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解表、清氣涼營之效。
[0023] 上述各原料藥材的藥理特性如下: 丁癸草:甘、淡、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解毒。用于感冒,咽喉炎,急性黃疸型 肝炎,急性胃腸炎,急性闌尾炎,小兒疳積,急性乳腺炎,眼角膜炎;外用治跌打損傷,癰癤腫 毒,毒蛇咬傷。
[0024] 水柏枝:味辛;甘;性微溫。功能主治:解表透瘆;祛風止癢。主麻瘆不透;風濕痹 痛;癬癥。
[0025] 翼首草:苦,寒。功能主治:清熱解表,清心涼血。用于感冒發(fā)熱及各種溫熱病引起 的發(fā)燒,心、中煩熱,咳血,吐血,尿血,便血。
[0026] 灰葉:微苦,平。功能主治:解表,健脾燥濕,行氣止痛。用于風熱感冒,消化不良, 腹脹腹痛,慢性胃炎;外用治濕瘆,皮炎。
[0027] 茉莉葉:辛;微苦;性溫。歸肺;胃經(jīng)。功能主治:疏風解表;消腫止痛。主外 感發(fā)熱;瀉痢腹脹;腳氣腫痛;毒蟲螫傷。
[0028] 天青地白:別名:毛女兒菜(《質問本草》),清明草(《分類草藥性》),細葉鼠曲草 (《植物學大辭典》),父子草;小地羅漢、小葉金雞舌、白招曲(《福建民間草藥》),小火草(《四 川中藥志》),野清明草(《重慶草藥》),毛水蟻、雷公青、菠蘿草(《湖南藥物志》),葉下白、錦 雞舌、白草仔、小白根菊(《閩東本草》),烏云蓋雪、棉花草(《福建中草藥》)。來源為菊科植物 日本鼠曲草的全草。花后采收,曬干。多年生草本,花時高8~25厘米。莖纖細,多數(shù),叢 生,有白色綿毛。基部葉呈蓮座狀,線狀倒披針形,長2. 5~10厘米,寬4~7毫米,先端鈍, 具尖頭,基部窄細,全緣,花后不落,上面綠色或稍有白色綿毛,下面有白色絨毛;莖部葉逐 漸短小,線形,長2~2. 5厘米,寬2~4毫米。頭狀花序多數(shù),簇生于頂端;苞片3列,暗棕 色,外列苞片橢圓形,內列苞片狹長橢圓形;全部為管狀花,棕紅色,長約3. 5毫米;外圍數(shù) 列,雌性,花冠狹窄如線;中央數(shù)列為兩性花,花冠細長,先端5裂;雄蕊5,聚藥,花藥基部箭 形;雌蕊1,柱頭2裂。瘦果橢圓形,長約1毫米,有細點;冠毛1列,纖細租糙?;ㄆ?~5 月。生境分布:生于荒地、路旁、田邊、林緣。分布華東、西南各地。甘,涼。功能主治:解表, 清熱,明目,利尿。治感冒,咳嗽,頭痛,喉痛,目赤翳障,小便熱閉,淋濁,白帶,癰腫,疔瘡。
[0029] 連翹:苦,微寒。歸肺、心、小腸經(jīng)。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于癰疽,瘰 癘,乳癰,丹毒,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溫熱入營,高熱煩渴,神昏發(fā)斑,熱淋尿閉。
[0030] 赤芍:苦,微寒。歸肝經(jīng)。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于溫毒發(fā)斑,吐血衄 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0031] 杏仁:苦;溫。歸肺;脾;大腸經(jīng)。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潤腸;下氣開痹。主 外感咳嗽;喘滿;傷燥咳嗽;寒氣奔豚;驚癇;胸痹;食滯脘痛;血崩;耳聾;疳腫脹;濕熱淋 證;疥瘡;喉痹;腸燥便秘。
[0032] 紫草:甘、咸,寒。歸心、肝經(jīng)。功能主治:涼血,活血,解毒透瘆。用于血熱毒盛, 斑瘆紫黑,麻瘆不透,瘡瘍,濕瘆,水火燙傷。
[0033] 毛冬青:苦,平。功能主治:活血通脈,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用于心絞痛,心肌梗 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中心性視網(wǎng)膜炎,扁桃體炎,咽喉炎,小兒肺炎,凍瘡。
[0034] 大浮萍:味辛;性寒。歸肺;脾;肝經(jīng)。功能主治:疏風透瘆;利尿除濕;涼血活血。 主風熱感冒;單板機瘆不透;蕁麻瘆;血熱瘙癢;汁斑;濕瘆;水腫;小便不利;風濕痹痛;臁 瘡;丹毒;無名腫毒;跌打腫痛。
[0035] 慈姑:味甘;微苦;微辛;性微寒。歸肝;肺;脾;膀胱經(jīng)。功能主治:活血涼血;止 咳通淋;散結解毒。主產(chǎn)后血悶;胎衣不下;帶下;崩漏;衄血;嘔血;咳嗽痰血;淋濁;瘡腫; 目赤腫痛;角膜白斑;瘰疬;睪丸炎;骨膜炎;毒蛇蛟傷。
[0036] 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jīng)。功能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 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 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0037] 水蔥:味甘;淡;性平。歸膀胱經(jīng)。功能主治:利水消腫。主水腫脹滿;小便不利。
[0038] 桂枝: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jīng)。功能主治:發(fā)汗解肌,溫通經(jīng)脈,助陽化氣,平 沖降氣。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jīng)閉,關節(jié)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0039] 黑皮根:甘,平。功能主治:補脾健胃,補腎固精。主治慢性胃炎,食欲不振,四肢無 力,遺精。
[0040] 盤龍七:別名:石白菜、地白菜。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秦嶺巖白菜的根莖。全年 可采。去須根,曬干用。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5~50厘米,全體平滑無毛,根莖粗壯,匍 匐,圓柱形。葉基生,具柄,近肉質,有光澤,圓形或寬卵狀圓形,長5~35厘米,寬3~30 厘米,基部近圓形或偶略作楔形,邊緣具鈍齒或不明顯牙齒,幾全緣葉脈明顯。圓錐狀聚傘 花序頂生,具多數(shù)花;花瓣5,淡紅色;雄蕊10 ;子房基部2室,頂部1室,胚珠多數(shù),蒴果2瓣 裂。生境分布:生于濕潤的懸?guī)r上。分布陜西等地。味澀微苦,性平。功能主治:補脾健胃, 收澀固腸,除濕利水,活血。治急慢性腸胃炎,浮腫,崩漏,白帶,淋癥,痢疾,黃水瘡,禿瘡,疥 癖。
[0041] 粳米:甘;平。歸脾;胃;肺經(jīng)。功能主治:補氣健脾;除煩渴;止瀉痢。主脾胃氣 虛;食少納呆;倦怠乏力;心煩口渴;瀉下痢疾。
[0042] 木豆:辛、澀;平。歸肝;脾經(jīng)。功能主治:利濕,消腫,散瘀,止血。主風濕痹痛,跌 打損傷,衄血,便血,瘡癤腫毒,產(chǎn)后惡露不盡,水腫,黃疸型肝炎。
[0043] 以下采用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發(fā)明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 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效果的實現(xiàn)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jù)以實施。
[0044] 實施例1散劑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豬高熱病的中藥添加劑,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藥 材制成:丁癸草27重量份、水柏枝23重量份、翼首草6重量份、灰葉6重量份、茉莉葉17重 量份、天青地白12重量份、連翹10重量份、赤茍26重量份、杏仁7重量份、紫草15重量份、 毛冬青27重量份、大浮萍14重量份、慈姑20重量份和甘草24重量份; 其制備方法為: 第一步,將所述中藥各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3倍的醇濃度為 90%的乙醇,加熱回流2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一提取液;過濾獲得的藥渣再加入相對于所 述藥渣質量2倍的醇濃度為90%的乙醇,加熱回流2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二提取液;將第 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除去乙醇溶劑,干燥,獲得干膏; 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機中粉碎1. 5小時,粉碎,過篩,獲得400 目的超微細粉; 第三步,在將第二步獲得的超微細粉中加入相對于其質量3倍的淀粉,混合,獲得散 劑。
[0045] 實施例2飼料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育成豬配合飼料,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小米56重量 份、菜籽柏34重量份、黃瓜干粉27重量份、甘藍菜15重量份、食鹽2重量份、氯化膽堿1重 量份、玉米油3重量份、維生素預混料0. 01重量份、微量元素預混料0. 01重量份和中藥添 加劑4重量份; 其中,黃瓜干粉為黃瓜風干后粉碎后得到的;中藥添加劑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藥材 制成:丁癸草27重量份、水柏枝23重量份、翼首草6重量份、灰葉6重量份、茉莉葉17重量 份、天青地白12重量份、連翹10重量份、赤茍26重量份、杏仁7重量份、紫草15重量份、毛 冬青27重量份、大浮萍14重量份、慈姑20重量份、甘草24重量份水蔥21重量份、桂枝12 重量份、黑皮根13重量份、盤龍七7重量份、梗米16重量份和木? 12重量份; 中藥添加劑的制備方法為: 第一步,將所述中藥各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3倍的醇濃度為 90%的乙醇,加熱回流2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一提取液;過濾獲得的藥渣再加入相對于所 述藥渣質量2倍的醇濃度為90%的乙醇,加熱回流2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二提取液;將第 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除去乙醇溶劑,干燥,獲得干膏; 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機中粉碎1. 5小時,粉碎,過篩,獲得400 目的超微細粉; 第三步,在將第二步獲得的超微細粉中加入相對于其質量3倍的淀粉,混合,獲得散 劑。
[0046] 飼料的制備方法為: 粉碎步驟:按重量份數(shù)稱取煮熟的小米、菜籽柏和甘藍菜,投入粉碎機進行粉碎; 混合步驟:按重量份數(shù)將黃瓜干粉、食鹽、氯化膽堿、玉米油、維生素預混料、微量元素 預混料和中藥添加劑預混合后,再與粉碎步驟中得到的粉碎物料充分混合; 制粒步驟:投入制粒機,在75°C下制粒,使其糊化度達到90%。
[0047] 毒性試驗 將丁癸草27g、水柏枝23g、翼首草6g、灰葉6g、茉莉葉17g、天青地白12g、連翹10g、赤 茍26g、杏仁7g、紫草15g、毛冬青27g、大浮萍14g、慈姑20g、甘草2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