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龜?shù)酿B(yǎng)殖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斑龜?shù)酿B(yǎng)殖方法。
背景技術:
斑龜屬爬行動物,長有蹼足,是高度水棲的。幼體緣盾的腹面具黑色斑點,似一粒粒珍珠,成體色澤艷麗或墩厚,常生活于低海拔的水域,如池塘、運河,緩流的河流中,為雜食性動物,會食魚、蝦、昆蟲、青菜、水果等。斑龜性情溫順,不攻斗、不咬人,適應性一般。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8月1日發(fā)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因此提供一種斑龜養(yǎng)殖方法,提高其適應性,抗病能力十分重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yōu)點。
本發(fā)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抗病能力強,存活率高的斑龜養(yǎng)殖方法。
為了實現(xiàn)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yōu)點,提供了一種斑龜?shù)酿B(yǎng)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建設子母池塘,其包括圓柱形的第一池塘,圍繞所述第一池塘外圓周設置的數(shù)個圓柱形的第二池塘,以及氣泵;所述氣泵的導氣管伸入所述第二池塘的底部,所述第二池塘的底部設置有若干正方形凹槽,所述正方形凹槽內(nèi)設置有橡膠球,所述橡膠球通過第一軸體可旋轉(zhuǎn)的固定于所述正方形凹槽內(nèi),所述橡膠球的直徑為2cm,相鄰橡膠球之間的距離為2.5-4.5cm,所述正方形凹槽的寬度略大于所述橡膠球的直徑,所述第二池塘位于液面上方水平設置有可調(diào)節(jié)高度且可拆卸的喂食板,所述喂食板上間隔設置有2-3個第一隔板,以將所述喂食板分隔為相互獨立的區(qū)域,所述喂食板上設置有若干圓形通孔,所述圓形通孔的直徑為4-5cm,且若干圓形通孔的上表面積的總和占所述喂食板上表面積的總和的1/3-1/2,所述圓形通孔處設置有圓形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通過第二軸體與所述圓形通孔固定,且所述第二隔板與所述圓形通孔之間具有1mm的間隙,所述第二隔板在外力作用下可繞所述第二軸體旋轉(zhuǎn);
步驟二、幼龜在不需喂食時投放于第一池塘中,控制第一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12-15只,每天早上9點和下午4點進行兩次喂食,將第一池塘中的幼龜轉(zhuǎn)移到第二池塘中,控制第二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6-7只幼龜,且啟動氣泵,控制第二池塘的溫度在22℃-35℃,將幼龜飼料投放于第二隔板上,所述幼龜飼料的投放量為將第二隔板表面鋪滿一層;
步驟三、當幼龜體重大于150g以后,控制第一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8-10只,每天早上9點和下午4點進行兩次喂食,將第一池塘中的幼龜轉(zhuǎn)移到第二池塘中,控制第二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4-5只,且啟動氣泵,控制第二池塘的溫度在22℃-35℃,將成龜飼料投放于第二隔板上,所述成龜飼料的投放量為將第二隔板表面鋪滿一層。
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二隔板上設置有若干孔徑為1mm的第二通孔。
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二軸體表面設置有固體潤滑膜。
優(yōu)選的是,所述幼龜飼料的制備,按重量份計,包括:
a.將7份柳葉馬鞭草、6份干姜、5份燈心草、10份苧蔴葉、7份金錢草和4份遠志粉碎過80目篩,混勻,得第一中藥預混料;
b.將15份水蛭粉、18份蚯蚓粉、25份綠殼雞蛋殼和10份脫脂魚粉混勻,用波長為250nm的紫外線照射30min,期間每隔5分鐘翻動一次,得到第一預混料;
c.將10份復合維生素、50份粗蛋白、8份植物有機硒、30份玉米粉和25份脫水蔬菜混勻,研磨過100目篩,得第一主料,向所述第一主料中按接種量為8%-9%接入EM菌,在26℃下發(fā)酵32-36小時,得第二主料;
d.將第一預混料與第二主料混勻,繼續(xù)避光發(fā)酵18-24小時,得第三主料;
e.將第三主料與第一中藥預混料混勻,在55-60℃下烘至含水量低于10%,得第四主料,將第四主料制粒,控制飼料顆粒質(zhì)量為0.5-1g,得幼龜飼料。
優(yōu)選的是,所述成龜飼料的制備,按重量份計,包括:
a.將3份柳葉馬鞭草、6份干姜、5份燈心草、10份苧蔴葉、7份金錢草和4份遠志粉碎過80目篩,混勻,得第二中藥預混料;
b.將15份水蛭粉、18份蚯蚓粉和10份脫脂魚粉混勻,用波長為250nm的紫外線照射30min,期間每隔5分鐘翻動一次,得到混合物A;
c.將10份復合維生素、50份粗蛋白、25份毛豆、30份玉米粉和25份脫水蔬菜混勻,研磨過100目篩,得混合物B,向所述混合物B中按接種量為8%-9%接入EM菌,在26℃下發(fā)酵32-36小時,得混合物C;
d.將混合物A與混合物C混勻,繼續(xù)避光發(fā)酵18-24小時,得混合物D;
e.將混合物D與第二中藥預混料混勻,在55-60℃下烘至含水量低于10%,得混合物E,將混合物E制粒,控制飼料顆粒質(zhì)量為0.5-1g,得成龜飼料。
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一池塘內(nèi)鋪設有30cm厚的細砂和淤泥,并設置有沉水植物,接種有EM菌。
本發(fā)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斑龜?shù)酿B(yǎng)殖方法,喂食飼料的池塘和生活池塘分開,防止飼料污染生活池塘中的水質(zhì),導致斑龜容易患病,例如疥瘡和腐皮、腐甲癥,同時將飼料池塘經(jīng)過改造,提高斑龜在進食過程中的運動量,有利于其提高生長速度、增強體質(zhì)提高增重率,并促進其肌肉和骨骼生長得更好,從而抵抗能力增強,生長健康不易患病;
斑龜在幼龜時使用特制的幼龜飼料,能滿足幼龜生長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同時,防止斑龜產(chǎn)生腐甲癥和白眼病,將斑龜在幼龜和成龜時的飼料配方進行了改變,以適應斑龜在生長不同時期所需的營養(yǎng),且幼龜期間生長快速,為提高斑龜品相,在飼料原料中添加柳葉馬鞭草、綠殼雞蛋殼、植物有機硒能有效解決該問題。
本發(fā)明的其它優(yōu)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xiàn),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fā)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子母池塘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所述喂食板的結(jié)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jù)以實施。
實施例1
一種斑龜?shù)酿B(yǎng)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建設子母池塘,其包括圓柱形的第一池塘,圍繞所述第一池塘外圓周設置的數(shù)個圓柱形的第二池塘,以及氣泵;所述氣泵的導氣管伸入所述第二池塘的底部,為了給龜提供足夠的溶氧量,所述第二池塘的底部設置有若干正方形凹槽,所述正方形凹槽內(nèi)設置有橡膠球,所述橡膠球通過第一軸體可旋轉(zhuǎn)的固定于所述正方形凹槽內(nèi),所述橡膠球的直徑為2cm,相鄰橡膠球之間的距離為2.5cm,所述正方形凹槽的寬度略大于所述橡膠球的直徑,所述第二池塘位于液面上方水平設置有可調(diào)節(jié)高度且可拆卸的喂食板,所述喂食板上間隔設置有2個第一隔板,以將所述喂食板分隔為相互獨立的區(qū)域,所述喂食板上設置有若干圓形通孔,所述圓形通孔的直徑為4cm,且若干圓形通孔的上表面積的總和占所述喂食板上表面積的總和的1/3,所述圓形通孔處設置有圓形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通過第二軸體與所述圓形通孔固定,且所述第二隔板與所述圓形通孔之間具有1mm的間隙,所述第二隔板在外力作用下可繞所述第二軸體旋轉(zhuǎn)。
子母池塘的使用方法為,子池塘是專用于斑龜喂食飼料的,通過在第二池塘內(nèi)設置橡膠球,使斑龜在第二池塘中需要不斷的運動,根據(jù)當前斑龜?shù)拇笮?,調(diào)節(jié)喂食板的高度,喂食板的最佳高度設置為:斑龜需要伸出脖子朝上可接觸喂食板,當?shù)诙舭迳箱佋O有飼料時,且保證第二隔板與喂食板在同一水平面,斑龜通過間隙可知第二隔板上有飼料,斑龜需要通過觸碰第二隔板,使第二隔板繞第二軸體轉(zhuǎn)動一定角度,飼料從圓形通孔落下,斑龜在進食時,處于不斷運動的狀態(tài),從幼龜?shù)匠赡挲斆刻靸纱芜\動,提高了斑龜?shù)牡挚沽涂共∧芰?,促進斑龜?shù)纳L。
步驟二、幼龜在不需喂食時投放于第一池塘中,控制第一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12只,每天早上9點和下午4點進行兩次喂食,將第一池塘中的幼龜轉(zhuǎn)移到第二池塘中,控制第二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6只幼龜,且啟動氣泵,控制第二池塘的溫度在22℃,將幼龜飼料投放于第二隔板上,所述幼龜飼料的投放量為將第二隔板表面鋪滿一層。
步驟三、當幼龜體重大于150g以后,控制第一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8只,每天早上9點和下午4點進行兩次喂食,將第一池塘中的幼龜轉(zhuǎn)移到第二池塘中,控制第二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4只,且啟動氣泵,控制第二池塘的溫度在22℃,將成龜飼料投放于第二隔板上,所述成龜飼料的投放量為將第二隔板表面鋪滿一層。
在上述實施例中斑龜從幼年階段到成龜階段每天都保持了足夠的運動量,提高了斑龜?shù)某苫盥剩緦嵤├泄餐斗庞?80只,成活178只,成活率達到了98.9%,期間沒有斑龜患腐甲病。
實施例2
一種斑龜?shù)酿B(yǎng)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建設子母池塘,其包括圓柱形的第一池塘,圍繞所述第一池塘外圓周設置的數(shù)個圓柱形的第二池塘,以及氣泵,所述第一池塘和第二池塘內(nèi)均導入有水;所述氣泵的導氣管伸入所述第二池塘的底部,為了給龜提供足夠的溶氧量,所述第二池塘的底部設置有若干正方形凹槽,所述正方形凹槽內(nèi)設置有橡膠球,所述橡膠球通過第一軸體可旋轉(zhuǎn)的固定于所述正方形凹槽內(nèi),所述橡膠球的直徑為2cm,相鄰橡膠球之間的距離為4.5cm,所述正方形凹槽的寬度略大于所述橡膠球的直徑,所述第二池塘位于液面上方水平設置有可調(diào)節(jié)高度且可拆卸的喂食板,所述喂食板上間隔設置有3個第一隔板,以將所述喂食板分隔為相互獨立的區(qū)域,所述喂食板上設置有若干圓形通孔,所述圓形通孔的直徑為5cm,且若干圓形通孔的上表面積的總和占所述喂食板上表面積的總和的1/2,所述圓形通孔處設置有圓形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通過第二軸體與所述圓形通孔固定,且所述第二隔板與所述圓形通孔之間具有1mm的間隙,所述第二隔板在外力作用下可繞所述第二軸體旋轉(zhuǎn)。
子母池塘的使用方法為,子池塘是專用于斑龜喂食飼料的,通過在第二池塘內(nèi)設置橡膠球,使斑龜在第二池塘中需要不斷的運動,根據(jù)當前斑龜?shù)拇笮?,調(diào)節(jié)喂食板的高度,喂食板的最佳高度設置為:斑龜需要伸出脖子朝上可接觸喂食板,當?shù)诙舭迳箱佋O有飼料時,且保證第二隔板與喂食板在同一水平面,斑龜通過間隙可知第二隔板上有飼料,斑龜需要通過觸碰第二隔板,使第二隔板繞第二軸體轉(zhuǎn)動一定角度,飼料從圓形通孔落下,斑龜在進食時,處于不斷運動的狀態(tài),從幼龜?shù)匠赡挲斆刻靸纱芜\動,提高了斑龜?shù)牡挚沽涂共∧芰Γ龠M斑龜?shù)纳L。
步驟二、幼龜在不需喂食時投放于第一池塘中,控制第一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15只,每天早上9點和下午4點進行兩次喂食,將第一池塘中的幼龜轉(zhuǎn)移到第二池塘中,控制第二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7只幼龜,且啟動氣泵,控制第二池塘的溫度在35℃,將幼龜飼料投放于第二隔板上,所述幼龜飼料的投放量為將第二隔板表面鋪滿一層。
步驟三、當幼龜體重大于150g以后,控制第一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10只,每天早上9點和下午4點進行兩次喂食,將第一池塘中的幼龜轉(zhuǎn)移到第二池塘中,控制第二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5只,且啟動氣泵,控制第二池塘的溫度在35℃,將成龜飼料投放于第二隔板上,所述成龜飼料的投放量為將第二隔板表面鋪滿一層。
在上述實施例中斑龜從幼年階段到成龜階段每天都保持了足夠的運動量,提高了斑龜?shù)某苫盥?,本實施例中共投放幼?50只,成活147只,成活率達到了98%,期間沒有斑龜患腐甲病。
實施例3
一種斑龜?shù)酿B(yǎng)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建設子母池塘,其包括圓柱形的第一池塘,所述第一池塘內(nèi)鋪設有30cm厚的細砂和淤泥,并設置有沉水植物,接種有EM菌。圍繞所述第一池塘外圓周設置的數(shù)個圓柱形的第二池塘,以及氣泵;所述氣泵的導氣管伸入所述第二池塘的底部,所述第二池塘的底部設置有若干正方形凹槽,所述正方形凹槽內(nèi)設置有橡膠球,所述橡膠球通過第一軸體可旋轉(zhuǎn)的固定于所述正方形凹槽內(nèi),所述橡膠球的直徑為2cm,相鄰橡膠球之間的距離為3cm,所述正方形凹槽的寬度略大于所述橡膠球的直徑,所述第二池塘位于液面上方水平設置有可調(diào)節(jié)高度且可拆卸的喂食板,所述喂食板上間隔設置有3個第一隔板,以將所述喂食板分隔為相互獨立的區(qū)域,所述喂食板上設置有若干圓形通孔,所述圓形通孔的直徑為4.5cm,且若干圓形通孔的上表面積的總和占所述喂食板上表面積的總和的1/2,所述圓形通孔處設置有圓形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設置有若干孔徑為1mm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隔板通過第二軸體與所述圓形通孔固定,且所述第二隔板與所述圓形通孔之間具有1mm的間隙,所述第二隔板在外力作用下可繞所述第二軸體旋轉(zhuǎn),所述第二軸體表面設置有固體潤滑膜,以減小第二軸體和第二隔板間的摩擦力,減小旋轉(zhuǎn)所需的力,在第二軸體上設置固體潤滑膜更加適用于幼龜,由于其力量相較于成龜要弱,在沒有固體潤滑膜時,有時候無法翻動第二隔板,導致不能吃到飼料。
步驟二、幼龜在不需喂食時投放于第一池塘中,控制第一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13只,每天早上9點和下午4點進行兩次喂食,將第一池塘中的幼龜轉(zhuǎn)移到第二池塘中,控制第二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7只幼龜,且啟動氣泵,控制第二池塘的溫度在33℃,將幼龜飼料投放于第二隔板上,所述幼龜飼料的投放量為將第二隔板表面鋪滿一層。
所述幼龜飼料的制備,按重量份計,包括:
a.將7份柳葉馬鞭草、6份干姜、5份燈心草、10份苧蔴葉、7份金錢草和4份遠志粉碎過80目篩,混勻,得第一中藥預混料;
b.將15份水蛭粉、18份蚯蚓粉、25份綠殼雞蛋殼和10份脫脂魚粉混勻,用波長為250nm的紫外線照射30min,期間每隔5分鐘翻動一次,得到第一預混料;
c.將10份復合維生素、50份粗蛋白、8份植物有機硒、30份玉米粉和25份脫水蔬菜混勻,研磨過100目篩,得第一主料,向所述第一主料中按接種量為8%接入EM菌,在26℃下發(fā)酵32小時,得第二主料;
d.將第一預混料與第二主料混勻,繼續(xù)避光發(fā)酵18小時,得第三主料;
e.將第三主料與第一中藥預混料混勻,在55℃下烘至含水量低于10%,得第四主料,將第四主料制粒,控制飼料顆粒質(zhì)量為0.5g,得幼龜飼料。
步驟三、當幼龜體重大于150g以后,控制第一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8只,每天早上9點和下午4點進行兩次喂食,將第一池塘中的幼龜轉(zhuǎn)移到第二池塘中,控制第二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5只,且啟動氣泵,控制第二池塘的溫度在33℃,將成龜飼料投放于第二隔板上,所述成龜飼料的投放量為將第二隔板表面鋪滿一層。
所述成龜飼料的制備,按重量份計,包括:
a.將3份柳葉馬鞭草、6份干姜、5份燈心草、10份苧蔴葉、7份金錢草和4份遠志粉碎過80目篩,混勻,得第二中藥預混料;
b.將15份水蛭粉、18份蚯蚓粉和10份脫脂魚粉混勻,用波長為250nm的紫外線照射30min,期間每隔5分鐘翻動一次,得到混合物A;
c.將10份復合維生素、50份粗蛋白、25份毛豆、30份玉米粉和25份脫水蔬菜混勻,研磨過100目篩,得混合物B,向所述混合物B中按接種量為8%接入EM菌,在26℃下發(fā)酵32小時,得混合物C;
d.將混合物A與混合物C混勻,繼續(xù)避光發(fā)酵18小時,得混合物D;
e.將混合物D與第二中藥預混料混勻,在55℃下烘至含水量低于10%,得混合物E,將混合物E制粒,控制飼料顆粒質(zhì)量為0.5g,得成龜飼料。
在上述實施例中斑龜從幼年階段到成龜階段每天都保持了足夠的運動量,提高了斑龜?shù)某苫盥?,本實施例中共投放幼?00只,成活297只,成活率達到了99%,期間沒有斑龜患腐甲病。
實施例4
一種斑龜?shù)酿B(yǎng)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如圖1-2所示,建設子母池塘,其包括圓柱形的第一池塘2,所述第一池塘2內(nèi)鋪設有30cm厚的細砂和淤泥,并設置有沉水植物,接種有EM菌。圍繞所述第一池塘2外圓周設置的數(shù)個圓柱形的第二池塘1,以及氣泵;所述氣泵的導氣管伸入所述第二池塘1的底部,所述第二池塘1的底部設置有若干正方形凹槽,所述正方形凹槽內(nèi)設置有橡膠球,所述橡膠球通過第一軸體可旋轉(zhuǎn)的固定于所述正方形凹槽內(nèi),所述橡膠球的直徑為2cm,相鄰橡膠球之間的距離為3.5cm,所述正方形凹槽的寬度略大于所述橡膠球的直徑,所述第二池塘1位于液面上方水平設置有可調(diào)節(jié)高度且可拆卸的喂食板11,所述喂食板11上間隔設置有2個第一隔板12,以將所述喂食板11分隔為相互獨立的區(qū)域,所述喂食板11上設置有若干圓形通孔13,所述圓形通孔13的直徑為6cm,且若干圓形通孔13的上表面積的總和占所述喂食板11上表面積的總和的1/3-1/2,所述圓形通孔13處設置有圓形的第二隔板14,所述第二隔板14上設置有若干孔徑為1mm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隔板14通過第二軸體15與所述圓形通孔13固定,且所述第二隔板14與所述圓形通孔13之間具有1mm的間隙,所述第二隔板14在外力作用下可繞所述第二軸體15旋轉(zhuǎn),所述第二軸體15表面設置有固體潤滑膜,以減小第二軸體15和第二隔板14間的摩擦力,減小旋轉(zhuǎn)所需的力,在第二軸體15上設置固體潤滑膜更加適用于幼龜,由于其力量相較于成龜要弱,在沒有固體潤滑膜時,有時候無法翻動第二隔板14,導致不能吃到飼料。
步驟二、幼龜在不需喂食時投放于第一池塘2中,控制第一池塘2中每平方米投放13只,每天早上9點和下午4點進行兩次喂食,將第一池塘2中的幼龜轉(zhuǎn)移到第二池塘1中,控制第二池塘1中每平方米投放7只幼龜,且啟動氣泵,控制第二池塘1的溫度在32℃,將幼龜飼料投放于喂食板11上,所述幼龜飼料的投放量為將第二隔板14表面鋪滿一層。
所述幼龜飼料的制備,按重量份計,包括:
a.將7份柳葉馬鞭草、6份干姜、5份燈心草、10份苧蔴葉、7份金錢草和4份遠志粉碎過80目篩,混勻,得第一中藥預混料;
b.將15份水蛭粉、18份蚯蚓粉、25份綠殼雞蛋殼和10份脫脂魚粉混勻,用波長為250nm的紫外線照射30min,期間每隔5分鐘翻動一次,得到第一預混料;
c.將10份復合維生素、50份粗蛋白、8份植物有機硒、30份玉米粉和25份脫水蔬菜混勻,研磨過100目篩,得第一主料,向所述第一主料中按接種量為9%接入EM菌,在26℃下發(fā)酵36小時,得第二主料;
d.將第一預混料與第二主料混勻,繼續(xù)避光發(fā)酵24小時,得第三主料;
e.將第三主料與第一中藥預混料混勻,在60℃下烘至含水量低于10%,得第四主料,將第四主料制粒,控制飼料顆粒質(zhì)量為1g,得幼龜飼料。
步驟三、當幼龜體重大于150g以后,控制第一池塘2中每平方米投放10只,每天早上9點和下午4點進行兩次喂食,將第一池塘2中的幼龜轉(zhuǎn)移到第二池塘1中,控制第二池塘1中每平方米投放5只,且啟動氣泵,控制第二池塘1的溫度在35℃,將成龜飼料投放于喂食板11上,所述成龜飼料的投放量為將第二隔板14表面鋪滿一層。
所述成龜飼料的制備,按重量份計,包括:
a.將3份柳葉馬鞭草、6份干姜、5份燈心草、10份苧蔴葉、7份金錢草和4份遠志粉碎過80目篩,混勻,得第二中藥預混料;
b.將15份水蛭粉、18份蚯蚓粉和10份脫脂魚粉混勻,用波長為250nm的紫外線照射30min,期間每隔5分鐘翻動一次,得到混合物A;
c.將10份復合維生素、50份粗蛋白、25份毛豆、30份玉米粉和25份脫水蔬菜混勻,研磨過100目篩,得混合物B,向所述混合物B中按接種量為9%接入EM菌,在26℃下發(fā)酵36小時,得混合物C;
d.將混合物A與混合物C混勻,繼續(xù)避光發(fā)酵24小時,得混合物D;
e.將混合物D與第二中藥預混料混勻,在60℃下烘至含水量低于10%,得混合物E,將混合物E制粒,控制飼料顆粒質(zhì)量為1g,得成龜飼料。
在上述實施例中斑龜從幼年階段到成龜階段每天都保持了足夠的運動量,提高了斑龜?shù)某苫盥?,本實施例中共投放幼?00只,成活295只,成活率達到了98.3%,期間沒有斑龜患腐甲病。
盡管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fā)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xiàn)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fā)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jié)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實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