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漁具,具體涉及一種具備打窩功能的魚鉤。
背景技術:
釣魚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行為,而傳統(tǒng)的漁具更是為大眾熟知,主要是魚鉤、釣魚線和釣魚竿。傳統(tǒng)的魚鉤主要是一個尖鉤狀鉤體,釣魚時在其上鉤上誘餌吸引魚來吃,通過魚鉤卡住魚嘴來實現(xiàn)成功釣魚,但是眾所周知地,這種釣魚的方法成功率不是特別高,除非將魚鉤扔在魚群出沒的地方,成功率才會大大地提升。基于這種因素,于是有了打窩這種釣魚技術,打窩通??梢苑譃閮煞N形式,一種是預先打窩,另一種是即時打窩。預先打窩一般是在開始垂釣前的1-3天在選好的固定點位,根據(jù)水域大小,投放足夠數(shù)量的餌料。然后,在這一位置的水面上設置標記,可以使用打窩漂。在垂釣前的這段時間,讓水中的魚有足夠的時間發(fā)現(xiàn)并集中到釣點,這樣就形成了魚窩。后者指的是:在垂釣的過程中,向魚鉤的周圍投放一些脫離漁鉤的散餌。這樣可以幫助魚通過散餌的顏色和氣味盡快發(fā)現(xiàn)并找到魚鉤。所以打窩主要是一種吸引魚集群的動作,提高魚咬魚鉤的幾率。
現(xiàn)在打窩一般可以通過手擲、竿拋、劃船送餌甚至使用遙控船投放的方式,但是這些方式存在的問題是魚餌沒有在水中的承載體,分得相對較散,魚群的密度相對較低,那么釣魚成功率也就相對較低;打窩后還是使用傳統(tǒng)魚鉤進行垂釣,成功率還是不夠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具備打窩功能的魚鉤,提高釣魚成功率。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具備打窩功能的魚鉤,包括用于與釣魚線連接的連接器和連接環(huán),連接環(huán)的端口分別連接有主魚鉤、副魚鉤和連接器,所述主魚鉤包括主鉤體、主魚線、彈簧、鉛墜,所述主魚線的兩端分別連接有主鉤體和連接環(huán),所述主魚線上還設有鉛墜,鉛墜外套有彈簧。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式,所述主魚鉤上設有釣餌球。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式,所述主魚線上設有塑料管套。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式,所述主魚線上設有平衡膠球。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式,所述主魚線上設有連接扣,使得主鉤體與鉛墜可拆卸連接。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式,所述副魚鉤包括副魚線和副鉤體,副鉤體通過副魚線與連接環(huán)連接 ,副魚線上設有太空豆。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式,副魚鉤上設有釣餌球。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式,所述連接環(huán)為十字連接環(huán),所述十字連接環(huán)包括相互垂直設置的平衡管和支撐管,所述支撐管為塑料管,所述平衡管為兩個平衡膠球構成。
對于現(xiàn)有技術來說,若是在水面上拋灑魚餌,由于空氣流動和水流會使得魚餌分布相對較散,這樣吸引的魚群密度就不夠高,若是將魚餌捏團扔入水中,單靠水流使得魚餌分散,力相對較小,分散不夠,吸引大量魚群的作用又不夠好。而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中,魚餌套在彈簧上,當彈簧進水的剎那,水壓給彈簧一個壓力,彈簧回彈產(chǎn)生振動,使得魚餌分散,也就是說魚餌是進水后才開始分散,分散的距離相對較近,而同時由于彈簧給了魚餌分散的力又使得魚餌不至于不夠分散。再加上魚鉤上主魚鉤、副魚鉤的設計,大大的提高了釣魚成功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如下所示:1-連接器,2-主鉤體,3-鉛墜,4-彈簧,5-釣餌球,6-平衡膠球,7-連接扣,8-塑料管套,9-副鉤體,10-支撐管,11-太空豆。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具備打窩功能的魚鉤,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具備打窩功能的魚鉤,包括用于與釣魚線連接的連接器1,所述連接器和十字連接環(huán),十字連接環(huán)的四個端口分別連接有連接器、兩個副魚鉤和主魚鉤。
所述兩個副魚鉤皆包括副魚線、設置在副魚線上的太空豆11和副鉤體9,所述副鉤體通過副魚線與十字連接環(huán)連接。所述副鉤體上還設有釣餌球。
所述主魚鉤包括彈簧4、鉛墜3、主魚線、主鉤體2,所述主魚線的兩端分別連接有主鉤體和十字連接環(huán),所述主魚線上還設有鉛墜,鉛墜外套有彈簧,鉛墜定位,彈簧打窩。鉛墜與十字連接環(huán)之間的主魚線上還依次設有釣餌球、平衡膠球6、塑料管套8,釣餌球5用于吸引魚,塑料管套用于防止線斷裂。
所述鉛墜與主鉤體之間的主魚線上依次設有釣餌球、平衡膠球和連接扣7,連接扣的存在使得主鉤體與鉛墜可以分離,從而使得主鉤體更換方便。所述主鉤體上也設有釣餌球。
所述十字連接環(huán)包括相互垂直的支撐管10和平衡管,所述支撐管為塑料管,兩端分別用于與兩個副魚鉤連接。支撐管的存可以防止副魚線的斷裂,最重要的是,使得兩根副魚線與主魚線之間隔開距離,避免它們相互纏繞。平衡管為兩個平衡膠球構成,兩端分別與連接器和主魚鉤連接。設計平衡膠球和十字連接環(huán)的原因是由于鉛墜比較重,為了產(chǎn)生一個浮力,使得鉛墜在水中平衡。本實施例中,所有平衡膠球的存在都是為了克服鉛墜的重力,保持鉛墜在水中的平衡。
本實施例結構具備以下優(yōu)點,可以實現(xiàn)打窩和釣魚,將魚餌裝填在彈簧上,然后將整個魚鉤甩到垂釣者認定點,鉛墜的重量幫助魚鉤定位,使得彈簧能準確到達指定地點,在將彈簧扔入水中的一刻,水壓給彈簧一個力,彈簧回彈產(chǎn)生振動,使得魚餌以彈簧為中心四散,吸引魚往彈簧中心走吃魚餌,此時兩個副鉤體和主鉤體在水的流動力下不停發(fā)生移動,且副鉤體和主鉤體上都設有能夠吸引魚咬下的釣餌球,這樣就相當于在魚群尋往彈簧的路徑上增加了不停移動的鉤體,鉤體上還有釣餌球,大大的提高了釣魚的成功率。由于鉛墜的重量,因此本實施例中塑料管套起到緩沖作用,防止線的斷裂。當然,如果不需要打窩的時候可以將魚餌掛在三個鉤體上,那么相當于一個魚鉤上面有三個可以鉤住魚的尖鉤,單從釣魚來說也能夠大大的增加成功率。
本實施例中,所述釣餌球即為一般釣魚時掛在魚鉤上用于吸引大魚爭搶的顏色鮮艷的塑料球。
按照上述實施例,便可很好地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值得說明的是,基于上述結構設計的前提下,為解決同樣的技術問題,即使在本實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無實質(zhì)性的改動或潤色,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的實質(zhì)仍然與本實用新型一樣,故其也應當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