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均勻送風的節(jié)能型氣流下降式密集烤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具有均勻送風的節(jié)能型氣流下降式密集烤房,包括加熱室和裝煙室,加熱室與裝煙室通過一共用墻分割開,在共用墻上開設有貫穿于共用墻的熱風通道、熱風回風口和排濕口,在共用墻的頂部設有主進風口,在裝煙室的兩側墻面上分別設有一側面進風口;所述熱風通道呈由加熱室至裝煙室寬度逐漸加大的喇叭口結構;在熱風通道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隔板,該隔板將熱風通道分割為主熱風通道和側面熱風通道;本發(fā)明將主熱風通道設置呈梯形喇叭口結構,加熱室的熱風從喇叭口噴出有利于熱風混合擾動,拓展了主熱風口面積,消除了加熱室與裝煙室之間死角區(qū)域,從加熱室進入裝煙室的熱風可以對裝煙室內的煙葉進行充分的烘烤。
【專利說明】具有均勻送風的節(jié)能型氣流下降式密集烤房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煙葉加工設備,特別涉及烤煙房,具體是一種具有均勻送風的節(jié)能型氣流下降式密集烤房。
【背景技術】
[0002]我國是產煙大國,其煙葉烤房眾多。煙葉的烘烤質量受煙房內溫度和濕度的影響,而從加熱室到裝煙室的熱風循環(huán)決定裝煙室的溫度和濕度,在煙草的加工過程直接影響到煙葉的質量和效益。目前我國的煙葉烘烤設備已開始大規(guī)模建造和使用密集式烤房,雖然屬強制熱風循環(huán)烘烤,但其整體結構設計和建造的隨意性大,熱風通道結構設計存在諸多缺陷,導致裝煙室內部溫度和濕度分布極不均勻且不易控制,存在空氣流動死角,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溫濕度、風速相差很大,煙葉變化差異很大,烘烤進程不一致,影響煙葉的烘烤質量,且烘烤時間延長,能耗和烘烤成本增加??梢?,密集烤房的送風性能好壞,對煙葉烘烤結果的影響很大。只有保證均勻送風,整個裝煙室各處煙葉的環(huán)境條件(溫度、濕度、風速)才能基本相同,煙葉變化才能基本一致,從而才能確保整個裝煙室的煙葉烘烤質量。
[0003]
【發(fā)明內容】
[0004]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發(fā)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均勻送風烘烤煙葉,節(jié)約能源消耗和成本的氣流下降式密集烤房。
[0005]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具有均勻送風的節(jié)能型氣流下降式密集烤房,包括加熱室和裝煙室,加熱室與裝煙室相鄰設置、且通過一共用墻分割開,在共用墻上開設有貫穿于共用墻的熱風通道、熱風回風口和排濕口,熱風通道設置在共用墻的頂部,熱風回風口和排濕口設置在共用墻的底部,在共用墻的頂部、且位于裝煙室的一側設有主進風口,在裝煙室的兩側墻面上分別設有一側面進風口,分別為第一側面進風口和第二側面進風口 ;所述熱風通道呈由加熱室至裝煙室寬度逐漸加大的喇叭口結構;在熱風通道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隔板,該隔板將熱風通道分割為主熱風通道、第一側面熱風通道和第二側面熱風通道,主熱風通道的出口與熱風主進風口相通,第一側面熱風通道沿裝煙室的側墻面延伸后與第一側面進風口相通,第二側面熱風通道沿裝煙室的側墻面延伸后與第二側面進風口相通;第一側面進風口和第二側面進風口在裝煙室的側墻面上錯位設置。
[0006]進一步,所述側面進風口均沿裝煙室長度方向延伸,形成長條形開口。
[0007]更進一步,所述第一側面進風口的位置正對上棚與中棚煙葉之間的空隙,第二側面進風口的位置正對中棚與下棚煙葉之間的空隙。
[0008]更進一步,所述第一側面進風口的中心點與共用墻之間的距離占裝煙室長度的1/3,第二側面進風口的中心點與共用墻之間的距離占裝煙室長度的2/3。
[0009]更進一步,所述主熱風通道呈由加熱室至裝煙室寬度逐漸加大的梯形喇叭口結構。
[0010]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將加熱室與裝煙室之間的主熱風通道設置呈梯形喇叭口結構,其下底端與裝煙室兩側墻齊平,加熱室的熱風從喇叭口噴出有利于熱風混合擾動,拓展了主熱風口面積,消除了加熱室與裝煙室之間死角區(qū)域,從加熱室進入裝煙室的熱風可以對裝煙室內的煙葉進行充分的烘烤。
[0011]2、本發(fā)明在裝煙室兩側面墻各設置了一處熱風側面進風口,從加熱室熱風出口分出的兩股側面熱風流經側面熱風通道到達熱風側面進風口,然后交錯通入上棚、中棚與下棚煙葉之間空隙,使熱風能夠均勻地送入裝煙室中,彌補了裝煙室內后半段和中下棚區(qū)域的溫度、濕度、風速,形成均勻的溫度場、速度場,使裝煙室內不同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溫度、濕度、風速等環(huán)境條件基本相同。
[0012]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具有均勻送風的節(jié)能型氣流下降式密集烤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剖視圖;
圖3為圖1中B-B剖視圖;
圖4為該密集烤房熱風側面進風口位置示意圖;
圖5為該密集烤房共用墻剖視圖。
[0014]圖中標號為:1-裝煙門,2-裝煙室,3-第一側面進風口,4-第一熱風通道,5-隔板,6-熱風主進風口,7-第二熱風通道,8-加熱室,9-共用墻,10-排濕口,11-熱風回風口,12-第二側面進風口。
[0015]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7]參見圖f圖5,本發(fā)明具有均勻送風的節(jié)能型氣流下降式密集烤房,該密集烤房包括加熱室8和裝煙室2,加熱室8與裝煙室2相鄰設置、且通過一共用墻9分割開,即共用墻9將密集烤房分割為加熱室8和裝煙室2。在加熱室8內設有加熱爐、換熱器與循環(huán)風機(圖中未畫出),利用換熱器充分加熱冷風,然后由循環(huán)風機壓入裝煙室2內對煙葉進行烘烤,不需要在裝煙室2的地面設置加熱設備,避免了因在裝煙室地面設置加熱設備而易引起火災的弊端,提高了本密集烤房的安全性能。
[0018]在共用墻9上設有貫穿于共用墻9的熱風回風口 11和排濕口 10,該熱風回風口11和排濕口 10設置在共用墻9的底部。熱風回風口 11的一側與裝煙室2相通,另一側與加熱室8相通。排濕口 10為兩個,分別對稱設置于共用墻9的兩側、且緊貼裝煙室2的邊墻,排濕口 10的一側與裝煙室2相通,另一側與大氣相通,以實現(xiàn)烤房內外空氣的交換,適時排除裝煙室2內濕氣,維持烘烤工藝對裝煙室2內要求的濕度。
[0019]在共用墻9的頂部設有貫穿于共用墻9的熱風通道,該熱風通道呈由加熱室8至裝煙室2寬度逐漸加大的喇叭口結構。在共用墻9的頂部、且位于裝煙室2的一側設有熱風主進風口 6。在裝煙室2的兩側墻面上分別設有一側面進風口,分別為第一側面進風口 3和第二側面進風口 12,即第一側面進風口 3和第二側面進風口 12位于裝煙室2的兩相對側面。在裝煙室2遠離共用墻9的一端開設有裝煙門I。本實施例中,以站在裝煙室2中,面向共用墻9時,左手邊的墻體稱為左側墻,右手邊的墻體稱為右側墻,第一側面進風口 3設置在右側墻上,第二側面進風口 12設置在左側墻上。
[0020]在熱風通道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隔板5,該隔板5將熱風通道分割為主熱風通道、第一側面熱風通道4和第二側面熱風通道7,主熱風通道的出口與熱風主進風口 6相通,第一側面熱風通道4沿裝煙室2的側墻面延伸后與第一側面進風口 3相通,第二側面熱風通道7沿裝煙室2的側墻面延伸后與第二側面進風口 12相通。由加熱室8進入裝煙室2的熱風被隔板5分割為三股,分別為主熱風和兩股側面熱風,主熱風經主熱風通道和熱風主進風口 6進入裝煙室2,一股側面熱風經第一側面熱風通道4和第一側面進風口 3進入裝煙室2,另一股側面熱風經第二側面熱風通道7和第二側面進風口 12進入裝煙室2,使加熱室8中的熱風通過不同的側面進入裝煙室2,可以更加均勻地對裝煙室2內的煙葉進行充分的供熱烘烤,在裝煙室內形成更加均勻的溫度、濕度和風速分布。
[0021]主熱風通道整體呈梯形喇叭口結構,其水平截面是以加熱室8正側面為上底、裝煙室2正側面為下底、兩側隔板5為斜邊的梯形。本發(fā)明將加熱室與裝煙室之間的主熱風通道設置呈梯形喇叭口結構,其下底端與裝煙室兩側墻齊平,加熱室的熱風從喇叭口噴出有利于熱風混合擾動,拓展了熱風主進風口 6的面積,消除了加熱室與裝煙室之間死角區(qū)域,從加熱室進入裝煙室的熱風可以對裝煙室內的煙葉進行充分的烘烤。
[0022]側面熱風通道(4、7)分為兩段,分別為互相連通的水平段和豎直段,水平段沿裝煙室墻體頂部水平設置,其由隔板5、裝煙室的側面墻和頂面組成,水平段與加熱室相通;豎直段沿裝煙室2墻體豎向設置,其由隔板5與側面墻組成,垂直段的一端與水平段相通、且垂直于水平段,另一端與側面進風口(3、12)相通。側面進風口(3、12)分別設置在裝煙室的左、右兩側墻面上,并由隔板加裝而成。側面進風口沿裝煙室長度方向延伸,形成一長條形開口。第一側面進風口 3和第二側面進風口 12在裝煙室的側墻面上錯位設置。具體的,第一側面進風口 3的位置正對上棚與中棚煙葉之間的空隙,第二側面進風口 12的位置正對中棚與下棚煙葉之間的空隙。第一側面進風口 3的中心點與共用墻9之間的距離占裝煙室2長度的1/3,第二側面進風口 12的中心點與共用墻9之間的距離占裝煙室2長度的2/3。從加熱室流出的熱風經隔板分為主熱風和兩股側面熱風,主熱風由熱風主進風口 6進入裝煙室2,兩股側面熱風由對應的側面熱風通道的水平段沿裝煙室水平進行輸出,在輸送一定距離后,再通過對應的側面熱風通道的垂直段向下輸送至對應的側面進風口,然后交錯通入裝煙室的上棚、中棚與下棚煙葉之間的空隙,以主進風為主、側面進風為輔,自上而下循環(huán),使熱風能夠均勻地送入裝煙室中,以對裝煙室2內的煙葉進行烘烤,彌補了裝煙室內后半段和中下棚區(qū)域的溫度、濕度、風速,形成均勻的溫度場、速度場,使裝煙室內不同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溫度、濕度、風速等環(huán)境條件基本相同。裝煙室內的熱風通過熱風回風口 11進入加熱室8中,進行重新加熱后再通過熱風通循環(huán)進入裝煙室2內。
[0023]裝煙室2的通風排濕可利用烤房的內外壓力差或采用機電控制裝置實現(xiàn),通過控制冷風進風口開度,調節(jié)進風量和排濕量大小,濕氣通過排濕口 10經百葉窗(圖中未畫出)排出,以滿足烘烤工藝濕度需要。
[0024]本發(fā)明密集烤房繼承了現(xiàn)有密集烤房的優(yōu)點,通過改變裝煙室內熱風通道結構,合理布置熱風主進風口、熱風側面進風口和熱風回風口來有效地控制裝煙室內不同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溫度、濕度、風速等環(huán)境因素,保證整個裝煙室各處煙葉的環(huán)境條件(溫度、濕度、風速)基本相同,在滿足煙葉烘烤的工藝要求的同時可有效降低烘烤風險與能耗,為現(xiàn)代煙草生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保障。本發(fā)明使用范圍廣,設計合理,制造、改造成本低,易于推廣,具有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0025]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技術方案,盡管 申請人: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那些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具有均勻送風的節(jié)能型氣流下降式密集烤房,包括加熱室(8)和裝煙室(2),加熱室(8)與裝煙室(2)相鄰設置、且通過一共用墻(9)分割開,其特征在于,在共用墻(9)上開設有貫穿于共用墻(9)的熱風通道、熱風回風口(11)和排濕口(10),熱風通道設置在共用墻(9)的頂部,熱風回風口(11)和排濕口(10)設置在共用墻(9)的底部,在共用墻(9)的頂部、且位于裝煙室(2)的一側設有主進風口(6),在裝煙室(2)的兩側墻面上分別設有一側面進風口,分別為第一側面進風口(3)和第二側面進風口( 12);所述熱風通道呈由加熱室(8)至裝煙室(2)寬度逐漸加大的喇叭口結構;在熱風通道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隔板(5),該隔板(5)將熱風通道分割為主熱風通道、第一側面熱風通道(4)和第二側面熱風通道(7),主熱風通道的出口與熱風主進風口(6)相通,第一側面熱風通道(4)沿裝煙室(2)的側墻面延伸后與第一側面進風口( 3)相通,第二側面熱風通道(7)沿裝煙室(2)的側墻面延伸后與第二側面進風口( 12 )相通;第一側面進風口( 3 )和第二側面進風口( 12 )在裝煙室(2 )的側墻面上錯位設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均勻送風的節(jié)能型氣流下降式密集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面進風口均沿裝煙室長度方向延伸,形成長條形開口。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均勻送風的節(jié)能型氣流下降式密集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面進風口(3)的位置正對上棚與中棚煙葉之間的空隙,第二側面進風口(12)的位置正對中棚與下棚煙葉之間的空隙。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均勻送風的節(jié)能型氣流下降式密集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面進風口(3)的中心點與共用墻(9)之間的距離占裝煙室(2)長度的1/3,第二側面進風口(12)的中心點與共用墻(9)之間的距離占裝煙室(2)長度的2/3。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均勻送風的節(jié)能型氣流下降式密集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熱風通道呈由加熱室(8)至裝煙室(2)寬度逐漸加大的梯形喇叭口結構。
【文檔編號】A24B1/02GK104351940SQ201410585848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0月28日
【發(fā)明者】閆云飛, 張力, 黃僑, 吳剛娥, 吳樹成, 李龍, 楊仲卿, 張永華, 蒲舸, 郭宏亮, 劉成榮, 唐強, 陳艷容, 冉景煜 申請人:重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