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稻草全量還田免耕種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農(nóng)作物種植方式。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稻、麥種植為各自獨立,稻草被作為廢物焚燒,既浪費資源, 又污染環(huán)境。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作業(yè)簡便、有利于麥子全苗壯苗的稻田 全量還田免耕種麥方法。
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稻草全量還田免耕種麥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1) 將稻田按畦面寬180 240厘米、溝寬15 25厘米、溝深15 20 厘米建立完整溝系,水稻采用寬行為35 40厘米、窄行為20 25厘米的 寬窄行或采用空幅帶為35 40厘米、稻幅帶為20 25厘米的帶狀種植;
(2) 在水稻成熟收割前1 10天,在水稻寬行或空幅帶整平土地、 施好種肥后播種麥子,麥幅寬15 25厘米,麥子在田間呈條帶狀分布;
(3) 水稻機械收割時留高度為1(K20厘米的麥茬,機收水稻的同 時將稻草粉碎留田,粉碎留田的稻草先填滿稻田溝系,余下的部分通過 梳理使其均勻分布于全田;
(4) 在與稻田田溝平行的方向,距原稻田溝45 55厘米處,按畦
面寬180 240厘米,用機械開挖麥田溝系,開溝拋灑的細碎溝土均勻覆
蓋于麥田畦面。
本發(fā)明作業(yè)簡便;稻田帶狀結構便于套播麥的基肥和種肥施用;稻 田溝系起到了 "水分速灌速排"和"填埋稻草"的多重作用;水稻秸 稈通過"留茬還田"和"溝系填埋"等途徑,大幅度地減少了稻草在麥 苗上的覆蓋量,有利于麥子全苗和壯苗。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一種稻草全量還田免耕種麥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1) 將稻田按畦面寬180 240厘米、溝寬15 25厘米、溝深15 20 厘米建立完整溝系,水稻采用寬行為35 40厘米、窄行為20 25厘米的 寬窄行或采用空幅帶為35 40厘米、稻幅帶為20 25厘米的帶狀種植;
(2) 在水稻成熟收割前1 10天,在水稻寬行或空幅帶整平土地、 施好種肥后播種麥子,麥幅寬15 25厘米,麥子在田間呈條帶狀分布;
(3) 水稻機械收割時留高度為10 20厘米的麥荏,機收水稻的同 時將稻草粉碎留田,粉碎留田的稻草先填滿稻田溝系,余下的部分通過 梳理使其均勻分布于全田;
(4) 在與稻田田溝平行的方向,距原稻田溝45 55厘米處,按畦 面寬180 240厘米,用機械開挖麥田溝系,開溝拋灑的細碎溝土均勻覆 蓋于麥田畦面。
權利要求
1、一種稻草全量還田免耕種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驟(1)將稻田按畦面寬180~240厘米、溝寬15~25厘米、溝深15~20厘米建立完整溝系,水稻采用寬行為35~40厘米、窄行為20~25厘米的寬窄行或采用空幅帶為35~40厘米、稻幅帶為20~25厘米的帶狀種植;(2)在水稻成熟收割前1~10天,在水稻寬行或空幅帶整平土地、施好種肥后播種麥子,麥幅寬15~25厘米,麥子在田間呈條帶狀分布;(3)水稻機械收割時留高度為10~20厘米的麥茬,機收水稻的同時將稻草粉碎留田,粉碎留田的稻草先填滿稻田溝系,余下的部分通過梳理使其均勻分布于全田;(4)在與稻田田溝平行的方向,距原稻田溝45~55厘米處,按畦面寬180~240厘米,用機械開挖麥田溝系,開溝拋灑的細碎溝土均勻覆蓋于麥田畦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稻草全量還田免耕種麥方法,包括將稻田建立完整溝系,水稻采用寬窄行或帶狀種植;在水稻成熟收割前,在水稻寬行或空幅帶整平土地、施好種肥后播種麥子;水稻機械收割時留麥茬,機收水稻的同時將稻草粉碎留田,粉碎留田的稻草先填滿稻田溝系,余下的部分通過梳理使其均勻分布于全田;在與稻田田溝平行的方向,距原稻田溝45~55厘米處,按畦面寬180~240厘米,用機械開挖麥田溝系。本發(fā)明作業(yè)簡便;稻田帶狀結構便于套播麥的基肥和種肥施用;稻田溝系起到了“水分速灌速排”和“填埋稻草”的多重作用;水稻秸稈通過“留茬還田”和“溝系填埋”等途徑,大幅度地減少了稻草在麥苗上的覆蓋量,有利于麥子全苗和壯苗。
文檔編號A01B79/00GK101341835SQ20081019624
公開日2009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8月26日
發(fā)明者建 劉, 楊美英, 魏亞鳳 申請人:建 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