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馬慢性濕疹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更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馬慢性濕疹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shù):
濕疹是皮膚表層的炎癥,夏秋多雨潮濕季節(jié)皆易發(fā)生。在高溫潮濕環(huán)境中,在皮 膚代謝產(chǎn)物和灰塵刺激下,或在炎熱天氣日光直射下,常引起皮膚局部的毛細血管擴張、充 血,通透性增高,漿液滲出,形成紅斑性濕診;由于炎性刺激,皮膚乳頭層發(fā)生漿液和細胞浸 潤,乳頭腫脹,形成小結(jié)節(jié),突出皮膚的表面,稱丘疹性濕疹;由于組織液向角質(zhì)層流動,以 及炎性滲出液增多,在表層下大量蓄積,形成水泡性濕疹;當化膿菌和大量的白細胞進入水 泡內(nèi)時,發(fā)生化膿,而形成膿疤性濕疹;水泡破裂后,呈現(xiàn)鮮紅糜爛面,組織液自糜爛面上滲 出,并逐漸干燥凝固,而形成結(jié)痂濕疹。而慢性濕疹多因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發(fā)作演變而 成,亦可開始即呈現(xiàn)慢性炎癥。馬的濕疹常發(fā)生在四肢關(guān)節(jié)以下或頸、背和尾根部,也有發(fā) 生在頭部和腹下的。目前獸醫(yī)普遍采用注射、口服抗生素以及涂擦皮膚藥物等西醫(yī)方式進 行治療,但有一定的副作用,而效果也一般且治療成本偏高。在一些邊遠地區(qū)不便用西醫(yī)治 療。為此有必要開發(fā)治療馬慢性濕疹的中藥組合物。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提供一種治療馬慢性濕疹的中藥組合物。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治療馬慢性濕疹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 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當歸20-30份,白芍20-30份,生地30-40份,苦參20-30份,茯苓皮 20-30份,地膚子50-60份,白蘚皮20-30份,甘草5_15份。它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當歸20克,白芍20克,生地30克,苦參20克, 茯苓皮20克,地膚子50克,白蘚皮20克,甘草5克,加工為粉劑。它也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當歸25克,白芍25克,生地25克,苦參25克, 茯苓皮25克,地膚子55克,白蘚皮25克,甘草10克,加工為粉劑。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較佳當歸30克,白芍30克,生地40克,苦參30克, 茯苓皮30克,地膚子60克,白蘚皮30克,甘草15克,加工為粉劑。配方中各原料的作用當歸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 發(fā)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煙火慢慢熏干。性味與歸經(jīng)甘、辛,溫。歸肝、心、脾經(jīng)。功能
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腸通便。白芍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頭尾及細根, 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曬干。性味與歸經(jīng)苦、酸,微寒。歸肝、脾經(jīng)。功 能平肝止痛,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斂陰止汗。生地本品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或干燥塊根。秋季采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 沙,鮮用;或?qū)⒌攸S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干。前者習稱“鮮地黃”,后者習稱“生地黃”。性味與歸經(jīng)(生地黃)甘,寒。歸心、肝、腎經(jīng)。功能(生地黃)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鄥⒈酒窞槎箍浦参锟鄥⒌母稍锔?。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頭及小支根,洗凈, 干燥,或趁鮮切片,干燥。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jīng)。功能清熱燥 濕,殺蟲,利尿。茯苓皮本品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 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 泥沙,堆置“發(fā)汗”后,攤開晾至表面干燥,再“發(fā)汗”,反復數(shù)次至現(xiàn)皺紋、內(nèi)部水分大部散 失后,陰干,稱為“茯苓個”;或?qū)Ⅴr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干,分別稱為“茯苓皮”及“茯苓 塊”。性味與歸經(jīng)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jīng)。功能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地膚子本品為藜科植物地膚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植株,曬干, 打下果實,除去雜質(zhì)。性味與歸經(jīng)辛、苦,寒。歸腎、膀胱經(jīng)。功能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白蘚皮本品為蕓香科植物白鮮的干燥根皮。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 皮,剝?nèi)「?,干燥?b>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歸脾、胃、膀胱經(jīng)。功能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甘草本品為豆科植物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莖。春、秋二季采 挖,除去須根,曬干。性味與歸經(jīng)甘,平。歸心、肺、脾、胃經(jīng)。功能補脾益氣,清熱解毒, 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本發(fā)明的配伍思想地膚子、白蘚皮為君,白芍、生地為臣,當歸、苦參、茯苓皮為 佐,甘草為使。本發(fā)明的制作方法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加工為散劑。本發(fā)明用法與用量一日兩次,患慢性濕疹的成年馬。每次開水灌服270克,早、晚 各服一次,一般服用2-3天見效。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治療馬慢性濕疹的中藥組合物,具有清熱燥濕,利水 滲濕,解毒止癢之作用,安全,無副作用,療效快,治療成本低,適應廣。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描述。實施例1一種治療馬慢性濕疹的中藥組合物,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當歸20克,白芍20克,生地30克,苦參20克,茯苓皮20克,地膚子50克,白蘚皮 20克,甘草5克,加工為散劑。實施例2一種治療馬慢性濕疹的中藥組合物,它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當歸25克,白芍25克,生地25克,苦參25克,茯苓皮25克,地膚子55克,白蘚皮 25克,甘草10克,加工為散劑。實施例3一種治療馬慢性濕疹的中藥組合物,它還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當歸30克,白芍30克,生地40克,苦參30克,茯苓皮30克,地膚子60克,白蘚皮 30克,甘草15克,加工為散劑。
權(quán)利要求
一種治療馬慢性濕疹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當歸20 30份,白芍20 30份,生地30 40份,苦參20 30份,茯苓皮20 30份,地膚子50 60份,白蘚皮20 30份,甘草5 15份。
2.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馬慢性濕疹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 量份的原料藥組成當歸20克,白芍20克,生地30克,苦參20克,茯苓皮20克,地膚子50克,白蘚皮20 克,甘草5克,加工為粉劑。
3.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馬慢性濕疹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 量份的原料藥組成當歸25克,白芍25克,生地25克,苦參25克,茯苓皮25克,地膚子55克,白蘚皮25 克,甘草10克,加工為粉劑。
4.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馬慢性濕疹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 量份的原料藥組成當歸30克,白芍30克,生地40克,苦參30克,茯苓皮30克,地膚子60克,白蘚皮30 克,甘草15克,加工為粉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馬慢性濕疹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當歸20-30份,白芍20-30份,生地30-40份,苦參20-30份,茯苓皮20-30份,地膚子50-60份,白蘚皮20-30份,甘草5-15份。本發(fā)明的治療馬慢性濕疹的中藥組合物,具有清熱燥濕,利水滲濕,解毒止癢之作用,安全,無副作用,療效快,治療成本低,適應廣。
文檔編號A61P17/00GK101972342SQ20101051339
公開日2011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0年10月20日
發(fā)明者羅志詣, 鐘吉榮 申請人:羅志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