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分組交換機的檢錯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分組交換機的檢錯與糾錯,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分組交換機的檢錯裝置,其中采用分組編碼技術來驅(qū)動分組交換機的一條公用總線,借此達到檢錯與糾錯。
按照將數(shù)據(jù)重復三次的用于檢測與糾正分組交換中所生成的差錯的簡單方法,8位數(shù)據(jù)是重復三次的,因此公用總線是以24位驅(qū)動的。由于所選擇的是三次數(shù)據(jù)中的至少兩次,是以一位為單位進行檢錯與糾錯的。
當公用總線是以10MHZ的速度驅(qū)動時,分組交換機的位交換速度為80Mbps(bps位每秒)。
在現(xiàn)有的分組交換機中,對于這一位交換速度極大地要求提高容量與速度,因此碼分多址移動無線電通信交換機要求120Mbps以上的位交換速度。
為了在傳統(tǒng)的分組交換機中達到速度提高,提出了兩種方法。
一種方法是提高公用總線的驅(qū)動速度,借此得到120Mbps的位交換速度。另一方法是將數(shù)據(jù)寬度從8位提高到16位,借此得到160Mbps的位交換速度。
然而,按照這些傳統(tǒng)方法,難于在TTL(晶體管-晶體管邏輯)水平上實現(xiàn)在10MHZ速度上驅(qū)動的公用總線。當然,這一問題可用ECL(發(fā)射極耦合)水平來解決。然而在這一情況中必須采用昂貴的元件。再者,由于針數(shù)增加了一倍而使電路配置復雜化。
因此,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為提供一種分組交換機的檢錯裝置,其中應用了能夠在使用24位的總線寬度時使用16位數(shù)據(jù)寬度的一種分組編碼技術來驅(qū)動分組交換機的公用總線,借此不僅得到一條三重公用總線的雙倍位交換速度,還能檢錯及糾正檢測到的差錯。
按照本發(fā)明,這一目的是通過提供一種分組交換機的檢錯裝置而達到的,該裝置包括一對編碼裝置,各適用于編碼8位數(shù)據(jù)及4個用于檢錯的代碼位,從而生成一個12位的編碼矢量;一條公用總線,適用于與分別從該編碼裝置生成的該12位編碼矢量接口;及一對解碼裝置,適用于互相共用該公用總線,借此分別接收該編碼的12位矢量,各解碼裝置從所接收的12位矢量中抽取原來的8位數(shù)據(jù),借此檢測與糾正差錯。
從下面參照附圖的實施例的描述中,本發(fā)明的其它目的與方面將是顯而易見的,附圖中
圖1為展示按照本發(fā)明的分組交換機的檢錯裝置的方框圖;以及圖2為展示包含在圖1的裝置中的一個第一解碼單元的方框圖。
圖1展示按照本發(fā)明的一種分組交換機的檢錯裝置。
如圖1中所示,該檢錯裝置包括一對編碼單元100與101。第一編碼單元100編碼8位數(shù)據(jù)m0至m7及用于檢錯的4個代碼位,從而生成12位的一個編碼矢量x0至x11,而第二編碼單元101編碼8位數(shù)據(jù)m8至m15及用于檢錯的4個代碼位,從而生成一個12位的編碼矢量x12至x23。該檢錯裝置還包括一條公用總線102,用于與從第一編碼單元100生成的12位編碼矢量x0至x11及從第二編碼單元101生成的12位編碼矢量x12至x23接口。該檢錯裝置還包括一對互相共用公用總線102的解碼單元103與104,借此分別接收編碼的12位矢量。第一解碼單元103從接收的12位矢量y0至y11中抽取原來的8位數(shù)據(jù)m0至m7,而第二解碼單元104則從接收的12位矢量y12至y23中抽取原來的8位數(shù)據(jù)m8至m15。根據(jù)所抽取的8位數(shù)據(jù),解碼單元103與104檢測與糾正差錯。
如圖2中所示,第一解碼單元103包括一個第一解碼器103a,用于“邏輯異或”運算通過公用總線102接收的12位矢量y0至y11,借此生成4個代碼位s0至s3,一個第二解碼器103b用于“邏輯乘”從第一解碼器103a生成的4個代碼位s0至s3,借此生成8個代碼位E0至E7,以及一個第三解碼器103C,用于“邏輯異或”運算從第二解碼器103b生成的3個代碼位E0至E7與通過公用總線102接收的8位矢量Y0至Y7,借此抽取原來的8位數(shù)據(jù)m0至m7。
下面結(jié)合圖1與2描述按照本發(fā)明的分組交換機的檢錯裝置的操作。
當在該檢錯裝置的輸入端上輸入的16位數(shù)據(jù)m0至m15以8位作用在第一與第二編碼單元100與101上時。第一編碼單元100編碼其所接收的8位數(shù)據(jù)m0至m7及用于糾錯的4個代碼位,借此生成一個12位的編碼矢量x0至x11。另一方面,第二編碼單元101編碼其所接收的8位數(shù)據(jù)m8至m15及用于糾錯的4個代碼位,借此生成一個12位的編碼矢量x12至x23。
在本例中用在各編碼單元中的編碼函數(shù)G如下G=1 0 0 0 0 0 0 00 0 1 10 1 0 0 0 0 0 00 1 0 10 0 1 0 0 0 0 00 1 1 00 0 0 1 0 0 0 01 0 0 10 0 0 0 1 0 0 01 0 1 00 0 0 0 0 1 0 01 1 0 00 0 0 0 0 0 1 01 1 0 10 0 0 0 0 0 0 11 1 1 0假定X為從各編碼單元生成的編碼矢量,而M為一個數(shù)據(jù)(報文)矢量,從各編碼單元生成的編碼矢量X可用“X=MG”來表示。
這便是,從第一編碼單元100輸出的12位編碼矢量X0至X11可表示如下x0=m0,x1=m1,x2=m2,x3=m3,x4=m4,x5=m5,x6=m6,x7=m7,x8=m3m4m5m6m7,x9=m1m2m5m6m7,x10=m0m2m4m7,x11=m0m1m3m6通過公用總線102分別將這些編碼矢量傳輸給第一與第二解碼單元103與104。
第一解碼單元103解碼通過公用總線102接收的12位矢量Y0至Y11,借此抽取原來的8位數(shù)據(jù)M0至M7。另一方面,第二解碼單元104解碼通過公用總線102接收的12位矢量Y12至Y23,借此抽取原來的8位數(shù)據(jù)m8至m15。
下面結(jié)合圖2更詳細地描述第一與第二解碼單元103與104的操作。
第一解碼單元103的第一解碼器103a“邏輯異或”運算通過公用總線102接收到其中的12位矢量Y0至Y11,借此生成4個代碼位S0至S3。
這便是,對12位矢量Y0至Y11進行“邏輯異或”運算,從而生成4個代碼位S0至S3如下s0=y(tǒng)3y4y5y6y7y8,s1=y(tǒng)1y2y5y6y7y8,s2=y(tǒng)0y2y4y7y10, s3=y(tǒng)0y1y3y6y11然后將來自第一解碼器103a的這4個代碼位S0到S3作用在第二解碼器103b上。
第二解碼器103b“邏輯乘”其所接收的4個代碼位S0至S3,借此生成8個代碼位E0至E7。
這8個代碼位E0至E7如下E0=S0‾·S1‾·S2·S3,]]>E1=S0‾·S1·S2‾·S3,]]>E2=S0‾·S1·S2·S3‾,]]>E3=S0·S1‾·S2‾·S3,]]>E4=S0·S1‾·S2·S3‾,]]>E5=S0·S1·S2‾·S3‾,]]>E6=S0·S1·S2‾·S3,]]>E7=S0·S1·S2·S3‾]]>然后將來自第二解碼器103b的8個代碼位E0至E7作用在第三解碼器103c上。
第三解碼器103c將從第二解碼器103b接收的8個代碼位E0至E7與通過公用總線102接收的8位矢量Y0至Y7進行“邏輯異或”運算,借此抽取原來的8位數(shù)據(jù)m0至m7。
這便是,第三解碼器103c解碼8個代碼位中的各位Ei,及數(shù)據(jù)矢量中的各對應的位Yi,(Ei+Yi=mi),借此以一位為單位進行檢錯與糾錯。以這一方式,抽取原來的8位數(shù)據(jù)。
相應地,第一與第二解碼單元103與104分別從第一與第二編碼單元100與101接收的12位矢量Y0至Y11及Y12至Y23中抽取可靠的原來8位數(shù)據(jù)m0至m7及m8至m15。
從以上的描述中顯而易見,本發(fā)明提供了分組交換機的一種檢錯裝置,其中應用了能夠在使用24位的總線寬度時使用16位的數(shù)據(jù)寬度的一種分組編碼技術來驅(qū)動分組交換機的公用總線,借此不僅得到三重公用總線的雙倍位交換速度,還能檢錯及糾正檢測到的差錯。
雖然為了示例的目的公開了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熟悉本技術的人員將會理解,各種修正、增加與替代都是可能的,而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公開的發(fā)明范圍與精神。
權利要求
1.一種分組交換機的檢錯裝置,包括一對編碼裝置,各適用于編碼8位數(shù)據(jù)及用于檢錯的4個代碼位,借此生成一個12位的編碼矢量;一條公用總線,適用于接口分別從編碼裝置生成的12位的編碼矢量;以及一對解碼裝置,適合于互相共用該公用總線,借此分別接收編碼的12位矢量,各解碼裝置從所接收的12位矢量中抽取原來的8位數(shù)據(jù),借此檢測與糾正差錯。
2.按照權利要求1的檢錯裝置,其中解碼裝置中的第一個包括一個第一解碼器,用于“邏輯異或”運算通過公用總線接收的12位矢量,借此生成4個代碼位;一個第二解碼器,用于“邏輯乘”從第一解碼器生成的四個代碼位,借此生成8個代碼位;以及一個第三解碼器,用于“邏輯異或”運算從第二解碼器生成的8個代碼位與通過公用總線接收的8位矢量,借此抽取原來的8位數(shù)據(jù)。
3.按照權利要求2的檢錯裝置,其中第一解碼器以下述方式進行解碼運算來生成4個代碼位s0=y(tǒng)3y4y5y6y7y8,s1=y(tǒng)1y2y5y6y7y8,s2=y(tǒng)0y2y4y7y10, s3=y(tǒng)0y1y3y6y11其中,Yi表示通過公用總線接收的8位矢量,及S0至S3表示分別從第一解碼器輸出的4個代碼位。
4.按照權利要求2的檢錯裝置,其中第二解碼器以下述方式進行解碼運算以生成8個代碼位E0=S0‾·S1‾·S2·S3,]]>E1=S0‾·S1·S2‾·S3,]]>E2=S0‾·S1·S2·S3‾,]]>E3=S0·S1‾·S2‾·S3,]]>E4=S0·S1‾·S2·S3‾,]]>E5=S0·S1·S2‾·S3‾,]]>E6=S0·S1·S2‾·S3,]]>S7=S0·S1·S2·S3‾]]>其中,S0至S3分別表示輸入代碼位,及E0至E7表示分別從第二解碼器輸出的8個代碼位。
全文摘要
一種分組交換機的檢錯裝置,包括一對編碼單元,各適應用于編碼8位數(shù)據(jù)及用于檢錯的4個代碼位,借此生成一個12位編碼矢量;一條公用總線,適用于接口分別從編碼單元生成的12位編碼矢量;及一對解碼單元,適合于互相共用該公用總線,借此分別接收編碼的12位矢量,各解碼單元從所接收的12位矢量提取原來的8位數(shù)據(jù),借此檢測與糾正差錯。
文檔編號H04L1/00GK1136740SQ9610276
公開日1996年11月27日 申請日期1996年3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3月16日
發(fā)明者李圣三, 權永惇 申請人:現(xiàn)代電子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