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固定鞋跟的鞋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鞋子,尤其是涉及一種可固定鞋跟的鞋子。
背景技術:
在鞋類領域中,特別是女鞋,要求既可經(jīng)濟利用并又具簡單構造的特點,例如,在 家庭穿著時,希望鞋子是平底的,而較為正式的穿著則需要高跟鞋。此外,視場合改變鞋跟 的形式亦有所需要,因此,鞋跟可以更換的鞋子也越來越成為女性的需求,但現(xiàn)有鞋跟的更 換只是簡單的讓鞋跟與鞋子底部扣合在一起,或者是用粘貼帶粘貼,這樣的話,鞋跟與鞋子 就會發(fā)生相對移動而分離,并且鞋跟與鞋子搭扣單調,不具有美觀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固定鞋跟并且增強美觀性的可固定鞋 跟的鞋子。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固定鞋跟的鞋子,包括鞋子 和鞋跟,在鞋子的底部與鞋跟上部縫制有拉鏈。為了讓鞋跟與鞋子可拆開和連接,所述鞋跟的上部是分上下側中間有空隙的,并 且與鞋子底部可抽拉扣合在一起的。為了全面固定鞋跟,所述拉鏈在鞋跟上部的上側是沿鞋跟縫制的,在鞋跟上部的 下側是左右對稱縫制的。為了增強鞋子的美觀性,所述拉環(huán)的形狀是可替換為任意圖案的。采用上述結構時,將鞋跟上部的中間空隙處與鞋子底部抽拉扣合在一起,用拉鏈 連接在一起,可固定鞋跟,使之不會左右擺動,而發(fā)生相對移動后產生分離,并且拉鏈是三 條的,拉環(huán)的形狀可隨意跟換,這樣,拉鏈不僅起到了固定了鞋跟與鞋子連的作用接,而且 增添了鞋子的美觀性。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的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鞋子的主視圖;圖3是鞋跟的主視圖;圖4是拉環(huán)形狀的示意圖;1、鞋子2、鞋跟3、拉鏈31、長拉鏈32、短拉鏈4、拉環(huán)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和圖2所示一種可固定鞋跟的鞋子,包括鞋子1和鞋跟2,在鞋子1的底部與 鞋跟2上部縫制有拉鏈3,所述拉鏈3在鞋跟上部的上側是沿鞋跟縫制的,在鞋跟上部的下側是左右對稱縫制的,拉鏈有三條,拉鏈3的作用是固定鞋跟2,使之不會左右擺動,而發(fā)生 相對移動后產生分離。圖3所示鞋跟的上部是分上下側中間有空隙的,鞋跟上部的上側縫制的是長拉鏈 31,鞋跟上部的下側縫制的是短拉鏈32,作用是與鞋子1底部可抽拉扣合在一起的,圖4所示可固定鞋跟的鞋子的拉環(huán),其形狀是可替換為任意圖案的,可增添鞋子 的美觀性。在鞋跟2與鞋子1底部抽拉扣合在一起時,用拉鏈3連接在一起,可固定鞋跟2,使 之不會左右擺動,并且拉鏈是三條的,拉環(huán)的形狀可隨意跟換,這樣,拉鏈3不僅起到了固 定鞋跟2與鞋子1連接的作用,而且增添了其美觀性。
權利要求
一種可固定鞋跟的鞋子,包括鞋子(1)和鞋跟(2),其特征是在鞋子(1)的底部與鞋跟(2)上部縫制有拉鏈(3)。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固定鞋跟的鞋子,其特征是所述拉鏈(3)在鞋跟上部的 上側是沿鞋跟(2)縫制的,在鞋跟上部的下側是左右對稱縫制的。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固定鞋跟的鞋子,其特征是所述拉鏈(3)有三條。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固定鞋跟的鞋子,其特征是所述鞋跟(2)的上部是分上 下側中間有空隙的,并且與鞋子(1)底部可抽拉扣合在一起的。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固定鞋跟的鞋子,其特征是所述的拉環(huán)(4)的形狀是可 替換為任意圖案的。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固定鞋跟的鞋子,包括鞋子和鞋跟,在鞋子的底部與鞋跟上部縫制有拉鏈,所述拉鏈在鞋跟上部的上側是沿鞋跟縫制的,在鞋跟上部的下側是左右對稱縫制的,所述拉鏈有三條,所述鞋跟的上部是分上下側中間有空隙的,并且與鞋子底部可抽拉扣合在一起的,所述拉環(huán)的形狀是可替換為任意圖案的。在鞋跟與鞋子底部抽拉扣合在一起時,用拉鏈連接在一起,可固定鞋跟,使之不會左右擺動,并且拉鏈是三條的,拉環(huán)的形狀可隨意跟換,這樣,拉鏈不僅起到了固定鞋跟與鞋子的連接作用,而且增添了鞋子的美觀性。
文檔編號A43B7/16GK101933687SQ20101026602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8月30日
發(fā)明者郅雅英 申請人:吳江市恒贏藺草刺繡工藝制品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