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摘酸棗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摘酸棗器
[0001]本發(fā)明涉及采摘野果的一種器具,確切地說是專門用來采摘酸棗的。
[0002]以前大多數(shù)人采摘酸棗是直接用手從樹上摘下,此法的缺點是:一、尖刺最易傷手;二、雜亂,果實中摻雜有很多葉柄和葉片;三、慢,摘一下往容器里放一下。有的戴上手套采摘,這不僅從根本上沒有解決傷手、雜亂、慢的問題,反而顯得太笨拙。更有甚者用斧頭將樹砍下,再用棍將果實打下。此法還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倒多加一弊:破壞大自然。
[0003]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克服【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自身重量較輕、使用起來靈活的摘酸棗器。
[0004]本發(fā)明主要采用人手不直接與帶刺的樹接觸而且只摘酸棗不捋葉柄和葉片,并設有儲存?zhèn)}的構思,從而解決了背景中存在的問題。
[0005]下面結合繪圖--說明:圖1是它的后視圖,圖2是左視圖,圖3是俯視圖。
[0006]它的整體形狀是:前窄而薄,向后下漸寬而厚,外形像鱷魚脖子下長個大嗉子。整個形體的重力垂線在后中部,如圖2。
[0007]它分上蓋圖1中I和下倉圖1中2兩部分構成,在后部用轉動軸圖1中3把上蓋和下倉連為一體。軸上裝有壓力彈簧圖1中5,彈簧的下端固定在四指槽圖1中4上。彈簧另一端的作用對象是上蓋圖1中I。下倉的后部設有四指槽。前方設有定位卡圖2中4.。上蓋的下邊緣和下倉的上邊緣設有多個摘酸棗齒圖2中3.2。其齒距大于酸棗的直徑。上蓋和下倉的摘酸棗齒是相互錯位的,并且上下部齒尖的間距小于酸棗的直徑。此間距只有設計的合理,才能做到只摘酸棗而不捋葉柄和葉片。
[0008]本摘酸棗器在整體設計上盡最大努力精打細算,巧妙地做到一件多用,減少零件的數(shù)量。如轉動軸:既起到轉動的作用又起到上下連接的作用,同時又起到固定彈簧的作用;四指槽:既起到四指的依附作用又起到固定彈簧的作用,同時起到下倉左右連接的相互穩(wěn)固作用;摘酸棗的手是藏在器具的后邊的,手既起到了被保護的目的,手又形成了下倉的后一部分。也就是說下倉的后閘門是采摘者的手自然地形成的,這樣就自然地減輕了摘酸棗器自身的重量,便于靈活地使用。定位器:既起到控制上蓋下落的位置作用又起到控制上蓋和下倉之間的間距作用…….。整個摘酸棗器若再多一個零件,就等于給采摘者在崇山密林中加大累贅;若再少一個零件則其功能完全不能發(fā)揮。整個器具將原來百多個零件用鋁合金鑄造的技術方法整合成兩部分,天衣無縫,在采摘中不會丟失零件。
[0009]本摘酸棗器的使用方法也很簡單:在摘酸棗前上蓋是自動打開的,采摘時一只手用搭鉤固定酸棗樹的枝杈,另一只手拇指指肚放在拇指槽圖3中I上,其余四指指肚卡在四指槽圖1中4的下面,用手操作把多串酸棗吞在里面,然后大拇指輕輕一摁,再向后一拉,一串串酸棗就被摘下自動滾到圖2中I倉里。接著拇指向上一翹上蓋又自動打開,再去?商......0
[0010]總之,此發(fā)明輕便耐用,便于使用;用它摘酸棗其效果是:一不傷人,二不破壞大自然。
【主權項】
1.一種用于摘酸棗的器具,其特征是:整體形狀前窄而薄,向后下漸寬而厚,它是由上蓋和下倉、轉動軸、壓力彈簧構成。上蓋中后部有拇指槽。下倉后部有四指槽,前部設有定位卡。上蓋的下邊緣和下倉的上邊緣有多個摘棗齒。2.根據權利I所述的內容,其特征是:它的重力垂直線是在后中部。3.根據權利I所述的內容,其特征是:轉動軸既起到轉動的作用又起到把上蓋和下倉連為一體的作用,同時起到固定彈簧的作用。4.根據權利I和3所述的內容,其特征是:固定彈簧的另一個點是在四指槽上。5.根據權利I和4所述的內容,其特征是;四指槽既起到四指的依附作用又起到固定彈簧的作用,同時起到連接下倉左右相互穩(wěn)固的作用。6.根據權利I和4所述的內容,其特征是:彈簧的另一端的彈力指向是上蓋。7.根據權利I所述的內容,其特征是:摘酸棗齒的齒距大于酸棗的直徑。8.根據權利I所述,上蓋和下倉的摘棗齒是相互錯位的。9.根據權利7和8所述的內容,其特征是:上部和下倉錯位的酸棗齒之間的間距小于酸棗的直徑。10.根據權利I和7所述的內容,其特征是:定位卡起雙重作用,一是控制上蓋下落后的位置;二是控制上、下摘酸棗齒的間距。11.根據權利要求1、4、5、6所述內容,下倉后部的閘門是采摘者的手自然地代替的。
【專利摘要】一種摘酸棗器。在設計時主要采用了人手不與帶刺的酸棗樹直接接觸,并且只摘酸棗不捋葉柄及葉片,還設有儲存?zhèn)}的構思。其結構設計簡單合理,自身重量輕,使用起來靈活順手。用它摘酸棗其效果是干凈、快捷;既不傷人,又不破壞大自然。
【IPC分類】A01D46/247
【公開號】CN105075527
【申請?zhí)枴緾N201510253074
【發(fā)明人】李茂永
【申請人】李茂永
【公開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