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正面吊運起重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正面吊運起重機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正面吊運起重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結構緊湊的正面吊運起重機。
背景技術:
[0002]正面吊運起重機是一種能在車輛的正前方垂直起吊重物,并在工作過程中,整車能進行吊運行駛的起重機。現有技術中的正面吊運起重機,駕駛室作為一個獨立的部件用螺栓在車架前段上,駕駛室內部裝有內飾、座椅、各種操縱機構及控制面板等。[0003]這種正面吊運起重機,由于駕駛室作為一個獨立的部件用螺栓在車架前段上,因而整車要預留較大的安裝空間,這勢必將增大車輛的外觀尺寸,不利于整車地緊湊化設計, 駕駛室只能實現車輛的行駛性能。[0004]另外,現有技術中的正面吊運起重機,駕駛室主體結構都是由較薄的鈑金件焊接而成,其整體剛度、強度較弱,在受到輕微碰撞或擠壓容易發(fā)生變形,更不能傳遞應力,不能承受載荷,大大限制了駕駛室的用途。[0005]因此,如何減小車輛的外觀尺寸,使得正面吊運起重機的整車結構更加緊湊,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實用新型內容[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正面吊運起重機,該正面吊運起重機外觀尺寸較小,整車的結構更加緊湊。[0007]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正面吊運起重機包括駕駛室、后車架、起重臂、變幅油缸,所述駕駛室的底部直接與行走機構連接,所述駕駛室的后端與所述后車架鉸接,所述起重臂設于所述駕駛室的上方,所述起重臂的后鉸接點與所述駕駛室的上部鉸接, 所述駕駛室的前鉸接點與所述變幅油缸的一端鉸接,所述變幅油缸的另一端與所述駕駛室的下部鉸接。[0008]優(yōu)選的,所述駕駛室的下部焊接有變幅油缸支座,所述變幅油缸通過所述變幅油缸支座與所述駕駛室的下部鉸接。[0009]優(yōu)選的,所述駕駛室的下部兩側均焊接有變幅油缸支座,兩個所述變幅油缸分別通過所述變幅油缸支座與所述駕駛室的下部鉸接。[0010]優(yōu)選的,所述駕駛室的后端分別通過上鉸點結構、下鉸點結構與所述后車架鉸接。[0011]優(yōu)選的,所述駕駛室的上部焊接有高蹺式鉸接結構,所述起重臂的后鉸接點與所述高蹺式鉸接結構鉸接。[0012]優(yōu)選的,所述駕駛室前后均鑲嵌有透明玻璃。[0013]優(yōu)選的,所述駕駛室的內部裝有全方位可調節(jié)式座椅。[001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正面吊運起重機包括駕駛室、后車架、起重臂、變幅油缸,所述駕駛室的底部直接與行走機構連接,所述駕駛室的后端與所述后車架鉸接,所述起重臂設于所述駕駛室的上方,所述起重臂的后鉸接點與所述駕駛室的上部鉸接,所述駕駛室的前鉸接點與所述變幅油缸的一端鉸接,所述變幅油缸的另一端與所述駕駛室的下部鉸接。[0015]這種結構的正面吊運起重機在工作過程中,載荷通過起重臂、變幅油缸、駕駛室上部交接處傳遞給駕駛室,進而傳遞給整車,在整車的結構布局中,駕駛室是全車的支撐平臺,并起到傳遞和承受載荷的作用,駕駛室兼具操縱室的性能,能同時完成車輛行駛和吊重作業(yè)的雙重功能。[0016]這種結構的正面吊運起重機將駕駛室與前車架融為一體,減小車輛的外觀尺寸, 使得正面吊運起重機的整車結構更加緊湊。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正面吊運起重機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0018]圖2為本圖1所示駕駛室的結構示意圖;[0019]其中,圖1-圖2中[0020]駕駛室主體結構1、行駛操控面板2、板簧支架3、加強縱梁4、高蹺式鉸接結構5、變幅油缸支座6、鉸點結構7、箱形加強支座8、起重作業(yè)操控面板9 ;駕駛室10、后車架11、變幅油缸12、起重臂13。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0022]請參考圖1和圖2,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正面吊運起重機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圖1所示駕駛室的結構示意圖。[0023]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正面吊運起重機,包括駕駛室10、后車架11、 起重臂13、變幅油缸12,駕駛室10的底部直接與行走機構連接,駕駛室10的后端與后車架 11鉸接,起重臂13設于駕駛室10的上方,起重臂13的后鉸接點與駕駛室10的上部鉸接, 駕駛室10的前鉸接點與變幅油缸12的一端鉸接,變幅油缸12的另一端與駕駛室10的下部鉸接。[0024]這種結構的正面吊運起重機在工作過程中,載荷通過起重臂13、變幅油缸12、駕駛室10上部交接處傳遞給駕駛室10,進而傳遞給整車,在整車的結構布局中,駕駛室10是全車的支撐平臺,并起到傳遞和承受載荷的作用,駕駛室10兼具操縱室的性能,能同時完成車輛行駛和吊重作業(yè)的雙重功能。[0025]這種結構的正面吊運起重機將駕駛室10與前車架融為一體,減小車輛的外觀尺寸,使得正面吊運起重機的整車結構更加緊湊。[0026]優(yōu)選方案中,駕駛室10的駕駛室主體結構1可由較厚的鈑金件焊接而成,以保證駕駛室主體結構1的剛度和強度,避免受到碰撞時發(fā)生變性或破壞,同時也能夠傳遞應力, 承受足夠的載荷。[0027]具體的方案中,駕駛室10底部焊接有箱形加強支座8、板簧支架3、加強縱梁4及各種支架,通過這些結構,駕駛室10能方便地實現與下車行走機構、控制機構、轉向機構等各種機構的連接,使得駕駛室10具有前車駕的性能。[0028]具體的方案中,駕駛室10的下部焊接有變幅油缸支座6,變幅油缸12通過變幅油缸支座6與駕駛室10的下部鉸接。[0029]優(yōu)選方案中,駕駛室10的下部兩側均焊接有變幅油缸支座6,兩個變幅油缸12分別通過變幅油缸支座6與駕駛室10的下部鉸接。駕駛室10下部的兩個支撐點可使得起重臂13處于一種穩(wěn)定的狀態(tài)。[0030]優(yōu)選方案中,駕駛室10的上部焊接有高蹺式鉸接結構5,起重臂13的后鉸接點與高蹺式鉸接結構5鉸接。正面吊運起重機在工作過程中,這種結構可防止起重臂13與駕駛室10發(fā)生干涉、碰撞。[0031]優(yōu)選方案中,駕駛室10內部可裝有軟質內飾、全方位可調節(jié)式座椅、駕駛室10前后可鑲嵌有鋼化透明玻璃,整個駕乘空間寬敞舒適、視野開闊。[0032]優(yōu)選方案中,駕駛室10的前控制臺上裝有方向盤及行駛操控面板2,通過行駛操控面板2上的按鈕,可實現車輛的駕駛功能。進一步的方案中,駕駛室10的中間控制臺上裝有起重作業(yè)所需的各種把手、顯示器及起重作業(yè)操控面板9,通過起重作業(yè)操控面板9, 可以實現車輛的起重作業(yè)功能。[0033]優(yōu)選方案中,駕駛室10的后端可通過鉸點結構7與后車架11鉸接,更優(yōu)的方案中,駕駛室10的后端分別通過上鉸點結構、下鉸點結構與后車架11鉸接。這種結構通過銷軸的連接,可使駕駛室10與后車架11便捷地鉸接在一起,使整車結構緊湊,運轉靈活。[0034]以上僅是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描述,應當指出,由于文字表達的有限性,而在客觀上存在無限的具體結構,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正面吊運起重機,其特征在于,包括駕駛室、后車架、起重臂、變幅油缸,所述駕駛室的底部直接與行走機構連接,所述駕駛室的后端與所述后車架鉸接,所述起重臂設于所述駕駛室的上方,所述起重臂的后鉸接點與所述駕駛室的上部鉸接,所述駕駛室的前鉸接點與所述變幅油缸的一端鉸接,所述變幅油缸的另一端與所述駕駛室的下部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吊運起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駕駛室的下部焊接有變幅油缸支座,所述變幅油缸通過所述變幅油缸支座與所述駕駛室的下部鉸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正面吊運起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駕駛室的下部兩側均焊接有變幅油缸支座,兩個所述變幅油缸分別通過所述變幅油缸支座與所述駕駛室的下部鉸接。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正面吊運起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駕駛室的后端分別通過上鉸點結構、下鉸點結構與所述后車架鉸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吊運起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駕駛室的上部焊接有高蹺式鉸接結構,所述起重臂的后鉸接點與所述高蹺式鉸接結構鉸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吊運起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駕駛室前后均鑲嵌有透明玻璃。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吊運起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駕駛室的內部裝有全方位可調節(jié)式座椅。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正面吊運起重機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正面吊運起重機,包括駕駛室、后車架、起重臂、變幅油缸,所述駕駛室的底部直接與行走機構連接,所述駕駛室的后端與所述后車架鉸接,所述起重臂設于所述駕駛室的上方,所述起重臂的后鉸接點與所述駕駛室的上部鉸接,所述駕駛室的前鉸接點與所述變幅油缸的一端鉸接,所述變幅油缸的另一端與所述駕駛室的下部鉸接。這種結構的正面吊運起重機將駕駛室與前車架融為一體,減小車輛的外觀尺寸,使得正面吊運起重機的整車結構更加緊湊。
文檔編號B66C23/36GK202322093SQ201120472318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23日
發(fā)明者付小輝, 張艷磊, 李忠杰 申請人: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