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魚餌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魚餌,特指一種可模擬水中生物呈'S'字形游動效果,使誘魚功效 更加完善的魚餌。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垂釣方式中,為誘使魚兒上鉤, 一般于鉤線末端系上釣鉤,并依魚類的 不同而置放不同的魚餌于釣鉤上,以誘使魚兒吞食上鉤。而近幾年已發(fā)展出如圖1所 示的魚形魚餌,以利用大魚吃小魚的生物鏈特性,來誘魚吞食而上鉤。該魚餌1是在 魚館的魚嘴處設有一漂浮板2,而在魚腹及魚尾處各設有魚鉤3。漂浮板2的設置是 為了使魚佴l在水流的沖力及浮力的作用下做上、下浮動。上述的魚餌結構,已廣泛地為垂釣者所接受、應用,其功能看似完善,但實際 上尚有許多待改進的地方。因為動物皆具有自我防衛(wèi)的本能,對于身邊的事物會產生 警戒心,而在經驗法則之下,缺乏變化的魚餌將會為魚類所識破,故其誘魚功能會大 打折扣。而現(xiàn)階段的魚餌之所以缺乏變化性,乃是因為漂浮板僅可產生浮動作用,而 無其他特殊效果,即使在拖拉前進時,亦僅做單純的移動,易引起魚兒的警戒,而無 法有效發(fā)揮其誘魚功能。另外,裸露于外的魚鉤亦會造成不真實感。因此仍然無法 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為此,本申請人從合理、實用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作設計了一款魚餌,以克服上述的 問題。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更似水中生物的外形、同時可模擬水中生物呈's'字形游動效果,使誘魚功效更加完善的魚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釆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魚與,其具有帶魚鉤 的魚餌體,該魚餌體的上方樞設有一可旋轉的飛片。所述的飛片與魚餌體之間通過扣圈樞接。所述的魚餌體為魚形。 綜上可知,本發(fā)明具有更似水中小魚的外形、同時可模擬水中生物呈'S'字形游動 效果,使誘魚功效更加完善。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模擬性強,易加工制作,造價低,更 容易使魚兒上鉤。
圖l是現(xiàn)有魚餌的主視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具有帶魚鉤的魚餌體1,該魚餌體1的上方樞設有一可旋轉 的飛片2。該飛片2與魚餌體1之間通過扣圈3樞接。該魚餌體l為魚形。該魚館體 l的腹部及尾部處各設有魚鉤4。魚線5的末端緊系在飛片2上。當本發(fā)明的魚餌體1受到流水的沖擊,或航海釣而拖拉前進時,其上的飛片2 將受到流水的沖擊,由于飛片2略偏斜一角度,故在水流不等的壓力作用下產生旋轉, 魚餌體1在水中會情現(xiàn)'S'字形游走,及魚餌體1會兩邊擺動;就像真的小魚在水中游 泳一樣.。另外,上述魚餌體l為魚形,使魚餌猶如悠游的水中小魚,而引大魚上鉤。 綜上可知,本發(fā)明具有更似水中小魚的外形、同時可模擬水中生物呈'S'字形游動效果,使誘魚功效更加完善。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模擬性強,易加工制作,造價低,更 容易使魚兒上鉤。當然,以上所述僅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而已,并非來限制本發(fā)明實施范圍,凡依 本發(fā)明申請專利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于本 發(fā)明申請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魚餌,具有帶魚鉤的魚餌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魚餌體(1)上設有魚鉤(4),并且該魚餌體(1)的上方連接有一可擺動的飛片(2)。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飛片(2)與魚餌體(1) 之間通過扣圈(3)連接。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魚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魚餌體(1)為魚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魚餌,特指一種模擬水中生物呈“S”字形游動效果,使誘魚功效更加完善的魚餌。本發(fā)明具有帶魚鉤的魚餌體,該魚餌體的上方樞設有一可旋轉的飛片。該飛片與魚餌體之間通過扣圈樞接。該魚餌體上設有魚鉤。該魚餌體為魚形。本發(fā)明具有更似水中小魚的外形、同時可模擬水中生物呈“S”字形游動效果,使誘魚功效更加完善。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模擬性強,易加工制作,造價低,更容易使魚兒上鉤。
文檔編號A01K85/00GK101331871SQ200810025669
公開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月7日
發(fā)明者帆 黃 申請人:帆 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