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散熱,特別涉及一種散熱結構、應用該散熱結構的電源以及應用該電源的用電設備。
背景技術:
1、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用電產品應運而生,例如電動汽車。車載電源是影響電動汽車的重要部件,電源包括多個磁性器件,例如變壓器,電感等由于在工作中線圈有電流通過,線圈由于阻抗會有一定的損耗,同時電磁效應導致磁芯也有一定的損耗,該損耗會引起磁性器件發(fā)熱,進而會對器件的性能、壽命等產生不利影響。
2、為了改善磁性器件發(fā)熱的問題,現(xiàn)有技術中主要預留給磁性器件的裝配空間是一個內腔,將磁性器件直接放置在腔體中,該腔體上設有冷卻通道以對磁性器件進行散熱,但仍然難以改善腔體內處于中部位置的磁性器件的散熱情況或發(fā)熱量較大的磁性器件的散熱情況。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散熱結構,旨在改善散熱殼體內中部發(fā)熱源或其他發(fā)熱量較大的發(fā)熱源的散熱情況。
2、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散熱結構,包括散熱殼體和均溫板;所述散熱殼體內用以安裝發(fā)熱器件;所述均溫板設于所述散熱殼體內;且所述均溫板的一端與所述散熱殼體導熱連接,所述均溫板的另一端用以與所述發(fā)熱器件遠離所述散熱殼體的側面和/或端部導熱連接。
3、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散熱殼體具有頂散熱板,所述均溫板的一端與所述頂散熱板導熱連接,所述均溫板的另一端朝遠離所述頂散熱板的方向延伸,并與所述發(fā)熱器件遠離所述頂散熱板的側面和/或端部導熱連接。
4、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均溫板包括:
5、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一端靠近所述頂散熱板,另一端朝遠離所述頂散熱板的方向延伸;和
6、第一連接板,所述第一連接板與所述延伸板靠近所述頂散熱板的一端呈夾角連接,并與所述頂散熱板導熱連接。
7、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均溫板還包括第二連接板,所述第二連接板連接于所述延伸板遠離所述頂散熱板的一端。
8、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散熱殼體內設有多組發(fā)熱器件,所述均溫板設有至少兩個,至少兩個所述均溫板間隔設于不同的相鄰兩組發(fā)熱器件之間,至少兩個所述第一連接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9、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散熱殼體內設有多組發(fā)熱器件,所述均溫板設有至少兩個,至少兩個所述均溫板間隔設于不同的相鄰兩組發(fā)熱器件之間,至少兩個所述第一連接板的延伸方向相互背對設置。
10、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均溫板還包括接合板,所述接合板的兩端分別連接兩個所述延伸板,并設于兩個所述延伸板遠離所述頂散熱板的端部。
11、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均溫板一體成型,且所述均溫板內部填充有相變工質,所述均溫板底部的相變工質在吸收所述發(fā)熱器件產生的熱量后變換為氣態(tài)的蒸汽向上蒸發(fā),所述蒸汽經所述頂散熱板散熱后冷凝為液態(tài)回流至所述均溫板底部。
12、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散熱殼體還包括第一側部散熱板和第二側部散熱板,所述第一側部散熱板和所述第二側部散熱板分別連接所述頂散熱板的兩端,且均與所述頂散熱板呈夾角設置。
13、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散熱殼體的殼壁內形成有冷卻流道,所述冷卻流道內設有冷卻工質;或者,
14、所述散熱殼體與外部液冷散熱器或水冷散熱器導熱連接。
15、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電源,包括發(fā)熱器件和上述的散熱結構,所述發(fā)熱器件安裝于所述散熱殼體與所述均溫板共同圍合形成的腔體內,所述發(fā)熱器件、所述散熱殼體及所述均溫板之間的間隙填充有導熱介質。
16、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用電設備,包括上述的電源。
17、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通過將均溫板設于散熱殼體內,且均溫板的一端與散熱殼體導熱連接,另一端與發(fā)熱器件遠離散熱殼體的側面和/或端部導熱連接,則使得發(fā)熱器件產生的熱量可以通過均溫板傳遞至散熱殼體上,進而通過散熱殼體將熱量傳遞至外界,從而提升了電源內發(fā)熱器件的散熱效果,延長了電源的使用壽命。
1.一種散熱結構,用于對電源內的發(fā)熱器件散熱,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殼體具有頂散熱板,所述均溫板的一端與所述頂散熱板導熱連接,所述均溫板的另一端朝遠離所述頂散熱板的方向延伸,并與所述發(fā)熱器件遠離所述頂散熱板的側面和/或端部導熱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溫板包括: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溫板還包括第二連接板,所述第二連接板連接于所述延伸板遠離所述頂散熱板的一端。
5.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殼體內設有多組發(fā)熱器件,所述均溫板設有至少兩個,至少兩個所述均溫板間隔設于不同的相鄰兩組發(fā)熱器件之間,至少兩個所述第一連接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6.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殼體內設有多組發(fā)熱器件,所述均溫板設有至少兩個,至少兩個所述均溫板間隔設于不同的相鄰兩組發(fā)熱器件之間,至少兩個所述第一連接板的延伸方向相互背對設置。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溫板還包括接合板,所述接合板的兩端分別連接兩個所述延伸板,并設于兩個所述延伸板遠離所述頂散熱板的端部。
8.如權利要求3、4或7所述的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溫板一體成型,且所述均溫板內部填充有相變工質,所述均溫板底部的相變工質在吸收所述發(fā)熱器件產生的熱量后變換為氣態(tài)的蒸汽向上蒸發(fā),所述蒸汽經所述頂散熱板散熱后冷凝為液態(tài)回流至所述均溫板底部。
9.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殼體還包括第一側部散熱板和第二側部散熱板,所述第一側部散熱板和所述第二側部散熱板分別連接所述頂散熱板的兩端,且均與所述頂散熱板呈夾角設置。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殼體的殼壁內形成有冷卻流道,所述冷卻流道內設有冷卻工質;或者,
11.一種電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發(fā)熱器件和如權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散熱結構,所述發(fā)熱器件安裝于所述散熱殼體與所述均溫板共同圍合形成的腔體內,所述發(fā)熱器件、所述散熱殼體及所述均溫板之間的間隙填充有導熱介質。
12.一種用電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