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木質鳥籠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木質鳥籠。
背景技術:
鳥,又稱作鳥兒。定義:有羽毛的卵生脊椎動物,字典解釋:脊椎動物的一類,溫血卵生,用肺呼吸,幾乎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變?yōu)槌幔蠖鄶的茱w。在動物學中,鳥的主要特征是:身體呈流線型(紡錘型或梭形),大多數飛翔生活。體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變成翼(有的種類翼退化);胸肌發(fā)達;直腸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統(tǒng)發(fā)達,有助于減輕體重,利于飛行;心臟有兩心房和兩心室,心搏次數快。體溫恒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還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氣囊,用來幫助肺進行雙重呼吸。鳥由于其美麗的外形和美妙的聲音,自古以來就有人養(yǎng)其當做寵物,所以一個美觀實用的鳥籠就必不可少了。全世界現存的鳥類已知有9020多種,我國有2250多種。根據鳥的形態(tài)和結構特征可分為2個亞綱:古鳥亞綱和今鳥亞綱。古鳥亞綱的種類早已滅絕,只有化石標本,稱始祖鳥,是從爬行類進化到鳥類的中間類型。今鳥亞綱),又稱新鳥亞綱,可分為齒頜總目、平胸總目、企鵝總目和突胸總目共4個總目,除齒頜總目(如黃昏鳥)、爬行動物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特性上比兩棲類更完善,因而在中生代曾盛極一時,不僅種類繁多,而且體型及生活方式各異,占領了陸地的各個角落,故該地質年代也稱為爬行動物時代。現存的種類只是當年的少數殘余而已。鳥類種類很多,在脊椎動物中僅次于魚類.目前全世界為人所知的鳥類一共有9,000多種,光中國就記錄有1,300多種,其中不乏中國特有鳥種(參見中國特有鳥種列表)。大約有120~130種鳥已絕種,與其他陸生脊椎動物相比,鳥是一個擁有很多獨特生理特點的種類。這些鳥在體積、形狀、顏色以及生活習性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這么多的鳥類中,最大的要數鴕鳥,它是鳥中的"巨人"。非洲鴕鳥體高2.5m,最重的可達75kg。最小的是南美洲的蜂鳥,體長只有50mm,體重也就同一枚硬幣一樣重。鳥能飛翔,但并不是所有的鳥都可以飛起來。比如鴕鳥雙翅已退化,胸骨小而扁平,沒有龍骨突起,不能飛翔。鳥的食物多種多樣,包括花蜜、種子、昆蟲、魚、腐肉或其它鳥。許多鳥都會進行長距離遷徙以尋找最佳棲息地(例如北極燕鷗),也有一些鳥大部分時間都在海上度過(例如信天翁)。鳥由于用喙在土壤中取食,喙一般狹長尖細,口中沒有牙齒。鳥類由于美麗的外表和嘹亮的歌聲被人們所喜愛,所以現在人們很多會選擇養(yǎng)一些鳥來供自己觀賞娛樂,所以一個漂亮精致的鳥籠就必不可少了。
現有的一些鳥籠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鳥籠內部供活動的空間較小,鳥在里面只能待在籠底,而籠中其他空間就浪費了,且由于一些鳥喜歡吃食一些比較嫩的蔬菜水果,所以每次提供的食物總是會有寫殘渣,食物殘渣嚴重影響籠內的衛(wèi)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木質鳥籠,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活動空間小和食物殘渣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木質鳥籠,包括提柄、活動支桿、活動門和籠體,所述提柄安裝在提柄底座的上方,所述籠體安裝在提柄底座的下方,且籠體的內部設置有喂食鉤,所述活動支桿安裝在底座的上方,所述活動門安裝在底座的上方。
優(yōu)選的,所述喂食鉤共設置有兩個,且兩個喂食鉤分別安裝在籠體的內部。
優(yōu)選的,所述活動支桿共設置有兩個,且兩個活動支桿分別安裝在底座的上方。
優(yōu)選的,所述活動門為向上提拉式結構。
優(yōu)選的,所述籠體是由圍欄組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一種木質鳥籠結構科學合理,操作安全方便,將活動門向上提拉即可打開籠門,將鳥放入其中,由于籠體底部空間不是太大,所以鳥的活動范圍有限,所以在籠中設置有兩個支桿,鳥在在支桿上活動,可以給鳥提供更大的活動范圍,且籠體中設置有兩個喂食鉤,平時可以把蔬菜和水果一些食物掛在鉤上進行喂食,這樣剩下的食物殘渣可以直接拉出,不會有食物殘渣遺留在籠中,不會弄臟籠體內部的環(huán)境。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木質鳥籠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提柄、2-喂食鉤、3-活動支桿、4-底座、5-活動門、6-籠體、7-提柄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木質鳥籠技術方案:一種木質鳥籠,包括提柄1、活動支桿3、活動門5和籠體6,提柄1安裝在提柄底座7的上方,籠體6安裝在提柄底座7的下方,且籠體6的內部設置有喂食鉤2,活動支桿3安裝在底座4的上方,活動門5安裝在底座4的上方。
喂食鉤2共設置有兩個,且兩個喂食鉤2分別安裝在籠體6的內部。活動支桿3共設置有兩個,且兩個活動支桿3分別安裝在底座4的上方?;顒娱T5為向上提拉式結構?;\體6是由圍欄組成。
工作原理:本發(fā)明安裝好過后,向上提拉活動門5,這樣可以打開活動門5,將鳥放入籠體6內,然后關上活動門5即可,由于籠體6底部的空間不是太大,所以鳥的活動范圍有限,由于鳥在野外的原始習性是喜歡在各個樹枝之間比較活躍的跳動飛翔,活動空間較小不利于鳥的健康生長,所以在籠中設置有兩個支桿3,鳥可以飛上支桿,在枝干上活動,可以給鳥提供更大的活動范圍,且籠體6中設置有兩個喂食鉤2,可以把水果等食物掛在鉤上進行喂食,這樣剩下的食物殘渣會遺留在喂食鉤2上,然后可以直接拉出喂食鉤2,不會有殘渣遺留在籠體6內,保證了籠體6內部的環(huán)境衛(wèi)生。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