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狀旋耕播種機主動覆土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農業(yè)耕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狀旋耕播種機主動覆土方法。
背景技術:
保護性耕作具有保水、保土、保肥和節(jié)本增效等方面作用,現在我國,尤其是北方,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廣,并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實現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途徑之一。而在南方的水旱連作區(qū)的發(fā)展卻較為緩慢,除去自然因素外,缺乏與之配套的免耕播種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目前,大部分免耕播種機都是適用于北方的耕作模式,比如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200920175499. 4,名稱為“小麥免耕播種機”的實用新型專利,介紹了切茬碎草的相關技術,但不適應在南方粘重的土壤和含水量較高的水稻根茬地作業(yè)。在南方稻麥連作區(qū)進行小麥播種作業(yè)時,為給種子創(chuàng)造適宜的種床,常應用兩次作業(yè)的方式達到土壤下粗上細的要求,而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01010621604. X,名稱為“稻茬田小麥免耕播種機”的發(fā)明專利申請,利用“Y”型刀片解決了秸桿和雜草的附著問題,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01020172416. 9,名稱為“稻茬田小麥免耕施肥播種機的開溝滅茬一體化機構”的實用新型專利,重點在于解決開溝與滅茬的問題,但均未提及如何在保證免耕播種機作業(yè)時通過性的同時,又能在滿足播種要求的前提下減少旋耕機下地次數和降低能耗。為此,研發(fā)一種適合于南方粘重土壤的播種機主動覆土技術是非常必要的。
發(fā)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適應在南方粘重土壤作業(yè)的帶狀旋耕播種機主動覆土方法,其能在滿足播種要求的前提下減少旋耕機下地次數和降低能耗。(二)技術方案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帶狀旋耕播種機主動覆土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帶狀旋耕刀將所切削的土壤向后拋擲;由二次粉碎總成進行收集,并由二次粉碎甩刀將其進一步粉碎;粉碎后的土壤在導土板的約束作用下流入由帶狀旋耕刀所開的種溝內,有序覆蓋在所施肥料和所播種子上;未粉碎的塊狀物在二次粉碎甩刀的作用下被拋出機外。優(yōu)選的,經二次粉碎甩刀粉碎的土壤經過土壤篩篩分后進入導土板。優(yōu)選的,所述導土板為V型導土板,V型導土板將過篩的土壤聚攏,并使土壤定向定點的流動。優(yōu)選的,由鎮(zhèn)壓輪對覆蓋在所施肥料和所播種子上的土壤進行鎮(zhèn)壓。(三)有益效果本發(fā)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提供的帶狀旋耕播種機主動覆土方法,在滿足南方粘重土壤免耕作業(yè)的同時,不僅能夠一次實現開溝、施肥和播種,而且通過二次粉碎和篩分的作用,將細碎的土壤分層覆蓋在所施肥料和所播種子上,減小常規(guī)旋耕機二次下地粉碎土壤時所帶來的動力消耗問題,降低了作業(yè)成本。通過帶狀旋耕播種機主動覆土方法將會進一步推動南方稻麥連作區(qū)保護性耕作的進一步推廣。
圖I是本發(fā)明帶狀旋耕播種機主動覆土方法的流程圖;圖2是本發(fā)明二次粉碎帶狀旋耕播種機的結構圖;圖3是本發(fā)明二次粉碎帶狀旋耕播種機的主視圖;圖4是本發(fā)明二次粉碎帶狀旋耕播種機的側視圖;圖5是本發(fā)明二次粉碎帶狀旋耕播種機的旋耕刀軸中間傳動結構圖; 圖6是本發(fā)明二次粉碎帶狀旋耕播種機的二次粉碎總成的結構圖;圖7是本發(fā)明二次粉碎帶狀旋耕播種機的V型導土板的結構圖。圖中,I :機架;2 :三點懸掛裝置;3 :旋耕刀軸;4 :左旋耕刀;5 :齒輪箱;6 :右旋耕刀;7 :限深輪卡座;8 :限深輪;9 :旋耕刀軸支撐部件;10 :機架側板;11 :肥管;12 :側傳動罩殼;13 :種管;14 :側傳動軸;15 :鎮(zhèn)壓輪;16 :鎮(zhèn)壓輪支撐板;17 :鎮(zhèn)壓輪調節(jié)桿;18 :鎮(zhèn)壓輪清潔桿;19 :踏板;20 :導肥管;21 :肥箱;22 :施肥量調節(jié)手輪;23 :導種管;24 :播種量調節(jié)手輪;25 :種箱;26 :施肥播種量傳動罩殼;27 :弧形篩;28 V型導土板;29 :二次粉碎甩刀;30 :二次粉碎甩刀軸;31 :帶輪;32 :弧形防塵罩。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帶狀旋耕播種機主動覆土方法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fā)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 “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
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
對重要性。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此外,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如圖I所示,本發(fā)明的帶狀旋耕播種機主動覆土方法的步驟包括帶狀旋耕刀將所切削的土壤向后拋擲,由二次粉碎總成進行收集并由二次粉碎甩刀將其進一步粉碎,粉碎后的土壤在導土板的約束作用下流入由帶狀旋耕刀所開的種溝內,有序覆蓋在所施肥料和所播種子上;未粉碎的秸桿、根茬和土筏等塊狀物在二次粉碎甩刀的作用下被拋出機外。
本發(fā)明可以在現有的帶狀旋耕播種機上進行改進后實行,亦可在專用的二次粉碎帶狀旋耕播種機上實行。如圖2、3、4所示,用于實現本發(fā)明帶狀旋耕播種機主動覆土方法的二次粉碎帶狀旋耕播種機,包括機架總成、傳動總成、帶狀旋耕總成、播種施肥總成、二次粉碎總成、限深總成和鎮(zhèn)壓總成。所述機架總成包括機架I、機架側板10和三點懸掛裝置2,機架側板10固定于機架I兩側,三點懸掛裝置2固定于機架I的橫梁上,機架I為整機上各部件安裝連接的基本載體,三點懸掛裝置2焊接在機架I的橫梁上,與動力機械(拖拉機)的三點懸掛裝置相對應。所述機架總成還包括踏板19。所述傳動總成包括齒輪箱5、側傳動軸14,帶輪31及皮帶和鏈輪及鏈條,側傳動軸 14與齒輪箱5的一側連接。所述帶狀旋耕總成包括旋耕刀、旋耕刀軸3和旋耕刀軸支撐部件9,旋耕刀分為左旋耕刀4和右旋耕刀6,左旋耕刀4和右旋耕刀6按照旋耕刀排列原則固定在旋耕刀軸3上。其中,現有技術中旋耕刀排列原則大致有三種,單向螺旋線排列、雙向螺旋線排列和多區(qū)段排列。如圖5所示,旋耕刀軸支撐部件9通過螺栓與內含軸承的球形軸承套固定,旋耕刀軸3與所述球形軸承套通過軸承連接,而旋耕刀軸支撐部件9焊接在機架側板10上。在旋耕刀軸3中間與齒輪箱5下端相連,以獲得動力,而齒輪箱5的動力通過萬向節(jié)和動力機械(拖拉機)的動力輸出軸相連。所述播種施肥總成包括肥管11、導肥管20、肥箱21、種管13、導種管23和種箱25,肥箱21安裝于所述機架總成前部,固定在機架I橫梁上的肥管11通過導肥管20與肥箱21連接,種箱25安裝于所述機架總成后部,固定在機架I橫梁上的種管13通過導種管23與種箱25連接,且肥管11和種管13與旋耕刀所開種溝一一對應。優(yōu)選的,所述播種施肥總成還包括安裝于肥箱21上的施肥量調節(jié)手輪和安裝于種箱25上的播種量調節(jié)手輪,用于控制施肥量和播種量;肥箱21內設有排肥軸,種箱25內設有排種軸,所述排肥軸和排種軸通過鏈輪和鏈條與鎮(zhèn)壓輪15連接。如圖6所示,所述二次粉碎總成包括土壤篩、導土板、二次粉碎甩刀29和二次粉碎甩刀軸30,土壤篩和導土板按上下順序固定于機架I底部,二次粉碎甩刀29安裝于二次粉碎甩刀軸30上,二次粉碎甩刀軸30固定于機架側板10。所述二次粉碎甩刀29與刀座鉸接,所述刀座焊接于二次粉碎甩刀軸30上。所述二次粉碎甩刀29兩兩之間不重疊地布滿整個二次粉碎甩刀軸30。所述土壤篩根據二次粉碎總成的結構和工作原理設計為弧形篩27,所述弧形篩27篩孔分布以滿足土壤過篩要求為準,弧形篩27弧度以收集到旋耕刀所拋土壤為準。如圖7所示,所述導土板為V型導土板28,其兩塊相對的側板形成類似漏斗式的V型開口,所述V型導土板28的數量與肥管11和種管13的數量相等,所述V型導土板28下部的開口位置與旋耕刀所開種溝對應,且與肥管11和種管13共面。V型導土板28將過篩的土壤聚攏,并使土壤定向定點的流動,以實現主動覆土功能。在齒輪箱5通過側傳動軸14將動力傳遞給安裝有帶輪31的二次粉碎甩刀軸30,且在其外安裝有側傳動罩殼12,以保護傳動部件。通過帶輪31獲得動力的二次粉碎甩刀軸30在旋轉的同時,甩動安裝于其上的二次粉碎甩刀29,將進入弧形篩27的土壤進一步粉碎。粉碎后的土壤從弧形篩27的篩孔落下,被V型導土板28有序地灑落于所開的種溝內,給種子覆蓋上滿足其發(fā)芽生長的細碎土壤。而未被粉碎的較大稻茬、秸桿和土筏,在二次粉碎甩刀29的作用下將其拋向機外,落于地面。同時為保證作業(yè)時的安全和防止作業(yè)時的塵土,在二次粉碎甩刀29和二次粉碎甩刀軸30上方安裝有弧形防塵罩32,并將其固接在機架側板10上。所述限深總成包括限深輪8、與限深輪8輪軸相連的限深輪支撐柄和限深輪卡座7,限深輪卡座7固定于機架I的橫梁上,所述限深輪支撐柄穿過限深輪卡座7上與限深輪支撐柄相適配的孔,通過銷軸與限深輪卡座7固定,所述限深輪支撐柄上垂直排列有多個與所述銷軸相適配的孔。所述鎮(zhèn)壓總成包括鎮(zhèn)壓輪15和與鎮(zhèn)壓輪15輪軸相連的鎮(zhèn)壓輪支撐板16,鎮(zhèn)壓輪 支撐板16固定于所述機架總成尾部。所述鎮(zhèn)壓總成還包括鎮(zhèn)壓輪調節(jié)桿17和鎮(zhèn)壓輪清潔桿18。鎮(zhèn)壓輪調節(jié)桿17 —端與鎮(zhèn)壓輪支撐板16連接,另一端與機架I連接,以實現鎮(zhèn)壓輪的調節(jié)。鎮(zhèn)壓輪清潔桿18安裝于鎮(zhèn)壓輪支撐板16上,以清除粘結在鎮(zhèn)壓輪15上的土壤。鎮(zhèn)壓輪15在滾動時,通過安裝于其上的鏈輪和鏈條帶動排肥軸和排種軸上鏈輪的轉動,排肥軸上過盈配合有排肥器,排種軸上過盈配合有排種器,從而使肥料和種子順利從肥箱21和種箱25排出。為保護鏈輪和鏈條,在鏈輪和鏈條外安裝有施肥播種傳動罩殼26,其與鎮(zhèn)壓輪支撐板16共同保證鎮(zhèn)壓輪15的有效滾動。由鎮(zhèn)壓輪15對覆蓋在所施肥料和所播種子上的土壤進行鎮(zhèn)壓和平整,使土壤保持合適的松緊程度,有利于種子的發(fā)芽。本發(fā)明帶狀旋耕播種機主動覆土方法在二次粉碎帶狀旋耕播種機上實行的過程是根據免耕播種的要求,利用旋耕刀的旋轉在稻茬地上開出施肥播種溝,被旋切的土壤在旋耕刀的回轉下向后拋出,而被安裝于肥管11后的弧形篩27收集,此時,二次粉碎甩刀軸30的轉動帶動安裝于其上的二次粉碎甩刀29將所收集的土壤進行二次粉碎,滿足覆土要求的土壤通過弧形篩27的篩孔落下,經V型導土板28有序的落在種溝上,將從肥管11排出的肥料覆蓋,同時,一部分土壤仍會隨著二次粉碎甩刀29的旋轉而被拋出,細碎的土壤經弧形篩27的尾部后落下進入V型導土板28,V型導土板28將過篩的土壤聚攏,并使土壤定向定點的流動而覆蓋在由種管13排出的種子上,而較大的秸桿、根茬和土筏亦在二次粉碎甩刀29的旋轉下被拋出機外,落在較遠的位置,同時,輔助人員可站在踏板19上觀察種肥排出情況。由鎮(zhèn)壓輪15對覆蓋在所施肥料和所播種子上的土壤進行鎮(zhèn)壓和平整,使土壤保持合適的松緊程度,有利于種子的發(fā)芽。這樣就實現了在稻茬地上一次完成開溝、施肥和播種作用,并且在滿足種床土壤下粗上細均勻覆土的要求的同時,減少了旋耕機下地次數,減少了能耗。本發(fā)明未述及的零部件,均系現有技術或標準產品,不再贅述。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并非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于本發(fā)明的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帶狀旋耕播種機主動覆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帶狀旋耕刀將所切削的土壤向后拋擲; 由二次粉碎總成進行收集,并由二次粉碎甩刀將其進一步粉碎; 粉碎后的土壤在導土板的約束作用下流入由帶狀旋耕刀所開的種溝內,有序覆蓋在所施肥料和所播種子上;未粉碎的塊狀物在二次粉碎甩刀的作用下被拋出機外。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狀旋耕播種機主動覆土方法,其特征在于,經二次粉碎甩刀粉碎的土壤經過土壤篩篩分后進入導土板。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帶狀旋耕播種機主動覆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土板為V型導土板,V型導土板將過篩的土壤聚攏,并使土壤定向定點的流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狀旋耕播種機主動覆土方法,其特征在于,由鎮(zhèn)壓輪對覆蓋在所施肥料和所播種子上的土壤進行鎮(zhèn)壓。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帶狀旋耕播種機主動覆土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帶狀旋耕刀將所切削的土壤向后拋擲,由二次粉碎總成進行收集并由二次粉碎甩刀將其進一步粉碎,粉碎后的土壤在導土板的約束作用下流入由帶狀旋耕刀所開的種溝內,有序覆蓋在所施肥料和所播種子上;未粉碎的秸稈、根茬和土筏在二次粉碎甩刀的作用下被拋出機外。本發(fā)明在滿足南方粘重土壤免耕作業(yè)的同時,不僅能夠一次實現開溝、施肥和播種,而且通過二次粉碎和篩分的作用,將細碎的土壤分層覆蓋在所施肥料和所播種子上,減小常規(guī)旋耕機二次下地粉碎土壤時所帶來的動力消耗問題,降低了作業(yè)成本。
文檔編號A01B49/06GK102893718SQ20121033089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7日
發(fā)明者李洪文, 朱惠斌, 何進, 王慶杰, 李問盈, 李慧, 喬曉東, 盧彩云, 張寧 申請人:中國農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