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電動輪的輪內(nèi)磁流變減振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動車減振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電動輪的輪內(nèi)磁流變減振器。
【背景技術】
[0002]當今世界面臨著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和能源危機,電動汽車以其在節(jié)能與環(huán)保方面的技術優(yōu)勢日益受到重視。在電動汽車諸多電力驅(qū)動型式中,含輪轂電機的電動輪驅(qū)動是最具有發(fā)展?jié)摿Φ募夹g之一,正日益成為電動汽車的發(fā)展方向,該技術的最大特點就是將動力、傳動和制動裝置都整合到輪轂內(nèi),這一脫胎換骨的結構變化使得電動輪驅(qū)動電動汽車的技術優(yōu)勢和特點極為突出。但是,對于電動輪系統(tǒng),輪轂電機的引入使得非簧載質(zhì)量明顯增加,必將降低車輛的平順性和操控性。目前國內(nèi)外學者就這一問題展開了相應研究,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解決途徑:材料選擇、質(zhì)量轉(zhuǎn)移和改善傳遞途徑等。
[0003]作為改善傳遞途徑的減振器是設計師研究的重點,而磁流變阻尼器作為一種新型減振器受到人們的歡迎。磁流變液是一種智能材料,在外磁場作用下能在瞬間(毫秒級)從自由流動液體轉(zhuǎn)變?yōu)榘牍腆w,呈現(xiàn)可控的屈服強度,而且該變化是可逆的。磁流變阻尼器是以智能材料磁流變液為工作液體的新型振動控制結構,相比于常規(guī)液壓阻尼器,磁流變阻尼器具有結構簡單、輸出阻尼力連續(xù)可調(diào)、動態(tài)范圍寬、響應速度快、方便與計算機控制相結合等優(yōu)異特性。
[0004]但是,現(xiàn)有的磁流變阻尼器都要求配置可靠的供電系統(tǒng),然而由于不方便或不能保證可靠的供電,給阻尼器的使用造成的障礙,同時已有的磁流變阻尼器缺失失效安全機制,或是失效安全機制不完善。失效安全機制是指在電控系統(tǒng)出現(xiàn)故障時,磁流變阻尼器仍能以普通液壓阻尼器的形式提供一定的阻尼力,確保整個系統(tǒng)安全地運行。磁流變阻尼器用于結構振動的半主動控制時,為了達到較好的控制效果,其零場阻尼力往往小于原系統(tǒng)所配備阻尼器的阻尼力,因此磁流變阻尼器的電控系統(tǒng)出現(xiàn)故障后會給系統(tǒng)的運行帶來不良的后果??梢?,失效安全機制對于磁流變阻尼器在沖擊性振動系統(tǒng)中的應用尤為重要。
[0005]由此可見,設計出一種用于電動輪的輪內(nèi)磁流變減振器,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電動輪的輪內(nèi)磁流變減振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7]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電動輪的輪內(nèi)磁流變減振器,包括工作缸、阻尼活塞和補償缸,所述工作缸的左端設有下端吊環(huán),且工作缸的左端設有缸蓋,所述阻尼活塞的外側纏繞有勵磁線圈,所述阻尼活塞與工作缸的內(nèi)壁滑動連接,所述阻尼活塞上安裝有伸出缸蓋的活塞桿,所述活塞桿的右側固定有上端吊環(huán),所述補償缸包括儲氣室和浮動活塞,所述儲氣室設置在工作缸內(nèi)部的左側,所述浮動活塞與工作缸的內(nèi)壁滑動連接,所述浮動活塞的表面設有0型橡膠密封圈,所述工作缸的兩端設有彈簧固定件,所述彈簧固定件上固定有減振彈簧,所述工作缸的右端內(nèi)側還設有空心線圈,所述活塞桿上固定有與空心線圈位置相對應的永磁體,所述阻尼活塞將工作缸的阻尼腔室分隔為上腔室和下腔室。
[0008]優(yōu)選的,所述活塞桿的內(nèi)腔中設有伸出活塞桿的導線,所述導線與勵磁線圈電性連接。
[0009]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yōu)點:該用于電動輪的輪內(nèi)磁流變減振器,由于采用多級徑向阻尼通道,因此與傳統(tǒng)的將阻尼通道設置在工作缸與阻尼活塞的間隙處、且為直線形式的結構相比,增大了多級徑向阻尼通道的有效長度,使得磁流變材料在多級徑向阻尼通道中,會阻止阻尼活塞運動并形成極大的阻尼力,滿足了高速沖擊下的緩沖要求;補償缸內(nèi)部填充有氮氣壓縮氣體,形成體積補償裝置,可避免由于不方便或不能保證可靠的供電,給阻尼器的使用造成的障礙;在工作缸的外側安裝的減振彈簧,形成彈力補償裝置,進一步確保減振器能夠正常工作;本實用新型采用剪切模式和流動模式共同作用的混合模式,同時考慮到空行程問題,添加了氮氣充氣腔作為體積補償,同時,該減振在工作性能和結構上都有著突出特點,結構設計結果更緊湊,能夠適應電動輪內(nèi)的安裝要求,把該減振器集成到電動輪轂中,為多功能電動輪的設計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附圖說明】
[00?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不意圖。
[0012]圖中:1工作缸、2下端吊環(huán)、3缸蓋、4彈簧固定件、5減振彈簧、6空心線圈、7阻尼活塞、8勵磁線圈、9活塞桿、10上端吊環(huán)、11永磁體、12補償缸、13儲氣室、14浮動活塞、15 0型橡膠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2所示的一種用于電動輪的輪內(nèi)磁流變減振器,包括工作缸1、阻尼活塞7和補償缸12,所述工作缸1的左端設有下端吊環(huán)2,且工作缸1的左端設有缸蓋3,所述下端吊環(huán)2的內(nèi)側安裝有橡膠襯套,所述阻尼活塞7將工作缸1的阻尼腔室分隔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阻尼活塞7的外側纏繞有勵磁線圈8,所述阻尼活塞7與工作缸1的內(nèi)壁滑動連接,所述阻尼活塞7上安裝有伸出缸蓋3的活塞桿9,所述活塞桿9的內(nèi)腔中設有伸出活塞桿的導線,所述導線與勵磁線圈8電性連接,所述活塞桿9的右側固定有上端吊環(huán)10,所述補償缸12包括儲氣室13和浮動活塞14,所述儲氣室13設置在工作缸1內(nèi)部的左側,所述浮動活塞14與工作缸1的內(nèi)壁滑動連接,所述浮動活塞14的表面設有0型橡膠密封圈15,所述工作缸1的兩端設有彈簧固定件4,所述彈簧固定件4上固定有減振彈簧5,所述工作缸1的右端內(nèi)側還設有空心線圈6,所述活塞桿9上固定有與空心線圈6位置相對應的永磁體
11ο
[0015]工作原理:阻尼器內(nèi)腔充滿磁流變液,阻尼活塞7與工作缸1間存在環(huán)形間隙,阻尼活塞7在工作缸1內(nèi)作往復直線運動,并擠壓磁流變液迫使其流過工作缸1與阻尼活塞7間的環(huán)形阻尼通道,阻尼活塞上7纏繞勵磁線圈,勵磁線圈8通入電流后,勵磁線圈8中的勵磁電流產(chǎn)生的磁場作用于磁流變液,使磁流變液的流動特性發(fā)生變化,進而改變減振器阻尼通道兩端的壓力差,從而實時改變阻尼力的大小達到減振目的。同時,在電動輪減震的過程中,活塞桿9帶動永磁體11進行往復運動,永磁體11切割空心線圈6,將機械能轉(zhuǎn)化為電能,可以為蓄電池進行充電大大的增加了磁流變減震器的續(xù)航能力。
[0016]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用于電動輪的輪內(nèi)磁流變減振器,包括工作缸(1)、阻尼活塞(7)和補償缸(12),所述工作缸(1)的左端設有下端吊環(huán)(2),且工作缸(1)的左端設有缸蓋(3),所述阻尼活塞(7)的外側纏繞有勵磁線圈(8),所述阻尼活塞(7)與工作缸(1)的內(nèi)壁滑動連接,所述阻尼活塞(7)上安裝有伸出缸蓋(3)的活塞桿(9),所述活塞桿(9)的右側固定有上端吊環(huán)(10),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償缸(12)包括儲氣室(13)和浮動活塞(14),所述儲氣室(13)設置在工作缸(1)內(nèi)部的左側,所述浮動活塞(14)與工作缸(1)的內(nèi)壁滑動連接,所述浮動活塞(14)的表面設有0型橡膠密封圈(15),所述工作缸(1)的兩端設有彈簧固定件(4),所述彈簧固定件(4)上固定有減振彈簧(5),所述工作缸(1)的右端內(nèi)側還設有空心線圈(6),所述活塞桿(9)上固定有與空心線圈(6)位置相對應的永磁體(11),所述阻尼活塞(7)將工作缸(1)的阻尼腔室分隔為上腔室和下腔室。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電動輪的輪內(nèi)磁流變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9)的內(nèi)腔中設有伸出活塞桿的導線,所述導線與勵磁線圈(8)電性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電動輪的輪內(nèi)磁流變減振器,包括工作缸、阻尼活塞和補償缸,所述補償缸包括儲氣室和浮動活塞,所述儲氣室設置在工作缸內(nèi)部的左側,所述浮動活塞與工作缸的內(nèi)壁滑動連接,所述彈簧固定件上固定有減振彈簧,所述工作缸的右端內(nèi)側還設有空心線圈,所述活塞桿上固定有與空心線圈位置相對應的永磁體。本實用新型采用剪切模式和流動模式共同作用的混合模式,同時考慮到空行程問題,添加了氮氣充氣腔作為體積補償,同時,該減振在工作性能和結構上都有著突出特點,結構設計結果更緊湊,能夠適應電動輪內(nèi)的安裝要求,把該減振器集成到電動輪轂中,為多功能電動輪的設計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IPC分類】F16F13/06, F16F13/30
【公開號】CN205089891
【申請?zhí)枴緾N201520864210
【發(fā)明人】梅照豐, 梅照良, 梅照濤
【申請人】梅照豐
【公開日】2016年3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