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場發(fā)光顯示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電場發(fā)光(Electroluminescence;以下簡稱EL)顯示電路,是依據因應用以驅動EL組件的數據所產生的數據電壓、及數據電流兩方,而控制EL組件的發(fā)光。
背景技術:
將自發(fā)光組件的電場發(fā)光組件用于各畫素以作為發(fā)光組件的EL顯示裝置,除為自發(fā)光型外,并同時具有薄型且消耗電力較小等的優(yōu)點,故正以作為取代液晶顯示裝置(LCD)及陰極射線管(CRT)等顯示裝置的顯示裝置而受到矚目。
尤其,在將個別控制EL組件的薄膜晶體管(TFT)等的開關組件設置于各畫素,且依各畫素控制EL組件的主動矩陣型EL顯示裝置中,可進行高精密的顯示。
在此主動矩陣型EL顯示裝置中,是在基板上使多條柵極線向列方向延伸,且使多條數據線及電源線向行方向延伸,而各畫素是具備有機EL組件、選擇TFT、驅動用TFT以及保持電容。藉由選擇柵極線而將選擇TFT導通,且將數據線上的數據電壓充電于保持電容,且以此電壓將驅動TFT導通,再使來自電源線的電力流動于有機EL組件。
此外,在專利文獻1中,是顯示在各畫素中追加p信道的2個TFT,以作為控制用晶體管,且使因應顯示數據的數據電流流動于數據線的電路。
第5圖是顯示該專利文獻1所載的畫素電路。如此,于scanA連接有柵極的n信道TFT(選擇TFT)3的一端為連接于使電流Iw流動的數據線data,而另一端是連接于p信道TFT1及p信道TFT(驅動TFT)4的一端。TFT1是另一端連接于電源線Vdd,柵極連接于有機EL組件OLED驅動用的p信道TFT2的柵極。此外,TFT4是另一端連接于TFT1及TFT2的柵極。再者,TFT4的柵極是連接于scanB。
在此構成中,是將scanA設為H而將TFT3導通,同時將scanB設為L而將TFT4導通。再者,使因應數據的電流Iw流動于data。由此,TFT1的柵極源極間即短路,且使電流Iw轉換為電壓,而該電壓設定于TFT1、2的柵極。再者,TFT3、4切斷后,由于TFT2的柵極電壓是藉由補助電容C而保持,故在之后因應電流Iw的電流Iw亦流動于TFT2,且由于此電流而使有機EL(OLED)發(fā)光。然后,藉由將scanB設為L,TFT1即導通,使其柵極電壓上升,且使補助電容C放電而消除數據,并使TFT1、TFT2切斷。
依據此電路,由于電流流動于TFT1,使此電流轉換為電壓而決定柵極電壓,且因應該柵極電壓而決定TFT2的電流量。因此,可對應數據電流Iw而設定TFT2的電流量。
但是,在此專利文獻1所示的電路中,是使數據電流Iw流動于TFT1而設定驅動TFT2的柵極電壓。因此,流動于TFT2的電流未必保證會成為因應數據電流,而稱為間接指定方式。
另一方面,在非專利文獻1中,是揭示使數據電流流動于數據線,且在將此數據電流流動于驅動TFT的狀態(tài)下,設定于補助電容的構成的電路。亦即,在此方式中,由于是使驅動TFT的柵極電壓依據數據電流而直接決定,故稱為直接指定方式。
第6圖是顯示該非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電路。其中電源Vdd是連接有p信道的驅動TFT5的源極,而在該漏極則是透過p信道TFT6連接有機EL組件OLED的陽極,而有機EL組件OLED的陰極是連接于接地。
此外,驅動TFT5的柵極是透過p信道TFT7連接于數據線Data,同時并透過補助電容C連接于電源線Vdd。再者,驅動TFT5與TFT6的連接點,是透過TFT8連接于數據線Data。
再者,在TFT6的柵極是連接有向列方向延伸的讀取線Read,而在TFT7、8的柵極則同樣連接有向列方向延伸的寫入線Write。
在此電路中,首先是在對于數據線Data供給因應顯示數據的數據電流的狀態(tài)下,而將寫入線Write設成L,將TFT7、8導通,且將讀取線Read設為H再將TFT6予以切斷。藉此,流動于數據線Data的數據電流Idata即透過驅動TFT5、TFT8而流動,且在此際因TFT7已導通,故TFT5的柵極電壓即設定為Idata流動于TFT5的時的電壓,且使該電壓保持于補助電容C。
其后,藉由將寫入線Write設為H,讀取線Read設為L,而使TFT7、8切斷,TFT6導通。由于TFT5是使柵極電壓維持在藉由補助電容C所保持的電壓,故持續(xù)流動與電流Idata相同的電流。
如此一來,即可將與數據電流Idata相對應的電流Ioled流動于有機EL組件OLED且使其發(fā)光。尤其,在此電路中,實際上是使因應顯示的數據電流Idata流動于驅動TFT5而將數據電壓寫入至補助電容C。因此,對于有機EL組件OLED的驅動電流Ioled可進行正確的電流設定。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147659號公報(非專利文獻1)R.Hattori et.al.,IECE TRANS.ELCTRON.,Vol.E83-C,No.5,pp.779-782,May(2000)發(fā)明內容如上述所示,依據直接指定方式,可進行更為正確的有機EL組件的驅動電流控制。
但是,在此電路中,是將相當于最小視訊數據的電流值(最小電流)依原狀寫入補助電容C。當階調(gradation)數較少時,雖是可將該最小電流值設為某種程度的較大的值,不過為了高精密度的顯示而將階調數增大時,則最小電流值即會變得極小。為了依據與此種較小電流相對應的數據電流而確實設定補助電容的充電電壓,對于1畫素的數據寫入所需的時間將會變得極大。因此,在此直接指定方式中,極難以進行畫素數多、階調數較大的顯示。
另外,在間接指定方式中,是可藉由預先變更TFT1與TFT2的尺寸(比),而將相當于最小視訊數據的寫入電流設定成較大,故可縮小寫入時間。但是,如上述所示,在此間接指定方式中,在寫入數據的正確性的方面,是遜于直接指定方式。
本發(fā)明是關于邊進行正確的寫入數據,同時卻可減少寫入動作所需的時間。
本發(fā)明是具備藉由因應有關于發(fā)光量的數據的電壓、電流而依序驅動的數據線;將因應有關于發(fā)光量的數據的電壓、電流予以依序切換而供給至該數據線的切換電路;連接于前述數據線,使根據因應有關于前述發(fā)光量的數據的電壓、電流的充電電壓依序予以保持的電壓保持電路;根據依據保持于該電壓保持電路的電流的充電電壓而產生驅動電流的驅動電流產生組件;以及藉由來自該驅動電流產生組件的電流而驅動的EL組件。
如此,即在電壓保持電路中,保持設定于數據線的電壓之后,保持因應設定于數據線的電流的電壓。藉由將電壓設定于數據線,即可提早將電壓保持電路的充電電壓設定于預定電壓,且在之后可藉由設定于數據線的電流而正確設定電壓保持電路的充電電壓。
此外,本發(fā)明是具備產生因應供給至柵極的電壓的驅動電流的驅動晶體管;藉由來自該驅動晶體管的驅動電流而驅動的EL組件;在前述驅動晶體管與EL組件之間,控制是否將來自驅動晶體管的驅動電流供給至EL組件的驅動電流控制晶體管;一端連接于驅動晶體管與驅動電流控制晶體管的連接部,而另一端連接于數據線的第1寫入控制晶體管;一端連接于數據線而另一端連接于驅動晶體管的柵極的第2寫入晶體管;以及連接于前述驅動晶體管的柵極,且保持該柵極的電壓的保持電容,其中,因應有關發(fā)光量的數據的數據電壓及數據電流是依序供給至前述數據線,且在將前述控制晶體管及第1寫入晶體管切斷,并對前述數據線供給數據電壓的狀態(tài)下,將前述第2寫入晶體管導通,再將電壓數據寫入前述保持電容,其次對數據線供給數據電流之外,并同時將前述第1寫入晶體管導通,再透過驅動晶體管、第1寫入晶體管,將數據電流流動于數據線,并藉此而透過第2寫入晶體管,將與數據電流相對應的電壓寫入保持電容,接著并藉由將第1及第2寫入晶體管切斷,并將控制晶體管導通,使驅動晶體管產生因應寫入于保持電容的電壓的驅動電流,且將此透過控制晶體管而供給至EL組件并使EL組件發(fā)光。
此外,本發(fā)明的特征是在配置成矩陣狀的各畫素中包括有EL組件,且在控制各畫素的發(fā)光而進行顯示的EL顯示電路中,對應各行而配置多條的數據線,且將該多條的數據線以行方向依序連接每個畫素,并將有關于行方向的畫素的顯示數據,從多條數據線予以依序供給。
如此,藉由設置多條的數據線,即可對于多列的畫素,將數據同時寫入,縮短整體的寫入時間。
此外,前述多條的數據線是可分別切換有關于顯示數據的數據電壓及數據電流兩方而進行供給,并對于各畫素依序供給數據電壓與數據電流而控制各畫素的顯示較為理想。
此外,是以對應于各列而設置2條控制線,同時并于各畫素設置由該2條控制線所控制的多個晶體管,且藉由前述2條控制線,來控制數據電壓對于各畫素的寫入以及數據電流對于各畫素的寫入較為理想。
第1圖是顯示實施形態(tài)的畫素電路的構成圖。
第2圖是用以說明實施形態(tài)的動作的控制時脈的時序圖。
第3圖是說明Vope的圖。
第4圖是顯示實施形態(tài)的周邊電路的構成圖。
第5圖是顯示現有的間接指定的畫素電路的構成圖。
第6圖是顯示現有的直接指定的畫素電路的構成圖。
10、12、16、18TFT 14有機EL組件30水平移位緩存器32垂直移位緩存器C補助電容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茲根據圖式以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
第1圖是為顯示實施形態(tài)的構成圖。在電源Vdd,是連接有p信道的TFT10的源極,而在其漏極中,是透過p信道TFT12而連接有機EL組件14的陽極,且有機EL組件14的陰極為連接于接地。
此外,TFT10的柵極是藉由p信道TFT16而連接于數據線data(data1、data2),并同時透過補助電容C,連接于電源線Vdd。再者,TFT10與TFT12的連接點是透過TFT18連接于數據線Data。
再者,在TFT12的柵極是連接有向列方向延伸的寫入線WriteV,而在TFT16、18的柵極則同樣連接有向列方向延伸的寫入線WriteI。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是與各行(column)相對應而設置有第1數據線data1與第2數據線data2的2條作為數據線data。再者,TFT16、TFT18為每隔1列而交互連接于第1數據線data1與第2數據線data2。
此外,第1及第2數據線data1、data2,是分別透過開關SW1、SW2,而使電流視訊信號Ivideo及電壓動作信號Vope的任意一個得以切換并供給。另外,開關SW1是在信號SW1-I為H時選擇Ivideo,且于SW1-V為H時選擇Vope。此外,開關SW2是在信號SW2-I為H時選擇Ivideo,且SW2-V為H時選擇Vope。
有關于在此種電路中的各種控制時脈,茲根據第2圖來說明。首先,2個時脈CKV1、CKV2,是為了控制對于每隔一列(水平線)的畫素電路的信號,而于每1H(1水平期間)予以互補性的重復H、L。亦即,時脈CKV1為H的期間,時脈CKV2即成為L,并予以重復。
各列的寫入信號WriteV-1、V-2、V-3、…雖是于每2H期間成為L,然而成為此L的時序是在各列以每1H期間依序偏移。從CKV1成為H的時序,在2時脈期間WriteV-1即成為L,并相對于此偏移1H期間,而WriteV-2、WriteV-3依序成為L。
此外,寫入信號WriteI-1、I-2、I-3、…是分別于寫入信號WriteV-1、V-2、V-3的L的后半的1H期間成為L。
再者,開關SW1的控制信號SW1-V,是于寫入信號WriteV-1、V-3、V-5、…為L的期間的前半成為H,而將數據線data1連接于Vope,而開關SW2是在寫入信號WriteV-2、V-4、V-6、…為L的期間的前半成為H,而將數據線data1連接于Vope。
此外,開關SW1的控制信號SW1-I,是寫入信號WriteI-1、I-3、I-5、…為L的期間成為H,而將數據線data2連接于Ivideo,而開關SW2-I是寫入信號WriteI-2、I-4、I-6、…為L的期間成為H,而將數據線data2連接于Ivideo。
在此,茲說明依據此種時脈的1個畫素(圖中的上方的畫素)中的動作。
由于SW1-V成為H,而使開關SW1選擇Vope。
此外,由于WriteV-1為L,WriteI-1為H,而使TFT12、TFT18切斷,TFT16導通,而Vope充電于補助電容C,且設定于TFT10的柵極電位。
在此,此Vope是為根據有關于其畫素的亮度數據(如為RGB別的數據則為RGB別的亮度數據)的電壓值,而藉由此電壓的供給,補助電容C的充電即提早結束。
其次,SW1-V即成為L而SW1-I即成為H。藉此,使開關SW1選擇Ivideo。此外,WriteV-1雖維持L,但由于WriteI-1成為L,而使TFT18導通,且透過來自電源Vdd的TFT10、TFT18,使電流Ivideo流動。再者,在此電流Ivideo流動于TFT10的狀態(tài)中的TFT10的柵極電壓即寫入于補助電容C。在此,如上述所示,TFT10的柵極電壓是由于Vope而被預備性的設定,而Ivideo所產生的充放電量僅有些許,即使藉由多階調時較小的最小亮度電流,亦可提早干涉充放電。
如此一來,由于亮度數據的寫入終了,故WriteV-1、WriteI-1即成為H。藉此,使TFT12導通,而來自電源Vdd的電流即流動于有機EL組件14。在此,TFT10的柵極電壓是設定為Ivideo流動時的電壓,且此電壓藉由補助電容C而保持。于是,流動于有機EL組件14的電流即成為與Ivideo相同。
如此,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是為將Ivideo流動于TFT10而將其柵極電位予以設定的直接指定方式,可進行正確的電流控制。再者,由于可預先藉由Vope而設定柵極電壓,故可大幅縮短亮度數據的寫入所需的時間,亦易于對應多階調的顯示。
在此,有關輸入的電壓Vope,茲根據第3圖來說明。此電壓Vope,并非直接意味視訊信息的電壓,而是賦予使電流信號Ioled流動的TFT10的動作點的電壓情報,該電流信號Ioled為流動于有機EL組件14的亮度信息。換言的,與亮度信息相對應而流動于數據線data的電流Ivideo,應是與流動于有機EL組件14的電流Ioled約略相等(IvideoIoled)。再者,如為將TFT10、18導通而使Ivideo流動時,則是為將該等導通電阻從VDD予以扣除的值,而成為Vope=VDD-(VDS+VTF18)。此外,如是為將電流Ioled流動于有機EL組件14時,則成為TFT12的導通電阻VTFT12、與有機發(fā)光組件的導通電阻Voled、與TFT10的柵極源極感電Vgs的總和,亦即Vope=Voled+V12+Vgs。
如此一來即可決定Vope。再且,由于預先知道組件的特性,故可求得因應亮度信號的Vope。于是,在進行畫素設定的際,亦可藉由預先仿真,求出有關于輸入亮度信號與有關于Vope的變換的曲線,并設置依據此曲線而進行變換的電路,且將此輸出供給作為Vope即可。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是與數據線data1并列而具有數據線data2。再且,垂直方向的各畫素,是交互連接于數據線data1、data2,且于各畫素,以偏移相當于時脈CKV1的1H的時序,進行Vope的寫入、Ivideo的寫入。因此,垂直方向的各畫素的有機EL組件14的發(fā)光開始時序,是分別偏移相當于1H。然后,data1是在2H對第1條線的畫素寫入數據之后,在下一個2H對第3條線的畫素寫入數據,且將此對奇數列的畫素依序進行。此外,data2是在對第2條線的畫素寫入數據之后,對第4條線的畫素寫入數據,且將此對偶數列的畫素依序進行。然后,相對于寫入第1條線的畫素的數據,對于第2條線的畫素的數據寫入,是僅在1H后。于是,即從第1條線的畫素,朝下方依每1H依序進行寫入。因此,對于1畫素的數據寫入需要對于Vope寫入1H,對于Ivideo寫入1H總計為2時脈,但寫入1行數據所需的時間,是與對于1條線,以1H寫入數據的情況相同。
另外,在上述說明中,雖僅就1行的畫素進行了說明,不過實際上在1H期間,是依序進行有關于相當于1列的全畫素的電壓(Vope)寫入,且于下一個1H期間進行有關于相當于1列的全畫素的電流(Ivideo)寫入。再者,在1條線中進行電流寫入時,是在下一列,并列進行電壓寫入。
尤其電壓寫入是以在1H的期間將相當于1條線的全畫素的Vope予以依次將數據加載data1或data2而進行的點順序方式為較佳,而電流寫入則是以在1H的期間將相當于1條線的全畫素的Ivideo予以一次加以加載data1或data2而進行的線順序方式為較佳。此外,關于電流寫入,亦可采行將1條線的畫素分割成多個區(qū)塊,且于該每一區(qū)塊與Ivideo平行而將數據加載該區(qū)塊內的data1或data2的區(qū)塊順序方式。此時,區(qū)塊的數量N,是以電流寫入時間除1H期間的數所決定。例如,將電流寫入時間設為tw時,則N=1H÷tw。藉此,即可確實結束電流寫入。
第4圖是顯示周邊電路的構成。水平移位緩存器30,是控制對1水平線的各畫素寫入數據的時序并予以輸出。亦即,藉由每1畫素因應視訊數據(此時為Vope)的時序的像點時脈CKH1、CKH2,將H位準傳送至1像點時脈的每一期間,且將依序選擇水平方向的畫素的信號予以輸出。
此水平移位緩存器(HSR)30的輸出,是輸入至與1行相對應而設置2個的和柵極AND1、2。對于和柵極AND1是輸入有CKV1,對于和柵極AND2是輸入有CKV2。于是,CKV1為H的際,是從AND1輸出活性化時脈(H時脈),而CKV2為H時則由AND2輸出活性化時脈。
AND1的輸出是成為開關SW1-V的控制信號,而AND2的輸出是成為開關SW2-V的控制信號。開關SW1-V是連接Vope、data1,而開關SW2-V是連接Vope與data2。因此,CKV1為H的1H的期間時,SW1-V即導通,而將依各畫素變化的Vope供給至data1。此外,在CKV1成為L,而CKV2成為H的1H的期間中,SW2-V即導通,而Vope即供給至data2。
另一方面,在此Vope供給至data2的1H的期間中,SW1-T即導通,而對于data1是供給Ivideo。在此,此Ivideo并非點順序的供給,而為線順序或時脈順序的數據。于是,即需將根據依每畫素而變化的視訊數據的電流,流通于相當1H的期間的行的各畫素。為此,故設置與水平畫素數相對應的電流源,且從此處分別產生電流,并將此由SW1-I、SW2-I等輸出。
此外,視訊信號如為電壓信號,亦可對其取樣,且藉由所取樣的值,而產生電流。換言的,如將電壓信號充電于補助電容,并以充電于此補助電容的電壓來驅動晶體管并產生電流時,可使其發(fā)揮作為各行Ivideo的電流源功能。
此外,在垂直方向上,是設置有輸入CKV1、CKV2的垂直移位緩存器32(VSR1至VSRn)。垂直移位緩存器32是將各列緩存器分別成為2H的期間H的選擇信號予以輸出。此外,成為此選擇信號的H的時序,是依每1水平線而僅偏移1H,由此,上方的列的選擇信號成為H的后半的1H為下方的列的選擇信號亦成為H。
1列的選擇信號是輸出作為藉由反相器INV而逆轉的WriteV-1,并同時透過輸入下一列選擇信號的非和柵極NAND輸出WriteI-1。由于選擇信號是依序每2個地成為H,故如第2圖所示WriteV-1、2、3、…、WriteI-1、2、3、…即由垂直移位緩存器32輸出。
如此一來,依據第4圖的電路,是輸出第2圖所示的信號,且進行上述各畫素的顯示動作。尤其依據本實施形態(tài)的電路,在各畫素的顯示中,是以點順序而使電壓信號Vope寫入至補助電容C,且之后在1H的期間,使在將電流信號Ivideo流通于驅動TFT10的狀態(tài)下的驅動TFT10的柵極電壓寫入至補助電容C。再者,藉由之后1H的期間寫入至補助電容C的電壓,而使流動于驅動TFT10的電流流動于有機EL組件14而發(fā)光。如此,由于預先對補助電容C進行電壓寫入,故數據的寫入僅需少許時間,即可將多階調的數據在較短的時間寫入至補助電容C。然后,實際上寫入至補助電容C的數據,是為將電流Ivideo流動于驅動TFT10而決定的直接指定方式,可進行非常正確的數據寫入。
另外,在上述的例中,雖是將數據線設為2條,而進行由1H期間電流的數據寫入,但數據線并不以2條為限,亦可更多條。例如,亦可設成3條而進行2H的期間電流的數據寫入。
綜上所述,依據本發(fā)明,是在電壓保持電路中,保持設定于數據線的電壓之后,將因應設定于數據線的電流的電壓予以保持。藉由將電壓設定于數據線,而可提早將電壓保持電路的充電電壓設定于預定電壓,并于之后藉由設定于數據線的電流而可正確地設定電壓保持電路的充電電壓。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場發(fā)光(EL)顯示電路,其特征在于藉由因應有關于發(fā)光量的數據的電壓、電流而依序驅動的數據線;將因應有關于發(fā)光量的數據的電壓、電流予以依序切換而供給至該數據線的切換電路;連接于前述數據線,使根據因應有關于前述發(fā)光量的數據的電壓、電流的充電電壓依序予以保持的電壓保持電路;根據依據保持于該電壓保持電路的電流的充電電壓而產生驅動電流的驅動電流產生組件;以及藉由來自該驅動電流產生組件的電流而驅動的電場發(fā)光(EL)組件。
2.一種電場發(fā)光(EL)顯示電路,其特征在于產生因應供給至柵極的電壓的驅動電流的驅動晶體管;藉由來自該驅動晶體管的驅動電流而驅動的電場發(fā)光(EL)組件;在前述驅動晶體管與EL組件之間,控制是否將來自驅動晶體管的驅動電流供給至EL組件的驅動電流控制晶體管;一端連接于驅動晶體管與驅動電流控制晶體管的連接部,而另一端連接于數據線的第1寫入控制晶體管;一端連接于數據線而另一端連接于驅動晶體管的柵極的第2寫入晶體管;以及連接于前述驅動晶體管的柵極,且保持該柵極的電壓的保持電容,其中,因應有關發(fā)光量的數據的數據電壓及數據電流是依序供給至前述數據線,且在將前述控制晶體管及第1寫入晶體管切斷,并對前述數據線供給數據電壓的狀態(tài)下,將前述第2寫入晶體管導通,再將電壓數據寫入前述保持電容,其次對數據線供給數據電流之外,并同時將前述第1寫入晶體管導通,再透過驅動晶體管、第1寫入晶體管,將數據電流流動于數據線,并藉此而透過第2寫入晶體管,將與數據電流相對應的電壓寫入保持電容,接著并藉由將第1及第2寫入晶體管切斷,并將控制晶體管導通,使驅動晶體管產生因應寫入于保持電容的電壓的驅動電流,且將此透過控制晶體管而供給至EL組件并使EL組件發(fā)光。
3.一種電場發(fā)光(EL)顯示電路,其特征在于是于配置成矩陣狀的各畫素中包括有電場發(fā)光(EL)組件,且控制各畫素的發(fā)光而進行顯示,其中,對應各行而配置多條的數據線,且將該多條的數據線以行方向依序連接每個畫素,并將有關于行方向的畫素的顯示數據,從多條數據線予以依序供給。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場發(fā)光(EL)顯示電路,其特征在于前述多條的數據線是可分別切換有關于顯示數據的數據電壓及數據電流兩方而進行供給,并對于各畫素依序供給數據電壓與數據電流而控制各畫素的顯示。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場發(fā)光(EL)顯示電路,其特征在于是以對應于各列而設置2條控制線,同時并于各畫素設置由該2條控制線所控制的多個晶體管,且藉由前述2條控制線,來控制數據電壓對于各畫素的寫入以及數據電流對于各畫素的寫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可邊進行正確的數據寫入,同時卻可減少寫入動作所需的時間。其解決方式在于首先,藉由將WriteI-1設為H、WriteV-1設為L,將TFT(18)導通,將TFT(12、16)切斷,而且將開關SW1連接于Vope,且將Vope充電于補助電容C。其次,藉由將WriteI-1設為L,將TFT(16)導通,且將開關SW1連接于Ivideo,并透過TFT(10、18、16)來使電流Ivideo流動。藉此,使Ivideo流動于TFT(10)的狀態(tài)的正確的柵極電壓值充電至輔助電容C。接著,將WriteV-1、WriteI-1設為H,將TFT(16、18)切斷,將TFT(14)導通,而藉由保持于補助電容C的電壓,透過TFT(10、12),使電流流通于有機電場發(fā)光(EL)組件(14)。
文檔編號H05B33/14GK1541033SQ20041003093
公開日2004年10月27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3月31日
發(fā)明者松本昭一郎 申請人:三洋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