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丹麥草的人工繁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植物的人工繁殖方法。
在我國北方地區(qū),由于冬季天氣寒冷干旱,公園和街道等場所綠化用草皮不能正常生長,并發(fā)生枯萎死亡,使黃色的土地暴露出來,既影響美觀又污染環(huán)境。能不能尋找出一種四季皆綠,耐寒、耐旱的綠化用草皮呢?本發(fā)明人為此進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和實驗。本發(fā)明人首先從江蘇省武進縣境內(該縣有上百年花木之鄉(xiāng)盛譽)的上百種野生和人工栽培的草皮中,選擇了可能符合上述特點的二十幾種草皮進行了自然狀態(tài)下的耐寒實驗,將草皮放入冰箱,進行人工高寒試驗,對比較耐寒的幾種草皮人工制造干旱狀態(tài)進行耐旱試驗。經(jīng)過淘汰,將比較耐寒、耐旱的草皮在新疆、北京、東北等各種自然或人工環(huán)境中進行試種,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種百合科沿階草屬麥冬草類的植物。此種麥冬草為陰生植物,具有較好的耐蔭性,在-30℃的溫度,非常干旱的條件下,仍然可以存活,在化工污染較嚴重的環(huán)境中,在鹽堿含量較大的土壤中,都可以保持四季常綠,非常適合在北方城市的公園、街道兩旁,樹蔭底下栽種,我們將這種草命名為“丹麥草”(此命名已被園林部門所使用)。然而,這種丹麥草在野生環(huán)境中繁殖極其緩慢,采用草籽繁殖,出苗非常少,苗也很弱,不能適合大面積栽種的需要。本發(fā)明人在篩選、試種草種的同時,對草皮的人工繁殖方法也進行了研究。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種適合大面積栽培需要的丹麥草的人工繁殖方法。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以下方案—種丹麥草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①選擇綠蔭下的沙性土地;②施含磷復合肥50-60g/ ;③株、行距為(25-30)厘米×(25-30)厘米,成品字形直立栽植,一穴栽3-5棵,栽植深度4-5厘米;④經(jīng)過三年生長后,隔行起苗,并在被起苗的空隙內,追施含磷復合肥50-60克/米2;⑤以后每年換行隔行起苗,并追肥。
對于綠蔭環(huán)境的要求可以是在喬木林中夾種,也可以是在人工栽培的藤本植物遮蓋下栽種。
整個繁殖過程的溫度可以在-5℃-35℃之間。
起苗的時間在每年的1-3月較為適宜。
下面舉一些具體的實施例。
在江蘇省武進縣,選擇20畝栽有雪松、杉木的優(yōu)質沙性土地,每平方米施60克磷鉀復合肥。每行之間的栽種距離為30厘米,每株之間的距離為25厘米,成品字形直立栽培,一穴栽植5棵,然后澆透水。一般不用剪枝,尤其在立秋以后不要修剪,否則影響耐寒性。三年后,選擇冬季的2月份起苗。起苗時隔行取苗,在起過苗的地方追施磷鉀復合肥,追肥量基本與原施肥量相當,以后每年換行隔行起苗。每年將起出的苗木運往北方準備綠化的地點栽種,當年成活,四季常綠。由于丹麥草耐寒耐旱,管理非常方便,同時由于綠化時,植株較密,溫度以及其它條件與本發(fā)明的條件相差較多,因此繁殖速度很慢,這一點非常適合綠化本身的需要,也是丹麥草作為綠化草皮的優(yōu)點。
另在江蘇省武進縣,選擇10畝栽有人工培植的葡萄架下,每平方米施50克含磷復合肥,每行距離為25厘米,每株距離25厘米,成品字形直立栽培,一穴栽3棵,然后澆透水。三年后,在冬季的3月份起苗,運往北方栽培。
上述各實施例中的條件都不是非常嚴格的,比如株、行距離,施肥量,肥料種類、起苗時間等都是可以變化的,但是在本發(fā)明人十多年的研究摸索過程中發(fā)現(xiàn),采用上述條件,丹麥草繁殖得最快,可以適合大面積發(fā)展綠化的需要。
下面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再作進一步的說明。
本發(fā)明由于選擇沙性的土地,選擇適當?shù)闹?、行距離和適量的栽植棵數(shù),并施以適當?shù)暮讖秃戏柿?,使丹麥草根系發(fā)展迅速,具有很高的繁殖速度;同時由于采用直接取草繁殖,克服了使用草籽繁殖出苗少且弱的缺點,使苗木成活率高達100%。
由于丹麥草在被移植后,需要三年才能分根繁殖,因此采用隔行換行的起苗方法,既可以成倍地擴大栽植面積,又不影響未起苗的丹麥草繼續(xù)分根繁殖。起苗后的丹麥草經(jīng)過一年的生長,起苗留下的空隙就被新繁殖的丹麥草長滿,可以再隔行起苗。第二年起苗時,是將前一年未起苗的老根取走,因為留下新分根的丹麥草比老根分根能力更強,繁殖更快(但是把新分根的丹麥草移植它處卻需要三年后才能分根)。
由于丹麥草屬于陰生植物,在半蔭條件下生長最快,因此可以選擇在高大的野生或人工栽培的喬木林中繁殖,也可以選擇在人工栽培的葡萄架、瓜架或其它藤本植物的下面繁殖,這樣既以滿足半蔭的要求,又可以有效地節(jié)省土地,取得很高的經(jīng)濟效益。
至于整個繁殖過程的溫度要求,一般在-5℃-35℃的氣溫下繁殖最快,再冷再熱一些也可以。因此,整個繁殖過程最好在我國的南方進行,待起苗后再移種北方。
由于丹麥草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因此在生長三年后的任何月份里都可以起苗,但考慮到草長途運輸中的發(fā)熱問題和春季移種成活率高的特點,起苗的時間選擇在每年的1-3月份最好。
權利要求
1.一種丹麥草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①選擇綠蔭下的沙性土地;②施含磷復合肥50-60克/米2;③株、行距為(25-30)厘米×(25-30)厘米,成品字形直立栽植,一穴栽3-5棵,栽植深度4-5厘米;④經(jīng)過三年生長后,隔行起苗,并在被起苗的空隙內,追施含磷復合肥50-60克/米2;⑤以后每年換行隔行直苗,并追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丹麥草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綠蔭為在喬木林中夾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丹麥草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綠蔭為在人工栽培的藤本植物遮蓋下栽種。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丹麥草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整個繁殖過程的溫度在-5℃-35℃之間。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丹麥草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苗的時間為每年的1-3月。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丹麥草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①選擇綠蔭下的沙性土地;②施含磷復合肥50-60克/米
文檔編號A01G1/12GK1121763SQ9510595
公開日1996年5月8日 申請日期1995年6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6月15日
發(fā)明者毛泉炳 申請人:毛泉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