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移動終端的殼體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設備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移動終端的殼體結構。該移動終端的殼體結構包括前殼與后殼,后殼為中間高、兩側逐漸降低的弧形殼體,且兩側上設有螺孔,螺絲穿過螺孔將后殼和前殼固定;后殼兩側的邊緣上設有缺口,前殼對應缺口的位置上設有補強筋,且補強筋的頂端與后殼在同一弧形面上。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相對于現(xiàn)在技術而言,通過在后殼兩側的邊緣上設置缺口,在前殼對應該缺口的位置上設置補強筋,并使補強筋的頂端與后殼在同一弧形面上,從而使得在利用補強筋遮擋住前、后殼體結合處間隙的同時,也保證了移動終端整體在視覺上的弧度設計,有助于增強用戶的視覺體驗。
【專利說明】
一種移動終端的殼體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移動終端的殼體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在移動終端設備中,后殼(也可能是電池蓋)的大弧度設計方案可以在視覺和手感上降低整機厚度,提高用戶體驗。但這種方案會使得設備長邊兩側高度偏小(如圖1所示),后殼I和前殼2只能通過螺絲3鎖緊,并且螺絲3常常會陷在后殼I的螺孔4中,因加工精度、前殼變形、后殼偏薄變形等因素,常會造成后殼I和前殼2結合處5(如圖2所示)產(chǎn)生間隙或間隙不均勻,且因每家工廠的制造精度不一樣,產(chǎn)生的間隙也大小不一,有時還會出現(xiàn)超出廠商或用戶視覺接受標準的情況,從而影響生產(chǎn)成本。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移動終端的殼體結構,使得后殼為弧形設計的移動終端,在前后殼體相結合處的視覺效果得以提高,進而增強用戶體驗、降低生產(chǎn)成本。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的殼體結構,包括前殼與后殼,后殼為中間高、兩側逐漸降低的弧形殼體,且兩側上設有螺孔,螺絲穿過螺孔將后殼和前殼固定;后殼兩側的邊緣上設有缺口,前殼對應缺口的位置上設有補強筋,且補強筋的頂端與后殼在同一弧形面上。
[0005]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相對于現(xiàn)在技術而言,通過在后殼兩側的邊緣上設置缺口,在前殼對應該缺口的位置上設置補強筋,并使補強筋的頂端與后殼在同一弧形面上,從而使得在利用補強筋遮擋住前、后殼體結合處間隙的同時,也保證了移動終端整體在視覺上的弧度設計,有助于增強用戶的視覺體驗。
[0006]進一步地,補強筋緊貼后殼,一方面可以避免補強筋與后殼之間產(chǎn)生間隙,有利于保證補強筋的遮丑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保證移動終端整體在視覺上的弧度設計更加流暢。
[0007]進一步地,補強筋由前殼延伸形成。
[0008]進一步地,補強筋焊接于前殼。
[0009]進一步地,補強筋通過熱熔固定于前殼。
[0010]進一步地,缺口的寬度在1-2毫米之間。有利于避免缺口過大而影響后殼的強度,也有助于提高用戶的視覺效果。
[0011]進一步地,移動終端為手機。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的移動終端的前殼與后殼結合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的移動終端的前殼與后殼結合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4]圖3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的殼體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4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的殼體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闡述。然而,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本實用新型各實施方式中,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請而提出了許多技術細節(jié)。但是,即使沒有這些技術細節(jié)和基于以下各實施方式的種種變化和修改,也可以實現(xiàn)本申請各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
[0017]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涉及一種移動終端的殼體結構。
[0018]如圖3所不,在本實施方式中,該移動終端(如手機)的殼體結構包括后殼I和前殼
2。其中,后殼I為中間高、兩側逐漸降低的弧形殼體,且后殼I的兩側上設有螺孔4,前殼2對應該螺孔4的位置上也設有相應的安裝孔(圖中未示出),螺絲3通過穿過后殼I上的螺孔4及前殼2上對應的安裝孔將后殼I與前殼2鎖在一起。
[0019]具體地說,在本實施方式中,后殼I設有螺孔4的兩側的邊緣上還設有缺口6,前殼2在對應該缺口 6的位置上設有用于遮擋前殼2與后殼I結合處5間隙的補強筋7(如圖4所示),該補強筋7由前殼2延伸形成。為了保證后殼整體的弧形設計在視覺上的效果,在實際設置補強筋7時,可使該補強筋7的高度比后殼I低0.1毫米,從而保證補強筋7的頂端與后殼I在同一弧形面上。
[0020]值得一提的是,在設置補強筋7時,應盡量使補強筋7緊貼后殼I,以進一步保證補強筋的遮丑效果。但在實際設計時,由于工藝限制,補強筋7與后殼I之間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間隙,為了盡量保證移動終端后殼整體的弧形設計在視覺上的連續(xù)性與流暢性,應控制補強筋7與后殼I之間的間隙在0.1毫米內(nèi)。
[0021]另外,在后殼I兩側的邊緣上設置缺口6時,缺口 6位置可根據(jù)后殼I上的螺孔4位置來設置,保證缺口6的長度可覆蓋后殼I上的所有螺孔4。在實際應用中,若后殼I相鄰的兩邊通過R角8連接,也可將缺口6設在的后殼I的兩個R角8之間。缺口 6的寬度可設置在1-2毫米之間,既有利于避免缺口過大而影響后殼的強度,也有助于提高用戶的視覺效果。
[0022]不難發(fā)現(xiàn),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相對于現(xiàn)在技術而言,通過在后殼兩側的邊緣上設置缺口,在前殼對應該缺口的位置上設置補強筋,并使補強筋的頂端與后殼在同一弧形面上,從而使得在利用補強筋遮擋住前、后殼體結合處間隙的同時,也保證了移動終端整體在視覺上的弧度設計,有助于增強用戶的視覺體驗。
[0023]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涉及一種移動終端的殼體結構。第二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區(qū)別之處在于:在第一實施方式中,補強筋是由前殼延伸形成的;而在本實施方式中,補強筋是通過焊接或熱熔固定在前殼上的。
[0024]具體地說,在本實施方式中,若前殼是金屬的,則可通過焊接的方式將補強筋固定在前殼上;若前殼是塑料的,則可通過熱熔的方式將補強筋固定在前殼上。由于焊接與熱熔的工藝都屬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施方式將不再贅述。
[0025]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各實施方式是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jié)上對其作各種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移動終端的殼體結構,包括前殼與后殼,所述后殼為中間高、兩側逐漸降低的弧形殼體,且所述兩側上設有螺孔,螺絲穿過所述螺孔將所述后殼和前殼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殼兩側的邊緣上設有缺口,所述前殼對應所述缺口的位置上設有補強筋,且所述補強筋的頂端與所述后殼在同一弧形面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強筋緊貼所述后殼。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強筋由所述前殼延伸形成。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強筋焊接于所述前殼。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強筋通過熱熔固定于所述前殼。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寬度在1-2毫米之間。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終端為手機。
【文檔編號】H04M1/02GK205726722SQ201620387333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9日
【發(fā)明人】呂明穎
【申請人】上海與德通訊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