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農耕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農耕機機具。
背景技術:
隨著機械工業(yè)的發(fā)展以及國家在農業(yè)方面投入的加大,農用機械得以迅速發(fā)展,特別是在地勢平緩的平原地區(qū),在自動化農業(yè)生產上取得非常顯著的成效。然而,就在各類農用機械進入農田中給農業(yè)生產帶來方便的同時,且也在不斷碾壓農田的下部土壤,使其日漸結實甚至板結,影響水分和肥料的滲透,導致農作物的根系發(fā)育不良,最終減產,因而播種前進行有效的耕地作業(yè)顯得尤為重要。
現(xiàn)有的機械化耕地設備主要有兩類:深耕機械和旋耕機械。深耕機械的作業(yè)方式類似耕犁,其耕層較深,作業(yè)后農田的活土層較厚,但活土層的土壤塊大、不平,不便于播種。旋耕機械則與耕犁相反,其耕層淺、土壤細,不利于作物生長;并且,現(xiàn)有旋耕機械旋耕軸的動力輸入點大多設置在軸的中部位置,導致耕作區(qū)的中部位置出現(xiàn)盲區(qū),需要重復耕作才能消除,形成重復性勞動,導致了生產成本的升高。因此,需要有一種能一次完成耕地作業(yè)的農耕機具,使耕作后的農田耕層深、土壤細、表面平,利于農作物的種植和生長,且節(jié)約耕作成本。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農耕機機具,能一次耕作達到農田耕層深、土壤細、表面平的效果,省時省力,節(jié)約耕作成本。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農耕機機具,包括:可拆卸安裝在拖拉機尾部的機架以及安裝在機架上的旋耕機構,所述旋耕機構包括:周面上均勻設置有旋耕刀的旋耕軸、與旋耕軸驅動連接的行走箱以及與行走箱驅動連接的動力輸入軸;所述旋耕機構前部的機架上成排設置有犁鏵組,所述旋耕機構后部的機架上設置有帶釘齒的抹耙。
先通過犁鏵組耕出深厚的活土層,再用旋耕機構將活土層的土塊打碎,最后通過抹耙將翻出的土壤表層抹平;實現(xiàn)一次耕作就能達到農田耕層深、土壤細、表面平的效果,省時省力,節(jié)約耕作成本。
進一步地,上述行走箱包括:縱向設置在機架一側的垂直箱、以及橫向設置在垂直箱上部的水平箱,所述旋耕軸為一根整體的通軸,其一端連接到所述垂直箱的下部,并與所述水平箱平行,動力輸入軸垂直于所述水平箱設置在水平箱的中部位置,并向拖拉機的方向水平延伸;通過改變行走箱的結構設計,將旋耕軸的動力輸入點轉移到旋耕軸的端部,形成旋耕機構通軸無盲區(qū)耕作的工作模式,保證一個工作行程內機具耕作的完整有效。
進一步地,上述犁鏵組平行于所述旋耕軸前后間隔設置成三組,且各組犁鏵組間的犁鏵錯位排列;多個犁鏵交錯作業(yè),消除單個犁鏵深耕時間隔出現(xiàn)的盲區(qū),保證活土層厚度的平穩(wěn)。
進一步地,三組上述犁鏵組的垂直深度,從前往后依次遞增;犁鏵的耕深遞進式增加,減小每組犁鏵的有效耕作深度,進而減小犁鏵的工作阻力,減小拖拉機能耗。
進一步地,上述旋耕刀的垂直深度大于所述犁鏵組的垂直深度;在遞進式的犁鏵組后再次增加旋耕機構的作業(yè)深度,在不增加過多能耗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機具的有效耕作深度。
進一步地,上述抹耙的垂直深度與所述旋耕刀的垂直深度相同,在抹平土壤表面的同時,再對活土層的土壤進行一次梳理式的耕作,提升耕作的效果。
進一步地,上述抹耙釘齒的中段上設置有水平的抹桿,增強抹耙對土壤表面的撫平效果。
進一步地,上述垂直箱為四級齒輪傳動箱,通過減小單個傳動齒輪的尺寸實現(xiàn)垂直箱體積的減小,同時增加了行走箱的輸出扭矩。
進一步地,上述垂直箱通過精密密封件密封,保證垂直箱內齒輪機構高效安全運行的同時,更加適應水田之類的有水作業(yè)環(huán)境。
進一步地,上述動力輸入軸的末端設置有萬向節(jié),實現(xiàn)與拖拉機之間動力的有效連接和傳遞。
因此,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農耕機機具,能一次耕作達到農田耕層深、土壤細、表面平的效果,省時省力,節(jié)約耕作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旋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旋抹耙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機架;2-旋耕機構;21-旋耕刀;22-旋耕軸;23-行走箱;231-垂直箱;232水平箱;24-動力輸入軸;3-犁鏵組;31-犁鏵;4-抹耙;41-釘齒;42-抹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在本發(fā)明申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結構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參見圖1至圖4,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農耕機機具,包括:機架1,機架1的前部可拆卸的安裝在拖拉機的尾部,機架1上從前往后依次安裝有犁鏵組3、旋耕機構2和抹耙4。參見圖3,旋耕機構2主要由旋耕軸22、行走箱23和動力輸入軸24組成;行走箱23包括:縱向設置在機架1一側的垂直箱231以及橫向設置在垂直箱231上部的水平箱232,垂直箱231為四級齒輪傳動箱,多級齒輪傳動的設計,在有效減小垂直箱231體積的的同時,增加了行走箱23的輸出扭矩,提高耕作質量;旋耕軸22為一根整體的通軸,其一端驅動連接到該垂直箱231的下部,并與水平箱232平行,將旋耕軸22的動力輸入點轉移到其端部,形成旋耕機構2通軸無盲區(qū)耕作的工作模式,保證一個工作行程內機具耕作的完整有效;動力輸入軸24垂直于該水平箱232設置在其中部位置,并向拖拉機的方向水平延伸,動力輸入軸24的末端設置有萬向節(jié),實現(xiàn)與拖拉機之間動力的有效連接,并將旋轉動力經由行走箱23傳遞給旋耕軸22,旋耕軸22的周面上均勻設置有旋耕刀21,旋耕刀21在旋耕軸22的選轉驅動下,完成旋耕作業(yè)。同時,旋耕機構2上的垂直箱231通過精密密封件密封,以適應水田之類的有水作業(yè)環(huán)境。
犁鏵組3平行于上述旋耕軸22前后間隔設置成三組,且每組犁鏵組3間的多個犁鏵31錯位排列,消除單個犁鏵31深耕時間隔出現(xiàn)的耕作盲區(qū)。同時,三組犁鏵組3的垂直深度,從前往后依次遞增,犁鏵組3的最大深度小于旋耕刀21的垂直深度,通過遞進式的增加耕具的垂直深度,在盡量提高機具耕作深度的同時,減小單組犁鏵31和旋耕刀21的有效耕作深度,進而減小工作阻力,降低拖拉機能耗,也變相節(jié)約了作業(yè)成本。
參見圖4,抹耙4的下部為成排的釘齒41,其垂直深度與旋耕刀21相同,釘齒41的中段上設置有水平的抹桿42;在抹平土壤表面的同時,通過抹耙4對活土層的土壤再進行一次梳理式的耕作,提升耕作的效果,同時有效抹平耕作后土壤表面的不平,便于后期直接進行作物的栽種。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農耕機機具,先通過耕深遞進的犁鏵組3耕出深厚的活土層,節(jié)能且有效的耕作出較厚的活土層,再用旋耕機構2將活土層中的土塊打碎,得到適于作物生長的細壤,最后通過抹耙4將翻出的土壤表層抹平,以便后期直接進行作物的栽種,實現(xiàn)一次耕作就能達到農田耕層深、土壤細、表面平的效果,省時省力,節(jié)約耕作成本。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優(yōu)選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和說明書的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