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綠茶初制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綠茶初制方法,其包括采青、萎凋、殺青、揉捏、干燥過程。通過本發(fā)明提供的萎凋使適度促進鮮葉酶的活性,內含物質發(fā)生適度物理、化學變化,散發(fā)部分水分,使莖、葉萎蔫,色澤暗綠,青草氣散失;殺青先高溫后低溫,可以避免葉溫過高而炒焦茶葉,影響內含物的轉化,降低茶葉品質,消除了傳統(tǒng)工藝中的茶葉粘貼焦化、悶黃等缺陷,所生產的成品茶形態(tài)秀美、味道甘醇、香氣純和色澤翠綠,達到了較高的質量檔次。
【專利說明】一種綠茶初制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茶葉加工工藝,特別是一種綠茶初制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中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是最早發(fā)現、利用茶葉的國家。云南是世界茶樹的原產地。把茶葉這一健康飲料奉獻給世界各國人民。茶葉從原產地向世界各國傳播,經過漫長時間的發(fā)展,產生了豐富多彩的茶類,使茶葉和咖啡、可可一起,成為灑精飲料之一。茶葉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也是我國傳統(tǒng)的大宗出口商品。
[0003]茶葉中含有500多種化學成分,其中多種化學成分對人體健康有著十分有益的影響。明代顧元慶所對人體的作用敘述得更為全面,書中說:“人飲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煩去膩,人因不可有益于人體健康,所以,茶葉被人們譽為“安全興奮劑”、“消肥美容劑”、“凈化口腔劑”、“預防原子輻射劑高的今天,茶葉作為健康飲料,受到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們的喜愛而普遍栽培。
[0004]目前,炒青類綠茶的初制工藝基本相同,都分為殺青、揉捻和干燥三個步驟,由于加工工藝中存在一些不合理性,導致產品質量難以掌握,成品茶色澤不夠綠翠,香氣混雜,味覺和口感較差,產品造形不夠秀美,無法滿足人們對炒青類綠茶的更高要求。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綠茶初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采青:采用細嫩柔軟的鮮葉為原料,鮮葉色澤為葉色綠或深綠,葉型為柳葉型或橢球型,一芽二葉與初展的一芽三葉占50%-60%,摻有同等嫩度的單對開葉40%-50% ;
萎凋:采青之后,將采摘的嫩葉放置在空氣中,蒸發(fā)一部分的水分,水分通過葉脈有秩序的從葉子邊緣或者氣孔蒸發(fā)出來,鮮葉每個部分的細胞都被蒸發(fā)掉部分,然后攪拌使葉子之間互相摩擦氧化;
殺青:取萎凋2-3斤,投入傾斜的殺青鍋里,鍋溫為180-220°C,采用多抖少悶的方式炒兩分鐘;降低鍋溫至120-150°C,再炒一分鐘,待葉子失去原有的鮮綠色澤,葉色帶暗綠,葉片葉梗柔軟時結束;
揉捏:取殺青后的茶葉2斤并制成團狀,將團狀茶葉往一個方向輕揉2-3分鐘,待茶葉成條索狀后抖散茶團散熱;繼續(xù)將茶葉收回成團狀,保持茶葉為團狀并向前推滾,推滾10分鐘后解散團塊并攤開;
干燥:將鍋溫度設定在120-140°C,向鍋中投入5-6公斤的茶葉,掌貼著茶葉沿著鍋壁向上推起翻炒,輕抖輕炒,炒葉的鍋中中將結成的團塊解散,隨著水分逐步散失,用力逐步加重,炒至6-8成干時,即可出鍋攤涼;烘爐的焙心溫度設為90°C時將焙籠移動到烘爐上,取揉捏葉1.5-2.0斤勻攤到焙籠上,每隔3-4分鐘翻一次,經過5-7次,揉捏葉達到6_8成干時,即可下焙籠并攤涼至室溫;將輝鍋溫度設為80-90°C,將攤涼后的茶葉放入輝鍋中翻炒,每分鐘翻炒20-30次,當茶條開始轉為灰綠,鍋溫下降至65-75°C時,每分鐘抖炒翻動約40-50次,當炒手碾茶葉成粉末狀,色澤灰綠而起霜時結束。
[0006]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萎凋使適度促進鮮葉酶的活性,內含物質發(fā)生適度物理、化學變化,散發(fā)部分水分,使莖、葉萎蔫,色澤暗綠,青草氣散失;
殺青先高溫后低溫,可以避免葉溫過高而炒焦茶葉,影響內含物的轉化,降低茶葉品質,消除了傳統(tǒng)工藝中的茶葉粘貼焦化、悶黃等缺陷,所生產的成品茶形態(tài)秀美、味道甘醇、香氣純和色澤翠綠,達到了較高的質量檔次。
[0007]當然,實施本發(fā)明的任一產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時達到以上所述的所有優(yōu)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茶葉初制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例
[0009]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綠茶初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采青:采用細嫩柔軟的鮮葉為原料,鮮葉色澤為葉色綠或深綠,葉型為柳葉型或橢球型,一芽二葉與初展的一芽三葉占50%-60%,摻有同等嫩度的單對開葉40%-50% ;
萎凋:采青之后,將采摘的嫩葉放置在空氣中,蒸發(fā)一部分的水分,水分通過葉脈有秩序的從葉子邊緣或者氣孔蒸發(fā)出來,鮮葉每個部分的細胞都被蒸發(fā)掉部分,然后攪拌使葉子之間互相摩擦氧化;
殺青:取萎凋2-3斤,投入傾斜的殺青鍋里,鍋溫為180-220°C,采用多抖少悶的方式炒兩分鐘;降低鍋溫至120-150°C,再炒一分鐘,待葉子失去原有的鮮綠色澤,葉色帶暗綠,葉片葉梗柔軟時結束;
揉捏:取殺青后的茶葉2斤并制成團狀,將團狀茶葉往一個方向輕揉2-3分鐘,待茶葉成條索狀后抖散茶團散熱;繼續(xù)將茶葉收回成團狀,保持茶葉為團狀并向前推滾,推滾10分鐘后解散團塊并攤開;
干燥:將鍋溫度設定在120-140°C,向鍋中投入5-6公斤的茶葉,掌貼著茶葉沿著鍋壁向上推起翻炒,輕抖輕炒,炒葉的鍋中中將結成的團塊解散,隨著水分逐步散失,用力逐步加重,炒至6-8成干時,即可出鍋攤涼;烘爐的焙心溫度設為90°C時將焙籠移動到烘爐上,取揉捏葉1.5-2.0斤勻攤到焙籠上,每隔3-4分鐘翻一次,經過5-7次,揉捏葉達到6_8成干時,即可下焙籠并攤涼至室溫;將輝鍋溫度設為80-90°C,將攤涼后的茶葉放入輝鍋中翻炒,每分鐘翻炒20-30次,當茶條開始轉為灰綠,鍋溫下降至65-75°C時,每分鐘抖炒翻動約40-50次,當炒手碾茶葉成粉末狀,色澤灰綠而起霜時結束。
[0010]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萎凋使適度促進鮮葉酶的活性,內含物質發(fā)生適度物理、化學變化,散發(fā)部分水分,使莖、葉萎蔫,色澤暗綠,青草氣散失;
殺青先高溫后低溫,可以避免葉溫過高而炒焦茶葉,影響內含物的轉化,降低茶葉品質,消除了傳統(tǒng)工藝中的茶葉粘貼焦化、悶黃等缺陷,所生產的成品茶形態(tài)秀美、味道甘醇、香氣純和色澤翠綠,達到了較高的質量檔次。
[0011]以上公開的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只是用于幫助闡述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并沒有詳盡敘述所有的細節(jié),也不限制該發(fā)明僅為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顯然,根據本說明書的內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變化。本說明書選取并具體描述這些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從而使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發(fā)明。本發(fā)明僅受權利要求書及其全部范圍和等效物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綠茶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采青:采用細嫩柔軟的鮮葉為原料,鮮葉色澤為葉色綠或深綠,葉型為柳葉型或橢球型,一芽二葉與初展的一芽三葉占50%-60%,摻有同等嫩度的單對開葉40%-50% ; 萎凋:采青之后,將采摘的嫩葉放置在空氣中,蒸發(fā)一部分的水分,水分通過葉脈有秩序的從葉子邊緣或者氣孔蒸發(fā)出來,鮮葉每個部分的細胞都被蒸發(fā)掉部分,然后攪拌使葉子之間互相摩擦氧化; 殺青:取萎凋2-3斤,投入傾斜的殺青鍋里,鍋溫為180-220°C,采用多抖少悶的方式炒兩分鐘;降低鍋溫至120-150°C,再炒一分鐘,待葉子失去原有的鮮綠色澤,葉色帶暗綠,葉片葉梗柔軟時結束; 揉捏:取殺青后的茶葉2斤并制成團狀,將團狀茶葉往一個方向輕揉2-3分鐘,待茶葉成條索狀后抖散茶團散熱;繼續(xù)將茶葉收回成團狀,保持茶葉為團狀并向前推滾,推滾10分鐘后解散團塊并攤開; 干燥:將鍋溫度設定在120-140°C,向鍋中投入5-6公斤的茶葉,掌貼著茶葉沿著鍋壁向上推起翻炒,輕抖輕炒,炒葉的鍋中中將結成的團塊解散,隨著水分逐步散失,用力逐步加重,炒至6-8成干時,即可出鍋攤涼;烘爐的焙心溫度設為90°C時將焙籠移動到烘爐上,取揉捏葉1.5-2.0斤勻攤到焙籠上,每隔3-4分鐘翻一次,經過5-7次,揉捏葉達到6_8成干時,即可下焙籠并攤涼至室溫;將輝鍋溫度設為80-90°C,將攤涼后的茶葉放入輝鍋中翻炒,每分鐘翻炒20-30次,當茶條開始轉為灰綠,鍋溫下降至65-75°C時,每分鐘抖炒翻動約40-50次,當炒手碾茶葉成粉末狀,色澤灰綠而起霜時結束。
【文檔編號】A23F3/06GK104171050SQ201410345726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18日
【發(fā)明者】張學明 申請人:安徽省霍山縣圣茗茶葉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