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大顆粒油棕專用緩釋肥的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大顆粒油棕專用緩釋肥的生產方法,屬于肥料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的是以尿素、磷酸一銨、氯化鉀等為主要原料制造一種大顆粒油棕專用緩釋肥的技術方法。
背景技術:
棕櫚油由熱帶地區(qū)的油棕樹結的油棕果軋制提煉而成,是全球第二大類食用植物油。單位產量是大豆、棉籽、花生等其它植物油作物的6 11倍。近20年來,世界范圍對植物油需求的增長,以及油棕栽培和加工技術的不斷革新,大大促進了油棕業(yè)的發(fā)展,使世界棕油總產量增長迅速,棕油產量已超過豆油,成為全球第一大油脂品種。
油棕廣泛分布于南緯10°和北緯15°之間的亞非拉廣大熱帶地區(qū),主要產地分布在亞洲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非洲的西部和中部,南美洲的北部和中美洲。其中,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油棕栽培面積占世界栽培總面積的80%以上。這些國家都把種植油棕和生產棕油作為發(fā)展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各國棕油產量逐年迅速增長。兩大棕油主產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5年間增長達到35%,而危地馬拉竟高達112%。
這些地區(qū)有著相似的氣候條件和自然地理條件?,F以馬來西亞為例說明。馬來西亞位于赤道地帶,全年無明顯季節(jié)變化,屬熱帶雨林氣候。白天通常陽光普照,氣候溫暖,平均溫度為26 32攝氏度。西馬來西亞平均降水量為2000 3000毫米,東馬來西亞平均降水量在3000毫米以上。
較高的降水量將導致所施肥料中氮、磷、鉀等養(yǎng)分的流失加快,施用緩釋肥能夠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市場上常見的緩釋肥為包膜肥料,一般顆粒在2 5毫米。在施肥時,每顆成年油棕樹需要施肥的養(yǎng)分重量是固定的,因此需要稱取一定重量的肥料進行施肥,操作上不方便。普通緩釋肥的養(yǎng)分并不是按照油棕所需要的養(yǎng)分比例進行配比,因此,不能夠很好的按照油棕生長所需要的養(yǎng)分進行供給。
大顆粒油棕專用緩釋肥顆粒表面積與體積的比率相對較小,與非大顆粒緩釋肥料相比有以下優(yōu)勢。
大顆粒油棕專用緩釋肥是按照樹齡3年以上的油棕需要進行配比,不但供給油棕所需要的大量元素氮、磷、鉀,還供給油棕所需要的中微量元素鎂、銅、鋅、硼。
養(yǎng)分釋放更加緩慢、更加穩(wěn)定。養(yǎng)分釋放受環(huán)境溫度影響較小。與普通肥料相比, 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40% 50%。
每顆顆粒營養(yǎng)均勻,可實現精準施肥,每顆大顆粒緩釋肥料重量固定,施肥時按粒即可確定肥料的施入量。
施肥方便,肥效期長,減少施肥次數,從而減少人工投入。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目的是以尿素作為核心,將包膜材料包在尿素上,包膜后的尿素和磷酸一銨、氧化鎂、氯化鉀、五水硫酸銅、硼砂、硫酸鋅等摻混并進行擠壓造粒,經固化、自然冷卻、篩分后制得成品。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的,這種大顆粒油棕專用緩釋肥的生產方法為首先將經預熱到50度到100度之間的顆粒尿素加入到轉鼓包衣機中用包膜材料進行包膜;包膜完畢后,加入磷酸一銨、氧化鎂、氯化鉀、五水硫酸銅、硼砂、硫酸鋅,混合均勻,將混合料加入到擠壓造粒機中進行擠壓造粒;造粒后的半成品在50 80度下,經過20 30個小時的放置固化,然后自然冷卻并篩分后得到成品。本發(fā)明中的大顆粒油棕專用緩釋肥氮含量在10% 15%,五氧化二磷含量在5% 12%、氧化鉀含量在15% 25%,氧化鎂含量在3% 8%,銅含量在O. 3% O. 6%,鋅含量在
O.3% O. 6%,三氧化二硼含量在O. 3% O. 6%。此配方范圍適合于樹齡3年以上的油棕樹,各養(yǎng)分配比可根據土壤元素含量在所述范圍內進行調整。
本發(fā)明中加入的包膜材料為乙二醇雙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氯丁橡膠、乙二醇-順酐不飽和聚酯、苯乙烯、石蠟、過氧化苯甲酰糊的混合物。其中,各物質的質量份數為乙二醇雙甲基丙烯酸酯5 10份(質量),甲基丙烯酸甲酯46 60份(質量),甲基丙烯酸丁酯5 15份(質量),氯丁橡膠2 4份(質量),乙二醇-順酐不飽和聚酯O. 5 I. 5份(質量),苯乙烯30 40份(質量),石蠟O. I O. 2份(質量),過氧化苯甲酰糊2 4份(質量)。加入的包膜材料總量為尿素、磷酸一銨、氧化鎂、氯化鉀、五水硫酸銅、硼砂、硫酸鋅物料總量的I 10%。本發(fā)明中的大顆粒油棕專用緩釋肥顆粒為橢球型形狀或扁球型形狀。根據擠壓造粒機的模具大小可以生產直徑在10 60毫米、重量在10 200克的大顆粒油棕專用緩釋肥。按照本發(fā)明工藝生產的大顆粒油棕專用緩釋肥緩釋期為9 12個月。本發(fā)明工藝技術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發(fā)明工藝流程短、操作方便靈活。本發(fā)明工藝經過篩分之后成品率能夠達到99%以上。返料很少。采用本發(fā)明工藝技術生產的產品顆粒均勻、強度高、不粉化。
圖I為大顆粒油棕專用緩釋肥生產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通過以下實例,對本發(fā)明的工藝方法進行描述。但是,實例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實例I。包膜材料的配置將乙二醇雙甲基丙烯酸酯3. 5千克、甲基丙烯酸甲酯25千克、甲基丙烯酸丁酯5千克、氯丁橡膠I千克、乙二醇-順酐不飽和聚酯O. 25千克、苯乙烯15千克、石蠟O. 075千克、過氧化苯甲酰糊I. 5千克混合均勻備用。首先將經預熱到80度的299千克顆粒尿素加入到轉鼓包衣機中,物料均勻連續(xù)轉動后,均勻加入上述包膜材料進行包膜;包膜完畢后,加入磷酸一銨114千克(含氮11%、五氧化二磷44%)、苦土 58. 6千克(氧化鎂含量70%)、氯化鉀417千克(氧化鉀含量60%)、五水硫酸銅21千克(含五水硫酸銅95%)、硼砂15千克(含硼砂95%)、七水硫酸鋅24千克(含七水硫Ife鋒95%),混合均勾,將混合料加入到擠壓造粒機中進彳丁擠壓造粒;造粒后的半成品在75度下,經過25個小時的放置固化,然后自然冷卻并篩分后得到成品。此產品為含氮15%、五氧化二磷5%、氧化鉀25%、氧化鎂4%、銅O. 5%、鋅O. 5%、三氧化二硼O. 5%的適合于樹齡3年以上油棕的大顆粒專用緩釋肥。實例2。包膜材料的配置將乙二醇雙甲基丙烯酸酯5千克、甲基丙烯酸甲酯30千克、甲基丙烯酸丁酯7千克、氯丁橡膠2千克、乙二醇-順酐不飽和聚酯O. 5千克、苯乙烯20千克、石蠟O. 05千克、過氧化苯甲酰糊I千克混合均勻備用。首先將經預熱到75度的272千克顆粒尿素加入到轉鼓包衣機中,調整轉鼓包衣機 的角度和轉速使物料均勻流動分布后,均勻加入上述包膜材料進行包膜;包膜完畢后,依次加入磷酸一銨228千克(含氮11%、五氧化二磷44%)、苦土 40. 35千克(氧化鎂含量75%)、氯化鉀334千克(氧化鉀含量60%)、五水硫酸銅21千克(含五水硫酸銅95%)、硼砂15千克(含硼砂95%)、七水硫酸鋅24千克(含七水硫酸鋅95%),使各物料充分混合均勻并不結塊,將混合料加入到擠壓造粒機中進行擠壓造粒;造粒后的半成品在65度環(huán)境下放置30個小時,然后自然冷卻并篩分后得到成品。此產品的成分為含氮15%、五氧化二磷10%、氧化鉀20%、氧化鎂3%、銅O. 5%、鋅O. 5%、三氧化二硼O. 5%,該產品用于樹齡3年以上油棕的施肥。
權利要求
1.一種大顆粒油棕專用緩釋肥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為首先將經預熱到50度到100度之間的顆粒尿素加入到轉鼓包衣機中用包膜材料進行包膜;包膜完畢后,加入磷酸一銨、氧化鎂、氯化鉀、五水硫酸銅、硼砂、硫酸鋅,混合均勻,將混合料加入到擠壓造粒機中進行擠壓造粒;造粒后的半成品在50 80度下,經過20 30個小時的放置固化,然后自然冷卻并篩分后得到成品。
2.一種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顆粒油棕專用緩釋肥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大顆粒油棕專用緩釋肥的氮含量在10% 15%,五氧化二磷含量在5% 12%、氧化鉀含量在15% 25%,氧化鎂含量在3% 8%,銅含量在0. 3% 0. 6%,鋅含量在0. 3% 0. 6%,三氧化二硼含量在0. 3% 0. 6%o
3.—種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顆粒油棕專用緩釋肥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膜材料為乙二醇雙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氯丁橡膠、乙二醇_順酐不飽和聚酯、苯乙烯、石蠟、過氧化苯甲酰糊的混合物。
4.一種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顆粒油棕專用緩釋肥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膜材料各組分加入比例為乙二醇雙甲基丙烯酸酯5 10份(質量),甲基丙烯酸甲酯46 60份(質量),甲基丙烯酸丁酯5 15份(質量),氯丁橡膠2 4份(質量),乙二醇-順酐不飽和聚酯0.5 I. 5份(質量),苯乙烯30 40份(質量),石蠟0. I 0. 2份(質量),過氧化苯甲酰糊2 4份(質量)。
5.一種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顆粒油棕專用緩釋肥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的包膜材料總量為尿素、磷酸一銨、氧化鎂、氯化鉀、五水硫酸銅、硼砂、硫酸鋅物料總量的I ·10%。
全文摘要
一種大顆粒油棕專用緩釋肥的生產方法,屬于肥料制造技術領域。該發(fā)明首先將經預熱到50度到100度之間的顆粒尿素加入到轉鼓包衣機中用包膜材料進行包膜;包膜完畢后,加入磷酸一銨、氧化鎂、氯化鉀、五水硫酸銅、硼砂、硫酸鋅,混合均勻,將混合料加入到擠壓造粒機中進行擠壓造粒;造粒后的半成品在50~80度下,經過20~30個小時的放置固化,然后自然冷卻并篩分后得到成品。根據擠壓造粒機的模具大小可以生產直徑在10~60毫米、重量在10~200克的大顆粒油棕專用緩釋肥。本發(fā)明工藝流程短、返料少、操作方便靈活。產品顆粒均勻、強度高、不粉化。
文檔編號C05G3/08GK102976870SQ20121056481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24日
發(fā)明者張文輝, 谷守玉, 萬亞珍 申請人: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