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電機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同軸雙輸出電機。
背景技術:
1、傳統(tǒng)的電機只有一個輸出軸,輸出軸從電機主體的前端中央伸出,電機主體的后端為后蓋,在工業(yè)生產中,很多情況下,會需求對電機前后兩側的物件進行加工,這時,為了兩側均具有動力輸出,就需要采用2個單輸出軸的電機尾部相對擺放,以對兩側輸出動力,這樣采用2臺電機就造成體積較大且需要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實用新型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兩端均具有輸出軸的同軸雙輸出電機。
2、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同軸雙輸出電機,包括:電機主體、第一輸出軸、后端延伸軸、第一減速器和第二輸出軸,所述第一輸出軸從所述電機主體的前端中央伸出,作為電機的前端輸出軸,所述后端延伸軸從所述電機主體的后端中央伸出,所述后端延伸軸的伸出端與所述第一減速器的輸入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輸出軸設置在所述第一減速器的輸出端,作為電機的后端輸出軸。
3、進一步的,所述電機主體包括電機殼體以及位于電機殼體內部的定子線圈和轉子鐵芯。
4、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減速器包括圓柱形的外殼,以及位于外殼內部的第一減速結構和第二減速結構。
5、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減速器還包括位于所述外殼前端的連接前蓋和位于所述外殼后端的固定后蓋,所述連接前蓋和固定后蓋。
6、進一步的,所述外殼的內壁上設置有環(huán)形的內齒圈。
7、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減速結構包括第一主齒輪和第一行星輪組,所述第一行星輪組包括第一行星輪、第二行星輪、第三行星輪、第四行星輪,所述后端延伸軸穿過所述連接前蓋的中部,與所述第一主齒輪的一端的中心固定連接,所述第一主齒輪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一行星輪、第二行星輪、第三行星輪、第四行星輪相嚙合,所述第一行星輪、第二行星輪、第三行星輪、第四行星輪環(huán)繞所述第一主齒輪設置,所述第一行星輪、第二行星輪、第三行星輪、第四行星輪還分別與所述內齒圈相嚙合。
8、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減速結構還包括第一齒輪架,所述第一齒輪架上設置有第一齒輪軸、第二齒輪軸、第三齒輪軸和第四齒輪軸,所述第一齒輪軸、第二齒輪軸、第三齒輪軸和第四齒輪軸分別與所述第一行星輪、第二行星輪、第三行星輪和第四行星輪的中心固定連接,以使所述第一齒輪架隨所述第一行星輪、第二行星輪、第三行星輪和第四行星輪的公轉而轉動。
9、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減速結構包括第二主齒輪和第五行星輪、第六行星輪、第七行星輪、第八行星輪,所述第二主齒輪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一齒輪架的底面的中央,所述第五行星輪、第六行星輪、第七行星輪和第八行星輪環(huán)繞所述第二主齒輪設置,并與所述第二主齒輪相嚙合,所述第五行星輪、第六行星輪、第七行星輪和第八行星輪還分別與所述內齒圈相嚙合。
10、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減速結構包括第二主齒輪和第二行星輪組,所述第二行星輪組包括第五行星輪、第六行星輪、第七行星輪、第八行星輪,所述第五齒輪軸、第六齒輪軸、第七齒輪軸和第八齒輪軸分別與所述五行星輪、第六行星輪、第七行星輪和第八行星輪的中心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輸出軸固定在所述第二齒輪架的底面的中央。
11、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減速結構還包括輸出軸承、介子和卡簧,所述輸出軸承設置在所述第二輸出軸上,并由所述介子和卡簧固定。
12、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實用新型的電機兩端均設置有輸出軸,使用時,可以帶動兩側的傳動機構,實現(xiàn)雙向輸出,電機后端的輸出軸通過減速機構實現(xiàn)了減速輸出。
1.一種同軸雙輸出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機主體(1)、第一輸出軸(2)、后端延伸軸(3)、第一減速器(4)和第二輸出軸(5),所述第一輸出軸(2)從所述電機主體(1)的前端中央伸出,作為電機的前端輸出軸,所述后端延伸軸(3)從所述電機主體(1)的后端中央伸出,所述后端延伸軸(3)的伸出端與所述第一減速器(4)的輸入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輸出軸(5)設置在所述第一減速器(4)的輸出端,作為電機的后端輸出軸。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雙輸出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主體(1)包括電機殼體以及位于電機殼體內部的定子線圈和轉子鐵芯。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雙輸出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減速器(4)包括圓柱形的外殼(41),以及位于外殼(41)內部的第一減速結構(42)和第二減速結構(43)。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同軸雙輸出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減速器(4)還包括位于所述外殼(41)前端的連接前蓋(45)和位于所述外殼(41)后端的固定后蓋(46),所述連接前蓋(45)和固定后蓋(46)。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同軸雙輸出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41)的內壁上設置有環(huán)形的內齒圈(44)。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同軸雙輸出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減速結構(42)包括第一主齒輪(421)和第一行星輪組(422),所述第一行星輪組(422)包括第一行星輪、第二行星輪、第三行星輪、第四行星輪,所述后端延伸軸(3)穿過所述連接前蓋(45)的中部,與所述第一主齒輪(421)的一端的中心固定連接,所述第一主齒輪(421)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一行星輪、第二行星輪、第三行星輪、第四行星輪相嚙合,所述第一行星輪、第二行星輪、第三行星輪、第四行星輪環(huán)繞所述第一主齒輪(421)設置,所述第一行星輪、第二行星輪、第三行星輪、第四行星輪還分別與所述內齒圈(44)相嚙合。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同軸雙輸出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減速結構(42)還包括第一齒輪架(423),所述第一齒輪架(423)上設置有第一齒輪軸、第二齒輪軸、第三齒輪軸和第四齒輪軸,所述第一齒輪軸、第二齒輪軸、第三齒輪軸和第四齒輪軸分別與所述第一行星輪、第二行星輪、第三行星輪和第四行星輪的中心固定連接,以使所述第一齒輪架(423)隨所述第一行星輪、第二行星輪、第三行星輪和第四行星輪的公轉而轉動。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同軸雙輸出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減速結構(43)包括第二主齒輪(431)和第二行星輪組(432),所述第二行星輪組(432)包括第五行星輪、第六行星輪、第七行星輪、第八行星輪,所述第二主齒輪(431)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一齒輪架(423)的底面的中央,所述第五行星輪、第六行星輪、第七行星輪和第八行星輪環(huán)繞所述第二主齒輪(431)設置,并與所述第二主齒輪(431)相嚙合,所述第五行星輪、第六行星輪、第七行星輪和第八行星輪還分別與所述內齒圈(44)相嚙合。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同軸雙輸出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減速結構(43)還包括第二齒輪架(433),所述第一齒輪架(423)上設置有第五齒輪軸、第六齒輪軸、第七齒輪軸和第八齒輪軸,所述第五齒輪軸、第六齒輪軸、第七齒輪軸和第八齒輪軸分別與所述五行星輪、第六行星輪、第七行星輪和第八行星輪的中心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輸出軸(5)固定在所述第二齒輪架(433)的底面的中央。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同軸雙輸出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減速結構(42)還包括輸出軸承(47)、介子(48)和卡簧(49),所述輸出軸承(47)設置在所述第二輸出軸(5)上,并由所述介子(48)和卡簧(49)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