后將左右側板27豎起,蓋上蓋子23,然后穿上掛繩,即可作為掛件佩戴了。
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