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小樹組合大干徑樹木的栽培方法
小樹組合大干徑樹木的栽培方法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樹木的栽培方法,尤其是一種用小樹組合成大干徑樹木的栽培方法。
技術(shù)背景中國專利公開號CN 1802900A,
公開日2006年7月19日,發(fā)明名稱《樹木組合 栽培法》,提出了一種能在較短時間內(nèi)培育較大干徑樹木的組合栽培方法。它包括幼樹定 向培植,組合栽培前處理,組合樹胚,組合大樹成形的栽培過程,其栽培時間較短,省 人力,省維護費用,生長效果較好。但該方法對幼樹形狀的要求較高,需對幼樹定向培 植;組合樹坯前要切除幼樹的根系及主干側(cè)部皮層對幼樹的損傷較大,存活難度提高, 存活及培植時間加長,需借助大棚內(nèi)培植,栽培成本提高;組合樹胚時幼樹依附在支撐 木樁周圍,支撐木樁在成形的大樹內(nèi)部極易腐爛,形成空心,樹體強度低,對大樹后期 的成形增加了相當(dāng)長的時間。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對小樹要求較高,培植時間較長,栽培成本較高,大 樹為空心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方法簡便,小樹易存活,培植時間短,成本較低的小 樹組合成大干徑樹木的栽培方法。它對小樹形狀要求低,無需進行幼樹培植和大棚培植, 長成的大樹內(nèi)部實心。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是小樹組合大干徑樹木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 選擇10-30棵胸徑為3-10厘米的小樹,在地面上或者樹坑內(nèi)將各小樹的盤根, 主干對應(yīng)靠緊,用鐵釘或捆綁物將其組合固定成主干直徑為20-100厘米的大樹胚;B. 將大樹胚直立于樹坑內(nèi)回填土壤,或直接向置有大樹胚的樹坑內(nèi)回填土壤,壓實并澆透水,在大樹胚主干周邊的地面圍上筒體,向筒體內(nèi)填入土壤,澆水保濕,培植0.3-l年;C. 拆除主干周邊的筒體和土壤,勤施薄肥,修剪枯枝或病蟲枝,0.3-1年后拆除 捆綁物,自然生長3-5年,各小樹增粗,長成一體,即成為大干徑樹木。本發(fā)明所述的步驟A中,在組合固定時,先取2-5棵小樹將其主干對應(yīng)合攏,用刀 或鋸切削掉影響靠緊的一部分根須或枝杈,用鐵釘或捆綁物固定住合攏后小樹主干的兩 端,用刀或鋸切削掉影響靠緊的小樹上部分主干皮層或徑干,在其主干的切削部位外包 扎防水紙或布,然后在其外層再相應(yīng)合攏一層小樹,重復(fù)去除根須或枝杈、固定主干, 切削部分主干皮層或徑干和包扎的操作,直至所有小樹主干組合固定成大樹胚。本發(fā)明還可以在用刀或鋸切削時,其刀或鋸條的厚度為0. 1-0. 6厘米,所切削掉主干 皮層或徑干的長度為小樹主干長度的1/5-1/10,所切削掉主干皮層或徑干的厚度小于小 樹主干直徑的1/3。本發(fā)明還可以在包扎防水紙或布時,先對其小樹的切削部位涂抹植物生長劑。 本發(fā)明還可以在采用捆綁物固定各小樹時,在捆綁物和小樹之間設(shè)置有襯墊物。 本發(fā)明所述步驟B中筒體的內(nèi)截面形狀為圓形、方形或多邊形,筒體的高度與大樹 胚主干高度的比為1/2-1,筒體的內(nèi)空距離為固定后大樹胚主干直徑的1.1-1. 5倍。本發(fā)明所述的步驟C中,在拆除筒體和土壤后,根據(jù)所切削部位主干皮層或徑干的 愈合情況,拆除小樹主干切削部位外包扎的防水紙或布。本發(fā)明所述步驟A中大樹胚截面的形狀為圓形、橢圓形、方形或多邊形。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小樹取材廣泛。對小樹形態(tài)及培植無特殊要求,無需選擇 陰陽面,組合時對小樹無需去除根須,小樹可帶皮結(jié)合,所切削的結(jié)合面較小,但可以 深入徑干的木質(zhì)部,以提高結(jié)合面積,經(jīng)過包扎其切削部位生長及結(jié)合較快,愈合時間 短,組合后小樹維護方便,易成活。2,大樹胚的培植可在自然環(huán)境下進行,無需大棚養(yǎng) 護;培植時在大樹胚主干的外部圍有添加土壤的筒體,可以加快小樹的生長并促進小樹 上傷口的愈合,縮短了大樹成活和長成的時間,培植成本極低。3,大樹胚由多層小樹組 合而成,有實有空,干中有洞,洞洞相通,在生長期內(nèi)即具有較奇特的觀賞效果。4,方 法簡便,適應(yīng)樹種廣泛,成活率高,生長快,培植時間較短,大樹胚制作及成型快,長 成的大干徑樹木為實心樹,與自然生長的大干徑樹基本無區(qū)別,不易產(chǎn)生病蟲害,少有 人工組合的痕跡,自然存活時間長,特別適合應(yīng)用于城市綠化及圓林景觀工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小樹組合大干徑樹木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選擇10-30棵胸徑為3-10厘米的小樹,在地面上或者樹坑內(nèi)將各小樹的盤根,主干對應(yīng)靠緊,用鐵釘或捆綁物將其組合固定成主干直徑為20-100厘米的大樹胚;本發(fā)明所述大樹胚截面的形狀為圓形、橢圓形、方形或多邊形;
B. 將大樹胚直立于樹坑內(nèi)回填土壤,或直接向置有大樹胚的樹坑內(nèi)回填土壤,壓實并澆透水,在大樹胚主干周邊的地面圍上筒體,向筒體內(nèi)填入土壤,澆水保濕,培植0.3-1年;
C. 拆除主干周邊的筒體和土壤,勤施薄肥,修剪枯枝或病蟲枝,0.3-1年后拆除 捆綁物,自然生長3-5年,各小樹增粗,長成一體,即成為大干徑樹木。所述的捆綁物可以是鐵絲,麻繩,塑料繩等繩狀物,也可以是夾子,套管等使樹木 間結(jié)合的捆綁器件。
所述的步驟A中,在組合固定時,先取2-5棵小樹將其主干對應(yīng)合攏,用刀或鋸切 削掉影響靠緊的一部分根須或枝杈,用鐵釘或捆綁物固定住合攏后小樹主干的兩端,用 刀或鋸切削掉影響靠緊的小樹上部分主干皮層或徑干,在其主干的切削部位外包扎防水 紙或布,然后在其外層再相應(yīng)合攏一層小樹,重復(fù)去除根須或枝杈、固定主干,切削部 分主干皮層或徑干和包扎的操作,直至所有小樹主干組合固定成大樹胚。
用刀或鋸切削時,其刀或鋸條的厚度為0. 1-0. 6厘米,所切削掉主干皮層或徑干的長 度為小樹主干長度的1/5-1/10,所切削掉主干皮層或徑干的厚度小于小樹主干直徑的1/3。對小樹而言,所切削出的傷口與普通樹木嫁接的傷口相仿,這樣既可確保小樹快速 成活,又可盡量擴大各小樹間結(jié)合的接觸面積。
在包扎防水紙或布時,先對其小樹的切削部位涂抹植物生長劑。以促進小樹上傷口的愈合。
在采用捆綁物固定各小樹時,在捆綁物和小樹之間設(shè)置有襯墊物。其襯墊物可以是樹皮或布或塑料布等,襯墊物作為小樹外皮的保護層,可以防止捆綁物損傷小樹皮層, 在小樹的生長中還可以防止捆綁物深入小樹的皮層內(nèi)部,也便于以后卸除捆綁物。
所述步驟B中筒體的內(nèi)截面形狀為圓形、方形或多邊形,筒體的高度與大樹胚主干高度的比為1/2-1,筒體的內(nèi)空距離為固定后大樹胚主干直徑的1.1-1.5倍。所述的步驟C中,在拆除筒體和土壤后,根據(jù)所切削部位主干皮層或徑干的愈合情 況,拆除小樹主干切削部位外包扎的防水紙或布。
實施例1
用山野中挖掘得到的3-10厘米胸徑的紫薇樹10-30株為一組,直立于坑內(nèi)排列成大樹型。根盤、主干、枝條相互之間可平行、可橫向靠緊。讓部分的根盤和干設(shè)法吻合形 成層。根盤與根盤吻合時,為了擴大接觸面,可鋸掉一些影響靠攏粘接的根,當(dāng)靠接好 的一部分形成層后可用鐵釘固定或用捆綁物如鐵絲捆緊。目的是植物在生長時不易膨脹 開己開始形成的傷愈組織;小樹的干與干粘接時,是用捆綁物如繩子把所粘接小樹主干 的兩端捆緊,而后用電鋸或油松鋸將靠攏的皮層鋸一路,鋸條路的寬度約0. 6厘米,再 捆、再鋸,視樹干的大小。鋸成傷面寬度為樹干的粗度1/3左右,樹干的長度1/5至1/10 左右。總之,好讓大量的水和養(yǎng)分通過篩管輸入,接觸面越大成型越快。小樹干相互靠 接后可用鐵釘釘緊或用鐵絲捆緊,如果用鐵絲捆緊時,在鐵絲與樹皮之間要墊好杉樹皮 或其他布、膠紙類等襯墊物作為保護層,在鋸出的小樹新傷口處要涂抹植物生長劑,小 樹粘貼的新傷口處都要包扎防水紙或布,如用尼龍紙扎好,防進水。傷愈組織的擴大是 樹體整體化的前提。枝條的粘接時,不必去掉皮層,可連皮捆緊,因皮薄、枝條在增粗 的過程中可自行粘牢。取消捆綁物要在傷口長好半年左右才可取消。 一株已組合成胸徑 30-50厘米的大樹,把根填實砂質(zhì)土澆透水后,主干用竹席圍成高2米左右,直徑為0.8 米至1. 5米的圓筒體,向筒體及大樹胚的空隙內(nèi)填土保濕促成活。培植0. 3-1年后拆除 主干周邊的筒體和土壤,勤施薄肥,修剪枯枝或病蟲枝,0. 3-1年后拆除捆綁物,并根據(jù) 所切削部位主干皮層或徑干的愈合情況,拆除小樹主干切削部位外包扎的防水紙或布。 根據(jù)樹的長勢進行修整及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時應(yīng)注意1、 在干旱季節(jié)要勤噴水保濕,促使健康生長;2、 一年內(nèi)薄肥勤施;3、 管理粗放,只需剪除枯枝和病蟲枝;用石硫合劑噴灑防治白粉?。?、 每年夏季利用一切機會和手段增加貼接面積,促進大樹消除人工痕跡成為天然 整體。經(jīng)自然生長3-5年即可培育成高3-5米,樹冠3-5米,"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 的紫薇喬木。實施例2在地上挖一個直徑2米,深30厘米的土坑,在土坑的中間固定一個木樁,作為新組 合樹的直立依靠,再選擇從野外采集的直徑3—5厘米,高約2.5米的5株小紫薇樹,捆 在核心樁的周圍。用刀削掉樹干與樹干相連接的皮,用鐵釘釘成一個胸徑約20厘米,胸 圍約70厘米的大樹胚。又在外圍組合10株胸徑2—4厘米,高1.5—2米的小樹,把大部份的上彎向外,梱在第一層的外面。開始時粘接面很少,約占干和根的側(cè)面積1一2%, 為擴大粘接面,用刀削皮或用電鋸鋸掉凸起的粘連部位,通過三次(有的只一次,有的只 二次),這樣切削的粘接面能擴大到樹干側(cè)面積的3%左右,其外部包上防水紙或布用鐵絲 固定。在大樹胚主干周邊的地面圍上直徑為40厘米,高度為200厘米的筒體,向筒體及 大樹胚的空隙內(nèi)填入土壤,澆水保濕,半個月后15株小紫薇樹完全成活,4個月后拆除 筒體檢查,小紫薇樹間90%的傷逾組織己粘接長牢,即可拆除所包扎的防水紙或布。16 個月后,拆除鐵絲,大樹胚已初步具有整體的規(guī)模, 一株胸徑29厘米的紫薇樹形成,但 大樹胚中仍存在小樹間的空隙。以后的任務(wù)就是不斷的擴大粘接干和枝面積以及對樹冠 進行整形。3年后各小紫薇樹間的空隙縮小, 一株胸徑31厘米,高度3.5米的紫薇大樹 長成。本發(fā)明所采用的小樹不僅限于紫薇樹,還可以是繼木、女貞、對節(jié)白蠟、桂花、 紫荊或紫藤等其他灌木或小喬木樹,也可以是榆樹、三角楓或銀杏等喬木樹。
權(quán)利要求
1.小樹組合大干徑樹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選擇10-30棵胸徑為3-10厘米的小樹,在地面上或者樹坑內(nèi)將各小樹的盤根,主干對應(yīng)靠緊,用鐵釘或捆綁物將其組合固定成主干直徑為20-100厘米的大樹胚;
B.將大樹胚直立于樹坑內(nèi)回填土壤,或直接向置有大樹胚的樹坑內(nèi)回填土壤,壓實并澆透水,在大樹胚主干周邊的地面圍上筒體,向筒體內(nèi)填入土壤,澆水保濕,培植0.3-1年;
C.拆除主干周邊的筒體和土壤,勤施薄肥,修剪枯枝或病蟲枝,0.3-1年后拆除捆綁物,自然生長3-5年,各小樹增粗,長成一體,即成為大干徑樹木。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1所述的小樹組合大干徑樹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 驟A中,在組合固定時,先取2-5棵小樹將其主干對應(yīng)合攏,用刀或鋸切削掉影響靠緊 的一部分根須或枝杈,用鐵釘或捆綁物固定住合攏后小樹主干的兩端,用刀或鋸切削掉 影響靠緊的小樹上部分主干皮層或徑千,在其主干的切削部位外包扎防水紙或布,然后在其外層再相應(yīng)合攏一層小樹,重復(fù)去除根須或枝杈、固定主干,切削部分主干皮層或 徑干和包扎的操作,直至所有小樹主干組合固定成大樹胚。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2所述的小樹組合大干徑樹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刀或鋸 切削時,其刀或鋸條的厚度為0.1-0. 6厘米,所切削掉主干皮層或徑干的長度為小樹主干 長度的1/5-1/10,所切削掉主干皮層或徑干的厚度小于小樹主干直徑的1/3。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2所述的小樹組合大干徑樹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包扎防 水紙或布時,先對其小樹的切削部位涂抹植物生長劑。
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1或2所述的小樹組合大干徑樹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 用捆綁物固定各小樹時,在捆綁物和小樹之間設(shè)置有襯墊物。
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1所述的小樹組合大千徑樹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筒體的內(nèi)截面形狀為圓形、方形或多邊形,筒體的高度與大樹胚主干高度的比為 1/2-1,筒體的內(nèi)空距離為固定后大樹胚主千直徑的1.1-1. 5倍。
7.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1所述的小樹組合大干徑樹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c中,在拆除筒體和土壤后,根據(jù)所切削部位主干皮層或徑干的愈合情況,拆除小樹主干切削部位外包扎的防水紙或布。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1所述的小樹組合大干徑樹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 A中大樹胚截面的形狀為圓形、橢圓形、方形或多邊形。
專利摘要
小樹組合大干徑樹木的栽培方法,A.選擇10-30棵胸徑為3-10厘米的小樹,將各小樹的盤根,主干對應(yīng)靠緊,將其組合固定成大樹胚;B.將大樹胚直立于樹坑內(nèi)回填土壤,壓實并澆透水,在大樹胚主干周邊圍上筒體,填入土壤,澆水保濕;C.拆除主干周邊的筒體和土壤,勤施薄肥,修剪枯枝或病蟲枝,使各小樹長成一體,即成為大干徑樹木。對小樹形態(tài)無要求,無需去除根須,可帶皮結(jié)合,維護方便,易成活,無需大棚養(yǎng)護,添加土壤的筒體可以縮短了大樹成活和長成的時間,培植成本極低。方法簡便,適應(yīng)樹種廣泛,成活率高,生長快,培植時間較短,長成后為實心樹,自然存活時間長,特別適合應(yīng)用于城市綠化及園林景觀工程。
文檔編號A01G1/00GKCN101223849SQ200810046893
公開日2008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18日
發(fā)明者丁月生 申請人:丁月生導(dǎo)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