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國際申請要求2015年2月13日在日本專利局提交的日本發(fā)明專利申請第2015-026570號的優(yōu)先權,所述日本發(fā)明專利申請的全部內容通過引用而并入本文。
本公開涉及嫁接用育苗部件、育苗套件、以及嫁接苗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在農業(yè)園藝領域中,為了避免連作障礙、提高質量以及產量、繁殖新品種等而廣泛使用嫁接,嫁接是在農業(yè)園藝領域中極廣泛施用的方法。無論是商業(yè)用途還是家庭使用,嫁接已經廣泛普及,不過多為通過人的手實施嫁接。由于在嫁接的實施上需要一定程度的習練,因此有嫁接苗的質量存在偏差、生產速度緩慢等問題。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下列專利文獻1公開了全自動嫁接裝置。并且下列專利文獻2~7公開了各種嫁接用部件。此外,由于以通過人的手實施作為前提,因此,嫁接僅適用于生長到用手能夠處理的大小的植物體。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第2006-23880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實開平2-12714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實開平3-99930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平7-327498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平8-242699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平8-280265號公報
專利文獻7:歐洲專利申請公開第829199號說明書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如上所述,由于實施嫁接需要一定程度的習練,因此有嫁接苗的質量存在偏差、生產速度緩慢等問題。此外,上述專利文獻1的全自動嫁接裝置是大型裝置,而且價格昂貴,因此不適合由小規(guī)模業(yè)務實體實施的嫁接苗的生產。此外,上述專利文獻2~7的嫁接用部件中雖然包括例如具備容納植物種子的種子容納部和與該種子容納部連通的莖容納部的嫁接用部件,但是如果欲從莖容納部向種子容納部投入植物的種子,則需要使莖容納部的內徑大于種子容納部的內徑。因此,無法充分保持容納在莖容納部的植物的莖,從而在嫁接時難以對植物的莖進行定位。其結果使嫁接成功率降低,并使嫁接的操作性變差。此外。由于嫁接精度低,因此小植物的嫁接較困難。并且,通過手或大型裝置能夠處理的植物局限于植物體尺寸較大的植物。所以,嫁接在蔬菜類中僅適用于葫蘆科、茄科等胚芽較大的植物。
本公開一個方面希望無論作為嫁接對象的植物體的尺寸或生長階段如何,都能夠簡便地生產嫁接苗,且能夠實現(xiàn)提高嫁接苗的生產率和質量以及降低成本。
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
本公開一個方面的嫁接用育苗部件具備至少1個育苗單元。至少1個育苗單元包括種子容納部、莖容納部以及莖保持部,所述種子容納部構成為容納植物的種子,并具有供植物發(fā)芽的空間;所述莖容納部構成為容納發(fā)芽并伸長的植物的莖;所述莖保持部構成為保持伸長的植物的莖。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種子容納部的至少一部分構成為能夠朝種子容納部的外部開口。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莖容納部的至少一部分構成為能夠朝莖容納部的外部開口。
上述嫁接用育苗部件具備至少1個育苗單元。至少1個育苗單元為包括種子容納部、莖容納部以及莖保持部的簡易的結構。因此,使用育苗部件便能夠簡便地準備供嫁接的植物體(嫁接用苗)。特別是,至少1個育苗單元具備莖保持部,由此可簡便地準備呈由莖保持部對莖進行保持的狀態(tài)的嫁接用苗。
并且,例如由第1育苗部件培育第1植物,由第2育苗部件培育第2植物。接下來,將由第1育苗部件中的育苗單元的莖保持部所保持的第1植物的莖切斷,并將由第2育苗部件中的育苗單元的莖保持部所保持的第2植物的莖切斷。然后對第1育苗部件中的第1植物的莖的切面和第2育苗部件中的第2植物的莖的切面進行接合。這樣,通過簡便又機械化的操作便能夠以良好的精度進行嫁接。因此,無論任何人都能夠以良好的精度簡便生產均一的嫁接苗,從而能夠實現(xiàn)嫁接苗的生產率和質量的提高。
此外,以簡易的結構便能夠準備育苗部件(至少1個育苗單元)。因此,能夠大量準備育苗部件。由此,能夠利用育苗部件大量生產嫁接苗。此外,易于配合作為嫁接對象的植物體而對育苗部件的尺寸進行調整,因此,從小植物到大植物無論其尺寸如何,并且從發(fā)芽后不久的幼苗到已生長的植物體無論生長階段如何,都能容易地進行嫁接。
此外,通過使用育苗部件既易于進行育苗準備,又可以實現(xiàn)育苗場地的省空間化。而且還能夠縮短植物的培育周期。由此能夠實現(xiàn)降低培育成本。此外,如果以秧苗(特別是徒手無法處理程度的小尺寸秧苗)作為對象,則能夠通過縮短培育時間來實現(xiàn)降低培育成本,并能夠因嫁接苗的尺寸小而實現(xiàn)運輸成本的降低。
此外,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種子容納部的至少一部分構成為能夠朝種子容納部的外部開口。因此,從種子容納部的開口部分便可容易地將植物的種子投入種子容納部內。由此,無需從莖容納部投入植物的種子,因此能夠配合植物莖的直徑來設定莖容納部的內徑。此外,例如能夠從種子容納部的開口部分對種子容納部(具體為容納在種子容納部內的植物的種子)供給植物發(fā)芽以及培育所需的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等,從而能夠容易且順利地進行植物的培育。
此外,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莖容納部的至少一部分構成為能夠朝莖容納部的外部開口。因此,例如能夠從莖容納部的開口部分對莖容納部(具體為容納在莖容納部內的植物的莖)供給植物發(fā)芽以及培育所需的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等,從而能夠容易且順利地進行植物的培育。此外,能夠使植物的莖伸長,并能夠使子葉、初生葉等在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外部展開,從而能夠容易且順利地進行植物的培育。
此外,與使用顆粒較大的土等情形相比,通過使用例如瓊脂培養(yǎng)基等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等,能夠使育苗部件大幅度小型化,并且能夠易于準備所要求的形狀的育苗部件。并且,通過使用小型育苗部件,能夠以微米級對嫁接用苗(例如植物的莖的切面)進行定位(確定坐標),因此能夠以良好的精度進行嫁接。由此,能夠以良好的精度容易地實施以往較困難的小型秧苗的嫁接。
此外,例如能夠由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莖保持部直接保持發(fā)芽并伸長的植物的莖,因此能夠在子葉、初生葉等從莖容納部的開口部分向至少1個育苗單元外部顯露后立即進行嫁接。由此,能夠對發(fā)芽后的秧苗立即進行嫁接。
本公開另一個方面的嫁接用育苗套件具備多個上述嫁接用育苗部件。
上述嫁接用育苗套件具備多個上述嫁接用育苗部件。因此如上所述,能夠簡便地進行嫁接。此外,無論任何人都可以簡便地生產均一的嫁接苗,從而能夠實現(xiàn)提高嫁接苗的質量。并且能夠實現(xiàn)降低培育成本和運輸成本。
本公開又一方面的嫁接苗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準備第1育苗部件以及第2育苗部件,所述第1育苗部件以及所述第2育苗部件各自為上述嫁接用育苗部件;將第1植物的種子容納于第1育苗部件中的育苗單元的種子容納部,使第1植物的種子在育苗單元的種子容納部內發(fā)芽,并使第1植物的莖在育苗單元的莖容納部內伸長;由第1育苗部件中的育苗單元的莖保持部保持第1植物的莖;將由第1育苗部件中的育苗單元的莖保持部所保持的第1植物的莖切斷;將第2植物的種子容納于第2育苗部件中的育苗單元的種子容納部,使第2植物的種子在育苗單元的種子容納部內發(fā)芽,并使第2植物的莖在育苗單元的莖容納部內伸長;由第2育苗部件中的育苗單元的莖保持部保持第2植物的莖;將由第2育苗部件中的育苗單元的莖保持部所保持的第2植物的莖切斷;以及對由第1育苗部件中的育苗單元的莖保持部所保持的第1植物的莖的切面和由第2育苗部件中的育苗單元的莖保持部所保持的第2植物的莖的切面進行接合。
可使用多個上述嫁接用育苗部件實施上述嫁接苗的生產方法。因此,如上所述,能夠簡便地且以良好的精度進行嫁接,從而能夠以良好的精度簡便地生產嫁接苗。并且,無論任何人都可以以良好的精度簡便地生產均一的嫁接苗,從而能夠實現(xiàn)提高嫁接苗的質量。還能夠實現(xiàn)降低培育成本和運輸成本。
如上所述,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方面,無論作為嫁接對象的植物體的尺寸或生長階段如何,都能夠廉價且簡便地生產嫁接苗,且能夠實現(xiàn)提高嫁接苗的生產率和品質,并實現(xiàn)降低成本。
上述嫁接用育苗部件中,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種子容納部的至少一部分構成為能夠朝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外部開口。種子容納部能夠朝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外部開口的結構中包括如下幾種結構:種子容納部具有通往至少1個育苗單元外部的開口部的結構、或種子容納部具有通往至少1個育苗單元外部的開口部且設置有能夠開閉該開口部的部件的結構等。此外,優(yōu)選經由膜、濾紙等具有水滲透性的厚度較薄的薄片部件供給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作為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如果使用較硬形成的瓊脂培養(yǎng)基,則無需使用上述薄片部件。
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莖容納部的至少一部分構成為能夠朝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外部開口。莖容納部的至少一部分能夠朝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外部開口的結構中包括與上述種子容納部相同的結構。
至少1個育苗單元還可以具備根容納部,所述根容納部構成為容納發(fā)芽并伸長的植物的根。該情形下,能夠使植物的根在根容納部伸長。由此,能夠容易且順利地進行植物的培育。
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根容納部的至少一部分構成為能夠朝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外部開口。該情形下,例如能夠從根容納部的開口部分對根容納部(具體為容納在根容納部內的植物的根)供給植物發(fā)芽以及培育所需的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等,從而能夠容易且順利地進行植物的培育。此外,能夠使植物的根在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外部進一步伸長,從而能夠容易且順利地進行植物的培育。其中,根容納部的至少一部分能夠朝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外部開口的結構中包括與上述種子容納部相同的結構。
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莖保持部可以具有可動性,并可以構成為在與伸長的植物的莖接觸的狀態(tài)下保持植物的莖。該情形下,即使植物的莖的直徑隨著生長而產生變化,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莖保持部也可以維持與植物的莖相接觸的狀態(tài),同時可以充分保持植物的莖。
在至少1個育苗單元中,種子容納部可以形成為能夠供已吸水的植物的種子進行旋轉的程度的截面形狀。當種子容納部形成為圓形截面時,可以使其直徑在如下范圍:從與已吸水的植物的種子的長徑相同的程度到長徑的2~3倍的程度。
在至少1個育苗單元中,莖容納部的寬度可形成為能夠供植物的子葉通過程度的寬度。此外,莖容納部的寬度可形成為能夠在規(guī)定的位置保持植物的莖的程度的寬度。此外,莖容納部的寬度可以是種子容納部的直徑的1/10~1/2的程度。此外,莖容納部的長度只要是適于使植物的莖伸長的長度即可。此外,莖容納部既可以與種子容納部分體形成,也可以與種子容納部一體形成。
在至少1個育苗單元中,可以使根容納部形成為具有能夠供植物的根通過程度的寬度的通道。此外,根容納部的寬度可以為種子容納部的直徑的1/10~1/2的程度。根容納部可以如上所述地構成為使其至少一部分能夠朝外部開口,而且根容納部只要具有可充分容納植物的根的空間(例如種子容納部等),則也可以不朝外部開口而封閉。根容納部既可以與種子容納部分體形成,也可以與種子容納部一體形成。此外,根容納部既可以與莖容納部分體形成,也可以與莖容納部一體形成。
在至少1個育苗單元中,莖保持部只要能夠保持伸長的植物的莖即可,對其形狀等沒有限定。在此,保持伸長的植物的莖是指能夠將植物的莖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上。莖保持部可以由莖容納部的一部分構成,也可以與莖容納部分體設置。例如,在使莖容納部的一部分(例如內壁面)作為莖保持部發(fā)揮作用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由莖容納部的一部分產生的按壓來保持莖。此時,可以配合生長階段的莖的粗細度預先形成莖容納部的寬度。此外,莖保持部也可以設置在莖容納部內。
至少1個育苗單元可以是板狀。該情形下,能夠實現(xiàn)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小型化,并進一步實現(xiàn)育苗部件整體的小型化。此外,通過育苗部件的小型化可以實現(xiàn)育苗場地的省空間化。
當至少1個育苗單元為板狀時,例如可以使種子容納部、莖容納部、根容納部等形成為在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一個主面上開口,也可以使例如種子容納部、莖容納部、根容納部等構成為能夠開閉。該情形下,易于向種子容納部投入種子,并易于向種子容納部、莖容納部、根容納部等供給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等,而且易于取出嫁接后的嫁接苗。
至少1個育苗單元可以包含可彈性變形的材料。該情形下,可在至少1個育苗單元保持所培育的植物。例如可以使莖容納部的一部分(例如內壁面)作為莖保持部發(fā)揮作用,來保持所培育的植物的莖。由此,在將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莖容納部內的植物的莖切斷,從而將育苗部件分割成多個部分時,也能夠在莖容納部內保持植物的莖。此外,由于至少1個育苗單元能夠配合植物的生長而柔性變形,因此提高了與植物的密合性,易于保持植物的莖,而且還可獲得抑制阻礙植物生長的情況的效果。其中,作為可彈性變形的材料可以使用例如還稱為硅橡膠的pdms(聚二甲硅氧烷)等。pdms是生物相容性高且用利器等可容易切斷的材料。
育苗部件可構成為,能夠以橫切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莖容納部的方式而將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莖容納部分割成多個部分。該情形下,在對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莖容納部內的植物的莖進行切斷時,如果能夠在該切斷位置將育苗部件分割成多個部分,則可以不必將育苗部件切斷,從而能夠對育苗部件進行再利用。
至少1個育苗單元可以包括多個育苗單元。該情形下,能夠使用育苗部件更大量地生產嫁接苗。由此,能夠進一步實現(xiàn)提高嫁接苗的生產率。
多個育苗單元可以構成為一體。該情形下,可實現(xiàn)育苗部件的結構簡約化。并且使利用多個育苗部件生產嫁接苗的作業(yè)變得容易。
多個育苗單元可以在規(guī)定的方向上排列配置,以使得多個育苗單元各自的莖容納部朝向同一方向。該情形下,使利用多個育苗部件生產嫁接苗的作業(yè)(特別是植物的莖的切斷、植物的莖的切面彼此的接合)變得容易。此外,多個育苗單元既可以是二維(平面)排列配置,也可以是三維(立體)排列配置。
多個育苗單元可以以使多個育苗單元各自的莖容納部以相同的間隔排列的方式而配置。該情形下,使利用多個育苗部件生產嫁接苗的作業(yè)(特別是植物的莖的切斷、植物的莖的切面彼此的接合)變得容易。
育苗部件可以用于秧苗的嫁接。該情形下,通過將秧苗(特別是徒手無法處理程度的小尺寸的秧苗)作為對象,可以通過縮短培育時間來實現(xiàn)降低培育成本,并可以因嫁接苗的尺寸小而實現(xiàn)運輸成本的降低。此外,對于至此通過人的手難以實施嫁接的小植物也可以有效發(fā)揮能夠進行上述嫁接的效果。在此,秧苗是指植物發(fā)芽后直至初生葉展開的時期的植物。例如,如果是十字花科植物,則包括在發(fā)芽數(shù)天后(例如3天后)呈1mm程度的長度的狀態(tài)。
育苗部件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由例如生物降解性材料構成。該情形下,可不必從育苗部件中取出使用育苗部件生產的嫁接苗,而可以連同育苗部件一起散播到廣闊的耕地中(播種苗)。其中,作為生物降解性材料可使用玉米醇溶蛋白(從玉米中提取的非水溶性蛋白質)等。
育苗部件可以由1個部件構成,也可以由多個部件構成。例如,可通過組合具有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種子容納部以及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莖容納部的部件和具有至少1個育苗單元的莖保持部的部件來構成育苗部件。
在上述嫁接用育苗套件中,當多個育苗部件各自具備多個育苗單元時,多個育苗單元可以以使多個育苗單元的莖容納部以相同的間隔排列的方式而配置。該情形下,使利用多個育苗部件生產嫁接苗的作業(yè)(特別是植物的莖的切斷、植物的莖的切面彼此的接合)變得容易。此外,待嫁接的植物不限于彼此為大小大致相同的植物,即使是大小不同的植物也能夠容易定位,從而能夠操作性良好地進行嫁接。
上述嫁接苗的生產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將第1育苗部件分割成多個部分以形成多個分割片;以及將第2育苗部件分割成多個部分以形成多個分割片,并且,對由第1育苗部件中的育苗單元的莖保持部所保持的第1植物的莖的切面和由第2育苗部件中的育苗單元的莖保持部所保持的第2植物的莖的切面進行接合的步驟可包括:以使得由第1育苗部件中的育苗單元的莖保持部所保持的第1植物的莖的切面和由第2育苗部件中的育苗單元的莖保持部所保持的第2植物的莖的切面相抵接的方式,來配置第1育苗部件的多個分割片中的1個分割片和第2育苗部件的多個分割片中的1個分割片。該情形下,使嫁接作業(yè)(特別是第1植物的莖的切面與第2植物的莖的切面的接合)變得容易。
上述嫁接苗的生產方法中,優(yōu)選對第1育苗部件中的育苗單元的種子容納部、莖容納部等以及第2育苗部件中的育苗單元的種子容納部、莖容納部等供給用于第1植物以及第2植物的發(fā)芽以及培育的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該情形下,能夠容易且順利地進行第1植物以及第2植物的發(fā)芽以及培育。
在上述嫁接苗的生產方法中,當使第1育苗部件的育苗單元的莖容納部的一端以及使第2育苗部件的育苗單元的莖容納部的一端朝育苗單元的外部開口時,可以將第1育苗部件以及第2育苗部件置于暗處直至第1植物以及第2植物的子葉、初生葉等及至莖容納部的一端為止,其后可以將第1育苗部件以及第2育苗部件置于明處。該情形下,通過將第1育苗部件以及第2育苗部件置于暗處,能夠在使子葉、初生葉等不在育苗單元的莖容納部展開的狀態(tài)下而使莖充分地伸長,從而能夠將莖適當?shù)嘏渲迷谇o容納部。此外,通過將第1育苗部件以及第2育苗部件置于明處,能夠使子葉、初生葉等在育苗單元的莖容納部的外部展開。進而使莖長粗,從而由莖保持部充分地保持莖。由此,能夠容易且順利地進行第1植物以及第2植物的培育。此外,也可以由透光性低的原料構成第1育苗部件以及第2育苗部件,而使育苗單元內部成為暗處,并使育苗單元外部成為明處,以取代將第1育苗部件以及第2育苗部件置于暗處以及明處。
此外,如果能夠通過第1育苗部件中的育苗單元的莖保持部充分保持發(fā)芽并伸長的第1植物的莖,并能夠通過第2育苗部件中的育苗單元的莖保持部充分保持發(fā)芽并伸長的第2植物的莖,則可以從始至終在明處育苗。
在上述嫁接苗的生產方法中,當對由第1育苗部件的育苗單元的莖保持部所保持的第1植物的莖進行切斷時,可以連同第1育苗部件一起切斷。此外,也可以僅切斷第1植物的莖,而在該切斷位置對構成為能夠分割的第1育苗部件進行分割。當連同第1育苗部件一起切斷時,優(yōu)選由易于切斷的材料構成第1育苗部件。
在上述嫁接苗的生產方法中,當對由第2育苗部件的育苗單元的莖保持部所保持的第2植物的莖進行切斷時,可以連同第2育苗部件一起切斷。此外,也可以僅切斷第2植物的莖,而在該切斷位置對構成為能夠分割的第2育苗部件進行分割。當連同第2育苗部件一起切斷時,優(yōu)選由易于切斷的材料構成第2育苗部件。
在上述嫁接苗的生產方法中,通過對包含第1植物以及第2植物在內的多個植物進行嫁接而獲得嫁接苗。在此,多個植物既可以是同種植物,也可以是屬于不同種類的植物,還可以是同種植物和不同種類植物混合存在。
在上述嫁接苗的生產方法中,可以對例如砧木用植物和接穗用植物進行嫁接。即,可以對2個植物進行嫁接。此外,也可以通過在砧木用植物和接穗用植物之間配置中間砧植物而進行嫁接。中間砧植物可以是1個,也可以是多個。即,可以嫁接3個植物,也可以嫁接4個以上的植物。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育苗部件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2是圖1的育苗部件的ii-ii線剖視圖。
圖3是圖1的育苗部件的iii-iii線剖視圖。
圖4是圖1的育苗部件的iv-iv線剖視圖。
圖5是示出育苗部件集合體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6是示出使用育苗部件生產嫁接苗的方法的一例的步驟圖。
圖7是示出將育苗部件連同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一起垂直豎立時的樣態(tài)的說明圖。
圖8a-8d是示出通過育苗單元育苗的樣態(tài)的說明圖。
圖9a-9c是示出使用育苗部件進行嫁接的樣態(tài)的一例的說明圖。
圖10是示出使用育苗部件生產嫁接苗的方法的另一例的步驟圖。
圖11a-11d是示出使用育苗部件進行嫁接的樣態(tài)的一例的說明圖。
圖12是示出另一例的育苗部件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13是示出另一例的育苗部件集合體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14a以及14b是示出育苗部件的結構以及使用育苗部件育苗的樣態(tài)的俯視圖。
圖15是示出育苗部件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16是示出育苗部件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17是示出育苗部件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18是示出育苗部件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19是示出育苗部件的育苗第1部件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20a以及20b是示出使用育苗部件育苗的樣態(tài)的說明圖。
圖21a以及21b是示出使用育苗部件育苗的樣態(tài)的說明圖。
圖22是示出育苗部件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23a以及23b是示出使用育苗部件育苗的樣態(tài)的俯視圖。
附圖標記的說明
20…育苗部件;30…育苗單元;31…莖保持部;32…種子容納部;
34…莖容納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公開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第1實施方式)
如圖1~圖5所示,第1實施方式的嫁接用育苗部件20包括多個育苗單元30。各育苗單元30具備種子容納部32、莖容納部34以及莖保持部(后述莖容納部34的內壁面341),種子容納部32構成為容納植物的種子,并具有供植物發(fā)芽的空間;莖容納部34構成為容納發(fā)芽并伸長的植物的莖;莖保持部構成為保持伸長的植物的莖。各育苗單元30的種子容納部32的一部分構成為能夠朝種子容納部32的外部開口。各育苗單元30的莖容納部34的一部分構成為能夠朝莖容納部34的外部開口。以下對該嫁接用育苗部件20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示出嫁接用育苗部件20的構造概況的結構圖。圖2是圖1的嫁接用育苗部件20的ii-ii線剖視圖。圖3是圖1的嫁接用育苗部件20的iii-iii線剖視圖。圖4是圖1的嫁接用育苗部件20的iv-iv線剖視圖。圖5是示出嫁接用育苗部件集合體10的構造概況的結構圖。此外,第1實施方式的說明中的方向僅示出其中一例,并不限定于此。
如圖1~圖4所示,育苗部件20由例如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為代表的硅橡膠等能夠彈性變形的柔軟的樹脂材料形成。育苗部件20形成為板狀。育苗部件20包括多個育苗單元30。多個育苗單元30形成為一體。多個育苗單元30配置成在水平方向上排成一列。
各育苗單元30包括種子容納部32、莖容納部34、以及根容納部36。種子容納部32形成為從育苗部件20的厚度方向上的一個主面呈圓柱形凹陷。將種子容納部32的直徑φ調整成可供已吸水的種子在發(fā)芽時進行旋轉的尺寸。種子容納部的直徑φ例如可以為從與已吸水的種子的長徑相同的程度的大小到長徑的1.5倍或2倍程度的大小。
莖容納部34形成為從育苗部件20的一個主面呈槽狀凹陷。莖容納部34形成為從種子容納部32向上方呈直線形延伸。莖容納部34的一端(與種子容納部32側相反的一側的頂端)向上方開口。莖容納部34兩側的內壁面341具有從兩側保持伸長的植物的莖的功能。即,莖容納部34的內壁面341是構成為保持伸長的植物的莖的莖保持部。
將莖容納部34的寬度d調整成能夠供子葉通過的尺寸。莖容納部34的寬度d例如可以是種子容納部32的直徑φ的1/10~1/2程度的大小。莖容納部34的長度l1只要是適于進行嫁接的長度即可。莖容納部34的長度l1例如可以是種子容納部32的直徑φ的1~3倍程度的大小。
根容納部36形成為從育苗部件20的一個主面呈槽狀凹陷。根容納部36形成為以與根容納部36相同的寬度d從種子容納部32向下方(與莖容納部34相反的方向)呈直線形延伸。根容納部36的一端(與種子容納部32側相反的一側的頂端)向下方開口。將根容納部36的寬度d調整成能夠供根通過的尺寸。根容納部36的寬度d例如可以是種子容納部32的直徑φ的1/10~1/2程度的大小。根容納部36的長度l2只要是供根向下方延伸的長度即可,可以是種子容納部32的直徑φ的2倍程度的大小。
種子容納部32、莖容納部34以及根容納部36的深度w2形成為育苗部件20的厚度w1的一半~1/3程度的大小。為了使已吸水的種子在發(fā)芽時至少能夠于種子容納部32中進行旋轉,種子容納部32、莖容納部34以及根容納部36的深度w2可以是與種子容納部32的直徑φ相同程度的大小。在第1實施方式的育苗部件20中,使種子容納部32、莖容納部34以及根容納部36的深度w2與種子容納部32的直徑φ相同。
在育苗部件20中,種子容納部32、莖容納部34以及根容納部36形成為在育苗部件20的一個主面上開口。在育苗部件20的各育苗單元30的莖容納部34的兩側形成有距種子容納部32的距離不同的3個切斷用標記38a、38b、38c。
在育苗部件20中,多個育苗單元30在規(guī)定的方向上排列配置,以使得各育苗單元30的莖容納部34朝向同一方向。在第1實施方式中,所有的莖容納部34定向在上下方向(豎直方向)。此外,多個育苗單元30中,在水平方向上以相同的間隔排列配置各育苗單元30的莖容納部34。
如圖5所示,將在上下方向(豎直方向)上排列配置多個育苗部件20而使該多個育苗部件20形成為一體而成的嫁接用育苗部件集合體10在水平方向的虛線位置處切斷,由此而獲得育苗部件20。
此外,基于作為對象的種子的種類,育苗單元30的尺寸會有所不同。例如,當為種子直徑為500μm程度的擬南芥時,種子容納部32的直徑φ可以為700~1200μm(例如900μm)。莖容納部34以及根容納部36的寬度d可以為100~500μm(例如250μm)。莖容納部34的長度l1可以為500~1500μm(例如1000μm)。根容納部36的長度l2可以為100~1000μm(例如500μm)。
另一方面,當為番茄、茄子等時,種子容納部32的直徑φ可以為3.5~7.5mm(例如5.5mm)。莖容納部34以及根容納部36的寬度d可以為0.6~1.5mm(例如1.0mm)。莖容納部34的根容納部36的長度l1、l2可以為5~15mm(例如10mm)。根容納部36的長度l2可以為0~10mm(例如1mm)。
例如,形成在上下方向(豎直方向)上有5個嫁接用育苗部件20相連的嫁接用育苗部件集合體10,嫁接用育苗部件20在水平方向上配置有4個育苗單元30,各育苗單元30中,種子容納部32的直徑φ為900μm,莖容納部34以及根容納部36的寬度d為300μm,莖容納部34的長度l1為1000μm,根容納部36的長度為500μm。這樣便獲得具有20個育苗單元30的、尺寸為17mm(水平方向)×16mm(上下方向、豎直方向)的嫁接用育苗部件集合體10。
接下來,對使用多個嫁接用育苗部件20生產嫁接苗的方法進行說明。
如圖6、圖7、圖8a~8d以及圖9a~9c所示,在第1實施方式的嫁接苗生產方法中進行育苗步驟和嫁接步驟,所述育苗步驟為,在各育苗部件20的育苗單元30中將植物5的種子50容納在種子容納部32內,使植物5在種子容納部32內發(fā)芽,使植物5的莖51在莖容納部34內伸長,并由莖保持部(莖容納部34兩側的內壁面341)保持植物5的莖51,所述嫁接步驟為,將由各育苗部件20的育苗單元30的莖保持部(莖容納部34兩側的內壁面341)所保持的植物5的莖51切斷,并對植物5的莖51的切面彼此進行接合以獲得嫁接苗6。以下對該嫁接苗6的生產方法進行詳細說明。
圖6是示出使用嫁接用育苗部件20生產嫁接苗的方法的一例的步驟圖。如圖6所示,在嫁接苗的生產中,首先準備2個育苗部件20(步驟s100)。接下來,向一個育苗部件(第1育苗部件)20的各種子容納部32播撒作為砧木的植物(第1植物)的種子,向另一個育苗部件(第2育苗部件)20的各種子容納部32播撒作為接穗的植物(第2植物)的種子(步驟s110)。
然后,經由膜濾器在2個育苗部件20各自的一個主面(形成有育苗單元30的種子容納部32等的面)設置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步驟s120)。接下來,將2個育苗部件20連同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一起垂直豎立,并置于暗處育苗直到子葉及至莖容納部34的一端(開口端)附近為止(步驟s130)。若子葉在未展開的狀態(tài)下及至莖容納部34的一端(開口端)附近,則在明處育苗直到子葉展開(步驟s140)為止。由此,子葉會展開。
在此,圖7示出將育苗部件20連同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40一起垂直豎立時的樣態(tài)。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40以覆蓋育苗部件20的一個主面的方式(以封閉種子容納部32、莖容納部34以及根容納部36的開口部分的方式)而配置。由此,投入植物種子的方向以及供給植物的發(fā)芽和培育所需的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40的方向,會與植物的生長方向成為彼此不同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從而形成為操作性能優(yōu)越的結構。此外,將育苗部件20連同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40一起垂直豎立是因為要使植物5沿重力方向生長。此外,置于暗處育苗是因為要在子葉不展開的狀態(tài)下而使莖(胚軸)伸長至一定程度。
此外,在圖8a~8d示出在育苗單元30進行育苗的樣態(tài)。當置于暗處育苗時,向種子容納部32播撒的植物5的種子50(圖8a)發(fā)芽(圖8b),并且莖51在子葉52未展開的狀態(tài)下于莖容納部34內伸長,而且根53在根容納部36內伸長(圖8c)。之后當置于明處進行育苗時,子葉52展開(圖8d)。
接下來,如圖6所示,在莖容納部34的中途位置(例如切斷用標記38b的位置)連同育苗部件20一起沿水平切斷2個育苗部件20(步驟s150)。通過這樣切斷,使播撒有作為砧木的植物的種子的育苗部件20的種子容納部32側的切斷部分(分割片)成為砧木列陣,使播撒有作為接穗的植物的種子的育苗部件20的子葉側的切斷部分(分割片)成為接穗列陣。
之后,將接穗列陣以與砧木列陣相對齊的方式置于砧木列陣上以進行接合(步驟s160)。由于砧木列陣和接穗列陣均為通過將相同的育苗部件20在莖容納部34的中途位置上沿水平切斷而獲得的,因此僅將接穗列陣以與砧木列陣相對齊的方式置于砧木列陣上,便使砧木列陣的莖容納部34與接穗列陣的莖容納部34相匹配,從而使作為砧木的植物的莖的切面和作為接穗的植物的莖的切面相抵接。
在此,圖9a~9c示出使用2個育苗部件20進行嫁接的樣態(tài)的一例。如圖所示,將播撒有作為砧木的植物5a的種子的育苗部件20(圖9b)和播撒有作為接穗的植物5b的種子的育苗部件20(圖9a)在各自的莖容納部34的中途位置沿水平切斷。然后,將接穗列陣22(圖9a的子葉側的切斷部分)置于砧木列陣21(圖9b的種子容納部32側的切斷部分)上。由此,使砧木的莖的切面與接穗的莖的切面相抵接,以進行嫁接(圖9c)。
之后如圖6所示,在使砧木的莖的切面與接穗的莖的切面相抵接的狀態(tài)下,在明處(弱光)育苗(步驟s170)。由此,使砧木的莖的切面和接穗的莖的切面相接合,從而獲得嫁接苗。通過以上所述,完成嫁接苗的生產。
此外,在第1實施方式中,準備了2組使育苗單元30的種子容納部32的直徑φ為900μm、莖容納部34以及根容納部36的寬度d為250μm、莖容納部34的長度l1為1000μm、根容納部36的長度l2為500μm的育苗部件20,砧木和接穗均使用擬南芥而進行了嫁接。
在向育苗單元30的種子容納部32播撒種子,設置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40,并置于暗處育苗的情形下,經過2天子葉會及至莖容納部34的一端(開口端)附近。之后,在明處育苗1~2天后,子葉已展開。如上所述,在莖容納部34的中途位置連同育苗部件20一起沿水平切斷,將接穗列陣以與砧木列陣相對齊的方式地置于砧木列陣上以進行嫁接。大約經1周的時間發(fā)現(xiàn)嫁接成立。向葉投放共質體運輸?shù)氖聚櫲玖虾髮ΩM行觀察,通過從根檢測到染料的熒光而確認到維管束的重新相連,由此確認到嫁接的成立。此外,還確認到所嫁接的擬南芥植物形成下一代種子。
接下來,對第1實施方式的嫁接用育苗部件20以及使用其生產嫁接苗的方法的作用效果進行說明。
第1實施方式的嫁接用育苗部件20具備多個育苗單元30。各育苗單元30為包括種子容納部32、莖容納部34、莖保持部(莖容納部34的內壁面341)的簡易結構。因此,使用育苗部件20能夠簡便地準備供嫁接的植物體(嫁接用苗)。特別是,育苗單元30具備莖保持部(莖容納部34的內壁面341),由此能夠簡便地準備呈由莖保持部(莖容納部34的內壁面341)保持著莖的狀態(tài)的嫁接用苗。
例如,在第1實施方式的育苗部件20中,可以獲得將多個砧木排列成一列而形成的砧木列陣和將多個接穗排列成一列而形成的接穗列陣。并且,僅通過將接穗列陣以與砧木列陣相對齊的方式置于砧木列陣上,便可獲得排列成一列而形成的多個嫁接苗。這樣,便可通過簡便的機械作業(yè)以良好的精度進行嫁接。所以,無論任何人均可以以良好的精度簡便地生產均一的嫁接苗,從而能夠實現(xiàn)嫁接苗的生產率和質量的提高。
此外,以簡易的構造便可準備育苗部件20(育苗單元30)。因此,能夠大量準備育苗部件20。由此,可使用育苗部件20大量生產嫁接苗。并且,由于能夠易于配合作為嫁接對象的植物體而對育苗部件20的尺寸等進行調整,因此,從小植物到大植物無論尺寸如何,而且從發(fā)芽后不久的幼苗到已生長的植物體無論生長階段如何,都能夠容易地進行嫁接。
此外,通過使用育苗部件20,能夠易于進行育苗的準備并且能夠實現(xiàn)育苗場地的省空間化。此外還能夠縮短植物的培育周期。由此,能夠實現(xiàn)降低培育成本。此外,如果以秧苗(特別是徒手無法處理程度的小尺寸的秧苗)為對象,則能夠通過縮短培育時間而實現(xiàn)減少培育成本,并且因嫁接苗的尺寸小而實現(xiàn)運輸成本的降低。
此外,各育苗單元30的種子容納部32的一部分構成為能夠朝種子容納部32的外部開口。因此,能夠容易地從種子容納部32的開口部分將植物的種子投入種子容納部32內。由此,因為無需從莖容納部34投入植物的種子,所以能夠配合植物的莖的直徑來設定莖容納部34的內徑。并且,能夠從種子容納部32的開口部分對種子容納部32(具體為容納在種子容納部32內的植物的種子)供給植物的發(fā)芽以及培育所需的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40,從而能夠容易且順利地進行植物的培育。
此外,各育苗單元30的莖容納部34的一部分構成為能夠朝莖容納部34的外部開口。因此,能夠從莖容納部34的開口部分對莖容納部34(具體為容納在莖容納部34內的植物的莖)供給植物的發(fā)芽以及培育所需的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40,從而能夠容易且順利地進行植物的培育。而且,能夠使植物的莖伸長,并能夠使子葉、初生葉等在育苗單元30的外部展開,從而能夠容易且順利地進行植物的培育。
此外,與使用顆粒較大的土等的情形相比,通過使用瓊脂培養(yǎng)基等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40,能夠使育苗部件20大幅度小型化,并且能夠易于準備所要求的形狀的育苗部件20。并且,通過使用小型的育苗部件20,能夠以微米級對嫁接用苗(例如植物的莖的切面)進行定位(確定坐標),因此能夠以良好的精度進行嫁接。由此,能夠以良好的精度容易地進行以往難以實施的小秧苗的嫁接。
此外,由于能夠由育苗單元30的莖保持部(莖容納部34的內壁面341)直接保持發(fā)芽并伸長的植物的莖,因此,能夠在子葉、初生葉等從莖容納部32的開口部分向育苗單元30的外部顯露后立即進行嫁接。由此,能夠對發(fā)芽后的秧苗立即進行嫁接。
此外,育苗單元30不僅具有種子容納部32以及莖容納部34,還具有根容納部36。因此,能夠在根容納部36使植物的根伸長。由此,能夠容易且順利地進行植物的培育。
此外,育苗單元30的根容納部36的一端朝外部開口。因此,能夠使植物的根在育苗單元30的外部進一步伸長。由此,能夠容易且順利地進行植物的培育。
此外,育苗單元30為板狀。因此,能夠實現(xiàn)育苗單元30的小型化并進一步實現(xiàn)育苗部件20整體的小型化。而且,通過使育苗部件20小型化可以實現(xiàn)育苗場地的省空間化。
此外,育苗單元30為板狀,并使種子容納部32、莖容納部34以及根容納部36形成為在育苗單元30的一個主面開口。因此,易于向種子容納部32投入種子,易于對種子容納部32、莖容納部34以及根容納部36供給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40,并易于取出嫁接后的嫁接苗。
此外,育苗部件20(育苗單元30)由可彈性變形的材料構成。因此,能夠在育苗單元30保持所培育的植物。使莖容納部34的一部分(具體為內壁面341)作為莖保持部發(fā)揮作用,從而能夠保持所培育的植物的莖。由此,在將育苗單元30的莖容納部34內的植物的莖連同育苗部件20一起切斷的情形下,也能夠在莖容納部34內保持植物的莖。并且,由于育苗單元30能夠配合植物的生長而柔性變形,因此會提高與植物的密合性,易于保持植物的莖,而且還能夠獲得不會阻礙植物生長的效果。
此外,育苗部件20具備多個育苗單元30。因此,使用育苗部件20能夠更大量地生產嫁接苗。由此,能夠實現(xiàn)進一步提高嫁接苗的生產率。
此外,育苗部件20(多個育苗單元30)構成為一體。因此,能夠實現(xiàn)育苗部件20的結構簡約化。并且,使利用多個育苗部件20而進行的嫁接作業(yè)變得容易。
此外,多個育苗單元30在規(guī)定的方向上排列配置,以使得各育苗單元30的莖容納部34朝向同一方向。因此,使利用多個育苗部件20而進行的嫁接作業(yè)變得容易(特別是植物的莖的切斷、植物的莖的切面彼此的接合)。
此外,多個育苗單元30以使各育苗單元30的莖容納部34以相同的間隔排列的方式而配置。因此,使利用多個育苗部件20而進行的嫁接作業(yè)變得容易(特別是植物的莖的切斷、植物的莖的切面彼此的接合)。
此外,育苗部件20以秧苗(特別是徒手無法處理程度的小尺寸的秧苗)的嫁接作為對象。因此,能夠通過縮短培育時間而實現(xiàn)降低培育成本,并且因嫁接苗的尺寸小而實現(xiàn)降低運輸成本。此外,對于至此通過人的手難以實施嫁接的小植物也可以有效發(fā)揮能夠進行上述嫁接的效果。
此外,第1實施方式的嫁接苗的生產方法通過使用多個嫁接用育苗部件20而進行。因此,能夠如上所述地以良好的精度簡便地進行嫁接,從而以良好的精度簡便地生產嫁接苗。并且,無論任何人均可以以良好的精度簡便地生產均一的嫁接苗,從而能夠實現(xiàn)嫁接苗質量的提高。并能夠實現(xiàn)降低培育成本和運輸成本。
此外,在第1實施方式的嫁接苗的生產方法中,在嫁接步驟中,將由各育苗部件20的育苗單元30的莖保持部(莖容納部34的內壁面341)所保持的植物的莖切斷,從而將各育苗部件20分割(切斷)成多個部分以形成多個分割片(切斷部分),以使植物的莖的切面彼此抵接的方式配置各育苗部件20的分割片(切斷部分)。因此,易于進行嫁接步驟中的嫁接操作(特別是植物的莖的切面彼此的接合)。
此外,在育苗步驟中,將育苗部件20置于暗處直至植物的子葉及至莖容納部34的一端(開口端)為止,之后將育苗部件20置于明處。即,通過將育苗部件20置于暗處,使子葉不在莖容納部34中展開而使莖充分地伸長,從而能夠將莖適當?shù)嘏渲迷谇o容納部34。并且,通過將育苗部件20置于明處,而使子葉在莖容納部34的外部展開,且使莖長粗以適合于莖容納部34,并由莖保持部(莖容納部34的內壁面341)對莖進行保持。由此,能夠容易且順利地進行植物的培育。
這樣,根據(jù)第1實施方式,能夠提供以下嫁接用育苗部件20、育苗套件以及嫁接苗的生產方法,即,無論作為嫁接對象的植物體的尺寸或生長階段如何,都能夠簡便地生產嫁接苗,且能夠實現(xiàn)提高嫁接苗的生產率,提高嫁接苗的質量,以及實現(xiàn)降低成本。
(第2實施方式)
如圖10以及圖11a~11d所示,第2實施方式是使用3個嫁接用育苗部件20生產嫁接苗的方法的示例。其中,適當省略對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方法以及作用效果的說明。
圖10是示出使用育苗部件20生產嫁接苗的方法的一例的步驟圖。如圖10所示,在嫁接苗的生產方法中,首先準備3個育苗部件20(步驟s200)。即,準備包括3組育苗部件20的育苗套件。接下來,向第1育苗部件20的各種子容納部32播撒作為砧木的植物(第1植物)的種子。并且向第2育苗部件20的各種子容納部32播撒作為中間砧的植物(第2植物)的種子。此外,向第3育苗部件20的各種子容納部32播撒作為接穗的植物(第3植物)的種子(步驟s210)。
接下來,經由膜濾器在3個育苗部件20各自的一個主面上(形成育苗單元30的種子容納部32等的面)設置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40(步驟s220)。然后,將3個育苗部件20連同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40一起垂直豎立,并置于暗處育苗,直至子葉及至莖容納部34的一端(開口端)的附近為止(步驟s230)。若子葉在尚未展開的狀態(tài)下而及至莖容納部34的一端(開口端)附近,則在明處育苗直到子葉展開為止(步驟s240)。由此,子葉會展開。
接下來,將第1育苗部件20在莖容納部34的中途位置(例如切斷用標記38c的位置)連同育苗部件20一起沿水平切斷。此外,將第2育苗部件20在莖容納部34的中途2處的位置(例如切斷用標記38a、38c的位置)連同育苗部件20一起沿水平切斷。此外,將第3的育苗部件20在莖容納部34的中途位置(例如切斷用標記38a的位置)連同育苗部件20一起沿水平切斷(步驟s250)。
通過上述切斷,使播撒有作為砧木的植物的種子的第1育苗部件20的種子容納部32側的切斷部分(分割片)成為砧木列陣。并且,使播撒有作為中間砧的植物的種子的第2育苗部件20的莖容納部34的一部分切斷部分(分割片)成為中間砧列陣。此外,使播撒有作為接穗的植物的種子的第3育苗部件20的子葉側的切斷部分(分割片)成為接穗列陣。
接下來,將中間砧列陣以與砧木列陣相對齊的方式置于砧木列陣上,并且將接穗列陣以與中間砧列陣相對齊的方式置于中間砧列陣上,以進行接合(步驟s260)。由于砧木列陣、中間砧列陣、接穗列陣是將相同的育苗部件20在莖容納部34的中途位置沿水平切斷而獲得的,因此僅將中間砧列陣以與砧木列陣相對齊的方式置于砧木列陣上,并將接穗列陣以與中間砧列陣相對齊的方式置于中間砧列陣上,便使砧木列陣的莖容納部34和中間砧的莖容納部34相匹配,且使中間砧的莖容納部34和接穗列陣的莖容納部34相匹配。進而,使砧木的莖的切面與中間砧的莖的切面相抵接,并且使中間砧的莖的切面與接穗的莖的切面相抵接。
在此,圖11a~11d示出使用3個育苗部件20進行嫁接的樣態(tài)的一例。如圖所示,將播撒有作為砧木的植物5a的種子的第1育苗部件20(圖11c)、播撒有作為中間砧的植物5c的種子的第2育苗部件20(圖11b)、以及播撒有作為接穗的植物5b的種子的第3育苗部件20(圖11a)在莖容納部34的中途的虛線位置沿水平切斷。然后,將中間砧列陣23(圖11b的2個虛線之間的切斷部分)置于砧木列陣21(圖11c的種子容納部32側的切斷部分)上,并將接穗列陣22(圖11a的子葉側的切斷部分)置于中間砧列陣23上。由此,使砧木的莖的切面與中間砧的莖的下側的切面相抵接,并且使中間砧的莖的上側的切面與接穗的莖的切面相抵接,從而進行嫁接(圖11d)。
之后,如圖10所示,在使砧木、中間砧以及接穗的莖的切面彼此抵接的狀態(tài)下,在明處育苗(步驟s270)。由此,使切面彼此接合從而獲得嫁接苗。由上所述,完成嫁接苗的生產。其中,作為中間砧,可使用能夠和廣范圍的植物進行嫁接的煙草屬等。
在第2實施方式的情形下,由于使用中間砧,因此能夠提高砧木與接穗的組合自由度。此外,作為中間砧如果使用可與廣范圍的植物進行嫁接的煙草屬等,則通過存在中間砧而能夠對為互為嫁接不親和性的植物彼此進行嫁接。
此外,在第2實施方式中,對3種植物同時進行了嫁接,不過也可以例如對2種植物進行嫁接后,再將上述已嫁接好的植物與其他植物進行嫁接。即,可以進行多次嫁接作業(yè)。此外,對4種以上的植物進行嫁接時也為同樣的情形。
(第3實施方式)
如圖12、圖13所示,第3實施方式是對嫁接用育苗部件20(育苗單元30)的結構進行了變更的示例。其中,適當省略對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方法以及作用效果的說明。
如圖12所示,育苗部件20構成為沿水平排列有多個育苗單元30,該育苗單元30形成為使莖容納部34以及根容納部36從種子容納部32處起相對于水平面傾斜(例如傾斜角為30~60°的范圍)。該情形下,沿著在莖容納部34的兩側水平形成的切斷用標記38將育苗部件20切斷,由此獲得將莖斜切而成的砧木列陣和以與砧木的切斷角度相同的角度將莖斜切而成的接穗列陣,從而能夠獲得將莖斜切而成的砧木與接穗的嫁接苗。此時,優(yōu)選以使得育苗單元30的莖容納部34以及根容納部36呈豎直方向的方式進行育苗。
此外,可通過將圖13所例示的育苗部件集合體110沿虛線切斷而獲得育苗部件20。也可以使用2個這樣的育苗部件20生產由砧木和接穗形成的嫁接苗,或可以使用3個這樣的育苗部件20生產由砧木、中間砧以及接穗形成的嫁接苗。
(第4實施方式)
如圖14a、14b所示,第4實施方式是對嫁接用育苗部件20(育苗單元30)的結構進行了變更的示例。其中,適當省略對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方法以及作用效果的說明。
如圖14a所示,育苗部件20的育苗單元30具有使種子容納部和莖容納部成為一體而形成的育苗部33。育苗部33形成為在育苗部件20的一個主面開口。在育苗部33設置有多個以從育苗部33的底面突出的方式而形成的圓柱形的莖保持部31。在育苗部33的兩側形成有凹槽狀的切斷用標記38。切斷用標記38形成為與育苗部33連通。
如圖14b所示,莖保持部31在育苗部33內對已發(fā)芽的植物5的莖51的伸長進行引導,并且對伸長的莖51進行保持。由此,通過莖保持部31充分保持伸長的植物5的莖51。
(第5實施方式)
如圖15~圖18所示,第5實施方式是對嫁接用育苗部件20(育苗單元30)的結構進行了變更的示例。其中,適當省略對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方法以及作用效果的說明。
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第4實施方式的直到中途在暗處育苗并從中途起在明處育苗的情形不同,圖15~圖18示出的育苗部件20用于自始至終在明處育苗的情形。
如圖15所示,育苗部件20的育苗單元30具有使種子容納部、莖容納部以及根容納部成為一體而形成的育苗部33。育苗部33是呈縱長形成的空間,并具有可供已吸水的植物5的種子50在發(fā)芽時進行旋轉的寬度,并且育苗部33調整成可供子葉展開的大小。育苗部33兩側的內壁面35具有對已發(fā)芽的植物5的莖的伸長的進行引導的功能,并且具有對伸長的植物5的莖進行保持的莖保持部的功能。在育苗部33的兩側形成有凹槽狀的切斷用標記38。切斷用標記38形成為與育苗部33連通。
如圖16所示,育苗部件20的育苗單元30包括使種子容納部、莖容納部以及根容納部成為一體而形成的育苗部33、和在育苗部33的兩側以從育苗部33的底面突出的方式而形成的一對板狀的育苗保持部37。育苗部33形成為在育苗部件20的一個主面?zhèn)乳_口。育苗部33是呈縱長形成的空間,并且調整成能夠供已吸水的植物5的種子50在發(fā)芽時進行旋轉的寬度。育苗保持部37能夠容易地進行彈性變形,并且以在子葉展開時不會對其產生妨礙的方式彈性變形。此外,育苗保持部37具有對已發(fā)芽的植物5的莖的伸長進行引導的功能,并且具有對伸長的植物5的莖進行保持的莖保持部的功能。在育苗部33的兩側(一對育苗保持部37)形成有凹槽狀的切斷用標記38。切斷用標記38形成為與育苗部33連通。
如圖17所示,育苗部件20的育苗單元30具有使種子容納部、莖容納部以及根容納部成為一體而形成的育苗部33。在育苗部33設置有一對以從育苗部33的底面突出的方式而形成的板狀的育苗保持部37。育苗保持部37彼此間的距離(寬度)調整成能夠供已吸水的植物5的種子50在發(fā)芽時進行旋轉的寬度。育苗保持部37能夠容易地進行彈性變形,并且以在子葉展開時不會對其產生妨礙的方式彈性變形。此外,育苗保持部37具有對已發(fā)芽的植物5的莖的伸長進行引導的功能,并且具有對伸長的植物5的莖進行保持的莖保持部的功能。在育苗部33的兩側以橫切一對育苗保持部37的方式而形成有凹槽狀的切斷用標記38。切斷用標記38形成為與育苗部33連通。
如圖18所示,育苗部件20的育苗單元30具有使種子容納部、莖容納部以及根容納部成為一體而形成的育苗部33。在育苗部33設置有多個以從育苗部33的底面突出的方式而形成的圓柱形的育苗保持部37。多個育苗保持部37配置為沿縱向排成2列。育苗保持部37彼此間的距離(寬度)調整成可供已吸水的植物5的種子50在發(fā)芽時進行旋轉的寬度。育苗保持部37能夠容易地進行彈性變形,并且以在子葉展開時不會對其產生妨礙的方式彈性變形。此外,育苗保持部37具有對已發(fā)芽的植物5的莖的伸長進行引導的功能,并且具有對伸長的植物5的莖進行保持的莖保持部的功能。在育苗部33的兩側形成有凹槽狀的切斷用標記38。切斷用標記38形成為與育苗部33連通。
(第6實施方式)
如圖19、圖20a、20b所示,第6實施方式是對嫁接用育苗部件20(育苗單元30)的結構進行了變更的示例。其中,適當省略對與上述第5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方法以及作用效果的說明。
如圖19、圖20a、20b所示,育苗部件20由第1育苗部件20a和第2育苗部件20b這2個部件構成。育苗單元30由第1育苗部件20a的第1單元部30a和第2育苗部件20b的第2單元部30b構成。
如圖19所示,第1育苗部件20a的第1單元部30a具有使種子容納部、莖容納部以及根容納部成為一體而形成的育苗部33。在育苗部33設置有多個以從育苗部33的底面突出的方式而形成的圓錐形的育苗引導部39。多個育苗引導部39配置為沿縱向排成2列。育苗引導部39彼此間的距離(寬度)調整成可供已吸水的植物5的種子50在發(fā)芽時進行旋轉的寬度。育苗引導部39能夠容易地進行彈性變形,并且以在子葉展開時不會對其產生妨礙的方式彈性變形。此外,育苗保持部37具有對已發(fā)芽的植物5的莖的伸長進行引導的功能。
如圖20a所示,第2育苗部件20b的第2單元部30b具有多個圓柱形的育苗保持部37。多個育苗引導部37配置為沿縱向排成2列。育苗保持部37能夠容易地進行彈性變形,并具有對伸長的植物5的莖進行保持的莖保持部的功能。
在生產嫁接苗時,如圖20a所示,在第1育苗部件20a的第1單元部30a中培育植物5。然后,將第2育苗部件20b的第2單元部30b的多個育苗保持部37塞入第1育苗部件20a的第1單元部30a的育苗部33內。
接下來,如圖20b所示,從第1育苗部件20a的第1單元部30a中分離第2育苗部件20b的第2單元部30b,由此,獲得在由多個育苗保持部37保持植物5的莖51的狀態(tài)下的第2育苗部件20b的第2單元部30b。之后,使用第2育苗部件20b進行嫁接,從而獲得嫁接苗。
此外,當生產嫁接苗時,也可以利用其它方法。例如圖21a所示,在第1育苗部件20a的第1單元部30a中培育植物5。然后,在植物5的莖51的2處涂布粘接劑41。該粘接劑41具有對伸長的植物5的莖進行保持的莖保持部的功能。之后,向第1育苗部件20a的第1單元部30a的植物5按壓板狀的第2育苗部件20b的第2單元部30b。
然后,如圖21b所示,從第1育苗部件20a的第1單元部30a中分離第2育苗部件20b的第2單元部30b,由此,使植物5的莖51經由粘接劑41而由第2育苗部件20b的第2單元部30b保持。之后,使用第2育苗部件20b進行嫁接,從而獲得嫁接苗。
(第7實施方式)
如圖22、圖23a、23b所示,第7實施方式是對嫁接用育苗部件20(育苗單元30)的結構進行了變更的示例。其中,適當省略對與上述第5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方法以及作用效果的說明。
如圖22所示,育苗部件20的育苗單元30具有使種子容納部、莖容納部以及根容納部成為一體而形成的育苗部33。在育苗部33,于上下各設置有2個以從育苗部33兩側的內壁面突出的方式而形成的板狀的育苗保持部37,即,總共設置有4個育苗保持部37。育苗部33的寬度調整為可供已吸水的植物5的種子50在發(fā)芽時進行旋轉的寬度。育苗保持部42能夠容易地進行彈性變形,并且以在子葉展開時不會對其產生妨礙的方式彈性變形。此外,育苗保持部42具有對已發(fā)芽的植物5的莖的伸長進行引導的功能,并且具有對伸長的植物5的莖進行保持的莖保持部的功能。在育苗部33的兩側形成有凹槽狀的切斷用標記38。切斷用標記38形成為與育苗部33連通。
如圖23a所示,育苗保持部42在育苗部33內對已發(fā)芽的植物5的莖51的伸長進行引導,并保持伸長的莖51。由此,能夠由育苗保持部42充分保持伸長的植物5的莖51。此外,如圖23b所示,在使植物5的莖51由育苗保持部42保持的狀態(tài)下,以覆蓋育苗部33的開口部分的方式進一步于上下配置薄片部件43,由此,能夠更充分地保持植物5的莖51。
(其他實施方式)
本公開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公開的范圍內能夠以各種方式進行實施。
(1)上述實施方式中,使育苗部件20為板狀,不過不限于此,能夠采用各種形狀。此外,根據(jù)作為嫁接對象的植物的種類、尺寸等可以對育苗單元30的種子容納部32、莖容納部34、莖保持部31、根容納部36等的形狀進行適當變更。
(2)上述實施方式中,在育苗部件20中,于各育苗單元30的莖容納部34的兩側形成有距種子容納部32的距離不同的3個切斷用標記38a、38b、38c,不過切斷用標記的數(shù)量不限于此。此外,也可以不形成上述切斷用標記。
(3)上述實施方式中,向育苗單元30的種子容納部32播撒種子后,在育苗部件20的一個主面上經由膜濾器而設置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40,并以使莖容納部34呈垂直的方式將育苗部件20連同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40一起豎立,不過,如果向種子容納部32與種子一起投入適量的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則也可以以使得莖容納部34呈豎直的方式使該狀態(tài)下的育苗部件20豎立。這樣的話,通過節(jié)省出相當于膜濾器以及植物生長培養(yǎng)基部分的空間,而能夠進一步節(jié)省空間地生產嫁接苗。
(4)上述實施方式中,將各育苗部件20的育苗單元30的莖容納部34內的植物的莖切斷時,連同育苗部件20一起進行了切斷,不過,如果將育苗部件20(育苗單元30)構成為能夠在植物的莖的切斷位置進行分割,則可以僅切斷植物的莖而不用切斷育苗部件20,因此能夠對育苗部件20進行再利用。
(5)上述實施方式中,通過嫁接多個植物來生產嫁接苗。在此,多個植物可以是同種植物,以可以是屬于不同種類的植物,還可以是同種植物和不同種類的植物混合存在。
(6)上述實施方式中,嫁接砧木用植物和接穗用植物(嫁接2個植物),或在砧木用植物與接穗用植物之間配置中間砧植物,以嫁接3個植物。中間砧植物可以是1個,也可以是多個。即,既可以嫁接3個植物,也可以嫁接4個以上的植物。
(7)育苗部件20(育苗單元30)例如可以由生物降解性材料構成。該情形下,無需從育苗部件20(育苗單元30)中取出使用育苗部件20(育苗單元30)生產的嫁接苗,而能夠連同育苗部件20(育苗單元30)一起散播到廣闊的耕地中(播種苗)。其中,作為生物降解性材料可以使用玉米醇溶蛋白(從玉米中提取的非水溶性蛋白質)等。
(8)本公開的各構成元素是概念性元素,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例如可將1個構成元素具有的功能分散到多個構成元素中,或將多個構成元素具有的功能統(tǒng)合到1個構成元素中。此外,可將上述實施方式的構成的至少一部分置換成具有相同功能的公知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