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一種備胎取放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8081923閱讀:267來源:國知局
一種備胎取放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備胎取放裝置,隨車千斤頂可拆卸地安裝在底座上,底座設有滾輪;千斤頂?shù)捻旑^上套設有起重臂立柱,起重臂立柱頂端有一通孔,起重臂通過通孔可拆卸地安裝在起重臂立柱頂端。在起重臂一端設有抓鉤,抓鉤可卡接在備胎輪輻上。在底座上設有螺紋孔,螺紋孔內(nèi)旋接有托架立柱,托架立柱上端螺紋連接有用于承托輪胎的輪胎托架,輪胎托架在繞托架立柱轉(zhuǎn)動過程中實現(xiàn)升降。本實用新型以所有轎車都配備的千斤頂為設計基礎,再組合底座、輪胎托架、起重臂立柱和起重臂等部件,各部件組裝和拆卸方便、簡單、快速,拆卸后占地小,收納方便,千斤頂保持了基本功能,略作改變后就擴大了其作為隨車工具的應用范圍。
【專利說明】一種備胎取放裝直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小型汽車隨車工具,具體指一種方便使用和省力的備胎取放裝置。
【背景技術(shù)】
[0002]轎車都隨車配備有備胎,以備不時之需。通常備胎放置在轎車后備箱下面,再通過后備箱地板蓋住。備胎重量通常在20公斤以上,重量不算輕,又因取拿位置和姿勢的因素,所以要將備胎從轎車后備箱中取出并不容易,尤其對于女性和力量較弱的人,如果在沒有外人幫忙的情況下,需要更換輪胎就變得非常艱難。因此有必要設計一套隨車工具能進行備胎的取放,或者省力以降低取放的難度,但目前的隨車工具中這還是一個空白。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取放省力、操作簡單、可拆卸的備胎取放裝置。
[0004]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這樣的:
[0005]一種備胎取放裝置,包括隨車千斤頂部件,千斤頂部件可拆卸地安裝在底座上,底座設有方便移動的滾輪;千斤頂?shù)捻旑^上套設有起重臂立柱,起重臂立柱頂端有一通孔,起重臂通過通孔可拆卸地安裝在起重臂立柱頂端;在起重臂一端設有抓鉤,抓鉤可卡接在備胎輪輻上;在底座上設有螺紋孔,螺紋孔內(nèi)旋接有托架立柱,托架立柱上端螺紋連接有用于承托輪胎的輪胎托架,輪胎托架在繞托架立柱轉(zhuǎn)動過程中實現(xiàn)升降。
[0006]進一步地,所述底座由兩承重臂、兩滾輪組件和輪胎承載梁構(gòu)成;每一滾輪組件由滾輪轉(zhuǎn)軸和位于滾輪轉(zhuǎn)軸兩端的滾輪構(gòu)成,兩承重臂兩端均設有開口向下的卡槽,兩承重臂兩端分別通過卡槽卡接在兩滾輪組件的滾輪轉(zhuǎn)軸上形成井字形搭接;在千斤頂部件兩側(cè)設有開口向下的平行的卡槽,千斤頂部件通過卡槽可拆卸地卡接在兩承重臂上;輪胎承載梁兩端均設有開口向下的卡槽,輪胎承載梁兩端通過卡槽卡接在兩承重臂上,底座上的螺紋孔設在輪胎承載梁中部。構(gòu)成底座的兩承重臂、兩滾輪組件和輪胎承載梁可以完全拆卸下來,便于收納,使用時又能快速組裝。
[0007]所述托架立柱上設有徑向通孔,徑向通孔內(nèi)間隙插入有省力臂,省力臂可以增大力臂長度而實現(xiàn)快速將托架立柱旋接在底座螺紋孔中。
[0008]所述兩承重臂兩端均為扁方結(jié)構(gòu),卡槽設于扁方處,滾輪轉(zhuǎn)軸上設有兩對定位卡盤,每對定位卡盤中兩定位卡盤的間距與承重臂兩端扁方的厚度對應,承重臂兩端卡接在滾輪組件的滾輪轉(zhuǎn)軸上每對定位卡盤間。所述兩承重臂上各設有一對定位卡盤,每對定位卡盤中兩定位卡盤的間距與輪胎承載梁的寬度對應,輪胎承載梁兩端卡接在兩承重臂上每對定位卡盤間。上述定位卡盤能使組裝位置固定,又能避免使用過程松動。
[0009]所述輪胎托架由水平主梁、位于水平主梁兩端、與水平主梁垂直的水平縱梁以及設置在水平縱梁兩端的卡位立柱構(gòu)成,在水平主梁中部設有螺紋孔,螺紋孔套接在托架立柱上。
[0010]所述千斤頂?shù)捻旑^上設有定位套,起重臂立柱下端插入定位套內(nèi)。
[0011]取出備胎時,先將起重臂上的抓鉤卡接在備胎輪輻上,然后操作千斤頂使起重臂上升,當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移動底座,將備胎從后備箱水平移出;然后通過操作千斤頂使起重臂下降,備胎正好可以落在輪胎托架上;此時可以解開起重臂上的抓鉤,然后旋轉(zhuǎn)輪胎或輪胎托架,使輪胎托架繞托架立柱轉(zhuǎn)動并降低到最低處,此時即可將備胎從輪胎托架上取下進行更換等之用。放回備胎按相反步驟操作即可。
[0012]通過上述操作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取放省力、操作簡單,會使用千斤頂?shù)娜硕紩褂帽救》叛b置。
[0013]本實用新型胎取放裝置以所有轎車都配備的千斤頂為設計基礎,再組合底座、輪胎托架、起重臂立柱和起重臂等部件而成,各部件組裝和拆卸都十分方便、簡單、快速,拆卸后占地小,收納也比較方便,而且千斤頂保持了基本功能,略作改變后就擴大了其作為隨車工具的應用范圍。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0015]圖2-圖1俯視圖。
[0016]圖3-本實用新型千斤頂部件結(jié)構(gòu)圖。
[0017]圖4-本實用新型承重臂結(jié)構(gòu)圖。
[0018]圖5-本實用新型滾輪組件結(jié)構(gòu)圖。
[0019]圖6-本實用新型輪胎承載梁結(jié)構(gòu)圖。
[0020]圖7-本實用新型托架立柱結(jié)構(gòu)圖。
[0021 ]圖8-本實用新型輪胎托架結(jié)構(gòu)圖。
[0022]圖9-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tài)圖(一)。
[0023]圖10-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tài)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5]本實用新型基于隨車千斤頂而設計,既保留了千斤頂原有功能不變,又拓展其應用,使之通過簡單適應性改變再配合組裝其它部件就可以形成可拆卸的備胎取放裝置。參見圖1和圖2,從圖上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備胎取放裝置,包括隨車千斤頂部件I (千斤頂部件結(jié)構(gòu)見圖3),千斤頂部件I可拆卸地安裝在底座上,底座設有滾輪2,方便整個裝置的移動。千斤頂I的頂頭上套設有起重臂立柱3,起重臂立柱3下端直接插入頂頭上的定位套4中,方便拆卸?;诜奖悴鹦兜哪康?,也可以使起重臂立柱下端套裝在頂頭上。起重臂立柱頂端有一橫向通孔,起重臂5通過間隙配合方式插入通孔,使之可拆卸地安裝在起重臂立柱3頂端。在起重臂5—端通過鐵鏈6設有抓鉤7,抓鉤7可卡接在備胎輪輻上。抓鉤由兩相對的卡爪構(gòu)成,卡爪一端通過銷軸連接,兩卡爪在彈簧作用下始終閉合,需要卡接輪胎時,用力握持卡爪上的力臂,即可使兩卡爪張開,松開力臂,卡爪自然閉合。本實用新型抓鉤為兩副,使抓鉤抓起輪胎更平穩(wěn)。在底座上設有螺紋孔,螺紋孔內(nèi)旋接有托架立柱8,托架立柱8與抓鉤7正對。托架立柱8上端螺紋連接有用于承托輪胎的輪胎托架9,輪胎托架9在繞托架立柱8轉(zhuǎn)動過程中實現(xiàn)升降。
[0026]通過上述結(jié)構(gòu)的描述可以看出,底座、千斤頂、起重臂立柱、起重臂、托架立柱和輪胎托架都可以獨立拆卸,便于裝置收納。
[0027]進一步地,為了使底座也可拆卸從而更便于收納,本實用新型底座由兩承重臂10、兩滾輪組件11和輪胎承載梁12構(gòu)成。每一滾輪組件11由滾輪轉(zhuǎn)軸13和位于滾輪轉(zhuǎn)軸兩端的滾輪2構(gòu)成(見圖5),兩承重臂10兩端均設有開口向下的卡槽14 (見圖4),兩承重臂10兩端分別通過卡槽14卡接在兩滾輪組件的滾輪轉(zhuǎn)軸13上形成井字形搭接。在千斤頂部件兩側(cè)設有開口向下的平行的卡槽,千斤頂部件I通過卡槽可拆卸地卡接在兩承重臂10上。輪胎承載梁12兩端均設有開口向下的卡槽14 (見圖6),輪胎承載梁12兩端通過卡槽14卡接在兩承重臂10上,底座上的螺紋孔設在輪胎承載梁中部。通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構(gòu)成底座的兩承重臂、兩滾輪組件和輪胎承載梁也可以完全拆卸下來,便于收納,使用時通過卡槽卡接的方式又能實現(xiàn)快速組裝和拆卸。
[0028]為了方便將托架立柱旋接在底座螺紋孔中,本實用新型在托架立柱8上設有徑向通孔15,見圖7,通過向徑向通孔15內(nèi)間隙插入省力臂以增大力臂長度而實現(xiàn)快速省力地將托架立柱旋接在底座螺紋孔中。省力臂可以用隨車工具中的起子或其它鐵棒代替。
[0029]參見圖8,所述輪胎托架9由水平主梁16、兩水平縱梁17以及設置在水平縱梁兩端的四個卡位立柱18構(gòu)成,水平縱梁17位于水平主梁16兩端,與水平主梁垂直。在水平主梁中部設有螺紋孔,螺紋孔套接在托架立柱上。為了使水平主梁16與托架立柱8連接得更好,在水平主梁16下表面中部設有螺紋套筒19,水平主梁上的螺紋孔與螺紋套筒中心孔貫通。
[0030]為了對上述卡接位置進行準確定位和限位,所述兩承重臂兩端均為扁方結(jié)構(gòu),卡槽設于扁方處,每根滾輪轉(zhuǎn)軸13上設有兩對定位卡盤,每對定位卡盤中兩定位卡盤20的間距與承重臂兩端扁方的厚度對應,承重臂兩端卡接在滾輪組件的滾輪轉(zhuǎn)軸上每對定位卡盤間而不能左右移動。同樣地,所述兩承重臂10上各設有一對定位卡盤20,每對定位卡盤中兩定位卡盤的間距與輪胎承載梁的寬度對應,輪胎承載梁兩端卡接在兩承重臂上每對定位卡盤間而不能左右移動。上述定位卡盤既能使組裝位置固定,又能避免使用過程裝置整體松動,同時也不影響快速組裝和拆卸。
[0031]備胎取出過程:1、先將起重臂上的兩抓鉤卡接在備胎輪輻上;2、然后操作千斤頂使起重臂上升;3、當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通過滾輪移動底座,將備胎從后備箱水平移出;4、然后通過操作千斤頂使起重臂下降,使備胎落在輪胎托架上;5、解開起重臂上的抓鉤,然后旋轉(zhuǎn)輪胎或輪胎托架,使輪胎托架繞托架立柱轉(zhuǎn)動并降低到最低處;6、此時即可將備胎從輪胎托架上取下。取出過程參見圖9和圖10。
[0032]放回備胎按相反步驟操作即可。
[0033]本實用新型備胎取放裝置以所有轎車都配備的千斤頂為設計基礎,再組合底座、輪胎托架、起重臂立柱和起重臂等部件而成,各部件組裝和拆卸都十分方便、簡單、快速,拆卸后占地小,便于收納。而且千斤頂保持其基本功能不變,略作改變后就擴大了其作為隨車工具的應用范圍,使力量較弱的人可以方便使用取出備胎。
[0034]本裝置的安裝步驟:1、拿出千斤頂;2、將兩承重臂分別插入千斤頂兩側(cè)卡槽中;3、將兩滾輪組件與兩承重臂通過卡槽和定位卡盤配合卡接;4、按同樣方法卡接輪胎承重梁;5、在輪胎承重梁上旋入托架立柱;6、在托架立柱上端安裝輪胎托板;7、將起重臂立柱插入千斤頂上的定位套中;8、在起重臂立柱上插入起重臂即完成全部安裝。當然上述步驟不是嚴格的,某些步驟可以順序交換。
[0035]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shù)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quán)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備胎取放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千斤頂部件(I),千斤頂部件可拆卸地安裝在底座上,底座設有方便移動的滾輪(2);千斤頂部件(I)的頂頭上套設有起重臂立柱(3),起重臂立柱頂端有一通孔,起重臂(5)通過通孔可拆卸地安裝在起重臂立柱(3)頂端;在起重臂(5) —端設有抓鉤(7),抓鉤可卡接在備胎輪輻上;在底座上設有螺紋孔,螺紋孔內(nèi)旋接有托架立柱(8 ),托架立柱(8 )上端螺紋連接有用于承托輪胎的輪胎托架(9 ),輪胎托架(9 )在繞托架立柱轉(zhuǎn)動過程中實現(xiàn)升降。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備胎取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由兩承重臂(10)、兩滾輪組件(11)和輪胎承載梁(12)構(gòu)成;每一滾輪組件(11)由滾輪轉(zhuǎn)軸(13)和位于滾輪轉(zhuǎn)軸兩端的滾輪(2)構(gòu)成,兩承重臂(10)兩端均設有開口向下的卡槽(14),兩承重臂(10)兩端分別通過卡槽卡接在兩滾輪組件的滾輪轉(zhuǎn)軸(13)上形成井字形搭接;在千斤頂部件(I)兩側(cè)設有開口向下的平行的卡槽,千斤頂部件(I)通過卡槽可拆卸地卡接在兩承重臂(10)上;輪胎承載梁(12)兩端均設有開口向下的卡槽,輪胎承載梁(12)兩端通過卡槽卡接在兩承重臂(10 )上,底座上的螺紋孔設在輪胎承載梁中部。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備胎取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立柱(8)上設有徑向通孔(15),徑向通孔(15)內(nèi)間隙插入有省力臂,省力臂用于快速將托架立柱旋接在底座螺紋孔中。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備胎取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承重臂(10)兩端均為扁方結(jié)構(gòu),卡槽設于扁方處,滾輪轉(zhuǎn)軸(13)上設有兩對定位卡盤(20),每對定位卡盤中兩定位卡盤的間距與承重臂兩端扁方的厚度對應,承重臂(10)兩端卡接在滾輪組件的滾輪轉(zhuǎn)軸上每對定位卡盤(20)間。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備胎取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承重臂(10)上各設有一對定位卡盤(20),每對定位卡盤中兩定位卡盤的間距與輪胎承載梁的寬度對應,輪胎承載梁(12)兩端卡接在兩承重臂上每對定位卡盤(20)間。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備胎取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胎托架(9)由水平主梁(16)、位于水平主梁兩端與水平主梁垂直的水平縱梁(17)以及設置在水平縱梁兩端的卡位立柱(18)構(gòu)成,在水平主梁中部設有螺紋孔,螺紋孔套接在托架立柱上。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備胎取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頂部件(I)的頂頭上設有定位套(4),起重臂立柱(3)下端插入定位套(4)內(nèi)。
【文檔編號】B66F11/00GK203450233SQ201320572550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9月16日
【發(fā)明者】張曉渝 申請人:力帆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