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ucos控制的太陽能逆變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基于UCOS控制的太陽能逆變器,包括用于輸出的12V直流電的蓄電池、控制器、主控芯片、用于檢測直流電的ADC檢測單元、用于對直流電進行電壓升降的供電電源模塊、無線模塊、傳感器模塊和用于對直流電進行逆變的逆變器。本發(fā)明設計觸摸操作屏??梢钥刂颇孀兤鞴ぷ髂J剑瑢崟r顯示系統(tǒng)運行狀態(tài),顯示各路采集的信息并繪制相關函數(shù)曲線,便于后期的數(shù)據(jù)整合可以實現(xiàn)無線控制,傳送采集信息,特別適合建在偏遠地區(qū)無人值守的太陽能電站,且設備硬件成本低廉,易學易用,方便普及。
【專利說明】—種基于UCOS控制的太陽能逆變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逆變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無線傳感網(wǎng)絡,ZIGBEE通信技術,觸屏控制技術于一體的嵌入式太陽能逆變器。
【背景技術】
[0002]為了緩解目前日益緊張的電能需求,太陽能這種清潔低成本的能源特別適合電能的可持續(xù)發(fā)展?,F(xiàn)在光伏發(fā)電板,電能儲存技術的發(fā)展已經很成熟了,可以做到方便的將太陽能轉變?yōu)殡娔茌斔偷接脩羰种?,讓用戶可以方便的用上清潔能源。電源逆變,ZIGBEE無線技術成本低,技術成熟,方便普及。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逆變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基于UCOS控制的太陽能逆變器。
[0004]為解決以上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了基于UCOS控制的太陽能逆變器,包括用于輸出的12V直流電的蓄電池、控制器、主控芯片、用于檢測直流電的ADC檢測單元、用于對直流電進行電壓升降的供電電源模塊、無線模塊、傳感器模塊和用于對直流電進行逆變的逆變器。12V直流電的蓄電池經ADC檢測單元檢測后的直流電分別為供電電源模塊和逆變器提供電流,所述經供電電源模塊升降后得到的不同電壓分別提供給控制器,無線模塊和傳感器模塊,所述逆變器逆變后的電流經傳感器模塊檢測后輸出為用電設備所需的220V/50HZ交流電,所述ADC檢測單元檢測到的電流信號以及傳感器模塊檢測到的電流信號均傳送到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將接收到的電流信息通過無線模塊發(fā)送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過對于電流信息的分析發(fā)出控制信號,所述主控芯片根據(jù)接收到的控制信號對逆變器進行控制;
所述的主控芯片為STM32F103VET6 ;所述控制器為ILI9341觸摸屏;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DBOO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60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Ol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61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2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1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3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2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4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8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5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9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6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0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7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1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8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2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9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3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lO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4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ll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5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12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6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13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54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14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55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15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56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LEDRESET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98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RD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5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RS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57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WR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6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CS_MAIN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8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SP1-SCK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0引腳連接、SP1-MOSI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2引腳連接、SP1-CS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93引腳連接、SP1-MISO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1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2046-1NT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92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LIGHT-PWM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59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LED-K引腳和LED-A引腳分別連接5V電源;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VCC引腳連接3.3V電源;所述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連接有第一晶振電路、第二晶振電路、復位電路、JLINK_V8下載口 ;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第一晶振電路包括第一電容Cl、第二電容C2和第一晶振Xl ;第一電容Cl的一端與第二電容C2的一端連接并接地;第一電容Cl的另一端與第一晶振Xl的一端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12引腳連接、第二電容C2的另一端與第一晶振Xl的另一端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13引腳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第二晶振電路包括第三電容C3、第四電容C4和第二晶振X2 ;第三電容C3的一端與第四電容C4的一端連接并接地;第三電容C3的另一端與第二晶振X2的一端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引腳連接、第四電容C4的另一端與第二晶振X2的另一端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9引腳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復位電路包括第一按鍵SW-PB、第一電阻R1、第五電容C5 ;第一按鍵Sff-PB的一端與第五電容C5的一端連接并接地;第一按鍵SW-PB的另一端與第五電容C5的另一端、第一電阻Rl的一端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14引腳連接;第一電阻Rl的另一端與3.3V電源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JLINK_V8下載口包括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六電容C6 ;第四電阻R4的一端與第五電阻R5 —端、第六電阻R6 —端、第七電阻R7 —端、第六電容C6 —端連接并與JLINK_V8下載口的I引腳、2引腳連接接電源+3.3V ;第四電阻R4的另一端與JLING下載口的3引腳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90引腳連接;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與JLING下載口的5引腳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77引腳連接;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與JLING下載口的7引腳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72引腳連接;第七電阻R7的另一端與JLING下載口的13引腳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9引腳連接;第八電阻R8的一端與JLING下載口的9引腳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76引腳連接;第八電阻R8的另一端與JLING下載口的4引腳、6引腳、8引腳、10引腳、12引腳、14引腳、16引腳、18引腳、20引腳、第六電容C6另一端連接接地;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ADC檢測單元包括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 ;第二電阻R2的一端與蓄電池輸出端連接;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與第三電阻R3的一端連接并輸出電壓+12V ;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16引腳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供電電源模塊包括BOOST電路、BUCK電路、控制板供電電路、傳感器供電電路,
所述的BOOST電路包括第一升壓MC34063、第一電感L1、第一二極管D1、第七電容C7、第一電解電容C8、第二電解電容C9、第i^一電阻R11、第十二電阻R12、第十三電阻R13、第十四電阻R14 ;第一升壓MC34063的I引腳與第一電感LI 一端、第一二極管Dl正極連接、第一升壓MC34063的2引腳與4引腳、第七電容C7 —端、第二電解電容C9負極連接接地;第一升壓MC34063的3引腳與第七電容C7另一端連接;第二電解電容C9正極與第十四電阻R14 —端、第一二極管Dl負極連接,輸出30V直流電;第十四電阻R14另一端與第一升壓的5引腳、第十三電阻R13的一端連接;第十三電阻R13另一端與第一電解電容C8負極連接接地;第一升壓的6引腳與第一電解電容C8正極、第十二電阻R12 —端連接接電源12V ;第一升壓的7引腳與第十二電阻R12另一端、第^ 電阻Rll —端、第一電感LI另一端連接;第一升壓的8引腳與第十一電阻Rll另一端連接;
所述的BUCK電路包括第二降壓MC34063、第二二極管D2、第二電感L2、第三電解電容C11、第四電解電容C12、第八電容C10、第十五電阻R15、第十六電阻R16、第十七電阻R17、第二降壓MC34063的I引腳與7引腳、8引腳、第十五電阻R15 —端連接;第二降壓MC34063的2引腳與第二二極管D2負極連接;第二二極管D2正極與第二電感L2 —端連接;第二電感L2另一端與第三電解電容Cll正極、第十七電阻R17 —端連接、輸出5V直流電;第二降壓MC34063的3引腳與第八電容ClO —端連接;第八電容ClO另一端與第二降壓MC34063的4引腳、第三電解電容Cll負極連接接地;第十七電阻R17另一端與第二降壓MC34063的5引腳、第十六電阻R16 —端連接;第十六電阻R16另一端與第四電解電容C12負極連接接地;第四電解電容C12正極與第二降壓MC34063的6引腳、第十五電阻R15另一端連接接電源12V ;
所述的控制板供電電路包括第一 LM1117、第一鉭電容C13、第二鉭電容C15、第九電容C14、第十電容C16、第十八電阻R18、第一發(fā)光二極管DS1、第一鉭電容C13正極與第九電容C14 一端、第一 LM1117的VIN引腳連接并接5V電源;第一 LM1117的VOUT引腳與第二鉭電容C15正極、第十電容C16 —端、第十八電阻R18 —端連接、輸出3.3V直流電;第十八電阻R18另一端與第一發(fā)光二極管DSl正極連接;第一發(fā)光二極管DSl負極與第十電容C16另一端、第二鉭電容C15負極、第一 LM1117的GND引腳、第九電容C14另一端、第一鉭電容C13負極連接接地;
所述的傳感器供電電路包括第十九電阻R19、第二十電阻R20、第五電解電容C17、第六電解電容C18、第十九電阻R19 —端與第五電解電容C17正極連接接輸出端I ;第二十電阻R20 —端與第六電解電容C18負極連接接輸出端3 ;第十九電阻R19另一端與第二十電阻R20另一端、第五電解電容C17負極、第六電解電容C18負極連接接輸出端2 ;由此可得、I端與2端電壓為15V、2端與3端電壓為-15V ;
作為優(yōu)選,所述無線模塊為無線ZIGBEE模塊。所述的無線模塊包括第一 CC2530、第三晶振X3、第四晶振X4、第三電感L3、第四電感L4、第五電感L5、第二i^一電阻R21、第i^一電容C19、第十二電容C20、第十三電容C21、第十四電容C22、第十五電容C23、第十六電容C24、第十七電容C25、第十八電容C26、第十九電容C27、第二十電容C28、第二 ^^一電容C29、第二十二電容C30、第二十三電容C31、第二十四電容C32、第二十五電容C33、第二十六電容C34、第二十七電容C35、第二十八電容C36。第一 CC2530的I引腳、2引腳、3引腳、4引腳GND分別接地;第一 CC2530的10引腳與21引腳、24引腳、27引腳、28引腳、29引腳、31引腳、39引腳連接、第^ 電容C19 一端、第十二電容C20 —端、第十三電容C21 —端、第十四電容C22 —端、第十五電容C23 —端、第十六電容C24 —端、第十七電容C25 —端、第十八電容C26 —端、第三電感L3連接;第^^一電容C19另一端、第十二電容C20另一端、第十三電容C21另一端、第十四電容C22另一端、第十五電容C23另一端、第十六電容C24另一端、第十七電容C25另一端、第十八電容C26另一端、電容C18另一端分別連接接地;第三電感L3另一端接電源5V、第二十八電容C36 —端與第一 CC2530的40引腳連接;第二十八電容C36另一端與第二十四電容C32—端、第二十五電容C33 —端連接接地。第二十四電容C32的另一端與第三晶振X3的一端連接并與第一 CC2530的33引腳連接;第二十五電容C33的另一端與第三晶振X3的另一端連接并與第一 CC2530的32引腳連接;第十九電容C27的一端與第一 CC2530的26引腳連接;第十九電容C27的另一端與第四電感L4的一端、第二十二電容C30的一端連接;第二十二電容C30的另一端與第二十三電容C31的一端、第五電感L5的一端連接;第二十三電容C31的另一端與天線連接;第四電感L4的另一端與第二十一電阻R21的一端連接接地;第二i^一電阻R21的另一端與第一 CC2530的30引腳連接;第二十電容C28的一端與第一 CC2530的25引腳連接;第二十電容C28的另一端與第二i^一電容C29的一端、第五電感L5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十七電容C35的一端與第四晶振X4的一端連接并與第一 CC2530的23引腳連接;第二十六電容C34的一端與第四晶振X4的一端連接并與第一 CC2530的22引腳連接;第二十七電容C35的另一端與第二十六電容C34的另一端連接接地;第一 CC2530的14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68引腳連接;第一 CC2530的15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69引腳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傳感器模塊包括第一 DS18B20、第一霍爾傳感器JP2、第一運放LM324、第一滑動變阻器RP1、第二滑動變阻器RP2、第二十二電阻R22、第二十三電阻R23、第二十四電阻R24、第二十五電阻R25、第二十六電阻R26、第二十七電阻R27、第二十八電阻R28、第二十九電阻R29、第二十九電容C37,第三二極管D3、第一 PNP三極管Q1、第一繼電器SW、第一 DS18B20的2引腳與第二十二電阻R22 —端、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5引腳連接;第二十二電阻R22的另一端與第一 DS18B20的I引腳、第二十九電容C37的一端連接接電源3.3V ;第二十九電容C37另一端與第一 DS18B20的3引腳連接接接地;第一霍爾傳感器JP2的I引腳接電源+15V ;第一霍爾傳感器JP2的2引腳接電源-15V ;第一霍爾傳感器JP2的3引腳與第一運放LM324的3引腳連接;第一霍爾傳感器JP2的4引腳與第一運放LM324的5引腳連接;第一霍爾傳感器JP2的5引腳與第一運放LM324的11引腳、第二十七電阻R27的一端連接接地;第一運放LM324的2引腳與第一滑動變阻器RPl的一端及滑片、第二十五電阻R25的一端連接;第一運放LM324的I引腳與第一滑動變阻器RPl另一端、第二十三電阻R23 —端連接;第一運放LM324的6引腳與第二滑動變阻器RP2的一端及滑片、第二十五電阻R25的另一端連接;第一運放LM324的7引腳與第二滑動變阻器RP2另一端、第二十六電阻R26 —端連接;第二十三電阻R23另一端與第一運放LM324的13引腳、第二十四電阻R24的一端連接;第二十六電阻R26的另一端與第一運放LM324的12引腳、第二十七電阻R27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十四電阻R24的另一端與第一運放LM324的14引腳、第二十八電阻R28的一端連接;第二十八電阻R28的另一端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6引腳連接;第一繼電器SW的3引腳接ACl ;第二十九電阻R29的一端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98引腳連接;第二十九電阻R29的另一端與第一 PNP三極管Ql的基極連接?’第一 PNP三極管的發(fā)射極接地;第一 PNP三極管的源極與第一繼電器SW的I引腳、第三二極管D3的正極連接;第三二極管D3的負極與第一繼電器SW的2引腳連接。第一繼電器的4引腳接輸出AC_OUT。
[0005]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fā)明設計觸摸操作屏??梢钥刂颇孀兤鞴ぷ髂J?,實時顯示系統(tǒng)運行狀態(tài),顯示各路采集的信息并繪制相關函數(shù)曲線,便于后期的數(shù)據(jù)整合。
[0006]2、本發(fā)明配備無線ZIGBEE模塊。可以實現(xiàn)無線控制,傳送采集信息,特別適合建在偏遠地區(qū)無人值守的太陽能電站。
[0007]3、設備硬件成本低廉,易學易用,方便普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發(fā)明的原理框圖;
圖2為主控芯片連接示意圖;
圖3為觸摸屏連接示意圖;
圖4為第一晶振電路原理圖;
圖5為第_■晶振電路原理圖;
圖6為復位電路原理圖;
圖7為JLINK_V8下載口電路原理圖;
圖8為ADC檢測單元電路原理圖;
圖9為BOOST電路原理圖;
圖10為BUCK電路原理圖;
圖11為控制板供電電路原理圖;
圖12為傳感器供電電路原理圖;
圖13為無線模塊連接示意圖;
圖14為傳感器模塊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為使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0010]本發(fā)明的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給出一下實施例:
如圖1所示,提供一種基于UCOS控制的太陽能逆變器,包括用于輸出的12V直流電的蓄電池、控制器、主控芯片、用于檢測直流電的ADC檢測單元、用于對直流電進行電壓升降的供電電源模塊、無線模塊、傳感器模塊、用于對直流電進行逆變的逆變器、經ADC檢測單元檢測后的直流電分別為主控芯片、供電電源模塊和逆變器提供電流、所述經供電電源模塊升降后得到的不同電壓分別提供給無線模塊和傳感器模塊,所述逆變器逆變后的電流經傳感器模塊檢測后輸出為用電設備所需的220V/50HZ交流電,所述ADC檢測單元檢測到的電流信號以及傳感器模塊檢測到的電流信號均傳送到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將接收到的電流信息通過無線模塊發(fā)送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過對于電流信息的分析發(fā)出控制信號,所述主控芯片根據(jù)接收到的控制信號對逆變器進行控制。其中無線模塊為無線ZIGBEE模塊。
[0011]可將系統(tǒng)實時概況通過各種信息傳回用戶操作界面,方便用戶對逆變器的操作和監(jiān)控。逆變器運行概況不僅可以實時顯示在觸摸屏上,還能通過ZIGBEE無線模塊傳輸?shù)街付ǖ慕邮茉O備。用戶不僅可以從觸摸屏上控制逆變器交流電的輸出,還可以通過無線控制。特別適合建在偏遠地區(qū)無人值守的太陽能電站。
[0012]當然控制器還可以是指定終端,逆變器由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集中控制,通過無線模塊發(fā)送到指定終端。用戶可以從無線控制端上控制逆變器的工作。
[0013]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的主控芯片為STM32F103VET6 ;所述控制器為ILI9341觸摸屏;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DBOO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60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Ol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61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2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1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3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2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4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8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5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9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6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0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7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1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8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2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9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3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lO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4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ll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5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12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6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13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54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14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55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15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56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LEDRESET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98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RD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5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RS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57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WR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6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CS_MAIN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8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SP1-SCK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0引腳連接、SP1-MOSI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2引腳連接、SP1-CS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93引腳連接、SP1-MISO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1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2046-1NT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92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LIGHT-PWM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59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LED-K引腳和LED-A引腳分別連接5V電源;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VCC引腳連接3.3V電源;
如圖4所不,所述的第一晶振電路包括第一電容Cl、第二電容C2和第一晶振Xl ;第一電容Cl的一端與第二電容C2的一端連接并接地;第一電容Cl的另一端與第一晶振Xl的一端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12引腳連接、第二電容C2的另一端與第一晶振Xl的另一端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13引腳連接;
如圖5所示,所述的第二晶振電路包括第三電容C3、第四電容C4和第二晶振X2 ;第三電容C3的一端與第四電容C4的一端連接并接地;第三電容C3的另一端與第二晶振X2的一端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引腳連接、第四電容C4的另一端與第二晶振X2的另一端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9引腳連接;
如圖6所不,所述的復位電路包括第一按鍵SW-PB、第一電阻R1、第五電容C5 ;第一按鍵SW-PB的一端與第五電容C5的一端連接并接地;第一按鍵SW-PB的另一端與第五電容C5的另一端、第一電阻Rl的一端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14引腳連接;第一電阻Rl的另一端與3.3V電源連接;
如圖7所示,所述的JLINK_V8下載口包括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六電容C6 ;第四電阻R4的一端與第五電阻R5 —端、第六電阻R6 —端、第七電阻R7 —端、第六電容C6 —端連接并與JLINK_V8下載口的I引腳、2引腳連接接電源+3.3V ;第四電阻R4的另一端與JLING下載口的3引腳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90引腳連接;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與JLING下載口的5引腳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77引腳連接;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與JLING下載口的7引腳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72引腳連接;第七電阻R7的另一端與JLING下載口的13引腳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9引腳連接;第八電阻R8的一端與JLING下載口的9引腳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76引腳連接;第八電阻R8的另一端與JLING下載口的4引腳、6引腳、8引腳、10引腳、12引腳、14引腳、16引腳、18引腳、20引腳、第六電容C6另一端連接接地;
如圖8所示,所述的ADC檢測單元包括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 ;第二電阻R2的一端與蓄電池輸出端連接;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與第三電阻R3的一端連接并輸出電壓+12V ;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16引腳連接;
所述的供電電源模塊包括BOOST電路、BUCK電路、控制板供電電路、傳感器供電電路。
[0014]如圖9所不,所述的BOOST電路包括第一升壓MC34063、第一電感L1、第一二極管D1、第七電容C7、第一電解電容C8、第二電解電容C9、第i^一電阻R11、第十二電阻R12、第十三電阻R13、第十四電阻R14 ;第一升壓MC34063的I引腳與第一電感LI 一端、第一二極管Dl正極連接、第一升壓MC34063的2引腳與4引腳、第七電容C7—端、第二電解電容C9負極連接接地;第一升壓MC34063的3引腳與第七電容C7另一端連接;第二電解電容C9正極與第十四電阻R14 —端、第一二極管Dl負極連接,輸出30V直流電;第十四電阻R14另一端與第一升壓MC34063的5引腳、第十三電阻R13的一端連接;第十三電阻R13另一端與第一電解電容C8負極連接接地;第一升壓MC34063的6引腳與第一電解電容C8正極、第十二電阻R12 —端連接接電源12V ;第一升壓MC34063的7引腳與第十二電阻R12另一端、第i 電阻Rll —端、第一電感LI另一端連接;第一升壓MC34063的8引腳與第^電阻Rll另一端連接;
如圖10所示、所述的BUCK電路包括第二降壓MC34063、第二二極管D2、第二電感L2、第三電解電容C11、第四電解電容C12、第八電容C10、第十五電阻R15、第十六電阻R16、第十七電阻R17、第二降壓MC34063的I引腳與7引腳、8引腳、第十五電阻R15 —端連接;第二降壓MC34063的2引腳與第二二極管D2負極連接;第二二極管D2正極與第二電感L2 —端連接;第二電感L2另一端與第三電解電容Cll正極、第十七電阻R17 —端連接、輸出5V直流電;第二降壓MC34063的3引腳與第八電容ClO —端連接;第八電容ClO另一端與第二降壓MC34063的4引腳、第三電解電容Cll負極連接接地;第十七電阻R17另一端與第二降壓MC34063的5引腳、第十六電阻R16 —端連接;第十六電阻R16另一端與第四電解電容C12負極連接接地;第四電解電容C12正極與第二降壓MC34063的6引腳、第十五電阻R15另一端連接接電源12V;
如圖11所示,所述的控制板供電電路包括第一 LM1117、第一鉭電容C13、第二鉭電容C15、第九電容C14、第十電容C16、第十八電阻R18、第一發(fā)光二極管DS1、第一鉭電容C13正極與第九電容C14 一端、第一 LM1117的VIN引腳連接并接5V電源;第一 LM1117的VOUT引腳與第二鉭電容C15正極、第十電容C16—端、第十八電阻R18 —端連接、輸出3.3V直流電;第十八電阻R18另一端與第一發(fā)光二極管DSl正極連接;第一發(fā)光二極管DSl負極與第十電容C16另一端、第二鉭電容C15負極、第一 LM1117的GND引腳、第九電容C14另一端、第一鉭電容C13負極連接接地;
如圖12所示,所述的傳感器供電電路包括第十九電阻R19、第二十電阻R20、第五電解電容C17、第六電解電容C18、第十九電阻R19 —端與第五電解電容C17正極連接接輸出端I ;第二十電阻R20 —端與第六電解電容C18負極連接接輸出端3 ;第十九電阻R19另一端與第二十電阻R20另一端、第五電解電容Cl7負極、第六電解電容C18負極連接接輸出端2 ;由此可得、I端與2端電壓為15V、2端與3端電壓為-15V ;
如圖13所示,所述的無線模塊包括第一 CC2530、第三晶振X3、第四晶振X4、第三電感L3、第四電感L4、第五電感L5、第二i^一電阻R21、第i^一電容C19、第十二電容C20、第十三電容C21、第十四電容C22、第十五電容C23、第十六電容C24、第十七電容C25、第十八電容C26、第十九電容C27、第二十電容C28、第二 ^^一電容C29、第二十二電容C30、第二十三電容C31、第二十四電容C32、第二十五電容C33、第二十六電容C34、第二十七電容C35、第二十八電容C36。第一 CC2530的I引腳、2引腳、3引腳、4引腳GND分別接地;第一 CC2530的10引腳與21引腳、24引腳、27引腳、28引腳、29引腳、31引腳、39引腳連接、第i^一電容C19一端、第十二電容C20 —端、第十三電容C21 —端、第十四電容C22 —端、第十五電容C23 —端、第十六電容C24 —端、第十七電容C25 —端、第十八電容C26 —端、第三電感L3連接;第i^一電容C19另一端、第十二電容C20另一端、第十三電容C21另一端、第十四電容C22另一端、第十五電容C23另一端、第十六電容C24另一端、第十七電容C25另一端、第十八電容C26另一端、電容C18另一端分別連接接地;第三電感L3另一端接電源5V、第二十八電容C36 —端與第一 CC2530的40引腳連接;第二十八電容C36另一端與第二十四電容C32一端、第二十五電容C33 —端連接接地。第二十四電容C32的另一端與第三晶振X3的一端連接并與第一 CC2530的33引腳連接;第二十五電容C33的另一端與第三晶振X3的另一端連接并與第一 CC2530的32引腳連接;第十九電容C27的一端與第一 CC2530的26引腳連接;第十九電容C27的另一端與第四電感L4的一端、第二十二電容C30的一端連接;第二十二電容C30的另一端與第二十三電容C31的一端、第五電感L5的一端連接;第二十三電容C31的另一端與天線連接;第四電感L4的另一端與第二十一電阻R21的一端連接接地;第二i^一電阻R21的另一端與第一 CC2530的30引腳連接;第二十電容C28的一端與第一 CC2530的25引腳連接;第二十電容C28的另一端與第二i^一電容C29的一端、第五電感L5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十七電容C35的一端與第四晶振X4的一端連接并與第一 CC2530的23引腳連接;第二十六電容C34的一端與第四晶振X4的一端連接并與第一 CC2530的22引腳連接;第二十七電容C35的另一端與第二十六電容C34的另一端連接接地;第一 CC2530的14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68引腳連接;第一 CC2530的15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 的 69 引腳連接;
如圖14所不,所述的傳感器模塊包括第一 DS18B20、第一霍爾傳感器JP2、第一運放LM324、第一滑動變阻器RP1、第二滑動變阻器RP2、第二十二電阻R22、第二十三電阻R23、第二十四電阻R24、第二十五電阻R25、第二十六電阻R26、第二十七電阻R27、第二十八電阻R28、第二十九電阻R29、第二十九電容C37,第三二極管D3、第一 PNP三極管Q1、第一繼電器SW、第一 DS18B20的2引腳與第二十二電阻R22 —端、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5引腳連接;第二十二電阻R22的另一端與第一 DS18B20的I引腳、第二十九電容C37的一端連接接電源3.3V ;第二十九電容C37另一端與第一 DS18B20的3引腳連接接接地;第一霍爾傳感器JP2的I引腳接電源+15V ;第一霍爾傳感器JP2的2引腳接電源-15V ;第一霍爾傳感器JP2的3引腳與第一運放LM324的3引腳連接;第一霍爾傳感器JP2的4引腳與第一運放LM324的5引腳連接;第一霍爾傳感器JP2的5引腳與第一運放LM324的11引腳、第二十七電阻R27的一端連接接地;第一運放LM324的2引腳與第一滑動變阻器RPl的一端及滑片、第二十五電阻R25的一端連接;第一運放LM324的I引腳與第一滑動變阻器RPl另一端、第二十三電阻R23 —端連接;第一運放LM324的6引腳與第二滑動變阻器RP2的一端及滑片、第二十五電阻R25的另一端連接;第一運放LM324的7引腳與第二滑動變阻器RP2另一端、第二十六電阻R26 —端連接;第二十三電阻R23另一端與第一運放LM324的13引腳、第二十四電阻R24的一端連接;第二十六電阻R26的另一端與第一運放LM324的12引腳、第二十七電阻R27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十四電阻R24的另一端與第一運放LM324的14引腳、第二十八電阻R28的一端連接;第二十八電阻R28的另一端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6引腳連接;第一繼電器SW的3引腳接ACl ;第二十九電阻R29的一端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98引腳連接;第二十九電阻R29的另一端與第一 PNP三極管Ql的基極連接?’第一 PNP三極管的發(fā)射極接地;第一 PNP三極管的源極與第一繼電器SW的I引腳、第三二極管D3的正極連接;第三二極管D3的負極與第一繼電器SW的2引腳連接。第一繼電器的4引腳接輸出AC_OUT。
[0015]以上所述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0016]系統(tǒng)工作時,從蓄電池獲取的直流電流過輸入ADC檢測模塊后一部分作為系統(tǒng)電源給無線模塊、主控芯片、觸摸屏模塊、傳感器模塊、逆變器模塊供電。主控芯片將輸入A DC檢測到的信號,當檢測到電壓大于程序設定的最小電壓值時,主控芯片開啟逆變模塊的逆變功能,同時通過傳感器模塊檢測輸出交流電的穩(wěn)定情況,并將系統(tǒng)的實時狀態(tài)通過無線模塊發(fā)送到程序預先設置好的終端。當逆變出現(xiàn)過載或欠載狀況是,將關閉逆變功能,并將報警信息傳到觸摸屏上提示用戶。同時,用戶通過觸摸屏了解到系統(tǒng)運行的狀態(tài),然后通過觸摸屏向主控芯片下達指令,實現(xiàn)對逆變的監(jiān)測與控制功能。
【權利要求】
1.一種基于UCOS控制的太陽能逆變器,包括用于輸出的12V直流電的蓄電池、控制器、主控芯片、用于檢測直流電的ADC檢測單元、用于對直流電進行電壓升降的供電電源模塊、無線模塊、傳感器模塊和用于對直流電進行逆變的逆變器;12V直流電的蓄電池經ADC檢測單元檢測后的直流電分別為供電電源模塊和逆變器提供電流,所述經供電電源模塊升降后得到的不同電壓分別提供給控制器,無線模塊和傳感器模塊,所述逆變器逆變后的電流經傳感器模塊檢測后輸出為用電設備所需的220V/50HZ交流電,所述ADC檢測單元檢測到的電流信號以及傳感器模塊檢測到的電流信號均傳送到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將接收到的電流信息通過無線模塊發(fā)送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過對于電流信息的分析發(fā)出控制信號,所述主控芯片根據(jù)接收到的控制信號對逆變器進行控制; 所述的主控芯片為STM32F103VET6 ;所述控制器為ILI9341觸摸屏;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DBOO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60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Ol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61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2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1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3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2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4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8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5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9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6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0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7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1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8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2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09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3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lO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4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ll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5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12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46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13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54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14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55引腳連接、所述的ILI9341觸摸屏的DB15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56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LEDRESET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98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RD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5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RS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57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WR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6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CS_MAIN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8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SP1-SCK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0引腳連接、SP1-MOSI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2引腳連接、SP1-CS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93引腳連接、SP1-MISO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1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2046-1NT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92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LIGHT-PWM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59引腳連接;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LED-K引腳和LED-A引腳分別連接5V電源;所述ILI9341觸摸屏的VCC引腳連接3.3V電源;所述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連接有第一晶振電路、第二晶振電路、復位電路、JLINK_V8下載口 ; 所述的第一晶振電路包括第一電容Cl、第二電容C2和第一晶振Xl ;第一電容Cl的一端與第二電容C2的一端連接并接地;第一電容Cl的另一端與第一晶振Xl的一端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12引腳連接、第二電容C2的另一端與第一晶振Xl的另一端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13引腳連接; 所述的第二晶振電路包括第三電容C3、第四電容C4和第二晶振X2 ;第三電容C3的一端與第四電容C4的一端連接并接地;第三電容C3的另一端與第二晶振X2的一端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引腳連接、第四電容C4的另一端與第二晶振X2的另一端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9引腳連接; 所述的復位電路包括第一按鍵SW-PB、第一電阻R1、第五電容C5 ;第一按鍵SW-PB的一端與第五電容C5的一端連接并接地;第一按鍵SW-PB的另一端與第五電容C5的另一端、第一電阻Rl的一端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14引腳連接;第一電阻Rl的另一端與3.3V電源連接; 所述的JLINK_V8下載口包括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六電容C6 ;第四電阻R4的一端與第五電阻R5 —端、第六電阻R6 —端、第七電阻R7 —端、第六電容C6 —端連接并與JLINK_V8下載口的I引腳、2引腳連接接電源+3.3V ;第四電阻R4的另一端與JLING下載口的3引腳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90引腳連接;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與JLING下載口的5引腳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77引腳連接;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與JLING下載口的7引腳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72引腳連接;第七電阻R7的另一端與JLING下載口的13引腳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89引腳連接;第八電阻R8的一端與JLING下載口的9引腳連接并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76引腳連接;第八電阻R8的另一端與JLING下載口的4引腳、6引腳、8引腳、10引腳、12引腳、14引腳、16引腳、18引腳、20引腳、第六電容C6另一端連接接地; 所述的ADC檢測單元包括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 ;第二電阻R2的一端與蓄電池輸出端連接;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與第三電阻R3的一端連接并輸出電壓+12V ;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16引腳連接; 所述的供電電源模塊包括BOOST電路、BUCK電路、控制板供電電路、傳感器供電電路,所述的BOOST電路包括第一升壓MC34063、第一電感L1、第一二極管D1、第七電容C7、第一電解電容C8、第二電解電容C9、第i^一電阻R11、第十二電阻R12、第十三電阻R13、第十四電阻R14 ;第一升壓MC34063的I引腳與第一電感LI 一端、第一二極管Dl正極連接、第一升壓MC34063的2引腳與4引腳、第七電容C7 —端、第二電解電容C9負極連接接地;第一升壓MC34063的3引腳與第七電容C7另一端連接;第二電解電容C9正極與第十四電阻R14 —端、第一二極管Dl負極連接,輸出30V直流電;第十四電阻R14另一端與第一升壓的5引腳、第十三電阻R13的一端連接;第十三電阻R13另一端與第一電解電容C8負極連接接地;第一升壓的6引腳與第一電解電容C8正極、第十二電阻R12 —端連接接電源12V ;第一升壓的7引腳與第十二電阻R12另一端、第^ 電阻Rll —端、第一電感LI另一端連接;第一升壓的8引腳與第十一電阻Rll另一端連接; 所述的BUCK電路包括第二降壓MC34063、第二二極管D2、第二電感L2、第三電解電容C11、第四電解電容C12、第八電容C10、第十五電阻R15、第十六電阻R16、第十七電阻R17、第二降壓MC34063的I引腳與7引腳、8引腳、第十五電阻R15 —端連接;第二降壓MC34063的2引腳與第二二極管D2負極連接;第二二極管D2正極與第二電感L2 —端連接;第二電感L2另一端與第三電解電容Cll正極、第十七電阻R17 —端連接、輸出5V直流電;第二降壓MC34063的3引腳與第八電容ClO —端連接;第八電容ClO另一端與第二降壓MC34063的4引腳、第三電解電容Cll負極連接接地;第十七電阻R17另一端與第二降壓MC34063的5引腳、第十六電阻R16 —端連接;第十六電阻R16另一端與第四電解電容C12負極連接接地;第四電解電容C12正極與第二降壓MC34063的6引腳、第十五電阻R15另一端連接接電源12V ; 所述的控制板供電電路包括第一 LM1117、第一鉭電容C13、第二鉭電容C15、第九電容C14、第十電容C16、第十八電阻R18、第一發(fā)光二極管DS1、第一鉭電容C13正極與第九電容C14 一端、第一 LM1117的VIN引腳連接并接5V電源;第一 LM1117的VOUT引腳與第二鉭電容C15正極、第十電容C16 —端、第十八電阻R18 —端連接、輸出3.3V直流電;第十八電阻R18另一端與第一發(fā)光二極管DSl正極連接;第一發(fā)光二極管DSl負極與第十電容C16另一端、第二鉭電容C15負極、第一 LM1117的GND引腳、第九電容C14另一端、第一鉭電容C13負極連接接地; 所述的傳感器供電電路包括第十九電阻R19、第二十電阻R20、第五電解電容C17、第六電解電容C18、第十九電阻R19 —端與第五電解電容C17正極連接接輸出端I ;第二十電阻R20 —端與第六電解電容C18負極連接接輸出端3 ;第十九電阻R19另一端與第二十電阻R20另一端、第五電解電容C17負極、第六電解電容C18負極連接接輸出端2 ;由此可得、I端與2端電壓為15V、2端與3端電壓為-15V ; 所述無線模塊為無線ZIGBEE模塊;所述的無線模塊包括第一 CC2530、第三晶振X3、第四晶振X4、第三電感L3、第四電感L4、第五電感L5、第二i^一電阻R21、第i^一電容C19、第十二電容C20、第十三電容C21、第十四電容C22、第十五電容C23、第十六電容C24、第十七電容C25、第十八電容C26、第十九電容C27、第二十電容C28、第二^^一電容C29、第二十二電容C30、第二十三電容C31、第二十四電容C32、第二十五電容C33、第二十六電容C34、第二十七電容C35、第二十八電容C36 ;第一 CC2530的I引腳、2引腳、3引腳、4引腳GND分別接地;第一 CC2530的10引腳與21引腳、24引腳、27引腳、28引腳、29引腳、31引腳、39引腳連接、第i^一電容C19 一端、第十二電容C20 —端、第十三電容C21 —端、第十四電容C22一端、第十五電容C23 —端、第十六電容C24 —端、第十七電容C25 —端、第十八電容C26 —端、第三電感L3連接;第^^一電容C19另一端、第十二電容C20另一端、第十三電容C21另一端、第十四電容C22另一端、第十五電容C23另一端、第十六電容C24另一端、第十七電容C25另一端、第十八電容C26另一端、電容C18另一端分別連接接地;第三電感L3另一端接電源5V、第二十八電容C36 —端與第一 CC2530的40引腳連接;第二十八電容C36另一端與第二十四電容C32 —端、第二十五電容C33 —端連接接地;第二十四電容C32的另一端與第三晶振X3的一端連接并與第一 CC2530的33引腳連接;第二十五電容C33的另一端與第三晶振X3的另一端連接并與第一 CC2530的32引腳連接;第十九電容C27的一端與第一 CC2530的26引腳連接;第十九電容C27的另一端與第四電感L4的一端、第二十二電容C30的一端連接;第二十二電容C30的另一端與第二十三電容C31的一端、第五電感L5的一端連接;第二十三電容C31的另一端與天線連接;第四電感L4的另一端與第二十一電阻R21的一端連接接地;第二i^一電阻R21的另一端與第一 CC2530的30引腳連接;第二十電容C28的一端與第一 CC2530的25引腳連接;第二十電容C28的另一端與第二i^一電容C29的一端、第五電感L5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十七電容C35的一端與第四晶振X4的一端連接并與第一 CC2530的23引腳連接;第二十六電容C34的一端與第四晶振X4的一端連接并與第一 CC2530的22引腳連接;第二十七電容C35的另一端與第二十六電容C34的另一端連接接地;第一 CC2530的14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68引腳連接;第一 CC2530的15引腳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69引腳連接; 所述的傳感器模塊包括第一 DS18B20、第一霍爾傳感器JP2、第一運放LM324、第一滑動變阻器RP1、第二滑動變阻器RP2、第二十二電阻R22、第二十三電阻R23、第二十四電阻R24、第二十五電阻R25、第二十六電阻R26、第二十七電阻R27、第二十八電阻R28、第二十九電阻R29、第二十九電容C37,第三二極管D3、第一 PNP三極管Q1、第一繼電器SW、第一 DS18B20的2引腳與第二十二電阻R22 —端、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5引腳連接;第二十二電阻R22的另一端與第一 DS18B20的I引腳、第二十九電容C37的一端連接接電源3.3V ;第二十九電容C37另一端與第一 DS18B20的3引腳連接接接地;第一霍爾傳感器JP2的I引腳接電源+15V ;第一霍爾傳感器JP2的2引腳接電源-15V ;第一霍爾傳感器JP2的3引腳與第一運放LM324的3引腳連接;第一霍爾傳感器JP2的4引腳與第一運放LM324的5引腳連接;第一霍爾傳感器JP2的5引腳與第一運放LM324的11引腳、第二十七電阻R27的一端連接接地;第一運放LM324的2引腳與第一滑動變阻器RPl的一端及滑片、第二十五電阻R25的一端連接;第一運放LM324的I引腳與第一滑動變阻器RPl另一端、第二十三電阻R23 —端連接;第一運放LM324的6引腳與第二滑動變阻器RP2的一端及滑片、第二十五電阻R25的另一端連接;第一運放LM324的7引腳與第二滑動變阻器RP2另一端、第二十六電阻R26 —端連接;第二十三電阻R23另一端與第一運放LM324的13引腳、第二十四電阻R24的一端連接;第二十六電阻R26的另一端與第一運放LM324的12引腳、第二十七電阻R27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十四電阻R24的另一端與第一運放LM324的14引腳、第二十八電阻R28的一端連接;第二十八電阻R28的另一端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36引腳連接;第一繼電器SW的3引腳接ACl ;第二十九電阻R29的一端與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的98引腳連接;第二十九電阻R29的另一端與第一 PNP三極管Ql的基極連接;第一 PNP三極管的發(fā)射極接地;第一 PNP三極管的源極與第一繼電器SW的I引腳、第三二極管D3的正極連接;第三二極管D3的負極與第一繼電器SW的2引腳連接;第一繼電器的4引腳接輸出AC_OUT。
【文檔編號】H02S40/32GK104506133SQ201410759085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2月11日
【發(fā)明者】余善恩, 成思屹, 吳清華, 彭璠, 陳智勇 申請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