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甘蔗深鏟蔸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甘蔗是一種高光合效率的C4植物,生物產(chǎn)量較大。甘蔗是宿根作物,種植一次可持續(xù)收獲3-7年,提高新植甘蔗的管理水平為宿根甘蔗的高產(chǎn)高糖打下基礎(chǔ)。新植甘蔗成本較高,宿根甘蔗相對投入較少,因此延長甘蔗的宿根年限,提高宿根甘蔗的產(chǎn)量才能提高宿根甘蔗的效益。在實際生產(chǎn)中,甘蔗鏟蔸技術(shù)是宿根甘蔗管理過程中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之一,由于鏟蔸技術(shù)不到位會嚴重影響宿根甘蔗的生長,比如在雨天鏟蔸會導致蔗樁感病腐爛;在低溫期鏟蔸導致蔗樁受凍害;鏟蔸過深或鏟裂蔗樁會導致傷口感染失水壞死;鏟蔸過淺影響低位芽萌發(fā),導致甘蔗出苗不整齊,暴雨過后還會導致甘蔗倒伏,縮短了甘蔗宿根年限。在生產(chǎn)上,也需要更為科學的鏟蔸技術(shù)提高宿根甘蔗產(chǎn)量和糖分。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一種科學的甘蔗深鏟蔸栽培方法,采用機械或是人力的方式進行深鏟蔸,能大幅提高甘蔗產(chǎn)量和延長宿根年限。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如下:
一種甘蔗深鏟蔸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深挖新植甘蔗蔗溝至深度為34-36cm,并保證同一條蔗溝溝底位于同一水平面,然后將有機肥、尿素、普鈣和可溶性鉀鹽一起混合均勻后施入蔗溝作為基肥,采用經(jīng)溫水脫毒的甘蔗種苗下種,每畝下芽量6500-8500芽,下種后覆土,覆土厚度8-12cm,之后澆足水,接著用除草地膜進行全膜覆蓋;
新植甘蔗種植時間為前一年10月初至12月底;
每畝使用的有機肥為200kg-500kg甘蔗殘葉和980-1020kg牲畜糞肥一起混合均勻后自然發(fā)酵55-65天的產(chǎn)物;
尿素畝用量為15-20kg;普鈣畝用量為50-60kg;可溶性鉀鹽為硫酸鉀或氯化鉀,畝用量為10-20kg;
5-6月進行中耕管理,揭膜后每畝施入尿素40-50kg和普鈣39-41kg,施肥后進行培土,培土厚度為3-5cm;
8月下旬補充壯尾肥,壯尾肥使用甘蔗專用復合肥,畝用量為10-15kg;所述的甘蔗專用復合肥的N:P2O5:K2O=12:12:8;
步驟(2),甘蔗鏟蔸時間選擇11月或第二年2-3月份晴天,甘蔗收砍后進行鏟蔸;
步驟(3),在鏟蔸前,每畝取9個新植甘蔗蔗樁對蔗樁深淺進行調(diào)查,確定鏟蔸深度;具體為:刨去新植甘蔗蔗樁一側(cè)的土壤,直到看到新植甘蔗種莖所在位置,并測量種莖至土表的距離,之后對所有得到的距離取平均值;
步驟(4),鏟蔸前,將鋤頭或鏟蔸機械刀片用殺菌劑浸泡,浸泡時間為58-62s;
所述的殺菌劑是質(zhì)量濃度為0.5-1%多菌靈溶液與質(zhì)量濃度為15-20%福爾馬林溶液按照體積比為1:1的比例混合而成;
步驟(5),鏟蔸時,保證刀口平整鋒利,且鏟口角度與蔗樁垂直,一次切斷并保證蔗樁不破裂;鏟蔸入土深度為2-10cm,且鏟蔸深度小于步驟(3)得到的種莖至土表距離的平均值,同時,保證留下的蔗樁上有3-5個活芽;
步驟(6),鏟蔸后曬蔸2-5天,然后每畝施尿素10-15kg、普鈣49-51kg和硫酸鉀9.5-10.3kg;
之后覆土,覆土厚度3-5cm,接著采用除草地膜全膜覆蓋;
第二年的4月底至5月進行中耕管理,揭膜后每畝施入尿素49-51kg、普鈣29-31kg和硫酸鉀10-15kg,并對土壤松土,之后培土,培土厚度為3-5cm;
第二年的8月下旬補充壯尾肥,壯尾肥使用甘蔗專用復合肥,畝用量為10-15kg;所述的甘蔗專用復合肥的N:P2O5:K2O=12:12:8;
步驟(7),第二年宿根甘蔗鏟蔸時間選擇11月或第三年2-3月份晴天,第二年鏟蔸宿根甘蔗鏟蔸方法與入土深度和第一年均相同。
進一步,優(yōu)選的是步驟(1)和步驟(6)中所述的除草地膜寬為1.5m,厚度大于0.008cm。
進一步,優(yōu)選的是新植甘蔗品種為云蔗05-51、粵糖00-236、柳城05-136、福農(nóng)38號、閩糖69-421、新臺糖22號、粵糖93-159或云蔗99-91。
進一步,優(yōu)選的是步驟(1)中深挖新植甘蔗蔗溝至深度為35cm。
進一步,優(yōu)選的是步驟(1)中每畝使用的有機肥為200kg-500kg甘蔗殘葉粉碎物和980-1020kg牲畜糞肥一起混合均勻后自然發(fā)酵55-65天的產(chǎn)物;甘蔗殘葉粉碎物的粒徑小于1cm。
進一步,優(yōu)選的是第三年宿根甘蔗的管理方法和鏟蔸方法與第二年相同,但是鏟蔸入土深度比第二年淺1-4cm。
進一步,優(yōu)選的是第四年宿根甘蔗的管理方法和鏟蔸方法與第二年相同,但是鏟蔸入土深度比第二年淺1-4cm。
進一步,優(yōu)選的是步驟(3)每畝取的9個新植甘蔗蔗樁呈均衡分布。
進一步,優(yōu)選的是步驟(3)每畝取的9個新植甘蔗蔗樁呈九宮格狀分布。
本發(fā)明關(guān)鍵技術(shù)在于:將新植甘蔗同一條蔗溝開挖在同一水平面上,基肥中施入大量有機肥對土壤結(jié)構(gòu)進行改良。鏟蔸時先抽樣調(diào)查新植種莖的深度,確定鏟蔸的深度,并對鏟蔸刀具用多菌靈和福爾馬林的混合殺菌劑殺菌,以防治黃葉病、流膠病和白條病的傳染,之后快鋤低砍,用此方法能大幅提高宿根甘蔗的有效莖數(shù)和甘蔗產(chǎn)量。
第二年鏟蔸宿根甘蔗鏟蔸方法與入土深度和第一年均相同,這是由于新植甘蔗中施用大量有機肥,土質(zhì)疏松,所以采用相同的方法,低位芽即可萌發(fā)出土。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其有益效果為:
(1)本發(fā)明甘蔗深鏟蔸栽培方法,簡單可靠,科學合理,可采用機械或是人力的方式進行深鏟蔸,能大幅提高宿根甘蔗的有效莖數(shù)和甘蔗產(chǎn)量,并能延長宿根年限;與傳統(tǒng)常規(guī)方法相比較,第三年宿根有效莖數(shù)增加457-1227條/畝,產(chǎn)量增加1.16-2.68噸/畝,增幅28-66%;
(2)本發(fā)明采用的有機肥不僅為宿根甘蔗萌發(fā)提供疏松的環(huán)境,還可降低宿根蔗地下芽的芽位;
(3)本發(fā)明方法能大大降低甘蔗在鏟蔸時的感病率,感病率較常規(guī)方法降低50%左右,具有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易于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將會理解,下列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應視為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技術(shù)或條件者,按照本領(lǐng)域內(nèi)的文獻所描述的技術(shù)或條件或者按照產(chǎn)品說明書進行。所用材料或設(shè)備未注明生產(chǎn)廠商者,均為可以通過購買獲得的常規(guī)產(chǎn)品。
本發(fā)明中如無特殊說明,百分號指的是質(zhì)量百分數(shù)。
甘蔗專用復合肥購自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云峰牌N(12)-P2O5(12)-K2O(8)。
實施例1
一種甘蔗深鏟蔸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深挖新植甘蔗蔗溝至深度為34cm,并保證同一條蔗溝溝底位于同一水平面,然后將有機肥、尿素、普鈣和可溶性鉀鹽一起混合均勻后施入蔗溝作為基肥,采用經(jīng)溫水脫毒的甘蔗種苗下種,每畝下芽量6500芽,下種后覆土,覆土厚度8cm,之后澆足水,接著用除草地膜進行全膜覆蓋;
新植甘蔗種植時間為前一年10月初;新植甘蔗品種為新臺糖22號。
每畝使用的有機肥為200kg甘蔗殘葉和980kg牲畜糞肥一起混合均勻后自然發(fā)酵55天的產(chǎn)物;
尿素畝用量為15kg;普鈣畝用量為50kg;可溶性鉀鹽為硫酸鉀,畝用量為10kg;
5-6月進行中耕管理,揭膜后每畝施入尿素40kg和普鈣39kg,施肥后進行培土,培土厚度為3cm;
8月下旬補充壯尾肥,壯尾肥使用甘蔗專用復合肥,畝用量為10kg;所述的甘蔗專用復合肥的N:P2O5:K2O=12:12:8;
步驟(2),甘蔗鏟蔸時間選擇11月晴天,甘蔗收砍后進行鏟蔸;
步驟(3),在鏟蔸前,每畝取9個呈均衡分布的新植甘蔗蔗樁對蔗樁深淺進行調(diào)查,確定鏟蔸深度;具體為:刨去新植甘蔗蔗樁一側(cè)的土壤,直到看到新植甘蔗種莖所在位置,并測量種莖至土表的距離,之后對所有得到的距離取平均值;
步驟(4),鏟蔸前,將鏟蔸機械刀片用殺菌劑浸泡,浸泡時間為58s,用于防治黃葉病、流膠病和白條病的傳染;
所述的殺菌劑是質(zhì)量濃度為0.5%多菌靈溶液與質(zhì)量濃度為15%福爾馬林溶液按照體積比為1:1的比例混合而成;
步驟(5),鏟蔸時,保證刀口平整鋒利,且鏟口角度與蔗樁垂直,一次切斷并保證蔗樁不破裂;鏟蔸入土深度為2cm,且鏟蔸深度小于步驟(3)得到的種莖至土表距離的平均值,同時,保證留下的蔗樁上有3-5個活芽;
步驟(6),鏟蔸后曬蔸2天,然后每畝施尿素10kg、普鈣49kg和硫酸鉀9.5kg;
之后覆土,覆土厚度3cm,接著采用除草地膜全膜覆蓋;
第二年的4月底至5月進行中耕管理,揭膜后每畝施入尿素49kg、普鈣29kg和硫酸鉀10kg,并對土壤松土,之后培土,培土厚度為3cm;
第二年的8月下旬補充壯尾肥,壯尾肥使用甘蔗專用復合肥,畝用量為10kg;所述的甘蔗專用復合肥的N:P2O5:K2O=12:12:8;
步驟(7),第二年宿根甘蔗鏟蔸時間選擇11月晴天,第二年鏟蔸宿根甘蔗鏟蔸方法與入土深度和第一年均相同。
第三年宿根甘蔗的管理方法和鏟蔸方法與第二年相同,但是鏟蔸入土深度比第二年淺1cm。
本實施例方法與傳統(tǒng)的常規(guī)方法相比,結(jié)果如表1。
表1
實施例2
一種甘蔗深鏟蔸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深挖新植甘蔗蔗溝至深度為36cm,并保證同一條蔗溝溝底位于同一水平面,然后將有機肥、尿素、普鈣和可溶性鉀鹽一起混合均勻后施入蔗溝作為基肥,采用經(jīng)溫水脫毒的甘蔗種苗下種,每畝下芽量8500芽,下種后覆土,覆土厚度12cm,之后澆足水,接著用除草地膜進行全膜覆蓋;
新植甘蔗種植時間為前一年12月底;新植甘蔗品種為粵糖93-159。
每畝使用的有機肥為500kg甘蔗殘葉和1020kg牲畜糞肥一起混合均勻后自然發(fā)酵65天的產(chǎn)物;
尿素畝用量為20kg;普鈣畝用量為60kg;可溶性鉀鹽為氯化鉀,畝用量為20kg;
5-6月進行中耕管理,揭膜后每畝施入尿素50kg和普鈣41kg,施肥后進行培土,培土厚度為5cm;
8月下旬補充壯尾肥,壯尾肥使用甘蔗專用復合肥,畝用量為15kg;所述的甘蔗專用復合肥的N:P2O5:K2O=12:12:8;
步驟(2),甘蔗鏟蔸時間選擇第二年2月份晴天,甘蔗收砍后進行鏟蔸;
步驟(3),在鏟蔸前,每畝取9個呈均衡分布的新植甘蔗蔗樁對蔗樁深淺進行調(diào)查,確定鏟蔸深度;具體為:刨去新植甘蔗蔗樁一側(cè)的土壤,直到看到新植甘蔗種莖所在位置,并測量種莖至土表的距離,之后對所有得到的距離取平均值;
步驟(4),鏟蔸前,將鋤頭用殺菌劑浸泡,浸泡時間為62s,用于防治黃葉病、流膠病和白條病的傳染;
所述的殺菌劑是質(zhì)量濃度為1%多菌靈溶液與質(zhì)量濃度為20%福爾馬林溶液按照體積比為1:1的比例混合而成;
步驟(5),鏟蔸時,保證刀口平整鋒利,且鏟口角度與蔗樁垂直,一次切斷并保證蔗樁不破裂;鏟蔸入土深度為10cm,且鏟蔸深度小于步驟(3)得到的種莖至土表距離的平均值,同時,保證留下的蔗樁上有3-5個活芽;
步驟(6),鏟蔸后曬蔸5天,然后每畝施尿素15kg、普鈣51kg和硫酸鉀10.3kg;
之后覆土,覆土厚度5cm,接著采用除草地膜全膜覆蓋;
第二年的4月底至5月進行中耕管理,揭膜后每畝施入尿素51kg、普鈣31kg和硫酸鉀15kg,并對土壤松土,之后培土,培土厚度為5cm;
第二年的8月下旬補充壯尾肥,壯尾肥使用甘蔗專用復合肥,畝用量為15kg;所述的甘蔗專用復合肥的N:P2O5:K2O=12:12:8;
步驟(7),第二年宿根甘蔗鏟蔸時間選擇第三年3月份晴天,第二年鏟蔸宿根甘蔗鏟蔸方法與入土深度和第一年均相同。
第三年宿根甘蔗的管理方法和鏟蔸方法與第二年相同,但是鏟蔸入土深度比第二年淺4cm。
第四年宿根甘蔗的管理方法和鏟蔸方法與第二年相同,但是鏟蔸入土深度比第二年淺4cm。
步驟(1)和步驟(6)中所述的除草地膜寬為1.5m,厚度大于0.008cm。
本實施例方法與傳統(tǒng)的常規(guī)方法相比,結(jié)果如表2。
表2
實施例3
一種甘蔗深鏟蔸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深挖新植甘蔗蔗溝至深度為35cm,并保證同一條蔗溝溝底位于同一水平面,然后將有機肥、尿素、普鈣和可溶性鉀鹽一起混合均勻后施入蔗溝作為基肥,采用經(jīng)溫水脫毒的甘蔗種苗下種,每畝下芽量7000芽,下種后覆土,覆土厚度10cm,之后澆足水,接著用除草地膜進行全膜覆蓋;
新植甘蔗種植時間為前一年11月初;新植甘蔗品種為柳城05-136。
每畝使用的有機肥為300kg甘蔗殘葉粉碎物和1000kg牲畜糞肥一起混合均勻后自然發(fā)酵60天的產(chǎn)物;甘蔗殘葉粉碎物的粒徑小于1cm。
尿素畝用量為18kg;普鈣畝用量為55kg;可溶性鉀鹽為氯化鉀,畝用量為13kg;
5-6月進行中耕管理,揭膜后每畝施入尿素45kg和普鈣40kg,施肥后進行培土,培土厚度為4cm;
8月下旬補充壯尾肥,壯尾肥使用甘蔗專用復合肥,畝用量為12kg;所述的甘蔗專用復合肥的N:P2O5:K2O=12:12:8;
步驟(2),甘蔗鏟蔸時間第二年2月份晴天,甘蔗收砍后進行鏟蔸;
步驟(3),在鏟蔸前,每畝取9個呈均衡分布的新植甘蔗蔗樁對蔗樁深淺進行調(diào)查,確定鏟蔸深度;具體為:刨去新植甘蔗蔗樁一側(cè)的土壤,直到看到新植甘蔗種莖所在位置,并測量種莖至土表的距離,之后對所有得到的距離取平均值;
步驟(4),鏟蔸前,將鏟蔸機械刀片用殺菌劑浸泡,浸泡時間為60s,用于防治黃葉病、流膠病和白條病的傳染;
所述的殺菌劑是質(zhì)量濃度為0.7%多菌靈溶液與質(zhì)量濃度為18%福爾馬林溶液按照體積比為1:1的比例混合而成;
步驟(5),鏟蔸時,保證刀口平整鋒利,且鏟口角度與蔗樁垂直,一次切斷并保證蔗樁不破裂;鏟蔸入土深度為6cm,且鏟蔸深度小于步驟(3)得到的種莖至土表距離的平均值,同時,保證留下的蔗樁上有3-5個活芽;
步驟(6),鏟蔸后曬蔸4天,然后每畝施尿素13kg、普鈣50kg和硫酸鉀10kg;
之后覆土,覆土厚度4cm,接著采用除草地膜全膜覆蓋;
第二年的4月底至5月進行中耕管理,揭膜后每畝施入尿素50kg、普鈣30kg和硫酸鉀13kg,并對土壤松土,之后培土,培土厚度為4cm;
第二年的8月下旬補充壯尾肥,壯尾肥使用甘蔗專用復合肥,畝用量為12kg;所述的甘蔗專用復合肥的N:P2O5:K2O=12:12:8;
步驟(7),第二年宿根甘蔗鏟蔸時間第三年2月份晴天,第二年鏟蔸宿根甘蔗鏟蔸方法與入土深度和第一年均相同。
第三年宿根甘蔗的管理方法和鏟蔸方法與第二年相同,但是鏟蔸入土深度比第二年淺2cm。
第四年宿根甘蔗的管理方法和鏟蔸方法與第二年相同,但是鏟蔸入土深度比第二年淺2cm。
步驟(1)和步驟(6)中所述的除草地膜寬為1.5m,厚度大于0.008cm。
本實施例方法與傳統(tǒng)的常規(guī)方法相比,結(jié)果如表3。
表3
實施例4
一種甘蔗深鏟蔸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深挖新植甘蔗蔗溝至深度為34.5cm,并保證同一條蔗溝溝底位于同一水平面,然后將有機肥、尿素、普鈣和可溶性鉀鹽一起混合均勻后施入蔗溝作為基肥,采用經(jīng)溫水脫毒的甘蔗種苗下種,每畝下芽量8000芽,下種后覆土,覆土厚度10cm,之后澆足水,接著用除草地膜進行全膜覆蓋;
新植甘蔗種植時間為前一年11月中旬;新植甘蔗品種為云蔗05-51。
每畝使用的有機肥為400kg甘蔗殘葉粉碎物和1010kg牲畜糞肥一起混合均勻后自然發(fā)酵58天的產(chǎn)物;甘蔗殘葉粉碎物的粒徑小于1cm。
尿素畝用量為17kg;普鈣畝用量為59kg;可溶性鉀鹽為硫酸鉀,畝用量為16kg;
5-6月進行中耕管理,揭膜后每畝施入尿素47kg和普鈣40kg,施肥后進行培土,培土厚度為4cm;
8月下旬補充壯尾肥,壯尾肥使用甘蔗專用復合肥,畝用量為44kg;所述的甘蔗專用復合肥的N:P2O5:K2O=12:12:8;
步驟(2),甘蔗鏟蔸時間選擇第二年3月份晴天,甘蔗收砍后進行鏟蔸;
步驟(3),在鏟蔸前,每畝取9個呈九宮格狀分布的新植甘蔗蔗樁對蔗樁深淺進行調(diào)查,確定鏟蔸深度;具體為:刨去新植甘蔗蔗樁一側(cè)的土壤,直到看到新植甘蔗種莖所在位置,并測量種莖至土表的距離,之后對所有得到的距離取平均值;
步驟(4),鏟蔸前,將鏟蔸機械刀片用殺菌劑浸泡,浸泡時間為61s,用于防治黃葉病、流膠病和白條病的傳染;
所述的殺菌劑是質(zhì)量濃度為0.6%多菌靈溶液與質(zhì)量濃度為16%福爾馬林溶液按照體積比為1:1的比例混合而成;
步驟(5),鏟蔸時,保證刀口平整鋒利,且鏟口角度與蔗樁垂直,一次切斷并保證蔗樁不破裂;鏟蔸入土深度為7cm,且鏟蔸深度小于步驟(3)得到的種莖至土表距離的平均值,同時,保證留下的蔗樁上有3-5個活芽;
步驟(6),鏟蔸后曬蔸3天,然后每畝施尿素14kg、普鈣50kg和硫酸鉀9.8kg;
之后覆土,覆土厚度4.5cm,接著采用除草地膜全膜覆蓋;
第二年的4月底至5月進行中耕管理,揭膜后每畝施入尿素49.5kg、普鈣30.5kg和硫酸鉀11kg,并對土壤松土,之后培土,培土厚度為4.3cm;
第二年的8月下旬補充壯尾肥,壯尾肥使用甘蔗專用復合肥,畝用量為12kg;所述的甘蔗專用復合肥的N:P2O5:K2O=12:12:8;
步驟(7),第二年宿根甘蔗鏟蔸時間選擇第三年3月份晴天,第二年鏟蔸宿根甘蔗鏟蔸方法與入土深度和第一年均相同。
第三年宿根甘蔗的管理方法和鏟蔸方法與第二年相同,但是鏟蔸入土深度比第二年淺3cm。
第四年宿根甘蔗的管理方法和鏟蔸方法與第二年相同,但是鏟蔸入土深度比第二年淺3cm。
步驟(1)和步驟(6)中所述的除草地膜寬為1.5m,厚度大于0.008cm。
本實施例方法與傳統(tǒng)的常規(guī)方法相比,結(jié)果如表4。
表4
實施例5
一種甘蔗深鏟蔸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深挖新植甘蔗蔗溝至深度為35cm,并保證同一條蔗溝溝底位于同一水平面,然后將有機肥、尿素、普鈣和可溶性鉀鹽一起混合均勻后施入蔗溝作為基肥,采用經(jīng)溫水脫毒的甘蔗種苗下種,每畝下芽量7500芽,下種后覆土,覆土厚度11cm,之后澆足水,接著用除草地膜進行全膜覆蓋;
新植甘蔗種植時間為前一年12月初;新植甘蔗品種為云蔗99-91。
每畝使用的有機肥為300kg甘蔗殘葉粉碎物和990牲畜糞肥一起混合均勻后自然發(fā)酵62天的產(chǎn)物;甘蔗殘葉粉碎物的粒徑小于1cm。
尿素畝用量為17kg;普鈣畝用量為53kg;可溶性鉀鹽為氯化鉀,畝用量為19kg;
5-6月進行中耕管理,揭膜后每畝施入尿素44kg和普鈣40.5kg,施肥后進行培土,培土厚度為3.5cm;
8月下旬補充壯尾肥,壯尾肥使用甘蔗專用復合肥,畝用量為13kg;所述的甘蔗專用復合肥的N:P2O5:K2O=12:12:8;
步驟(2),甘蔗鏟蔸時間選擇或第二年2月份晴天,甘蔗收砍后進行鏟蔸;
步驟(3),在鏟蔸前,每畝取9個呈九宮格狀分布的新植甘蔗蔗樁對蔗樁深淺進行調(diào)查,確定鏟蔸深度;具體為:刨去新植甘蔗蔗樁一側(cè)的土壤,直到看到新植甘蔗種莖所在位置,并測量種莖至土表的距離,之后對所有得到的距離取平均值;
步驟(4),鏟蔸前,將鏟蔸機械刀片用殺菌劑浸泡,浸泡時間為60s,用于防治黃葉病、流膠病和白條病的傳染;
所述的殺菌劑是質(zhì)量濃度為0.8%多菌靈溶液與質(zhì)量濃度為17%福爾馬林溶液按照體積比為1:1的比例混合而成;
步驟(5),鏟蔸時,保證刀口平整鋒利,且鏟口角度與蔗樁垂直,一次切斷并保證蔗樁不破裂;鏟蔸入土深度為4cm,且鏟蔸深度小于步驟(3)得到的種莖至土表距離的平均值,同時,保證留下的蔗樁上有3-5個活芽;
步驟(6),鏟蔸后曬蔸3.5天,然后每畝施尿素13kg、普鈣49.7kg和硫酸鉀10.2kg;
之后覆土,覆土厚度4cm,接著采用除草地膜全膜覆蓋;
第二年的4月底至5月進行中耕管理,揭膜后每畝施入尿素49.8kg、普鈣30.6kg和硫酸鉀12kg,并對土壤松土,之后培土,培土厚度為3.8cm;
第二年的8月下旬補充壯尾肥,壯尾肥使用甘蔗專用復合肥,畝用量為13kg;所述的甘蔗專用復合肥的N:P2O5:K2O=12:12:8;
步驟(7),第二年宿根甘蔗鏟蔸時間選擇第三年2月份晴天,第二年鏟蔸宿根甘蔗鏟蔸方法與入土深度和第一年均相同。
第三年宿根甘蔗的管理方法和鏟蔸方法與第二年相同,但是鏟蔸入土深度比第二年淺1cm。
第四年宿根甘蔗的管理方法和鏟蔸方法與第二年相同,但是鏟蔸入土深度比第二年淺1.5cm。
步驟(1)和步驟(6)中所述的除草地膜寬為1.5m,厚度大于0.008cm。
本實施例方法與傳統(tǒng)的常規(guī)方法相比,結(jié)果如表5。
表5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shù)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nèi)。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quán)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