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捻紗的上漿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紡織領域,特別涉及松捻紗的上漿工藝。
【背景技術】
[0002]紗線捻度是指紗線單位長度的捻回數(shù)。通常捻度愈高,紗的強度愈好,因而無論是傳統(tǒng)的手工紡織業(yè)還是現(xiàn)在化大工業(yè)生產的紡織業(yè),均要將紡織纖維加捻制成紗線,以便進一步進行織造。但加捻紡紗和織造成布的過程改變了纖維的物理特性,紗的直徑隨捻度的增加而減小,從而使織物的覆蓋性和舒適性等發(fā)生變化,使紗原有的柔軟、透氣、吸濕等特性發(fā)生改變。
[0003]給紗線加捻是提高紗線強度的手段,但是會降低紗線的舒適度、吸水性和透氣性。在舒適度上,無捻紗制成的毛巾好于弱捻毛巾(捻度55-65),但是耐用性不如弱捻毛巾。現(xiàn)有弱捻紗的上漿工藝,均采用一次上漿,采用的漿料濃度比較高,漿料流動性差,無法直接滲透進松捻紗的內部,因此需采用設備長時間加壓,才能使?jié){料逐漸滲透進松捻紗內,以保證透漿性和上漿率,成本較高。
[0004]松捻紗介于無捻紗和弱捻紗之間,具有良好的舒適度、吸水性和透氣性,但耐用性和織造性能相比弱捻紗較差,因此需對松捻紗進行特殊上漿處理。
[0005]鑒于此,本發(fā)明人為此研制出新的松捻紗的上漿工藝,有效的解決了上述問題,本案由此產生。
【發(fā)明內容】
[0006]本發(fā)明提供的松捻紗的上漿工藝,無需加壓設備即可使松捻紗具有良好的透漿性和上漿率,降低了制作成本。
[0007]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松捻紗的上漿工藝,先配置捻度為標準紗70-75%的松捻紗進行漂染;再進行二次上漿,第一次低濃度漿液的透漿和第二次高濃度漿液的覆漿;最后烘紗。
[0008]所述第一次上漿采用的漿液濃度為4g/L,第二次上漿的漿液濃度為10g/L。
[0009]所述漿液中的粘著劑為天然淀粉。
[0010]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fā)明針對的是捻度為標準紗70-75%的松捻紗,采用二次上漿工藝來完成松捻紗的上漿工藝。采用濃度低的漿液首先進行上漿,依靠低濃度漿液的較好的流動性,快速滲透進松捻紗心部,無需設備進行加壓。由于低濃度的漿液被覆差,表面漿強力和耐磨性較差;因此再采用高濃度的漿液進行上漿處理來增加表面的被覆性能和耐磨性。本發(fā)明無需加壓設備即可進行上漿工藝,且上漿后的松捻紗具有良好的透漿性和上漿率,降低了制作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0011]為了進一步解釋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闡述。
[0012]本實施例揭示的松捻紗的上漿工藝,包括的過程如下。
[0013]先配置捻度為標準紗70-75%的松捻紗進行漂染,如:215紗捻度為45-55捻/1cm時即可認為是松捻紗。
[0014]再進行二次上漿,漿液中的粘著劑為天然淀粉。首次上漿采用的漿液濃度為4g/L,在不采用設備加壓的條件下,即可快速滲透進松捻紗的心部,該濃度在保證良好的流動性時,同時兼?zhèn)湟欢ǖ纳蠞{率來保證心部的紗增加強度。但該低濃度的漿液被覆差,表面漿強力和耐磨性較差,因此需再采用高濃度的漿液進行第二次上漿處理,來增加表面的被覆性能和耐磨性,再次上漿的漿液濃度為10g/L,來增加上漿率,增加漿液被覆性,同時進一步增加松捻紗的強度。
[0015]最后烘紗,得到上漿率為1-1.5%的松捻紗。
[0016]經本實施例制作得到的松捻紗同時兼?zhèn)涫孢m度、吸水性、透氣性、耐用性和織造性好的特點。
[0017]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設計思路所做的等同變化,均落入本案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松捻紗的上漿工藝,其特征在于:先配置捻度為標準紗70-75%的松捻紗進行漂染;再進行二次上漿,第一次低濃度漿液的透漿和第二次高濃度漿液的覆漿;最后烘紗。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松捻紗的上漿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上漿采用的漿液濃度為4g/L,第二次上漿的漿液濃度為10g/L。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松捻紗的上漿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漿液中的粘著劑為天然淀粉。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松捻紗的上漿工藝,先配置捻度為標準紗70-75%的松捻紗進行漂染;再進行二次上漿,第一次低濃度漿液的透漿和第二次高濃度漿液的覆漿;最后烘紗。本發(fā)明無需加壓設備即可使松捻紗具有良好的透漿性和上漿率,降低了制作成本。
【IPC分類】D06B3/04
【公開號】CN105603655
【申請?zhí)枴緾N201610095620
【發(fā)明人】蔣麗萍, 王凱, 宋建響, 張林娟
【申請人】福建龍巖喜鵲紡織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25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