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捕魚工具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拆卸捕魚籠。
背景技術:
生活在河底水草和亂石較多的魚,一般無法使用大形網具進行捕撈。目前,人們捕魚時一般是采用一種圓形網片,它有一圓形骨架,在圓形骨架上有網片。使用時在圓形網片的中心放入誘魚食,放入水中即可,當魚進入到圓形網片的中心來吃食時,將網提起留在圓形網片里的魚即被捉住了。但是在提網時,魚很容易從網中逃脫;此外,由于水深不同,不同魚群生活在不同的水層,還沒有專門捕捉不同水深魚的工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魚易從網中逃脫且沒法專門捕捉某一水層魚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可拆卸捕魚籠。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拆卸捕魚籠,包括捕魚籠、拉線、網片和網繩,其特征在于:在捕魚籠的下方設置重物,在捕魚籠的上方設置氣囊,氣囊上設置氣孔,捕魚籠與重物之間和捕魚籠與氣囊之間均設有拉線;捕魚籠是由上下兩個底面網片和四個側面網片圍成,相鄰網片之間通過網繩連接,四個側面網片上均設有進魚孔,頂層網片的中央設置圓盤卡槽,底面網片的四角均設置有卡槽,圓盤卡槽與卡槽之間設置支撐桿。
進魚孔的外側網口直徑大于內側網口直徑。
支撐桿選用鋼條。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可以任意調整魚籠在水中的深度,捕捉不同水層的魚;捕魚籠拆卸方便,拆卸后的捕魚籠占用空間小,攜帶方便;進魚孔的外側網口直徑大于內側網口直徑,使得魚容易進入魚籠卻很難從魚籠內逃脫,增大捕魚的成功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可拆卸捕魚籠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可拆卸捕魚籠中捕魚籠的結構示意圖;
1捕魚籠;2重物;3氣囊;4氣孔;5拉線;11網片;12網繩;13進魚孔;14圓盤卡槽;15卡槽16支撐桿。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圖2所示,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拆卸捕魚籠,包括捕魚籠1、拉線5、網片11和網繩12,在捕魚籠1的下方設置重物2,在捕魚籠1的上方設置氣囊3,氣囊3上設置氣孔4,捕魚籠1與重物2之間和捕魚籠1與氣囊3之間均設有拉線5;捕魚籠1是由上下兩個底面網片11和四個側面網片11圍成,相鄰網片11之間通過網繩12連接,四個側面網片11上均設有進魚孔13,頂層網片11的中央設置圓盤卡槽14,底面網片11的四角均設置有卡槽15,圓盤卡槽14與卡槽15之間設置支撐桿16。
進魚孔13的外側網口直徑大于內側網口直徑,支撐桿16選用鋼條。
根據水深和魚群活動范圍,調整捕魚籠1與氣囊3之間拉線5的長度,氣囊3上設置氣孔4,使用期通過氣孔4往氣囊里面充氣,使用后從氣孔4處將氣囊3內的氣體排出,使得氣囊3占用空間小攜帶方便;捕魚籠1的下面連接有重物2可以防止捕魚籠1被水流沖走。捕魚籠1中的網片11和網繩12可以折疊占用空間小,使用時,用支撐桿16放置在圓盤卡槽14和卡槽15內,使得捕魚籠1呈現(xiàn)立體結構,可以用來捕魚。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可以任意調整魚籠在水中的深度,捕捉不同水層的魚;捕魚籠拆卸方便,拆卸后的捕魚籠占用空間小,攜帶方便;進魚孔的外側網口直徑大于內側網口直徑,使得魚容易進入魚籠卻很難從魚籠內逃脫,增大捕魚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