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卷揚機用制動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141397閱讀:19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卷揚機用制動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制動機構,具體而言,涉及適用于電梯用卷揚機的制動機構。
背景技術
圖20為以往的卷揚機的制動機構的含有部分截面的主視圖。圖中,斜線部分及虛線部分表示截面。
如圖20所示,制動機構包括并由固定鐵心2、可動鐵心4及閘瓦6構成。
在固定鐵心2的中心部設有導孔14。另外,固定鐵心2上還設有線圈16及推壓彈簧20。
可動鐵心4上設有導柱32。導柱32貫穿設于固定鐵心2的導孔14中,由此,可動鐵心4以可動的狀態(tài)裝配于固定鐵心2上。
在可動鐵心4上的與固定鐵心2相對的面的相反側,設有閘瓦6。
在如此構成的制動機構中,當設于固定鐵心2的線圈16中通過電流時,可動鐵心4被吸附至固定鐵心2側。此時,閘瓦6與可動鐵心4一起被拉向固定鐵心2側,從制動面50分離。該狀態(tài)時,卷揚機處于可轉動的狀態(tài),處于制動解除的狀態(tài)。
而當流通于線圈16中的電流被切斷時,可動鐵心4與固定鐵心2之間的吸引力減小。當設置于固定鐵心2上的推壓彈簧20將可動鐵心4推至閘瓦6側的力大于該吸引力時,可動鐵心4與閘瓦6一起向制動面50側移動。由此,閘瓦6被推至制動面50上,卷揚機處于被制動狀態(tài)。
在如上述方式動作的制動機構中,制動面50上受到閘瓦6的反復推壓。因此,制動面50有時會發(fā)生撓曲。而當制動面50上發(fā)生撓曲時,即使在解除制動時、閘瓦6有時也會與制動面50相擦,因此,在制動面50與閘瓦6之間沾有磨損粉,從而產(chǎn)生制動器的制動力減弱的擔心。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以解決如上所述的、因制動面上發(fā)生撓曲變形引起閘瓦與制動面相擦,從而使制動器的制動力減弱的問題作為目的,提出了即使在制動面上發(fā)生撓曲變形的場合,也可確保一定程度的制動力的、經(jīng)改良的制動機構的方案。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fā)明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具備固定構件;與上述固定構件相對的可動構件;及在其一個面上與上述可動構件連接,而上述的一個面的相反側的面與設于卷揚機的旋轉部分的制動面相對的制動構件,上述固定構件,包括將上述可動構件與上述制動構件一起推向上述制動面?zhèn)鹊膹椥詷嫾?;及通入電流,可將上述可動構件與上述制動構件一起拉向上述固定構件的線圈,上述可動構件與上述制動構件的連接部,包括對上述制動構件與上述可動構件的連接的傾斜進行調(diào)整的制動面?zhèn)日{(diào)整構件。
或者,本發(fā)明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上述制動面?zhèn)日{(diào)整構件,具備前端加工成球面的本體部;與上述球面接觸的球面座承受部;設與上述球面座承受部周圍、以上述本體部可微動于球面座承受部的狀態(tài)、對上述本體部進行支承的支承構件,通過使上述球面滑動于上述球面座承受部,對上述制動構件的傾斜進行調(diào)整。
或者,本發(fā)明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上述本體部與上述制動構件連接,上述球面座承受部及上述支承構件與上述可動構件連接。
或者,本發(fā)明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上述制動構件,在與上述制動面相對的面上設有凹部,上述本體部,包括貫穿上述制動構件的螺紋部及與上述螺紋部嵌合的螺母部,上述螺紋部由設于上述凹部的上述螺母部固定。
或者,本發(fā)明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
上述本體部,與上述可動構件連接;上述球面座承受部及上述支承體,與上述制動構件連接。
由此,即使在制動面上有撓曲變形的場合,將制動構件推壓至制動面上時,可調(diào)整角度而將制動構件整個面推壓至制動面上。從而,可確保制動機構的制動強度。
或者,本發(fā)明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上述卷揚機用制動機構,還具備在上述可動構件被拉至上述固定構件時,對上述固定構件及上述制動構件的距離進行調(diào)整的固定構件側調(diào)整構件。
或者,本發(fā)明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上述固定構件側調(diào)整構件,包括設置成從上述固定構件貫穿上述可動構件的多個突出部,上述的多個突出部,當上述可動構件被拉至上述固定構件時,其前端與上述制動構件接觸。
或者,本發(fā)明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上述固定構件側調(diào)整構件,包括設于上述制動構件、向上述固定構件側突出的多個突出部,及設于上述固定構件、在與上述的多個突出部相對的位置上,貫穿上述可動構件而突出的相對部,上述突出部的前端與上述相對部的前端,當上述可動構件被拉至上述固定構件時,互相接觸。
或者,本發(fā)明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上述的多個突出部,其前端上具有突出部用彈性構件。
或者,本發(fā)明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上述固定構件側調(diào)整構件,包括3根上述的突出部,上述3根突出部的每根長度都相同,且上述突出部相連而成的三角形的重心與上述連接部的中心一致。
或者,本發(fā)明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上述卷揚機用制動機構還具有當上述可動構件被推壓至上述制動面?zhèn)葧r,能對上述可動構件與上述制動構件之間的距離進行調(diào)整的可動構件側調(diào)整構件。
或者,本發(fā)明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上述可動構件側調(diào)整構件,包括設于上述可動構件的、向上述制動面?zhèn)韧怀龅亩鄠€突出部,
上述的多個突出部,當上述可動構件被推壓至上述制動面?zhèn)葧r,其前端與上述制動構件接觸。
或者,本發(fā)明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上述固定構件側調(diào)整構件,包括設于上述制動構件、向上述可動構件側突出的多個突出部,上述突出部,當上述可動構件被推壓至上述制動面?zhèn)葧r,其前端與上述可動構件接觸。
或者,本發(fā)明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上述的多個突出部,其前端設有突出部用彈性體。
或者,本發(fā)明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上述可動構件側調(diào)整構件,包括3根上述突出部,上述3根突出部的每根長度都相同,上述突出部相連而成的三角形的重心與上述連接部的中心一致。
或者,本發(fā)明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具備設置成與上述制動構件的一個面接觸并且可對傾斜進行調(diào)整的側板;及與上述的一個面相對的面接觸、將上述制動構件向上述側板方向推壓的側板用彈性構件,上述制動構件,當上述可動構件被拉至上述固定構件時,沿上述側板移動。
由此,當固定構件與可動構件被拉近時,可對固定構件或可動構件與制動構件間的距離進行調(diào)整的同時進行吸引。因而,在吸引狀態(tài)時,由于可使制動構件與無撓曲變形的原來的制動面保持平行,因而,可一定程度地縮短制動面與制動構件間距離及可動鐵心與固定鐵心的吸附面間的距離。為此,不需要強大的吸引力,可實現(xiàn)制動機構的小型化。
或者,本發(fā)明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上述固定構件在中心部設有貫穿孔,上述可動構件在中心部設有軸心,上述軸心貫穿于上述貫穿孔;當上述可動構件向上述固定構件側或上述制動面?zhèn)纫苿訒r,上述軸心在上述貫穿孔內(nèi)移動。
或者,本發(fā)明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上述固定構件,于中央部設有具有底部的卡合孔;
上述可動構件,設有與上述卡合孔相卡合的卡合片;上述卡合片具備設于上述卡合孔與上述卡合片間形成的間隙中的卡合孔用彈性構件;上述卡合片,當上述可動構件向上述固定構件側或上述制動面?zhèn)纫苿訒r,在所述卡合孔內(nèi)移動。
或者,本發(fā)明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上述固定構件,包括設于與上述彈性構件的相對位置的彈性構件支架;上述彈性構件支架,其上一部分與上述可動構件連接,上述彈性構件支架周圍設有彈性構件支架用彈性構件;上述彈性構件支架,當上述可動構件向上述固定構件側或上述制動面?zhèn)纫苿訒r,與上述可動構件一起移動。
或者,本發(fā)明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上述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具備設置于與上述可動構件互相相對的位置上的、向上述可動構件的中心方向且與上述可動構件的移動方向垂直的方向施加負荷的上述可動構件用彈性構件。
由此,因可將可動構件的移動方向導向適宜的方向,故可對可動構件及制動構件因移動引起的偏離進行抑制。從而,可實現(xiàn)制動機構的小型化。
附圖的簡單說明

圖1為含部分截面的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1的卷揚機制動機構的主視圖。
圖2為圖1的制動機構的A-A’截面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1的制動機構的、用于說明制動發(fā)生時的狀態(tài)的含部分截面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1的制動機構的、用于說明制動解除時的狀態(tài)的含部分截面的俯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1的制動機構的、用于說明制動發(fā)生時的狀態(tài)的含部分截面的俯視圖。
圖6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2的卷揚機制動機構的、含部分截面的主視圖。
圖7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3的制動機構的、含部分截面的主視圖。
圖8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4的制動機構的、含部分截面的主視圖。
圖9及圖10分別為對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4的制動機構的制動發(fā)生及解除狀態(tài)加以說明的俯視圖。
圖11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5的制動機構的、含部分截面的主視圖。
圖12、13、14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6的制動機構的、含部分截面的俯視圖。
圖15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7的制動機構的、含部分截面的主視圖。
圖16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8的制動機構的、含部分截面的主視圖。
圖17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9的制動機構的、含部分截面的主視圖。
圖18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10的制動機構的、含部分截面的主視圖。
圖19為制動機構的間距調(diào)整螺栓放大截面圖,圖19(a)、19(b)表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1中的間距調(diào)整螺栓,圖19(c)、19(d)表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10中的間距調(diào)整螺栓。
圖20為用于以往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的、含部分截面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加以說明。在各附圖中對相同的或相當?shù)牟糠植捎猛痪幪枺喡阅酥潦÷栽摬糠值恼f明。
首先,依據(jù)圖1至圖3對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1加以說明。
圖1為含部分截面的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1的卷揚機制動機構的主視圖。圖2為圖1的制動機構的A-A’截面圖。
以下,使用圖1、圖2對制動機構100的構造進行說明。圖1、圖2中,斜線部分及虛線部分表示截面。圖1表示的主要為制動機構100中的右側部分的正面,而實際上制動機構100是左右對稱的。
如圖1、圖2所示,制動機構100包括并由固定鐵心2、可動鐵心4及閘瓦6構成。
固定鐵心2由支承體12固定,由此,固定鐵心2被固定于卷揚機本體上。
固定鐵心2上,于中心部設有導孔14。另外,如圖2所示,還設有以導孔14為中心、環(huán)繞與圖1的紙面的垂直面的線圈16。另外,在線圈16的內(nèi)側,在導孔14的上下方,分別設有彈簧支架18,在各彈簧支架18上裝配有推壓彈簧20。進而,在固定鐵心2的上部,以突出于固定鐵心2的正面?zhèn)?在圖2中為左側)的形態(tài),設置有檢測開關22。另外,在固定鐵心2的與可動鐵心4的相向面上,設有3個安裝構件24。該3個安裝構件24相連形成的三角形的重心與導孔14的中心相一致,且也與固定鐵心2的重心相一致。另外,3根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通過鎖緊螺母28而固定于各安裝構件24上。各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的前端部分處理成球面。另外,3根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被調(diào)整成,當處于勵磁狀態(tài)時,可動鐵心4與閘瓦6相平行。
可動鐵心4的中心設有導柱32。導柱32向固定鐵心2側突出。該導柱32的突出部貫穿固定鐵心2的導孔14,由此,固定鐵心2與可動鐵心4以可動的狀態(tài)組配在一起。另外,在可動鐵心4上的3個位置上設有貫穿孔34。該3個貫穿孔34的設置位置,分別與固定鐵心2的各安裝構件24的位置對應,設于固定鐵心2上的安裝構件24貫穿于各貫穿孔34中。該3個貫穿孔34相連所成三角形的重心與導柱32的中心相一致,并與可動鐵心4的重心相一致。
另外,可動鐵心4的與固定鐵心2相對面的相反面的中心部設有球面座承受部36。而在球面座承受部36的周圍設有將其圍住的板簧38。
在閘瓦6的與可動鐵心4相對的面上,通過鎖緊螺母42,設有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的前端設有球面座部46。球面座部46被設置成與可動鐵心4的球面座承受部3 6相接。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的前端由板簧38支承,且,球面座部46被裝配成可在球面座承受部36的表面滑動。由此,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以可微動的狀態(tài),與可動鐵心4連接。
另外,閘瓦6的與可動鐵心4相對的面的相反側的面與制動面50相對。
可動鐵心4與固定鐵心2的相對面,當制動解除、制動發(fā)生之際,相互吸附或分離。該相對的2個面在說明書中稱為吸附面。該吸附面被設置成,當處于制動狀態(tài)時,其間保持g1的距離。
另外,在實施形態(tài)1中,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的前端和與其相對的閘瓦6的表面之間,當處于制動狀態(tài)時,保持g2的距離。距離g2略小于距離g1。
圖3為制動機構100的、用于說明制動發(fā)生時的狀態(tài)的含部分截面的俯視圖,圖4為制動機構100的、用于說明制動解除時的狀態(tài)的含部分截面的俯視圖,圖5為制動機構100的、用于說明制動發(fā)生時的狀態(tài)的含部分截面的俯視圖。圖3、4、5中斜線部分及虛線部分表示截面。
以下,參照圖1~5,對實施形態(tài)1的制動機構100的制動發(fā)生、解除時的動作進行說明。
當線圈16中的電流被切斷時,可動鐵心4與固定鐵心2之間不產(chǎn)生吸引力。該狀態(tài)下,可動鐵心4僅受到彈簧20將之推向制動面50側的力。由此,閘瓦6隨同可動鐵心4的動作而被推壓至制動面50上,從而發(fā)生制動。在本說明書中,將該狀態(tài)稱為無勵磁狀態(tài)。如上所述,在無勵磁狀態(tài)下,固定鐵心2的吸附面與可動鐵心4的吸附面的距離為g1,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的前端和與其相對的閘瓦6表面之間的距離為g2。
而當線圈16中有電流流動時,可動鐵心4與固定鐵心2之間產(chǎn)生吸引力。當該吸引力大于彈簧20將可動鐵心4推向制動面50側的推力時,可動鐵心4被拉向固定鐵心2側,其后,可動鐵心4與固定鐵心2處于吸附狀態(tài)。此時,閘瓦6隨可動鐵心4被拉離制動面50,從而制動被解除。在本說明書中,將該狀態(tài)稱為勵磁狀態(tài)。
在勵磁狀態(tài)中,若再次切斷線圈16中的電流,可動鐵心4與固定鐵心2之間的吸引力消失。當與固定鐵心2與可動鐵心4間的吸引力相比,彈簧20對可動鐵心4的推力較大時,可動鐵心4被推向制動面50側。作為其結果,閘瓦6被推壓至制動面50上,發(fā)生制動,再次回到無勵磁狀態(tài)。
如此,通過對線圈16中的電流加以控制,使制動機構100發(fā)生制動或解除制動。
當將可動鐵心吸引至固定鐵心2側,或將其推壓至制動面?zhèn)葧r,因設于可動鐵心4上導柱32及固定鐵心2側的導孔14的作用,可動鐵心4與固定鐵心2的相對的吸附面能以大體上相互平行的狀態(tài)進行動作。
另外,制動面50上無撓曲變形時,閘瓦6以設于其上的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垂直于制動面50的狀態(tài),即,閘瓦6以與可動鐵心4的相向的面相互間保持平行的狀態(tài),隨可動鐵心4進行移動。
而當制動面50上存在撓曲變形時,在無勵磁狀態(tài)下,閘瓦6的與制動面50的相對的面,以沿制動面50的狀態(tài),被推壓而與制動面50相接觸。對于該場合下的制動機構1 00的動作情況,例舉如圖3、圖4所示的制動面50偏離原來位置、于正面?zhèn)?圖3、圖4中為下方)產(chǎn)生開角Δd的狀態(tài)進行說明。
閘瓦6在無勵磁狀態(tài)下,以沿制動面50的狀態(tài),被推壓與制動面50相接觸。此時,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的前端的球面座部46,在球面座承受部36中滑動,偏移、而產(chǎn)生開角,由此,對應于該制動面50的撓曲變形而對閘瓦6的傾度進行調(diào)節(jié),使閘瓦6整個面與制動面50相接觸。
接著,對從無勵磁狀態(tài)轉變成勵磁狀態(tài)的場合加以說明。
無勵磁狀態(tài)時,可動鐵心4與固定鐵心2的吸附面間的距離為g1,該狀態(tài)下,兩吸附面相距最遠。因此,此時的閘瓦6處于離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的前端距離最遠的狀態(tài)。
在制動面50上存在撓曲變形而于正面?zhèn)犬a(chǎn)生開角Δd的場合,設于背面?zhèn)鹊?根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的前端與閘瓦6間的距離小于設于正面?zhèn)鹊膬A斜調(diào)整螺栓26的前端與閘瓦6之間的距離。因此,當線圈16中開始通入電流,可動鐵心4與固定鐵心2之間的距離被縮短時,閘瓦6首先被推壓至設于背面?zhèn)鹊膬A斜調(diào)整螺栓26上。由此,閘瓦6在受到向固定鐵心2側方向的吸引的同時,相反地,從背面?zhèn)鹊膬A斜調(diào)整螺栓26受到朝向制動面50側的推力。因而,閘瓦6的背面部分不向固定鐵心2側移動,閘瓦6在正面?zhèn)鹊膬A斜調(diào)整螺栓26與閘瓦6之間小距離范圍內(nèi)被拉向固定鐵心2側。此時,球面座部46在球面座承受部3 6上滑動而轉動,由此對傾斜進行調(diào)整。
如上所述,當閘瓦6與可動鐵心4的表面處于平行狀態(tài)時,各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的前端和與其相對的閘瓦6之間的距離g2略小于距離g1。因而,當可動鐵心4與固定鐵心2完全吸附時,所有的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與閘瓦6處于相接觸的狀態(tài),回復成平行狀態(tài)。
另外,各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在勵磁狀態(tài)時,可調(diào)整成使可動鐵心4與閘瓦6平行。因此,即使在如圖5所示的可動鐵心4向固定鐵心2不平行地移動時,在勵磁狀態(tài)下,通過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離固定鐵心2表面的距離可被調(diào)整成為一定。因此,可使閘瓦6與制動面50的距離保持平行地、返回勵磁狀態(tài)。
如上所述,采用制動機構100,即使在制動面50上產(chǎn)生撓曲變形的場合,閘瓦6也以其整個面與制動面50相抵接。因此,不受制動面50撓曲變形的影響,可保持制動機構的制動力。
另外,當從無勵磁狀態(tài)向勵磁狀態(tài)轉換時,通過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可使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與可動鐵心4回復成垂直狀態(tài),即,可使閘瓦6與可動鐵心4回復成平行的狀態(tài),并能使可動鐵心4與固定鐵心2相吸附。為此,制動面50和與其相對的閘瓦6的相對面之間可回復成相平行的狀態(tài)。
例如,在閘瓦6以傾斜的狀態(tài)被吸引的場合,須對閘瓦6與制動面50間距離縮至最短的部分及因制動面50上的撓曲變形而使與閘瓦6間的距離縮短的部分加以考慮,當制動面50轉動時,為不使制動面50與閘瓦6間發(fā)生碰撞,必須有余量地對制動面50與閘瓦6間的距離進行設定。為此,為不使閘瓦6與制動面50相擦,以確保制動機構的制動力,必須將裝置設定成大尺寸。然而,對于本發(fā)明的制動機構100而言,由于可吸引成使制動面50與閘瓦6處于平行的狀態(tài),故不須考慮閘瓦6的傾斜,在對制動面50與閘瓦6間的距離進行設定時,僅加入因撓曲變形所需的余量便可。因而,可實現(xiàn)制動機構的小型化。
此外,本實施形態(tài)中,對制動面50從原來的位置向正面?zhèn)乳_角的情況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對于向其他方向傾斜的情況,也可通過3個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對傾斜進行調(diào)整。
另外,在實施形態(tài)1中,設有3根傾斜調(diào)整螺栓。這是由于當至少設置有3根傾斜調(diào)整螺栓時,使面得以確定,因而可對傾斜進行調(diào)整之緣故。然而,本發(fā)明的傾斜調(diào)整螺栓并不限于3根,也可具備3根以上的傾斜調(diào)整螺栓。
另外,實施形態(tài)1中,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在勵磁狀態(tài)時,將可動鐵心4與閘瓦6調(diào)整成平行,且使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相連而成的三角形的重心與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的中心一致。這是由于通過使固定鐵心2與閘瓦6間距離保持一定,而使閘瓦6與無撓曲變形的原來的制動面50達到平行的緣故。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對于使固定鐵心2與閘瓦6間保持平行的構造以外的場合,依據(jù)其傾斜角度,對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的長度進行調(diào)節(jié)而進行對重心的設定便可。
另外,實施形態(tài)1中,對于同時具備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及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的情形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僅具備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即使在只具備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時,至少當閘瓦6與制動面50相抵接時,由于可用閘瓦6的整個面與制動面50相接觸,因而可確保制動機構100的制動力。
另外,實施形態(tài)1中,傾斜調(diào)整螺栓的前端呈球面狀。由此,因傾斜調(diào)整螺栓與閘瓦以1點相接觸,故而,可更為順滑地對閘瓦的傾斜進行調(diào)整。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前端也可以呈諸如平面狀、尖銳狀等其他的形狀。
以下,依據(jù)圖6對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2進行說明。
圖6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2的卷揚機制動機構110的、含部分截面的主視圖。圖6中,斜線部分及虛線部分表示截面。圖6與圖1同樣,表示了制動機構110的右側部分,實際上從正面觀察時,制動機構110是左右對稱的。
制動機構110與實施形態(tài)1的制動機構100相類似。然而,在制動機構110的固定鐵心2上僅設置了安裝構件24,未設置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及鎖緊螺母28。
另一方面,制動機構110中,在閘瓦6上的3個位置處,通過鎖緊螺母54而設置有傾斜調(diào)整螺栓52。該3個傾斜調(diào)整螺栓52相連而成的三角形的重心與閘瓦6的重心相一致。另外,各傾斜調(diào)整螺栓52設置于與安裝構件24相對的各位置上。傾斜調(diào)整螺栓52的前端加工成球面。
傾斜調(diào)整螺栓52的前端和與其相對的安裝構件24的表面的距離g2,與實施形態(tài)1同樣,略小于無勵磁狀態(tài)下的可動鐵心4與固定鐵心2間的吸附面間的距離g1。
另外,制動機構110中,與制動機構100相反,在閘瓦6側設置有球面座承受部56及板簧58,于固定鐵心4側通過鎖緊螺母60設有間距調(diào)整螺栓62。另外,在間距調(diào)整螺栓62的前端,設有球面座部64。此外,間距調(diào)整螺栓62的中心與閘瓦6的重心相一致。
以下,對如此構成的制動機構110的制動發(fā)生及解除的情形加以說明。
在制動機構110中與制動機構100的情形相同,通過對流通于線圈16中的電流進行控制,可使制動發(fā)生或解除。此時,若制動面50上無撓曲變形,可動鐵心4與閘瓦6,以其間保持一定的間隔的狀態(tài),閘瓦6被推壓至制動面50上,或者,被拉至固定鐵心2側。即,在制動面50上無撓曲變形的狀態(tài)下,可動鐵心4及閘瓦6,向與間距調(diào)整螺栓54及導柱32相垂直的方向移動。
而在制動面50上存在撓曲變形的場合,在無勵磁狀態(tài)下,與實施形態(tài)1的制動機構100同樣,球面座部64在球面座承受部56中滑動,調(diào)整偏差,使閘瓦6沿制動面50上的撓曲形狀、以整個面與制動面50相接觸。
當通入電流,可動鐵心4開始受到吸引時,設于閘瓦6的3個傾斜調(diào)整螺栓52中與安裝構件24距離最近的部分,首先與安裝構件24相接觸。因而,閘瓦6被該部分的安裝構件24朝著與吸引方向的相反方向推回,在對位置進行修正的同時轉入勵磁狀態(tài)。
由此,固定鐵心2與可動鐵心4及閘瓦6的與可動鐵心4相對的面,在勵磁狀態(tài)下,可回復至平行的狀態(tài)。另外,該狀態(tài)下,無撓曲變形的原來的狀態(tài)的制動面50,和閘瓦6的與制動面50相對的面間保持平行。
其他部分因與實施形態(tài)1相同而省略說明。
如上所述,制動機構110中,于閘瓦6側設有傾斜調(diào)整螺栓52及球面座承受部56等,于可動鐵心4側設有間距調(diào)整螺栓62等。由此,與實施形態(tài)1同樣,在制動面50上存在撓曲變形的場合,于無勵磁狀態(tài)下,可用閘瓦6的整個面與制動面50相接觸,從而確保了制動機構110的制動力。另外,在勵磁狀態(tài)下,可使閘瓦6回復至與制動面50平行的正常位置。因此,與閘瓦6傾斜著受到吸引的場合相比,可縮短制動面50與閘瓦6間的距離。為此,可縮小制動機構110的尺寸,實現(xiàn)卷揚機整體的小型化。
此外,在實施形態(tài)2中,于閘瓦6側設置傾斜調(diào)整螺栓52及球面座承受部56等,于可動鐵心4側設置間距調(diào)整螺栓62等。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將傾斜調(diào)整螺栓52等設于閘瓦6側、將球面座承受部56與制動機構100同樣地設于可動鐵心4側。另外,例如,也可不設傾斜調(diào)整螺栓52,而僅設間距調(diào)整螺栓62等。
另外,與對實施形態(tài)1所作的說明同樣,本發(fā)明中的傾斜調(diào)整螺栓52并不限于3根,并且也不限于所有傾斜調(diào)整螺栓具有相同的長度。
以下,依據(jù)圖7對實施形態(tài)3進行說明。
圖7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3的制動機構120的、含部分截面的主視圖。圖7中,斜線部分及虛線部分表示截面。圖7與圖1同樣,表示了制動機構120的右側部分,實際上從正面觀察時,制動機構120是左右對稱的。
如圖7所示,制動機構120與實施形態(tài)1的制動機構100相類似。
然而,在制動機構120中,在安裝于固定鐵心2的各安裝構件24上,取代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及鎖緊螺母28而設有螺紋部66。另外,螺紋部66上裝配有鎖緊螺母68,另外,還依次地裝配有螺母70、彈簧支架72、小彈簧74。小彈簧74與閘瓦6相對并相接觸。
另外,對各小彈簧74進行設定,使勵磁狀態(tài)下,各小彈簧74對球面座部46中心周圍所產(chǎn)生的轉矩f1×R1=f2×R2=f3×R3,并且,對板簧3 8進行設定,使勵磁狀態(tài)下,板簧3 8的拉力F>f1+f2+f3。此處,對各小彈簧74對閘瓦6產(chǎn)生的將其推壓至制動面50側的方向的推力分別以f1、f2、f3表示,對球面座部46中心與各小彈簧74的中心之間的距離分別以R1、R2、R3表示,并且,對板簧38施于可動鐵心4與閘瓦6間的拉力以F表示。
在如此構成的制動機構120中,與制動機構100同樣,在無勵磁狀態(tài)下,通過使球面座部46滑動于球面座承受部36,對閘瓦6的角度進行調(diào)整使之與制動面50相接觸,從而將閘瓦6推壓至制動面50上。
另外,當處于勵磁狀態(tài)時,與制動機構100中相同,由安裝構件24及設于該處的螺紋部66及鎖緊螺母68、小彈簧74等的作用,閘瓦6與可動鐵心4間距離短的部分,受到與吸引方向相反方向的推力。由此,閘瓦6在其傾斜得到調(diào)整的同時,閘瓦6的與可動鐵心4相對的面與可動鐵心4平行地受到吸引。
另外,制動機構120中,對吸引時的傾斜進行調(diào)整的部分,與制動機構100不同,設有小彈簧74等。在無勵磁狀態(tài)、即制動發(fā)生時,因閘瓦6沿制動面50傾斜,各小彈簧74對球面座部46中心周圍產(chǎn)生的轉矩f1×R1、f2×R2、f3×R3數(shù)值各不相同。
而當處于勵磁狀態(tài)時,即,制動解除時,固定鐵心2與可動鐵心4以相接觸的狀態(tài)受到吸附。勵磁狀態(tài)時,各小彈簧74對球面座部46中心周圍所產(chǎn)生的轉矩被設定成f1×R1=f2×R2=f3×R3,并對板簧38的拉力進行選定,使F>f1+f2+f3。因此,在勵磁狀態(tài)時,閘瓦6也不會從可動鐵心4分離,且,因小彈簧74的作用,由閘瓦6的傾斜引起的轉矩始終向獲得均衡的方向得到強制性調(diào)整,由此,可保持閘瓦6與制動面50平行。
此外,本實施形態(tài)中,作為閘瓦6的傾斜調(diào)整裝置,依次將螺紋部66、鎖緊螺母68、螺母70、彈簧支架72及小彈簧74安裝于可動鐵心4上。然而,本發(fā)明的傾斜調(diào)整裝置并不限于此,在勵磁狀態(tài)下,只要球面座中心部的轉矩可保持規(guī)定數(shù)值,也可以是采用其他彈性體的裝置等。且,與實施形態(tài)2同樣,也可將這些傾斜調(diào)整裝置設于閘瓦6側。另外,實施形態(tài)2中雖將螺紋部66等設于3處位置,但與實施形態(tài)1同樣,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
另外,本實施形態(tài)中,將小彈簧74對球面座部46中心周圍產(chǎn)生的轉矩作成在平行狀態(tài)時成為一定。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對于固定鐵心2與閘瓦6間保持平行的構造以外的場合,可對小彈簧74進行設定,使達到規(guī)定的角度時的轉矩成為一定。
以下,依據(jù)圖8對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4進行說明。
圖8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4的制動機構130的、含部分截面的主視圖。圖8中,斜線部分及虛線部分表示截面。圖8與圖1同樣,表示了制動機構130的右側部分,實際上從正面觀察時,制動機構130是左右對稱的。
如圖8所示,制動機構130與實施形態(tài)1的制動機構100相類似。然而,制動機構130中,固定鐵心2上不具備安裝構件24、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鎖緊螺母28。另外,可動鐵心4上未設置與這些構件對應的貫穿孔34。
在制動機構130中,可動鐵心4中埋入3個傾斜調(diào)整螺栓76,通過鎖緊螺母78而固定。3個傾斜調(diào)整螺栓相連而成的三角形的重心與球面座部46的中心相一致。另外,3個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被調(diào)整成,當處于勵磁狀態(tài)時,可動鐵心4與閘瓦6相平行。而且,在無勵磁狀態(tài)時,可動鐵心4與固定鐵心2被保持成平行的狀態(tài)下,傾斜調(diào)整螺栓76的前端與閘瓦6保持g2的距離。另外,與實施形態(tài)1同樣,距離g2略小于可動鐵心4與固定鐵心2的制動面間的距離g1。
圖9及圖10分別為對制動機構130的制動發(fā)生及解除狀態(tài)加以說明的俯視圖。該俯視圖與圖3、4同樣,為圖2中從B-B部分觀察的俯視圖。因此,圖中下方部分表示圖8中的正面?zhèn)取?br> 以下,依據(jù)圖9、圖10,對可動鐵心4相對于固定鐵心2發(fā)生傾斜的場合中,從勵磁狀態(tài)轉換成無勵磁狀態(tài)時的制動機構130的動作進行說明。
在可動鐵心4傾斜的場合,設于可動鐵心4上的傾斜調(diào)整螺栓76中,至少有一個先于其他的傾斜調(diào)整螺栓76與閘瓦6相接觸。當可動鐵心4處于無勵磁狀態(tài)時,受到推壓彈簧20向閘瓦6方向的推壓力。而在傾斜調(diào)整螺栓76因與閘瓦6間距離短而與閘瓦6相接觸的部分,可動鐵心4受到相反的朝向固定鐵心2側的推壓力。由此,球面座部46在滑動于球面座承受部36的同時,閘瓦6與可動鐵心6被調(diào)整成相平行,并轉換成勵磁狀態(tài)。
因而,當制動面50上無撓曲變形的場合,可通過使閘瓦6與可動鐵心4達到平行從而使固定鐵心2與可動鐵心4相平行。
而在如圖10所示的、制動面50上存在有撓曲變形的場合,在可動鐵心4與閘瓦6間的距離短的部分,傾斜調(diào)整螺栓76受到閘瓦6的推壓。由此,可動鐵心4的傾斜得到調(diào)整,使閘瓦6與可動鐵心4相平行。因此,在無勵磁狀態(tài)下,可確保可動鐵心4與閘瓦6間保持平行。另外,在從無勵磁狀態(tài)轉換成勵磁狀態(tài)的場合,可動鐵心4與閘瓦6也以相平行的狀態(tài),受到吸引。另外,在勵磁狀態(tài)下,固定鐵心2與可動鐵心4,以吸附面相互接觸的狀態(tài)相吸附。因此,固定鐵心2與可動鐵心4處于平行的狀態(tài),且閘瓦6的與可動鐵心4相對的面,也與它們平行,從而回復原來的狀態(tài)。由此,制動機構140,在勵磁狀態(tài)下,也可使閘瓦60與無撓曲變形的原來的制動面50保持平行狀態(tài)。
如上所述,采用制動機構140,由于在無勵磁狀態(tài)下可使閘瓦6的整個面與制動面50相抵接,因此,可確保制動強度。另外,在勵磁狀態(tài)下,因可使無撓曲變形的原來的制動面50與閘瓦6的相對面保持平行,因而,可實現(xiàn)裝置的小型化。
此外,在實施形態(tài)4中,對將傾斜調(diào)整螺栓76等設置于可動鐵心4上的例子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將傾斜調(diào)整螺栓設置于閘瓦6側等。
另外,如對實施形態(tài)1~3所作之說明,可動鐵心4上設有貫穿孔34,并設有貫穿于其中的安裝構件24,而對于為使閘瓦6與固定鐵心2能相平行地受到吸引而設置的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等傾斜調(diào)整裝置,也可另行設置。
另外,在實施形態(tài)4中,對將傾斜調(diào)整螺栓76等設置成3根的例子進行了說明。然而,與實施形態(tài)1~3同樣,本發(fā)明中,傾斜調(diào)整螺栓76等并不限于3根。
另外,實施形態(tài)4中,3根傾斜調(diào)整螺栓76的長度都是相同的,各傾斜調(diào)整螺栓76相連而成的三角形的重心與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的中心相一致。這是由于通過使可動鐵心4與閘瓦6間的距離保持一定,在勵磁狀態(tài)下,可使閘瓦6與無撓曲變形的原來的制動面50相平行的緣故。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對于可動鐵心4與閘瓦6間相平行的構造以外的場合,依據(jù)其角度而對傾斜調(diào)整螺栓76的長度進行調(diào)節(jié),以此進行重心設定便可。
因其他部分與實施形態(tài)1相同,故省略說明。
以下,依據(jù)圖11對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5進行說明。
圖11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5的制動機構1 40的、含部分截面的主視圖。圖11中,斜線部分及虛線部分表示截面。圖11與圖1同樣,表示了制動機構140的右側部分,實際上從正面觀察時,制動機構140是左右對稱的。
制動機構140與在實施形態(tài)3、4中已作說明的制動機構120、130相類似。制動機構140,在可動鐵心4上設有螺紋部80,通過鎖緊螺母78而固定。另外,與制動機構120相同,依次設置了螺紋部80、螺母70、彈簧支架72、小彈簧74,小彈簧74與閘瓦6相對地接觸。即,制動機構140,是在制動機構130上安裝有類似于制動機構120上具備的小彈簧74等的機構。
另外,各小彈簧74,在無勵磁狀態(tài)及勵磁狀態(tài)下,可動鐵心4和與其相對的閘瓦6的相對面處于平行狀態(tài)時,小彈簧74對球面座中心周圍的轉矩,被設定成f1×R1=f2×R2=f3×R3的狀態(tài)。另外,對板簧38的拉力進行設定,使在勵磁狀態(tài)下,F(xiàn)>f1+f2+f3。此處,使各小彈簧74對閘瓦6產(chǎn)生的將其推壓至制動面50側的方向的推力分別以f1、f2、f3表示,對球面座部46中心與各小彈簧74的中心之間的距離分別以R1、R2、R3表示,并且,對板簧38施加于可動鐵心4與閘瓦6間的拉力以F表示。
在制動機構140中,與制動機構130同樣,即使在可動鐵心4相對固定鐵心2不進行平行移動的場合,也可保持閘瓦6與可動鐵心4間的平行。
具體地說,當可動鐵心4傾斜的場合,設于可動鐵心4上的螺紋部80前端的小彈簧74之中,至少有1個先于其他的小彈簧74與閘瓦6相接觸。可動鐵心4在轉換成無勵磁狀態(tài)時,受到推壓彈簧20朝向閘瓦6的推壓力。而小彈簧74因與閘瓦6間的距離短而與閘瓦6最先相接觸的部分,可動鐵心4受到相反的朝向固定鐵心2側的推壓力。由此,球面座部36滑動于球面座承受部46的同時,閘瓦6與可動鐵心6間被調(diào)整成相平行,并轉換成無勵磁狀態(tài)。當從無勵磁狀態(tài)轉換成勵磁狀態(tài)的場合,如對實施形態(tài)4所作的說明,可動鐵心4與閘瓦6在相平行的狀態(tài)下受到吸引,固定鐵心2與可動鐵心4最終相互吸附,固定鐵心2、可動鐵心4及閘瓦6的與可動鐵心4相對的面成為平行的狀態(tài)。由此,即使當制動面50上存在撓曲變形的場合,也可使制動面50與閘瓦6保持平行。
以下,對制動機構140中的小彈簧74的作用進行說明。
從勵磁狀態(tài)轉換成無勵磁狀態(tài)時,當可動鐵心4傾斜,與閘瓦6間未達到規(guī)定的平行狀態(tài)的場合,各小彈簧74對球面座中心周圍的轉矩f1×R1、f2×R2、f3×R3的數(shù)值各不相同。而當處于平行狀態(tài)時,被設定成f1×R1=f2×R2=f3×R3。即,由于閘瓦6與可動鐵心4始終受到使轉矩達到均衡的方向的強制調(diào)整,因此,可使閘瓦6與制動面50達到相互平行的狀態(tài)。
因此,在勵磁狀態(tài)時,閘瓦6也不會從可動鐵心4分離,且,因小彈簧74的作用,由閘瓦6的傾斜引起的轉矩始終向獲得均衡的方向得到強制性調(diào)整,由此,可保持閘瓦6與制動面50平行。
此外,本實施形態(tài)中,依次在螺紋部80裝配鎖緊螺母68、螺母70、彈簧支架72及小彈簧74,進行可動鐵心4的傾斜調(diào)整。然而,與實施形態(tài)2同樣,也可將這些構件設置于閘瓦6側。另外,與實施形態(tài)3同樣,本發(fā)明并不限于安裝小彈簧,只要可將轉矩保持成規(guī)定的值,也可取代小彈簧74地設置其他的彈性體。另外,對于由小彈簧74產(chǎn)生的轉矩,并不限于當閘瓦6與可動鐵心4平行時保持一定,也可設定成當可動鐵心4與閘瓦6間形成規(guī)定的角度時保持一定。
因其他部分與實施形態(tài)1~4相同,故省略說明。
以下,依據(jù)圖12~14對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6的制動機構150進行說明。
圖12、13、14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6的制動機構150的、含部分截面的俯視圖。圖12、13表示相當于圖2中從B-B′面觀察到的部分的頂面。圖12、13中,斜線部分及虛線部分表示截面。
如圖12所示,制動機構150與制動機構100相類似。然而,制動機構150的固定鐵心2上未設置安裝構件24、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及鎖緊螺母28,另外,在可動鐵心4上未設置與其對應的貫穿孔34。
另一方面,制動機構150,與閘瓦6相對、且在正面?zhèn)?圖12中為下側)上設置的支承板12上通過調(diào)節(jié)螺84固定有側板82。側板82的位置及傾度可通過調(diào)節(jié)螺絲84進行調(diào)節(jié)。此處,將側板82設置成垂直于固定鐵心2的吸附面,即,將推壓閘瓦6的方向設置成,閘瓦6的與可動鐵心4相對的面與固定鐵心2相平行。另外,在背面?zhèn)壬希O置有彈性構件86,以對側板82朝正面?zhèn)鹊闹С邪?2推壓的方向施加負荷。
如圖12所示,無勵磁狀態(tài)下,閘瓦6因被推壓至制動面50上,故成為處于沿制動面50上的撓曲變形的狀態(tài)。
而當如圖13所示,線圈16中通入電流,可動鐵心4被向固定鐵心2側吸引時,施加于閘瓦6的朝制動面50方向的推力被解除。此時,閘瓦6受到以垂直于固定鐵心2的吸附面的方向設置的側板82的推壓。為此,閘瓦6沿側板82的傾度、閘瓦6的傾度被修正成,其相對面與固定鐵心2相平行,并與此同時,受到吸引。因而,在勵磁狀態(tài)下,閘瓦的與可動鐵心4的相對面相對與可動鐵心4及固定鐵心2垂直的方向,即,以相對面平行于無撓曲變形的原來的制動面50的方向設置。
如上所述,采用制動機構150,在無勵磁狀態(tài)下,可使閘瓦6以整個面貼合的狀態(tài)推壓在制動面50的撓曲處,而在勵磁狀態(tài)下,可使閘瓦6的相對于制動面50的面與無撓曲變形的原來的制動面50保持平行。由此,既可確保制動機構的制動力,又可實現(xiàn)制動機構的小型化。
此外,在此處,對于具備側板82、調(diào)節(jié)螺絲84、彈性構件86的例子進行了說明,對于該種形式的制動機構150,也可如實施形態(tài)1~5中所示的那樣,進一步地設置諸如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等用于調(diào)整傾斜的裝置。如此,可更為準確地回復平行狀態(tài)。
另外,在此處,對于在閘瓦6的單側以調(diào)節(jié)螺絲84固定側板82,而在相反側設置彈性構件的例子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也可采用諸如在閘瓦6兩側設置側板82并以彈性構件從兩側對閘瓦6向正確方向推壓的方式等。
以下,依據(jù)圖15對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7的制動機構160進行說明。
圖15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7的制動機構160的、含部分截面的主視圖。圖15中,斜線部分表示截面。圖15與圖1同樣,表示了制動機構160的右側部分,實際上從正面觀察時,制動機構160是左右對稱的。
如圖15所示,制動機構160與實施形態(tài)1的制動機構100相類似。
然而,在制動機構160中,在固定鐵心2上未設導孔14,另外,在可動鐵心4上未設導柱32。
而在制動機構160中,于可動鐵心4的四個側面上,分別設置有板簧88。對于制動機構160的制動的發(fā)生及解除,也同樣地,通過對流通于線圈16中的電流進行控制,將可動鐵心4吸引至固定鐵心3側或推壓至制動面50側而進行。
在制動機構100等中,將導柱32貫穿導孔14而設置,通過使導柱32在導孔14內(nèi)移動,可動鐵心4向固定鐵心2水平地移動。而在制動機構160中,可動鐵心4受到分別設于其四個側面上的板簧88朝垂直于可動鐵心4移動方向的推壓,由此,可使其相對固定鐵心4保持水平地進行移動。
如上所述,可動鐵心4具有設于四個側面上的板簧88,因此,可使其在保持相對固定鐵心2的水平狀態(tài)下,重復移動動作。
例如,如制動機構100那樣,將導柱32貫穿于導孔14中,使導柱32在導孔內(nèi)移動的場合,當可動鐵心4傾斜著進行移動時,導孔內(nèi)的導柱32也發(fā)生傾斜,由此,在導孔內(nèi)發(fā)生由轉矩負荷引起的反力。由此,導孔內(nèi)發(fā)生磨損,使導柱32的傾斜度進一步變大,存在引起動作不良的可能性。
而在制動機構160中,通過從四個側面對可動鐵心4進行支承,將可動鐵心4的活動方向導向規(guī)定的方向。因此,與通過設于制動機構中心的導孔14及導柱32對活動方向進行導向的情況相比較,可控制導孔14因長期使用而產(chǎn)生的磨損。由此,可對可動鐵心4的傾斜度增大加以控制。
由此,可獲得性能更佳的制動機構。
此外,在實施形態(tài)6中,對板簧88設置于可動鐵心4的四個側面的例子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采用將板簧88設于閘瓦6的四個側面上等方式。
另外,在實施形態(tài)6中,對將板簧88設于四個側面上的例子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fā)明中,板簧88的個數(shù)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夠對可動鐵心4的活動方向進行導向,也可將板簧88僅設于相對的兩個面上,或在每個側面上設置2個等,板簧88的個數(shù)既可多于4個,也可少于4個。
另外,在實施形態(tài)6中,作為對活動方向的導向用構件,對板簧88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夠對活動方向進行導向,也可以采用例如其他的彈性體等。
另外,在實施形態(tài)7中所述的制動機構160具備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等。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也可采用在實施形態(tài)1~6中所述的其他的傾斜調(diào)整裝置。
其他部分,因與實施形態(tài)1~6相同,故省略說明。
以下,依據(jù)圖16,對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8的制動機構170進行說明。
圖16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8的制動機構170的、含部分截面的主視圖。圖16中,截面部分以斜線表示。圖16與圖1同樣,表示了制動機構170的右側部分,實際上從正面觀察時,制動機構170是左右對稱的。
制動機構170與制動機構100相類似,然而,在制動機構170中,所設的導孔90,短于制動機構100中固定鐵心2上所設的導孔14。另外,可動鐵心4上,在與導孔90對應位置設有導柱92。設于固定鐵心2的導孔90,略大于導柱92,在兩者之間留有間隙。在該間隙部分,設有O形圈94。O形圈94為彈性體。
在制動機構170中,也通過對線圈16中流動的電流進行控制,將可動鐵心4向固定鐵心2側吸引,或通過使可動鐵心4移動而將閘瓦6推壓至制動面50側,從而,使制動發(fā)生或解除。
在制動機構170中,導孔90略大于導柱92,以留有間隙的狀態(tài)嵌入,在該間隙部分,設有彈性體的O形圈。因而,導柱92能以一定程度的傾斜狀態(tài)在導孔90中移動。另外,在此狀態(tài)下,導柱92并不與導孔90內(nèi)直接接觸,O形圈94與導孔90內(nèi)直接接觸。因此,導柱92雖在導孔90內(nèi)移動,仍可抑制對導孔90內(nèi)的磨損。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對與制動機構100同樣的在固定鐵心2上設有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等的例子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設置如制動機構170中的導孔90、導柱92及O形圈94,用于取代如制動機構110~150那樣的、具有其他傾斜調(diào)整裝置的制動機構中的導孔14及導柱32。
另外,本實施形態(tài)中,對導孔中采用O形圈的例子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夠設置于導孔90及導柱92之間,可對導孔90的磨損進行抑制,也可采用例如其他的彈性體等其他的構件。
以下,依據(jù)圖17對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9的制動機構180進行說明。
圖17為用于說明制動機構180的、含部分截面的主視圖。圖17中,截面部分以斜線表示。圖17與圖1同樣,表示了制動機構180的右側部分,實際上從正面觀察時,制動機構180是左右對稱的。
如圖17所示,制動機構180與實施形態(tài)8中的制動機構170相類似。然而,在制動機構180中,未設置導孔90及導柱92。制動機構180中,在設于固定鐵心2上兩處位置的推壓彈簧20的彈簧支架18上,分別設有O形圈96。O形圈96被設置成,以大體與吸引力的負荷方向正交的方向承受負荷。另外,彈簧支架18的一部分被埋入可動鐵心4側。
在制動機構180中,也通過控制線圈16中流動的電流,對可動鐵心4向固定鐵心2側吸引,或憑借推壓彈簧20對可動鐵心4的推壓力,將閘瓦6推壓至制動面50側,從而進行制動或解除制動。
此時,設于制動機構180的固定鐵心2的彈簧支架18,其一部分固定于可動鐵心4。另外,該彈簧支架18的周圍設有O形圈96,由此,在與可動鐵心4的移動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受到負荷。因而,可動鐵心4,受到由O形圈支承的彈簧支架18活動的引導,被吸附至固定鐵心2側或推向閘瓦6側。
如此,采用制動機構180,可通過設于固定鐵心2的兩處位置的彈簧支架18及O形圈96,對可動鐵心4的活動進行導向。因此,可在避免因導孔磨損引起可動鐵心4傾斜那樣的問題的情況下,使可動鐵心4移動。
此外,在實施形態(tài)9中,對與制動機構100同樣的、在固定鐵心2上設有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等的例子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如制動機構180那樣,將彈簧支架18的一部分固定于可動鐵心4,并設O形圈96,用于取代如制動機構110~160那樣的、具有其他傾斜調(diào)整裝置的制動機構中的導孔14及導柱32。
另外,在實施形態(tài)9中,對彈簧支架18上設有O形圈96的例子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夠使可動鐵心4不發(fā)生傾斜地進行移動并且可抑制磨損,也可采用例如其他的彈性體等其他的構件。
其他部分,因與實施形態(tài)1~8相同,故省略說明。
以下,依據(jù)圖18、19對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10的制動機構190進行說明。
圖18為用于說明制動機構190的、含部分截面的主視圖。圖18中,截面部分以斜線表示。圖18與圖1同樣,表示了制動機構190的右側部分,實際上從正面觀察時,制動機構190是左右對稱的。
制動機構190與制動機構100相類似。然而,制動機構190中,在閘瓦6的制動面50側上設有挖空槽98。在挖空槽98中設有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的鎖緊螺母42。
圖19為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的放大截面圖,圖19(a)、19(b)表示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設于閘瓦的可動鐵心4側的情形,圖19(c)、19(d)表示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設于閘瓦6的制動面50側的情形。
如圖19(a)~19(d)所示,通常,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的螺紋部分和與其螺紋結合的閘瓦6上的螺紋部分之間存有微小的間隙。
如圖19(a)、19(b)所示,與推壓彈簧20的推壓力Fb相抗衡,閘瓦6受到制動面的反力Fs。此時,閘瓦6的螺紋面,相對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的螺紋面,受到與Fs同方向(圖19中為向左的方向)的力。而當以鎖緊螺母42鎖緊時,因對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的螺紋部分,產(chǎn)生軸向拉力,鎖緊螺母42的螺紋面,相對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的螺紋面,受到與Fs同方向(圖19中為向左的方向)的力。另外,閘瓦6側的螺紋面,相對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的螺紋面,受到與Fb同方向(圖19中為向右的方向)的力。為此,用鎖緊螺母42鎖緊前測定的閘瓦的行程,因反力向左側移動,由此,因微小間隙部分,g1變短。
而另一方面,如圖19(c)、(d)所示,閘瓦6的螺紋部分,對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的螺紋部分,向Fs方向施力。而當鎖緊螺母42鎖緊時,因對螺栓的螺紋產(chǎn)生軸向力,鎖緊螺母42的螺紋部分,對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螺紋面,向右方向施力,而閘瓦6側的螺紋面,對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向左方向施力。由此,因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的螺紋面上受到的力不會發(fā)生反向,不會因存有的齒隙而移動。因而,不必對間距進行再設定。
為此,由于可對吸附面間的間隙g1設定成較小,從而可實現(xiàn)裝置的小型化,并可獲得低噪音的制動器。
另外,制動機構190,在閘瓦6的與制動面相對的面的中央部設有挖空槽98。如此,若設置挖空槽98,可產(chǎn)生楔緊效果,因而可增大摩擦系數(shù)。例如,相對于60度的張角,若設定30度的槽角,則可增大8%的表觀摩擦系數(shù)。
由此,制動機構可進一步地小型化,從而可獲得省空間、低價格的制動裝置。
此外,本發(fā)明中的固定構件、可動構件、制動構件,分別地對應于,例如,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中的固定鐵心2、可動鐵心4、閘瓦6。而本發(fā)明中的彈性構件,對應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中的推壓彈簧20。另外,本發(fā)明中的連接部,例如,表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中的可動鐵心4與閘瓦6間的連接部。制動面?zhèn)日{(diào)整構件,例如,相當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中的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球面座部46、球面座承受部36及板簧38,或相當于間距調(diào)整螺栓62、球面座部64、球面座承受部56及板簧58等。
另外,本發(fā)明中的本體部,例如,相當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中的間距調(diào)整螺栓44、62,支承構件,例如相當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中的板簧38、58。
另外,本發(fā)明中的凹部,例如,相當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中的挖空槽98。
另外,本發(fā)明中的固定構件側調(diào)整構件或突出部,例如,相當于實施形態(tài)1、7~10中的安裝構件24、傾斜調(diào)整螺栓26及鎖緊螺母28,或相當于實施形態(tài)2中的安裝構件24、傾斜調(diào)整螺栓52、鎖緊螺母54,或相當于實施形態(tài)3中的安裝構件24、螺紋部66、鎖緊螺母68、螺母70、彈簧支架72、小彈簧74等。另外,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中的相對部,相當于實施形態(tài)2中的安裝構件24,突出部用彈性構件,例如,相當于實施形態(tài)3中的小彈簧。
另外,本發(fā)明中的可動構件側調(diào)整構件或突出部,例如,相當于實施形態(tài)4中的傾斜調(diào)整螺栓76及鎖緊螺母78,或相當于實施形態(tài)5中的鎖緊螺母78、螺紋部80、螺母70、彈簧支架72及小彈簧74。
另外,本發(fā)明中側板用彈性構件,相當于實施形態(tài)6中的彈性構件86。
另外,本發(fā)明中的貫穿孔,例如,相當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1~6中的導孔14。軸心,例如,相當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1~6的導柱32。另外,本發(fā)明中的卡合孔、卡合片、卡合孔用彈性構件,分別地相當于,例如實施形態(tài)8中的導孔90、導柱92、O形圈94。而本發(fā)明中的彈性構件支架,例如,相當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9中的彈簧支架18。彈性構件支架用彈性構件,相當于實施形態(tài)9中的O形圈96。
此外,本發(fā)明中的可動構件用彈性構件,例如,相當于實施形態(tài)7中的板簧88。
產(chǎn)業(yè)上利用的可能性如上所述,采用本發(fā)明,在可動構件與制動構件間的連接部中,可對制動構件與可動構件間連接的傾斜度進行調(diào)節(jié)。因而,即使在制動面上存在撓曲變形的場合,在制動解除時,可將制動構件調(diào)整成與制動面平行,從而,可防止閘瓦與制動面接觸。由此,可對閘瓦與制動面間磨損的發(fā)生進行抑制,可確保制動機構的制動力。
另外,對于本發(fā)明中、當固定構件與可動構件被拉近時,對可動構件或可動構件與制動構件間的距離可進行調(diào)整的制動機構而言,吸引狀態(tài)時,可使制動構件與無撓曲變形的原來的制動面保持平行。因而,可一定程度地縮短制動面與制動構件間的距離及可動鐵心與固定鐵心的吸附面間的距離。為此,不需要強大的吸引力,可實現(xiàn)制動機構的小型化。
另外,對于本發(fā)明中,設置有在可動鐵心移動時,對可動鐵心的移動方向進行導向的機構的制動機構而言,因可將可動構件的移動方向導向適宜的方向,故可對可動構件及制動構件因移動引起的偏離進行抑制。從而,可實現(xiàn)制動機構的小型化。
權利要求
1.一種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具備固定構件;與所述固定構件相對的可動構件;以及在其中的一個面上與所述可動構件連接,而與所述的一個面的相反側的面與設于卷揚機的旋轉部分的制動面相對的制動構件,所述固定構件包括將所述可動構件與所述制動構件一起推向所述制動面?zhèn)鹊膹椥詷嫾灰约巴ㄈ腚娏?、可將所述可動構件與所述制動構件一起拉向所述固定構件側的線圈,所述可動構件與所述制動構件的連接部,包括對所述制動構件與所述可動構件的連接的傾斜進行調(diào)整的制動面?zhèn)日{(diào)整構件。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動面?zhèn)日{(diào)整構件具備前端加工成球面的本體部;與所述球面接觸的球面座承受部;以及設在所述球面座承受部周圍、以所述本體部可在球面座承受部上微動的狀態(tài)而將其支承的支承構件,通過使所述球面在所述球面座承受部上滑動,對所述制動構件的傾斜進行調(diào)整。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部與所述制動構件連接,所述球面座承受部及所述支承構件與所述可動構件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動構件,在與所述制動面相對的面上設有凹部,所述本體部包括貫穿所述制動構件的螺紋部及與所述螺紋部嵌合的螺母部;所述螺紋部由設于所述凹部的所述螺母部固定。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部與所述可動構件連接;所述球面座承受部及所述支承體與所述制動構件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揚機用制動機構還具備股東構件側調(diào)整構件,其在所述可動構件被拉至所述固定構件時對所述固定構件及所述制動構件的距離進行調(diào)整。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構件側調(diào)整構件包括設置成從所述固定構件貫穿所述可動構件的多個突出部;當所述可動構件被拉至所述固定構件時,所述多個突出部的前端部與所述制動構件接觸。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構件側調(diào)整構件,包括設于所述制動構件、向所述固定構件側突出的多個突出部;以及設于所述固定構件、在與所述的多個突出部相對的位置上貫穿所述可動構件而突出的相對部,當所述可動構件被拉至所述固定構件時,所述突出部的前端與所述相對部的前端互相接觸。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突出部的其前端具有突出部用彈性構件。
10.根據(jù)權利要求7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構件側調(diào)整構件包括3根所述的突出部,所述3根突出部的每根長度都相同,且所述突出部相連而成的三角形的重心與所述連接部的中心一致。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揚機用制動機構還具有可動構件車調(diào)整構件,其當所述可動構件被推壓至所述制動面?zhèn)葧r,對所述可動構件與所述制動構件之間的距離能進行調(diào)整。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動構件側調(diào)整構件包括設于所述可動構件的、向所述制動面?zhèn)韧怀龅亩鄠€突出部,當所述可動構件被推壓至所述制動面?zhèn)葧r,所述多個突出部的前端與所述制動構件接觸。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構件側調(diào)整構件包括設于所述制動構件、向所述可動構件側突出的多個突出部;當所述可動構件被推壓至所述制動面?zhèn)葧r,所述突出部的前端與所述可動構件接觸。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突出部的前端設有突出部用彈性構件。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動構件側調(diào)整構件包括3根所述突出部,所述3根突出部的每根長度都相同,所述突出部相連而成的三角形的重心與所述連接部的中心一致。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具備設置成與所述制動構件的一個面接觸且可對傾斜進行調(diào)整的側板;以及與所述的一個面相對的面接觸、將所述制動構件向所述側板方向推壓的側板用彈性構件;當所述可動構件被拉至所述固定構件時,所述制動構件沿所述側板進行移動。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構件的中心部設有貫穿孔,所述可動構件的中心部設有軸心,所述軸心貫穿于所述貫穿孔,當所述可動構件向所述固定構件側或所述制動面?zhèn)纫苿訒r,所述軸心在所述貫穿孔內(nèi)移動。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構件,在中央部設有具有底部的卡合孔;所述可動構件設有與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片;所述卡合片具備設于所述卡合孔與所述卡合片間形成的間隙中的卡合孔用彈性構件;當所述可動構件向所述固定構件側或所述制動面?zhèn)纫苿訒r,所述卡合片在所述卡合孔內(nèi)移動。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構件包括設于所述彈性構件的相對位置的彈性構件支架,所述彈性構件支架的一部分與所述可動構件連接,在所述彈性構件支架周圍設有彈性構件支架用彈性構件,當所述可動構件向所述固定構件側或所述制動面?zhèn)纫苿訒r,所述彈性構件支架與所述可動構件一起移動。
20.一種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具備設置于與所述可動構件互相相對的位置上的、向所述可動構件的中心方向且與所述可動鐵心的移動方向垂直的方向施加負荷的所述可動構件用彈性構件。
全文摘要
一種卷揚機用制動機構,具備固定構件(2),與固定構件(2)相對的可動構件(4),及其一個面與可動構件(4)連接、與該一個面的相反側的面與設于卷揚機的旋轉部分的制動面(50)相對的制動構件(6),憑借設于固定構件(2)上的彈性構件(20),可將可動構件(4)與制動構件(6)一起推向制動面?zhèn)?50),另外,通過向設于固定構件(2)的線圈(16)通入電流,可將可動構件(4)與制動構件(6)一起拉至固定構件(2)側。而且,可動構件(4)與制動構件(6)的連接部(44、46),可對制動構件(6)與可動構件(4)的連接的傾斜進行調(diào)整。
文檔編號B66B11/08GK1604998SQ02825260
公開日2005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02年10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0月18日
發(fā)明者丸山直之, 佐川浩文 申請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