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的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農業(yè)種植領域。更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甘蔗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屬植物,原產于熱帶、亞熱帶地區(qū)。甘蔗原產于印度,現(xiàn)廣泛種 植于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甘蔗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國位居第三,中 國的主產蔗區(qū),主要分布在廣東、中國臺灣、廣西、福建、海南等南方12個省、自治區(qū)。
[0003] 甘蔗是溫帶和熱帶農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煉乙醇作為能源替代品。現(xiàn) 代醫(yī)學研究表明,甘蔗中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此外,還含有對人體新陳代謝非常有益的 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有機酸、鈣、鐵等物質。甘蔗不但能給食物增添甜味,而且還可以 提供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yǎng)和熱量,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目前,甘蔗種植過程中,甘蔗病蟲 害是影響甘蔗產量及質量的重要因素,如甘蔗鳳梨病主要侵染甘蔗種苗,使其不能萌發(fā)而 造成嚴重損失,甘蔗赤腐病主要危害蔗莖及葉片中脈等,因此現(xiàn)有的甘蔗種植技術中常需 要使用到大量的化學藥劑來防治病蟲害,但很多化學藥劑使用中效果不夠好,且還會引起 環(huán)境污染,因此亟需需找一種效果顯著的能防治甘蔗病蟲害的種植方法。
【發(fā)明內容】
[0004]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yōu)點。
[0005] 本發(fā)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甘蔗的種植方法,通過將甘蔗芽在大黃、丁香以 及茴香作為主要組分的中藥提取液中浸泡的預處理的方法,同時在土壤表面覆蓋中藥提取 液的第一濾渣,通過中藥中的殺菌組分對甘蔗芽和土壤同時作用,達到良好的防治甘蔗病 蟲害的作用,且中藥比傳統(tǒng)的化學藥劑更易降解,降低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
[0006] 為了實現(xiàn)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yōu)點,提供了一種甘蔗的種植方法,包括 以下步驟:
[0007] 步驟一:甘蔗種植前25~35天,在種植園內按照800~1000kg/畝施用底肥,并 進行一次土壤深度為45~50cm的深耕,甘鹿種植前10~15天,在種植園內挖土壤深度為 20~30cm的種植溝,種植溝的行距為90~100cm,甘蔗種植前5~10天,使用地膜覆蓋每 一行種植溝;
[0008] 步驟二:選擇雙芽段的甘蔗芽,將甘蔗芽預處理,甘蔗芽預處理的方法為:將甘蔗 芽在體積分數(shù)為75%的酒精中浸泡10~20s后用蒸餾水沖洗,在中藥提取液中浸泡1~ 3min后瀝干,用蒸餾水沖洗,重復進行在中藥提取液中浸泡后用蒸餾水沖洗,重復2~3次 后瀝干,即得到預處理后的甘蔗芽;
[0009] 所述中藥提取液為:以重量份數(shù)計,取大黃2份、丁香1份以及茴香1份粉碎后混 合,加入24~32份的蒸餾水,在55~60°C下煎煮30~40min后,過濾得到濾液為第一濾 液,濾渣為第一濾渣,所述第一濾液即為所述中藥提取液;
[0010] 種植前掀開所述地膜,將預處理后的甘蔗芽以4000~4500個/畝種到種植溝中, 種好的甘蔗芽回土的土壤厚度為4~8cm,然后在表面覆蓋lcm厚的所述第一濾渣后再覆蓋 2~4cm厚的甘蔗葉,澆水1次,再覆蓋所述地膜;
[0011] 步驟三:甘蔗芽長出幼苗后,除去所述地膜,除草1次,并施用農家肥1次,以后每 隔12~18天施用1次農家肥,每隔1個月除草1次,每隔1~2個月噴施防蟲劑1次。
[0012] 優(yōu)選的是,所述步驟一中所述地膜包括:
[0013] 膜本體,其為長方體,所述膜本體的厚度為0. 006~0. 009mm ;
[0014] 四個倒U型的固定扣,其底端固定于所述膜本體的上表面的四個邊角處,所述固 定扣與所述地膜之間形成一可供物體穿過的中空空間;以及
[0015] 兩個壓桿,其分別位于所述種植溝的兩側,所述壓桿依次穿過與其同一側的兩個 所述固定扣的中空空間,將所述膜本體固定;
[0016] 所述步驟一中,使用地膜覆蓋每一行所述種植溝,每個所述地膜使用時,其兩側均 距離與其相鄰的甘蔗芽8~10cm,將每個所述壓桿分別穿過與所述壓桿同一側的兩個所述 固定扣將所述膜本體固定;
[0017] 所述步驟二中種植前掀開所述地膜的方法為:種植前1~3天,將一個所述壓桿從 與其同一側的兩個所述固定扣中抽去,將所述膜本體掀開至另一個所述壓桿的一側;
[0018] 所述步驟二中覆蓋所述地膜的方法為:將抽去的所述壓桿重新固定到與其同一側 的兩個所述固定扣中。
[0019] 優(yōu)選的是,所述步驟三中甘蔗芽長出幼苗后,每隔1個月噴施第二濾液1次;
[0020] 所述第二濾液為:以重量份數(shù)計,將1份所述第一濾渣中加入8~12份的蒸餾水, 在55~65°C下煎煮1~2h,過濾,所得的濾液即為第二濾液。
[0021] 優(yōu)選的是,所述步驟一中所述地膜使用前,將所述地膜在稀釋液中浸泡20~ 30min后瀝干得到,所述稀釋液為將所述第二濾液用蒸餾水稀釋6~8倍后得到。
[0022] 優(yōu)選的是,所述步驟三中農家肥為玉米秸桿、人糞、牛糞、豆柏及草木灰按照質量 比5 : 8 : 9 : 4 : 2混合后腐熟得到。
[0023] 優(yōu)選的是,所述步驟三中每次使用農家肥的量為600~800kg/畝。
[0024] 優(yōu)選的是,所述步驟三中防蟲劑為質量分數(shù)為0. 3%的敵百蟲溶液。
[0025] 優(yōu)選的是,所述步驟一中所述底肥為人糞與牛糞按照質量比1 : 2混合后腐熟得 到。
[0026] 本發(fā)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7] 1、本發(fā)明的種植方法中,先用體積分數(shù)為75%的酒精對甘蔗芽進行殺菌處理,然 后將甘蔗芽在大黃、丁香以及茴香作為主要組分的中藥提取液中浸泡,同時在土壤表面覆 蓋中藥提取液的第一濾渣,由于大黃、丁香以及茴香中的蒽酮類成分等具有良好的殺菌作 用,對甘蔗鳳梨病及赤腐病等真菌性疾病有良好的殺菌效果,中藥組分具有的刺激性氣味 也有一定的驅蟲作用,中藥提取液和第一濾渣結合,不僅作用于甘蔗芽而且作用于土壤,而 引起鳳梨病之類的病菌源即存在于土壤中,二者雙管齊下從根源上減少了真菌的產生和真 菌感染甘蔗的致病率,達到良好的防治甘蔗病蟲害的作用,大大降低甘蔗鳳梨病及赤腐病 的發(fā)病率,且中藥提取液和第一濾渣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中藥材比傳統(tǒng)的有機化學藥劑 更易降解,且本發(fā)明的甘蔗的種植方法中施用的肥料均為農家肥,從而大大降低了對環(huán)境 的污染。
[0028] 2、步驟二中回土覆蓋第一濾渣后,澆水后在甘蔗芽表面覆蓋甘蔗葉,甘蔗葉的利 用不僅能起到對甘蔗芽的保溫作用而且使甘蔗副產物得到了循環(huán)利用,也有一定的增加土 壤肥力的效果。
[0029] 3、設有固定扣與壓桿的地膜與傳統(tǒng)地膜相比,由于使用壓桿來壓實,比傳統(tǒng)方法 中用碎土壓實效果更好,使地膜的保溫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甘蔗的發(fā)芽率,且壓桿與固定 扣的固定方式使地膜的覆蓋與除去、將膜本體掀開至一側的操作更容易,節(jié)省了人力。將地 膜在第二濾液的稀釋液中浸泡的過程,是對地膜的殺菌過程,進一步減少了甘蔗發(fā)芽期發(fā) 生真菌病害的可能性,降低了甘蔗鳳梨病等苗期疾病的發(fā)病率。
[0030] 4、甘蔗芽長出幼苗后,每隔1個月噴施第二濾液1次用以防治生長期的病蟲害, 第二濾液為第一濾渣煎煮得到,在55~65 °C下煎煮1~2h,相比得到第一濾渣的第一次 煎煮,溫度更高時間更長,將中藥材中殘余的較難煎煮的藥性組分充分提取出來,且第二次 煎煮使需要在生長期多次施用的第二濾液中的蒽酮類等有效組分的濃度比中藥提取液中 低,既滿足了甘蔗生長的需求,保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