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起重機端部全程干預雙折線起升機構卷筒排繩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起重機端部全程干預雙折線起升機構卷筒排繩方法,卷筒輪緣安裝在雙折線筒體兩端,擋繩臺設置在雙折線筒體與卷筒輪緣的交接處;排繩層數(shù)為N;卷筒輪緣向兩端各移(N-1)*0.5個繩槽的距離,將占據(jù)半個繩槽的擋繩臺向輪緣延伸至整個繩槽的寬度,再將另半個圈增加半個繩槽寬度;第一層鋼絲繩從雙折線筒體的一側開始纏繞,繞到另一側邊緣爬升進入第二層時,在擋繩臺作用下順勢完成本次折線;繼續(xù)纏繞,在二層繩徑高的擋繩臺的阻擋下,完成向回程方向的折線,至此確定了鋼絲繩的回程秩序;往返重復直到鋼絲繩纏繞完畢。通過對雙折線筒體的改進,使得第二層以后鋼絲繩雙折線排繩也如同第一層一樣有序,減少起升機構亂繩現(xiàn)象。
【專利說明】一種起重機端部全程干預雙折線起升機構卷筒排繩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排繩方法,具體涉及一種起重機端部全程干預雙折線起升機構卷筒排繩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起升機構是塔式起重機工作的核心部分。卷筒是起升機構一種不可缺少的裝置,它需要確保鋼絲繩在其上排列整齊,減輕鋼絲繩相互之間的擠壓,降低其磨損程度,延長鋼絲繩的壽命。目前市場上的起升機構卷筒分為單折線卷筒與光面卷筒,起升鋼絲繩在這兩種卷筒上纏繞,都很容易出現(xiàn)局部凸起現(xiàn)象,我們形象地稱之為“牛眼”,這種現(xiàn)象會使起升機構產生亂繩現(xiàn)象,減少鋼絲繩的使用壽命。
[0003]凸起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解釋:圖1是鋼絲繩在光面卷筒上撓繩產生的自然折線效果(卷筒展開圖),圖2是鋼絲繩在單折線卷筒上撓繩產生的折線效果(卷筒展開圖),圖3是鋼絲繩在雙折線卷筒上撓繩產生的折線效果(卷筒展開圖圖1-3示均為卷筒第一層的排繩情況,其中八點為繞繩起始位置。8點為第一層繞繩結束,準備爬升進入第二層的位置。
[0004]對于光面卷筒而言,后一層的每一匝鋼絲繩都與前一層重合,只是在折線處變換繞繩路線。然而就是在這一匝的周長內,隨著外面一層的鋼絲繩對下面一層鋼絲繩的不斷輾壓,使下面一層鋼絲繩逐步伸長。尤其到達折線處時,由于下層鋼絲繩已被上一層鋼絲繩的前一匝壓住,伸長的下層鋼絲繩就掙脫其兩側的摩擦約束向上拱起,形成“牛眼”。
[0005]單折線卷筒與光面卷筒的情況基本一樣。只是在折線槽的強制作用下,使折線處法向繩距變小,兩側鋼絲繩對伸長鋼絲繩的摩擦約束增大,減少了鋼絲繩突起的可能性。而雙折線卷筒除有強制折線的有利因素外,還由于二次折線使上層鋼絲繩對下層鋼絲繩的輾壓變?yōu)榱税胫?,減少了一半,大大減少了鋼絲繩的伸長量,使鋼絲繩不再易于突起。不可否認,雙折線卷筒大大改善了鋼絲繩撓繩時的亂繩現(xiàn)象。然而以上三種卷筒形式,都只是解決了第一層的排繩問題。從第二層起都會恢復到如光面卷筒那樣的自然折線狀態(tài)。也就是說“牛眼”現(xiàn)象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發(fā)明內容】
[0006]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起重機端部全程干預雙折線起升機構卷筒排繩方法,實現(xiàn)第二層以后鋼絲繩雙折線排繩效果,減少起升機構亂繩現(xiàn)象。
[0007]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全起重機端部全程干預雙折線起升機構卷筒排繩方法,包括雙折線筒體、卷筒輪緣和擋繩臺,卷筒輪緣安裝在雙折線筒體的兩端,擋繩臺設置在雙折線筒體與卷筒輪緣的交接處;
排繩層數(shù)為~ ;
卷筒輪緣向兩端各移⑶-140.5個繩槽的距離,將占據(jù)半個繩槽的擋繩臺向輪緣延伸至整個繩槽的寬度,再將另半個圈增加半個繩槽寬度;
匕第一層鋼絲繩從雙折線筒體的一側開始纏繞,繞到另一側邊緣爬升進入第二層時,在擋繩臺作用下順勢完成本次折線;
0.繼續(xù)纏繞,在二層繩徑高的擋繩臺的阻擋下,完成向回程方向的折線,至此確定了鋼絲繩的回程秩序;
(1.往返重復直到鋼絲繩纏繞完畢。
[0008]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對雙折線筒體的改進,使得第二層以后鋼絲繩雙折線排繩也如同第一層一樣有序,減少起升機構亂繩現(xiàn)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背景技術】中鋼絲繩在光面卷筒上撓繩產生的自然折線效果圖;
圖2為【背景技術】中鋼絲繩在單折線卷筒上撓繩產生的折線效果圖;
圖3為【背景技術】中鋼絲繩在雙折線卷筒上撓繩產生的折線效果圖;
圖4為本發(fā)明排繩層數(shù)為四層時卷筒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0(:向剖視圖;
圖6為圖4中0-0剖視圖;
圖中:1、雙折線筒體,2、卷筒輪緣,3、擋繩臺。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1]如圖4和圖6所示,本起重機端部全程干預雙折線起升機構卷筒排繩方法,包括雙折線筒體1、卷筒輪緣2和擋繩臺3,卷筒輪緣2安裝在雙折線筒體1的兩端,擋繩臺3設置在雙折線筒體1與卷筒輪緣2的交接處;
排繩層數(shù)為~ ;
卷筒輪緣2向兩端各移⑶-140.5個繩槽的距離,將占據(jù)半個繩槽的擋繩臺3向輪緣延伸至整個繩槽的寬度,再將另半個圈增加半個繩槽寬度;
匕第一層鋼絲繩從雙折線筒體1的一側開始纏繞,繞到另一側邊緣爬升進入第二層時,在擋繩臺3作用下順勢完成本次折線;
0.繼續(xù)纏繞,在二層繩徑高的擋繩臺3的阻擋下,完成向回程方向的折線,至此確定了鋼絲繩的回程秩序;
(1.往返重復直到鋼絲繩纏繞完畢。
[0012]實施例:
如圖4至圖6所示,鋼絲繩在八1點處開始纏繞,當?shù)谝粚愉摻z繩纏繞到圖中81點爬升進入第二層時,在擋繩臺3端部特殊結構作用下順勢完成本次折線,在圖4中涂黑部分上面向下排繩。當鋼絲繩繞至下方82處時,在圖4中網線處二層繩徑高的擋繩臺3的阻擋下,完成向左的折線,至此確定了鋼絲繩的回程秩序,以此類推到其余各層,使卷筒上每一層鋼絲繩都能像第一層那樣的有序排列,減少起升機構亂繩現(xiàn)象。根據(jù)排繩的層數(shù),可以設置擋繩臺3的層數(shù)。
[0013]以此類推,如果卷筒一共排繩三層,卷筒輪緣2向兩端各移一個繩槽,如果卷筒一共排繩四層,卷筒輪緣2向兩端各移一個半繩槽。
【權利要求】
1.一種起重機端部全程干預雙折線起升機構卷筒排繩方法,包括雙折線筒體(I)、卷筒輪緣(2 )和擋繩臺(3 ),卷筒輪緣(2 )安裝在雙折線筒體(I)的兩端,擋繩臺(3 )設置在雙折線筒體(I)與卷筒輪緣(2)的交接處; 其特征在于,排繩層數(shù)為N; a.卷筒輪緣(2)向兩端各移(N-l)*0.5個繩槽的距離,將占據(jù)半個繩槽的擋繩臺(3)向輪緣延伸至整個繩槽的寬度,再將另半個圈增加半個繩槽寬度; b.第一層鋼絲繩從雙折線筒體(I)的一側開始纏繞,繞到另一側邊緣爬升進入第二層時,在擋繩臺(3)作用下順勢完成本次折線; c.繼續(xù)纏繞,在二層繩徑高的擋繩臺(3)的阻擋下,完成向回程方向的折線,至此確定了鋼絲繩的回程秩序; d.往返重復直到鋼絲繩纏繞完畢。
【文檔編號】B66D1/36GK104340900SQ201410560916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0月21日
【發(fā)明者】王建軍, 劉尊正, 周生玉, 王科偉 申請人:徐州建機工程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