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無線通信系統(tǒng)及其中繼通信裝置與無線通信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762529閱讀:24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無線通信系統(tǒng)及其中繼通信裝置與無線通信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一種無線通信系統(tǒng)及其中繼通信裝置與無線通信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無線通信技術逐漸采用中繼轉傳(relay)技術來改善高傳輸速率的無線通 信涵蓋面積、群體移動性(group mobility)、基站邊際傳輸量(cell-edgethroughput)以 及提供臨時的網絡布建方式。中繼通信裝置(relay station)通常通過無線傳輸方式連接 至基站,進而連接至無線接取網絡(radio accessnetwork)。中繼通信裝置所采用的連接方 式可以分為同頻段(inband)與相異頻段(outband)。所述的同頻段連接方式即為在無線 接取網絡至中繼通信裝置的鏈路(link)與無線接取網絡至無線通信裝置(或無線終端通 信裝置)的鏈路都使用相同的頻段或相同的載波。相反地,相異頻段連接方式則為在無線 接取網絡至中繼通信裝置的鏈路(link),并沒有與無線接取網絡直接至無線通信裝置(或 無線終端通信裝置)的鏈路相同的頻段或相同的載波。另外,中繼通信裝置的鏈路又可分為透明的(transparent)以及非透明的 (non-transparent)。透明的中繼轉傳方式中,無線通信裝置(或稱為UE)并不知道其與無 線接取網絡之間的溝通是否通過中繼通信裝置所進行的。相反的,非透明的中繼轉傳方式 中,無線通信裝置(UE)知道其與無線接取網絡之間的溝通是否通過中繼通信裝置所進行 的。目前有IEEE 802. 16j為主要采用中繼轉傳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標準,但仍有其他通信系統(tǒng) 標準可使用中繼通信裝置,例如=IEEE 802. 16m標準與第三代通信系統(tǒng)伙伴計劃的先進長 禾呈演進(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ded,簡禾爾 為 3GPP LTE-Advanced)標準。圖IA是一種已知的具有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Type 1 relay)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10 的示意圖。無線通信系統(tǒng)10包括基站101、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102與無線通信裝置103。 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102運作非透明的中繼轉傳方式,其控制本身所涵蓋的小區(qū)(cell) 范圍,還可控制一或多個小區(qū),并且具有一獨特的物理層小區(qū)身份(physical layer cell identity)。從無線通信裝置103看來,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102與基站101的無線資源管 理(radioresource management,簡稱為 RRM)方式是相同的。第 3 層中繼(layer 3 relay) 通信裝置,例如實現(xiàn)自我回傳(self-baclchauling)功能的第一類中繼通信節(jié)點即類似于 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102。3GPP LTE-Advanced標準支持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例如,在3GPP第8版(Release 8)標準中,定義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可傳送自己的一或多個同步通道(synchronization channel)與一或多個參考符號(reference symbols)。在單一小區(qū)運作狀況下,無線通信 裝置103會接收到由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102發(fā)出的排程信息與混合行自動重傳(HARQ) 反饋信號,并且無線通信裝置103會傳送自己的控制信號數(shù)據或控制通道(例如SR/CQI/ ACK)回復給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102。在運作上,假若無線通信裝置103是一個符合3GPP Release 8的使用者裝置(簡稱為UE),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102就像是一個符合3GPPRelease 8的先進基站(簡稱為eNodeB)。圖IB是圖IA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下行鏈路從基站101經過中繼裝置102到無線通 信裝置103傳送接收方式的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IA與圖1B,在無線通信系統(tǒng)10的下行 鏈路(包括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102下行至無線通信裝置103,以及基站101下行至第一 類中繼通信裝置102),皆采用時分多工(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簡稱為TDM)模式。 圖IB將時間分成兩區(qū),時隙1與時隙2,時隙1為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102的下行鏈路而時 隙2為無線通信裝置103的下行鏈路。因為采用TDM模式來結合兩個鏈路于同一載波上或 者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102為同頻中繼通信裝置,因此最高傳輸率由于時分多工的關系而 降低。上行鏈路的部分也可能為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102上行至基站101的鏈路與無線 通信裝置103上行至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102使用相同載波。如果是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簡稱為FDD),上行鏈路亦會類似下行鏈路以TDM的方式時分使用此載 波。如果是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duplex,簡稱為TDD),此載波會再切割出兩個時隙給 各自的上行鏈路。圖2A是一種已知的具有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Type 2 relay)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20 的示意圖。無線通信系統(tǒng)20包括基站201、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202與無線通信裝置(或 無線終端通信裝置)203。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202運作透明的與同頻段的中繼轉傳方式, 其并不具獨特的物理層小區(qū)身份(但仍可有一中繼身份)。從無線通信裝置203看來,基 站201為無線通信系統(tǒng)20的小區(qū)施予者(donor cell)具有主控權,且具有至少部分無線 資源管理(簡稱為RRM)并直接控制無線通信裝置203。但仍有一部分無線資源管理是在第 二類中繼通信裝置202上運作的。例如,智能型中繼(smart r印eater)通信裝置、解碼與 轉傳(decode-and-forward)通信裝置以及第2層中繼(layer 3relay)通信裝置即類似于 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202。圖2B是圖2A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傳送接收方式的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2A與 圖2B,在無線通信系統(tǒng)20的下行鏈路(包括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202下行至無線通信裝 置203,以及基站201下行至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202,以及基站201下行至無線通信裝置 203),皆采用TDM模式。無線通信裝置203的下行鏈路與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202的下行 鏈路由于共用一個載波。因此,無線通信裝置203僅能使用時隙2去接收,導致于無線通信 裝置203無法達到最高傳輸率。上行鏈路的部分也可能為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202上行至基站201的鏈路與無線 通信裝置203上行至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202使用相同載波。如果是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簡稱為FDD),上行鏈路亦會類似下行鏈路以TDM的方式時分使用此載 波。如果是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duplex,簡稱為TDD),此載波會額外再被分出兩個時 隙給上行鏈路。3GPP LTE-Advanced標準支持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例如,在3GPraelease 8標準 中,一個小區(qū)中的基站201至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202的接口(interface)為Un接口,而第 二類中繼通信裝置202至無線通信裝置203的接口為Uu接口,且Un接口與Uu接口為同頻 段運作。在單一小區(qū)運作狀況下,因為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202沒有物理層小區(qū)身份,不會 產生新的小區(qū)。對于無線通信裝置203來說,其并不知道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202運作在小區(qū)中。然而,在3GPP Release 8標準中,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202可傳送物理層下行共用 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簡稱為PDSCH),不過至少不會發(fā)送共同參考信 號(Common Reference Signal,簡稱為 CRS)與物理層下行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簡稱為 PDCCH)。圖3是一種因中繼通信裝置造成轉換時間間隔的示意圖。所述的轉換時間間 隔,例如為傳送轉換間隔(transmit transition gap,簡稱為TTG)以及接收轉換間隔 (receive transition gap,簡稱為RTG)。由圖3可知,中繼通信裝置在時隙1接收數(shù)據或 控制信號之后,并無法直接中繼轉傳此數(shù)據或控制信號至無線通信裝置。在時隙1與時隙 2之間,需要有一個接收至傳送的轉換時間間隔,這樣無線通信裝置才能在時隙2由中繼通 信裝置接收數(shù)據或控制信號。相類似地,在上行鏈路中也會有一個傳送至接收的轉換時間 間隔。這些轉換時間間隔會造成無線資源的浪費。另外中繼通信裝置在傳送流程與接收流程皆使用相同頻段,因此無線通信裝置無 法在傳送流程與接收流程使用全部的時間。由圖IB與圖2B的對應描述可知,在時隙1的 階段,無線通信裝置并沒有接收任何數(shù)據或控制信號,因此使用者會覺得傳輸速率變慢。即 使無線通信裝置可以處理大的頻寬(例如20MHz),由于在部分時間內無法接收數(shù)據,無線 通信裝置將無法達到最高傳輸速率。進一步說明,由上述圖IA至圖2B的對應描述可知,無 線通信裝置的接收傳輸量(reception throughput)是受限于下行鏈路的載波數(shù)目與下行 鏈路的運作時間。因此,如何降低使用中繼通信裝置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轉換時間間隔與無 線資源浪費,以提高運用中繼通信方式的數(shù)據傳輸效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發(fā)明內容
本公開的一示范實施例提出一種無線通信系統(tǒng)。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包括至少一 基站、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及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無線連接于至少 一基站。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無線連接至所述的中繼通信裝置,而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 至少二上行鏈路為同頻段,且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至少二下行鏈路為相異頻段。本公開的一示范實施例提出一種無線通信系統(tǒng)。此無線通信系統(tǒng),包括至少一基 站、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及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無線連接至至少一 基站,其中至少一基站與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的一第一傳輸模式采用一頻分雙工模式。至 少一無線通信裝置,無線連接至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其中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與至少一 無線通信裝置的一第二傳輸模式采用一時分雙工模式。本公開的一示范實施例提出一種中繼通信裝置。此中繼通信裝置,適用于在至少 一基站與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之間中繼轉傳一數(shù)據或一控制信號數(shù)據。所述的中繼通信裝 置的一第一上行鏈路與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的一第二上行鏈路為同頻段,而所述的中繼通 信裝置的一第一下行鏈路與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的一第二下行鏈路為相異載波。本公開的一示范實施例提出一種中繼通信裝置。此中繼通信裝置,適用于在至少 一基站與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之間中繼轉傳一數(shù)據或一控制信號數(shù)據。所述的中繼通信裝 置與至少一基站的一第一傳輸模式采用一頻分雙工模式,而所述的中繼通信裝置與至少一 無線通信裝置的一第二傳輸模式采用一時分雙工模式。本公開的一示范實施例提出一種無線通信裝置。此無線通信裝置,適用于通過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與至少一基站溝通。所述的無線通信裝置與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的一傳 輸模式為一頻分雙工模式。所述的無線通信裝置的第一下行鏈路與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的 第二下行鏈路采用一頻分多工(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簡稱為FDM)模式。所 述的無線通信裝置的一第一上行鏈路與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的第二上行鏈路使用相同的 載波。為讓本公開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 細說明如下。


圖IA是一種已知的具有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示意圖。圖IB是圖IA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傳送接收方式的示意圖。圖2A是一種已知的具有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示意圖。圖2B是圖2A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傳送接收方式的示意圖。圖3是一種因中繼通信裝置造成轉換時間間隔的示意圖。圖4A是根據第一示范實施例所繪示一種具有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的無線通信系 統(tǒng)的示意圖。圖4B是圖4A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傳送接收方式的載波與時序的示意圖。圖5A是根據第二示范實施例所繪示一種具有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的無線通信系 統(tǒng)的示意圖。圖5B是圖5A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傳送接收方式的示意圖。圖6A是根據第三示范實施例所繪示一種具有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的無線通信系 統(tǒng)的示意圖。圖6B是圖6A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傳送接收方式的示意圖。圖7A是根據第四示范實施例所繪示一種具有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的無線通信系 統(tǒng)的示意圖。圖7B是圖7A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傳送接收方式的示意圖。圖8A是根據第五示范實施例所繪示一種具有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的無線通信系 統(tǒng)的示意圖。圖8B是圖8A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傳送接收方式的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20、40、50、60、70、202、402、602、802 第二 80 無線通信系統(tǒng)類中繼通信裝置101、201、401、501、601、f\ 第一頻段 701、801:基站f2 第二頻段102,502,702 第一類中繼f3 第三頻段通信裝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公開的多個示范實施例的基本原理主要將基站到中繼通信裝置的一下行鏈路 與中繼通信裝置到無線通信裝置(UE)的另一下行鏈路分開到不同的載波,以致于中繼通信裝置到無線通信裝置的接口不與基站到中繼通信裝置的接口共用載波。如此一來,無線 通信裝置在部分狀況下可以完全使用中繼通信裝置到無線通信裝置的接口的載波,并同時 可不需要傳送與接收流程之間的轉換時間間隔。另外,中繼通信裝置到基站的一上行鏈路, 則與無線通信裝置到中繼通信裝置的另一上行鏈路共用相同的載波或無線資源。根據上述 對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不同的載波配置與運作方式,相對于圖IA與圖2A的傳統(tǒng)做法,如要 避免降低下行最高傳輸速率與降低無線通信裝置的使用者的經驗,則需要至少4個載波, 本公開的多個示范實施例可減少至僅須3個載波,并可有效地維持中繼通信裝置與無線通 信裝置的最高傳輸速率。本公開的多個示范實施例中的無線通信裝置可以為例如數(shù)字電 視、數(shù)字機上盒、筆記型計算機、平板計算機、移動電話以及智能型手機。圖4A是根據第一示范實施例所繪示一種具有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的無線通信系 統(tǒng)40的示意圖。無線通信系統(tǒng)40包括基站401 (例如為一 eNodeB)、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 402與無線通信裝置403。圖4B是圖4A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40的傳送接收方式的載波與時序 的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4A與圖4B,在無線通信系統(tǒng)40中,基站401與第二類中繼通信裝 置402之間的傳輸方式采用FDD模式。此即,如圖4A所示,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402與基 站401之間的下行鏈路使用第一頻段4,而上行鏈路使用第三頻段f3。另外,第二類中繼通 信裝置402與無線通信裝置403之間的傳輸方式也采用FDD模式。此即,如圖4A所示,第 二類中繼通信裝置402與無線通信裝置403之間的下行鏈路使用第二頻段f2。此外,基站 401與無線通信裝置403之間的傳輸方式也采用FDD模式。此即,如圖4A所示,基站401與 無線通信裝置403之間的下行鏈路使用第二頻段f2,而上行鏈路使用第三頻段f3。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402可能僅提供數(shù)據通道(data channel)至無線通信裝置 403,而由基站401提供控制通道(control channel)給無線通信裝置403。更進一步來看, 在下行鏈路的運作方式中,基站401通過第一頻段f\傳送下行數(shù)據給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 402,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402從第一頻段4接收下行數(shù)據。另外,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 402通過第二頻段f2來傳送下行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裝置403。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402可同 時接收下行數(shù)據與傳送下行數(shù)據,所以不需要分成兩個時隙來分別進行接收與傳送數(shù)據的 流程。再者,下行鏈路的運作方式中,基站401通過第二頻段f2來傳送控制信號數(shù) 據(control signaling data)給無線通信裝置403,以協(xié)調管理(coordinate)無線通 信裝置403。例如,基站401可通過3GPP LTE標準中的物理層下行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簡稱為PDCCH)、物理層混合式自動傳送指標通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簡稱為PHICH)以及物理層控制格式指標通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簡稱為PCFICH),來傳送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裝置403。此外, 基站401還可通過例如IEEE 802. 16m標準中的先進媒體存取通信協(xié)議(Advanced Media AccessProtocol,簡稱為A-MAP)以及超幀標頭(Super Frame Header,簡稱為SFH),來傳送 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裝置403。在下行鏈路的運作方式中,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402與基站401協(xié)同地 (collaboratively)或共同地(cooperatively)通過第二頻段f2來傳送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 裝置403。例如,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402可通過3GPP LTE標準中的物理層下行共用通道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簡稱為PDSCH)傳送下行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裝置403。無線通信裝置403則從第二頻段f2接收下行數(shù)據。在上行鏈路的運作方式中,基站401通過第三頻段f3來同時協(xié)調管理第二類中繼 通信裝置402與無線通信裝置403的上行鏈路。更進一步說明,基站401通過第三頻段f3在 相同的一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一上行控制通道協(xié)調管理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402與無線通信 裝置403。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402與無線通信裝置403共用相同的上行無線資源以及上行 控制通道。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402與無線通信裝置403的上行鏈路可同時傳送上行數(shù)據 與上行控制信號。例如,無線通信裝置403或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402,可利用3GPP LTE標 準中的物理層上行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簡稱為PUCCH)、物理層上 行共用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簡稱為PUSCH)以及隨機存取通道(Random Access Channel,簡稱為RACH),來直接傳送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給基站401。另外, 無線通信裝置403或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402,還可利用例如IEEE 802. 16m標準中的主 要反饋通道(Primary Feedback Channel,簡稱為PFBCH)以及次要反饋通道(Secondary Feedback Channel,簡稱為SFBCH),來直接傳送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給基站401。第一示范實施例中的基站401、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402與無線通信裝置403僅為 解說的示范例。在本公開的其他實施例中,無線通信系統(tǒng)還可包括超過一基站,每一基站可 涵蓋超過一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與超過一無線通信裝置。上述原則也應用于以下第三示范 實施例與第五示范實施例。圖5A是根據第二示范實施例所繪示一種具有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的無線通信系 統(tǒng)的示意圖。無線通信系統(tǒng)50包括基站501、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與無線通信裝置 503。圖5B是圖5A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50的傳送接收方式的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5A與圖 5B,基站501與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之間的傳輸模式采用FDD模式,第一類中繼通信裝 置502與無線通信裝置503之間的傳輸模式也采用FDD模式。此即,如圖5A所示,基站501 與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之間的下行鏈路使用第一頻段f1;而上行鏈路使用第三頻段f3。 另外,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與無線通信裝置503之間的下行鏈路使用第二頻段f2,而上 行鏈路使用第三頻段f3。由于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與無線通信裝置503的上行鏈路都 使用第三頻段f3,無線通信系統(tǒng)50的整體傳送與接收流程可能以TDM模式運作而分為至少 2個時隙來進行。更進一步來看,在下行鏈路的運作方式中,基站501通過第一頻段傳送下行數(shù) 據或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而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從第一頻 段接收下行數(shù)據。例如,基站501可利用3GPPLTE標準中的PDCCH、PHICH、PCFICH、PDSCH、 廣播通道(BroadcastChannel,簡稱為 BCH)以及同步通道(Synchronization Channel,簡 稱為SCH),來傳送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裝置503。又例如,基站501還可利用IEEE 802. 16m標準中的A-MAP以及超幀標頭SH1,來傳送下行數(shù)據或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無線通 信裝置503。在下行鏈路的運作方式中,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通過第二頻段f2傳送下行數(shù) 據或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裝置503,而無線通信裝置503從第二頻段f2接收下行 數(shù)據。例如,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可利用3GPP LTE標準中的PDCCH、PHICH、PCFICH、 PDSCH、BCH以及SCH,來傳送下行數(shù)據或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裝置503。又例如, 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還可利用IEEE 802. 16m標準中的A-MAP以及SH1,來傳送下行數(shù)據或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裝置503。在上行鏈路的運作方式中,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與無線通信裝置503可以通 過碼分多工(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CDM)模式、TDM模式、FDM模式或此三者的任 意的混合模式共用連接到基站501的上行鏈路。換句話說,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至基 站501的一第一上行鏈路與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的一第二上行鏈路可通過CDM模式、TDM模 式、FDM模式或此三者的任意的混合模式來共用第三頻段f3,以通過此第三頻段f3傳送上行 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以下舉例說明通過TDM模式共用連接到基站501的上行鏈路。基站501通過第三 頻段f3來同時協(xié)調管理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與無線通信裝置503的上行鏈路。此上行 鏈路可同時傳送上行數(shù)據與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而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與無線通信裝 置503共用此上行鏈路。換句話說,基站501通過在相同的一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一上行控制 通道,協(xié)調管理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與無線通信裝置503,而此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此上行 控制通道運作在第三頻段f3。例如,無線通信裝置503可利用3GPP LTE標準中的PUCCH、 PUSCH以及RACH,來直接傳送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
另外,無線通信裝置503還可利用例如IEEE 802. 16m標準中的PFBCH以及 SFBCH,來直接傳送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相類似地, 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可利用3GPP LTE標準中的PUCCH、PUSCH以及RACH,來直接傳送 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基站501。另外,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還可利用例如 IEEE 802. 16m標準中的PFBCH以及SFBCH,來直接傳送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基 站 501。請參照圖5B,在時隙1中,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通過第三頻段f3傳送上行數(shù) 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至基站501,而基站501由第三頻段f3接收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 號數(shù)據。在時隙2中,無線通信裝置503通過第三頻段f3傳送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 據至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而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由第三頻段f3接收上行數(shù)據或 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為了實現(xiàn)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在同一時間內可以通過第三頻段&接收由無 線通信裝置503所傳送的一上行數(shù)據,又可通過第三頻段f3傳送另一上行數(shù)據至基站501, 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可利用天線間隔(antenna separation)的方式或方向性天線來 達成此目的。另外,第二示范實施例中的基站501、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502與無線通信裝 置503僅為解說的示范例。在本公開的其他實施例中,無線通信系統(tǒng)還可包括超過一基站, 每一基站可涵蓋超過一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與超過一無線通信裝置。上述原則也應用于以 下第四示范實施例。圖6A是根據第三示范實施例所繪示一種具有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的無線通信系 統(tǒng)的示意圖。無線通信系統(tǒng)60包括基站601、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602與無線通信裝置 603。圖6B是圖6A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60的傳送接收方式的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6A與圖 6B,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602采用TDD模式與FDD模式的混合式運作方式?;?01與第 二類中繼通信裝置602之間的傳輸模式采用FDD模式,基站601與無線通信裝置603之間 的傳輸模式則采用TDD模式,而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602與無線通信裝置603之間的采用 FDD模式。此即,如圖6A所示,基站601與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602之間的下行鏈路使用第一頻段4,而上行鏈路使用第三頻段f3。另外,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602與無線通信裝置 603之間的下行鏈路使用第二頻段f2。而無線通信裝置603與基站601之間的下行鏈路與 上行鏈路都使用第二頻段f2。由于無線通信裝置603與基站601之間的下行鏈路與上行鏈 路都使用第二頻段f2,無線通信系統(tǒng)60的整體傳送與接收流程必須要分2個時隙來進行。更進一步來看,在下行鏈路的運作方式中,基站601通過第一頻段傳送下行數(shù) 據給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602,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602從第一頻段接收下行數(shù)據,而第 二類中繼通信裝置602通過第二頻段f2傳送下行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裝置603。基站601通過 第二頻段f2傳送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來協(xié)調管理無線通信裝置603。例如,基站601可利用 3GPP LTE標準中的PDCCH、PHICH以及PCFICH,來傳送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裝置 603。又例如,基站601還可利用IEEE 802. 16m標準中的A-MAP以及SFH,來傳送下行數(shù)據 或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裝置603?;?01還與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602共同地 或協(xié)同地通過第二頻段f2來傳送下行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裝置603,而無線通信裝置603由第 二頻段f2來接收下行數(shù)據。在上行鏈路的運作方式中,基站601通過第二頻段f2來實現(xiàn)上行的數(shù)據通道與上 行的控制通道。無線通信裝置603至基站601的上行鏈路可同時傳送上行數(shù)據與上行控制 信號數(shù)據?;?01通過相同的一第一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一第一上行控制通道協(xié)調管理無線 通信裝置603,其中第一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第一上行控制通道運作在第二頻段f2。另外,基站 601通過相同的一第二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一第二上行控制通道協(xié)調管理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 602,其中第二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第二上行控制通道運作在第三頻段f3。舉例說明,無線通信裝置603通過第二頻段f2,可利用3GPP LTE標準中的PUCCH、 PUSCH以及RACH,來直接傳送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基站601。第一上行數(shù)據通道 或第一上行控制通道例如為3GPPLTE標準中的PUCCH、PUSCH以及RACH。另外,無線通信裝 置603還可利用例如IEEE 802. 16m標準中的PFBCH以及SFBCH,來直接傳送上行數(shù)據或上 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基站601。第一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第一上行控制通道例如為IEEE 802. 16m 標準中的PFBCH以及SFBCH。相類似地,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602通過第三頻段f3,可利用3GPP LTE標準中的 PUCCH、PUSCH以及RACH,來直接傳送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基站601。第二上行 數(shù)據通道或第二上行控制通道例如為3GPPLTE標準中的PUCCH、PUSCH以及RACH。另外,第 二類中繼通信裝置602還可利用例如IEEE 802. 16m標準中的PFBCH以及SFBCH,來直接傳 送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基站601。第二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第二上行控制通道例如 為 IEEE 802. 16m 標準中的 PFBCH 以及 SFBCH。請參照圖6B,在時隙1中,基站601與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602都通過第二頻段 f2傳送下行數(shù)據或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至無線通信裝置603,而無線通信裝置603由第二頻 段f2接收下行數(shù)據或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在時隙2中,無線通信裝置603通過第二頻段f2 傳送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至基站601,而基站601由第二頻段f2接收上行數(shù)據或 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圖7A是根據第四示范實施例所繪示一種具有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的無線通信系 統(tǒng)的示意圖。無線通信系統(tǒng)70包括基站701、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702與無線通信裝置 703。圖7B是圖7A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傳送接收方式的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7A與圖7B,在無線通信系統(tǒng)70中,基站701與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702之間采用FDD模式,而第一類中 繼通信裝置702與無線通信裝置703之間采用TDD模式。因為在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702 與無線通信裝置703之間采用TDD模式,無線通信系統(tǒng)7的整體傳送與接收流程必須要分 2個時隙來進行。此即,在時隙1中,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702通過第二頻段f2傳送下行數(shù) 據或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至無線通信裝置703,而無線通信裝置703由第二頻段f2接收下行 數(shù)據或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在時隙2中,無線通信裝置703通過第二頻段f2傳送上行數(shù)據 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至無線通信裝置703,而無線通信裝置703由第二頻段f2接收上行數(shù) 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更進一步來看,在下行鏈路的運作方式中,基站701通過第一頻段傳送下行數(shù) 據或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702。例如,基站701可利用3GPP LTE標準 中的PDCCH、PHICH、PCFICH、PDSCH、BCH以及SCH,來傳送數(shù)據或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裝 置703。又例如,基站701還可利用IEEE 802. 16m標準中的A-MAP以及SFH,來傳送下行數(shù) 據或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裝置703。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702通過第二頻段f2傳送下行數(shù)據或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 無線通信裝置703。例如,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702可利用3GPPLTE標準中的PDCCH、PHICH、 PCFICH、PDSCH、BCH以及SCH,來傳送下行數(shù)據或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裝置703。又 例如,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702還可利用IEEE 802. 16m標準中的A-MAP以及SH1,來傳送下 行數(shù)據或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下行無線通信裝置703。在上行鏈路的運作方式中,基站701通過第三頻段f3來接收數(shù)據或控制信號數(shù)據 (由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702傳送的)。此即,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702通過第三頻段f3, 可利用3GPP LTE標準中的PUCCH、PUSCH以及RACH,來直接傳送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 給基站701。另外,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702還可利用例如IEEE 802. 16m標準中的PFBCH 以及SFBCH,來直接傳送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基站701。相類似地,第一類中繼 通信裝置702通過第三頻段f3來接收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由無線通信裝置703 傳送的)。無線通信裝置703通過第二頻段f2,可利用3GPP LTE標準中的PUCCH、PUSCH以 及RACH,來直接傳送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702。另外,無線 通信裝置703還可利用例如IEEE 802. 16m標準中的PFBCH以及SFBCH,來直接傳送上行數(shù) 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第一類中繼通信裝置702。圖8A是根據第五示范實施例所繪示一種具有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的無線通信系 統(tǒng)的示意圖。無線通信系統(tǒng)80包括基站801、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802與無線通信裝置 803。圖8B是圖8A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80的傳送接收方式的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8A與圖 8B,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802采用TDD模式?;?01與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802之間采用 TDD模式,基站801與無線通信裝置803之間則采用TDD模式,而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802 與無線通信裝置803為單方向鏈路。此即,如圖8A所示,基站801與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 802之間的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皆使用第一頻段f”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802與無線通信 裝置803之間的下行鏈路也使用第二頻段f2,而基站801與無線通信裝置803之間的上行鏈 路與下行鏈路皆使用第二頻段f2。由于基站801與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802之間采用TDD 模式,基站801與無線通信裝置803之間也采用TDD模式,無線通信系統(tǒng)80的整體傳送與 接收流程必須要分2個時隙來進行。
更進一步來看,在下行鏈路的運作方式中,基站801通過第一頻段傳送下行數(shù) 據給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602,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802從第一頻段接收下行數(shù)據,而 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802通過第二頻段f2傳送下行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裝置803?;?01通 過第二頻段f2傳送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裝置803,來協(xié)調管理無線通信裝置803。 例如,基站801可利用3GPP LTE標準中的PDCCH、PHICH以及PCFICH,來傳送下行控制信 號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裝置803。又例如,基站801還可利用IEEE 802. 16m標準中的A-MAP以 及Sm,來傳送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裝置803。基站801還與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 602共同地或協(xié)同地通過第二頻段f2來傳送下行數(shù)據給無線通信裝置803,而無線通信裝 置803由第二頻段f2來接收下行數(shù)據。在上行鏈路的運作方式中,基站801通過第二頻段f2來實現(xiàn)無線通信裝置803的 上行數(shù)據通道與上行控制通道。此即,無線通信裝置803至基站801的上行鏈路可同時傳 送上行數(shù)據與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舉例說明,無線通信裝置803通過第二頻段f2,可利用 3GPP LTE標準中的PUCCH、PUSCH以及RACH,來直接傳送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 基站801。又例如,無線通信裝置803還可利用例如IEEE 802. 16m標準中的PFBCH以及 SFBCH,來直接傳送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基站601。相類似地,基站801通過第一頻段來實現(xiàn)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802的上行數(shù)據 通道與上行控制通道。此即,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802至基站801的上行鏈路可同時傳送 上行數(shù)據與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舉例說明,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802通過第一頻段,可利 用3GPP LTE標準中的PUCCH、PUSCH以及RACH,來直接傳送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 基站801。又例如,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802還可利用例如IEEE 802. 16m標準中的PFBCH 以及SFBCH,來直接傳送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給基站801。請參照圖8B,在時隙1中,基站801通過第一頻段傳送下行數(shù)據至第二類中繼 通信裝置802,并通過第二頻段f2傳送下行數(shù)據或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至無線通信裝置803, 而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802另外通過第二頻段f2傳送下行數(shù)據至無線通信裝置803。在時 隙1中,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802由第一頻段f2接收下行數(shù)據,而無線通信裝置803由第 二頻段f2接收下行數(shù)據或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在時隙2中,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802通過 第一頻段傳送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至基站801,無線通信裝置803通過第二頻 段f2傳送上行數(shù)據或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至基站801。在時隙2中,基站801由第一頻段 接收第二類中繼通信裝置802的上行數(shù)據,且同時由第二頻段f2接收無線通信裝置803的 上行數(shù)據與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綜上所述,本公開的示范實施例提供一種無線通信系統(tǒng)及其中繼通信裝置與無線 通信裝置。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通過在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中使用同頻段或相異頻段無線 資源,以及適當?shù)卮钆鋾r分雙工與頻分雙工的技術,可提升無線通信裝置在中繼轉傳方式 的最高傳輸速率。另外,還可減少在中繼轉傳的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之間的轉換時間間隔, 并同時減少所需的載波資源,以提升無線資源的使用效率。雖然本公開已以實施例公開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公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 不脫離本公開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公開的保護范圍當視所附 權利要求書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無線通信系統(tǒng),包括至少一基站;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無線連接至該至少一基站;以及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無線連接至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其中該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至 少二上行鏈路為同頻段,而該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至少二下行鏈路為相異頻段。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中,該至少一基站與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之間的一第一傳輸模式采用一頻分雙工模式;該至少一基站與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的一第二傳輸模式采用該頻分雙工模式; 該至少一基站通過一第一頻段傳送一下行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 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由該第一頻段接收該下行數(shù)據;該至少一基站與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共同地通過一第二頻段傳送該下行數(shù)據給該 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由該第二頻段接收該下行數(shù)據;該至少一基站更通過該第二頻段傳送一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以及該至少一基站在相同的一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一上行控制通道協(xié)調管理該至少一中繼通 信裝置以及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中,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傳送該下行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所使用的至少一通 道包括第三代通信系統(tǒng)伙伴計劃3GPP LTE標準中的物理層下行共用通道PDSCH ;該至少一基站傳送該下行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所使用的至少一通道包括 3GPP LTE標準中的物理層下行控制通道PDCCH、物理層混合式自動傳送指標通道PHICH、以 及物理層控制格式指標通道PCFICH ;以及該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該上行控制通道包括3GPP LTE標準中的物理層上行控制通道 PUCCH、物理層上行共用通道PUSCH以及隨機存取通道RACH。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中,該至少一基站傳送該下行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所使用的至少一通道包括 IEEE 802. 16m標準中的先進媒體存取通信協(xié)議A-MAP以及超幀標頭SHl ;以及該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該上行控制通道包括IEEE 802. 16m標準中的主要反饋通道PFBCH 以及次要反饋通道SFBCH。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中,該至少一基站與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之間的一第一傳輸模式采用一頻分雙工模式;該至少一基站與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的一第二傳輸模式采用該頻分雙工模式; 該至少一基站通過一第一頻段傳送一下行數(shù)據或一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中 繼通信裝置;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由該第一頻段接收該下行數(shù)據或該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 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通過一第二頻段傳送該下行數(shù)據或該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由該第二頻段接收該下行數(shù)據或該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以及 該至少一基站在相同的一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一上行控制通道協(xié)調管理該至少一中繼通 信裝置以及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該上行控制通道運作在一第三 頻段。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中,該至少一基站傳送該下行數(shù)據或該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所使 用的至少一通道包括3GPP LTE標準中的PDCCH、PHICH、PCFICH、PDSCH、廣播通道BCH以及 同步通道SCH;以及該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該上行控制通道包括3GPP LTE標準中的PUCCH、PUSCH以及RACH。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中,該至少一基站傳送該下行數(shù)據或該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所使 用的至少一通道包括IEEE 802. 16m標準中的A-MAP以及SHl ;以及該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該上行控制通道包括IEEE 802. 16m標準中的PFBCH以及SFBCH。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中,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具有一方向性天 線,以通過該第三頻段同時接收一下行數(shù)據與傳送另一下行數(shù)據。
9.一種無線通信系統(tǒng),包括 至少一基站;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無線連接至該至少一基站,其中,該至少一基站與該至少一中繼 通信裝置的一第一傳輸模式采用一頻分雙工模式;以及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無線連接至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其中,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 置與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的一第二傳輸模式采用一時分雙工模式。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中,該至少一基站與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的一第三傳輸模式采用該時分雙工模式; 該至少一基站通過一第一頻段傳送一下行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 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由該第一頻段接收該下行數(shù)據;該至少一基站與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共同地通過一第二頻段傳送該下行數(shù)據給該 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由該第二頻段接收該下行數(shù)據;該至少一基站更通過該第二頻段傳送一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以協(xié) 調管理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該至少一基站通過相同的一第一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一第一上行控制通道協(xié)調管理該至 少一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第一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該第一上行控制通道運作在該第二頻段; 以及該至少一基站通過相同的一第二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一第二上行控制通道協(xié)調管理該至 少一中繼通信裝置,其中該第二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該第二上行控制通道運作在一第三頻段。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中,該至少一基站傳送該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所使用的至少一通 道包括3GPP LTE標準中的PDCCH、PHICH、以及PCFICH ;該第一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該第一上行控制通道包括3GPP LTE標準中的PUCCH、PUSCH以 及RACH ;以及該第二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該第二上行控制通道包括3GPP LTE標準中的PUCCH、PUSCH以 及 RACH。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中,該至少一基站傳送該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 據給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所使用的至少一通道包括IEEE802. 16m標準中的A-MAP以及 SFH ;該第一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該第一上行控制通道包括IEEE 802. 16m標準中的PFBCH以及 SFBCH ;以及該第二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該第二上行控制通道包括IEEE 802. 16m標準中的PFBCH以及 SFBCH。
13.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中,該至少一基站通過一第一頻段傳送一下行數(shù)據或一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中 繼通信裝置;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由該第一頻段接收該下行數(shù)據或該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 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通過一第二頻段傳送該下行數(shù)據或該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該 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由該第二頻段接收該下行數(shù)據或該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 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通過該第二頻段來傳送一上行數(shù)據或一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 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以及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通過一第三頻段來傳送該上行數(shù)據或該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 該至少一基站。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中,該至少一基站傳送該下行數(shù)據或該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所使 用的至少一通道包括3GPP LTE標準中的PDCCH、PHICH、PCFICH、PDSCH、BCH以及SCH ;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傳送該下行數(shù)據或該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無線通信 裝置所使用的至少一通道包括3GPP LTE標準中的PDCCH、PHICH、PCFICH, PDSCH、BCH以及 SCH ;以及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傳送該上行數(shù)據或該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基站所使 用的至少一通道包括3GPP LTE標準中的PUCCH、PUSCH以及RACH。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中,該至少一基站傳送該下行數(shù)據或該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所使 用的至少一通道包括IEEE 802. 16m標準中的A-MAP以及SFH ;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傳送該下行數(shù)據或該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無線通信 裝置所使用的至少一通道包括IEEE 802. 16m標準中的A-MAP以及SHl ;以及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傳送該上行數(shù)據或該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基站所使 用的至少一通道包括IEEE 802. 16m標準中的PFBCH以及SFBCH。
16.一種中繼通信裝置,適用于在至少一基站與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之間中繼轉傳一 數(shù)據或一控制信號數(shù)據,其中,該中繼通信裝置一第一上行鏈路與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的一第二上行鏈路為同頻段,而該中繼通信裝置一第一下行鏈路與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 的一第二下行鏈路為相異頻段。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中繼通信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基站與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之間的一傳輸模式采用一頻分雙工模式; 該中繼通信裝置由該第一頻段接收一下行數(shù)據;該至少一基站與該中繼通信裝置共同地通過一第二頻段傳送一第二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 無線通信裝置;以及該至少一基站在相同的一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一上行控制通道協(xié)調管理該中繼通信裝置。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中繼通信裝置,其中,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傳送該下行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所使用的至少一通 道包括3GPP LTE標準中的PDSCH ;以及該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該上行控制通道包括3GPP LTE標準中的物理層上行控制通道 PUCCH、PUSCH 以及 RACH。
19.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中繼通信裝置,其中,該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該上行控制通道包 括 IEEE 802. 16m 標準中的 PFBCH 以及 SFBCH0
20.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中繼通信裝置,其中,該中繼通信裝置與該至少一基站之間的一第一傳輸模式采用一頻分雙工模式; 該中繼通信裝置與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之間的一第二傳輸模式采用該頻分雙工模式;該中繼通信裝置由該第一頻段接收一下行數(shù)據或一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 該中繼通信裝置通過一第二頻段傳送該下行數(shù)據或該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以及 該中繼通信裝置的一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一上行控制通道運作在一第三頻段。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中繼通信裝置,其中,該中繼通信裝置接收該下行數(shù)據或該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所使用的至少一通道包括 3GPP LTE 標準中的 PDCCH、PHICH、PCFICH、PDSCH、BCH 以及 SCH ;以及該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該上行控制通道包括3GPP LTE標準中的PUCCH、PUSCH以及RACH。
22.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中繼通信裝置,其中,該中繼通信裝置接收該下行數(shù)據或該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所使用的至少一通道包括 IEEE 802. 16m標準中的A-MAP以及SFH ;以及該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該上行控制通道包括IEEE 802. 16m標準中的PFBCH以及SFBCH。
23.—種中繼通信裝置,適用于在至少一基站與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之間中繼轉傳一 數(shù)據或一控制信號數(shù)據,其中,該中繼通信裝置與該至少一基站的一第一傳輸模式采用一 頻分雙工模式,而該中繼通信裝置與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的一第二傳輸模式采用一時分 雙工模式。
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中繼通信裝置,其中, 該中繼通信裝置由一第一頻段接收一下行數(shù)據; 該中繼通信裝置通過一第二頻段傳送該下行數(shù)據;該至少一基站與該中繼通信裝置共同地通過一第二頻段傳送該下行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 無線通信裝置;以及該中繼通信裝置的一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一上行控制通道運作在一第三頻段。
25.如權利要求M所述的中繼通信裝置,其中,該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該上行控制通道包 括 3GPP LTE 標準中的 PUCCH、PUSCH 以及 RACH。
26.如權利要求M所述的中繼通信裝置,其中,該上行數(shù)據通道或該上行控制通道包 括 IEEE 802. 16m 標準中的 PFBCH 以及 SFBCH0
27.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中繼通信裝置,其中,該中繼通信裝置由該第一頻段接收一第一下行數(shù)據或一第一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 該中繼通信裝置通過一第二頻段傳送該第二下行數(shù)據或該第二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 該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該中繼通信裝置由該第二頻段來接收一上行數(shù)據或一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以及 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通過一第三頻段來傳送該上行數(shù)據或該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
28.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中繼通信裝置,其中,該中繼通信裝置傳送該第二下行數(shù)據或該第二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所使用的至少一通 道包括 3GPP LTE 標準中的 PDCCH、PHICH、PCFICH、PDSCH、BCH 以及 SCH ;以及該中繼通信裝置傳送該上行數(shù)據或該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所使用的至少一通道包括 3GPP LTE 標準中的 PUCCH、PUSCH 以及 RACH。
29.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中繼通信裝置,其中,該中繼通信裝置傳送該第二下行數(shù)據或該第二下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的至少一通道包括 IEEE 802. 16m標準中的A-MAP以及SFH ;以及該中繼通信裝置傳送該上行數(shù)據或該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所使用的至少一通道包括 IEEE 802. 16m 標準中的 PFBCH 以及 SFBCH0
30.一種無線通信裝置,適用于通過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與至少一基站溝通,其中, 該無線通信裝置與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之間的一傳輸模式為一頻分雙工模式; 該無線通信裝置的一第一下行鏈路與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的第二下行鏈路采用一頻分多工模式;以及該無線通信裝置的一第一上行鏈路與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的第二上行鏈路使用相 同的一載波。
31.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無線通信裝置的一第一上行鏈路與 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的一第二上行鏈路使用相同的一載波,該第一上行鏈路與該第二上 行鏈路采用時分多工模式共存于該載波。
32.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無線通信裝置在此載波的上行鏈路, 會不傳送一上行數(shù)據或一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該中繼通信裝置,而由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 置傳送一上行數(shù)據或一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以及該無線通信裝置會傳送該上行數(shù)據或該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 而該中繼通信裝置不傳送一上行數(shù)據或一上行控制信號數(shù)據給該至少一基站。
33.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無線通信裝置的一第一上行鏈路與 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的一第二上行鏈路使用相同的一載波,該第一上行鏈路與該第二上 行鏈路采用一頻分多工模式共存于該載波。
34.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無線通信裝置的一第一上行鏈路與該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的一第二上行鏈路使用相同的一載波,兩鏈路采用一碼分多工模式 共存在此載波。
全文摘要
一種無線通信系統(tǒng)及其中繼通信裝置與無線通信裝置。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包括至少一基站、至少一中繼通信裝置及至少一無線通信裝置。所述的中繼通信裝置,無線連接于所述的基站。所述的無線通信裝置,無線連接至所述的中繼通信裝置,而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至少二上行鏈路為同頻段或處于同載波,且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至少二下行鏈路為相異頻段或處于相異載波。
文檔編號H04L1/18GK102055579SQ201010511780
公開日2011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0月29日
發(fā)明者鄭延修 申請人:財團法人工業(yè)技術研究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