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纏繞電動發(fā)電機用芯部的磁極的設備和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繞電動發(fā)電機部件的芯部(10)的相應的磁極(10c)纏繞導線(W)的線圈(B)的設備和方法,其中分配器臂(11)繞所述磁極旋轉(zhuǎn)以輸送所述線(W)從而形成線匝;第一線引導件(32)在鄰近被纏繞的磁極(10c)的軸向端(A)纏繞期間被定位并移動;第二線引導件(36)在鄰近于被纏繞的所述磁極(10c)的第一狹槽(10a)內(nèi)被定位并移動;第三線引導件(37)在鄰近于被纏繞的所述磁極(10c)的第二狹槽(10b)內(nèi)被定位并移動。終端構件(80)能夠?qū)崿F(xiàn)將線圈引線連接至所述芯部的終端結構(91)。
【專利說明】用于纏繞電動發(fā)電機用芯部的磁極的設備和方法
[0001]發(fā)明背景
[0002]本發(fā)明涉及纏繞電動發(fā)電機的線圈。具體地,本發(fā)明的方案涉及纏繞其中用于接收線圈的狹槽具有外部開口的芯部的磁極。
[0003]通過能夠在線弓I導構件的表面上輸送線的至少一個分配器臂來纏繞多匝線圈,其中線行進以到達狹槽中的預定位置。最后的纏繞結果要求將線匝根據(jù)預定布置安置在狹槽中,因此不是隨便地安置。
[0004]多匝線圈纏繞期間根據(jù)所需布置被定位以最優(yōu)化能占據(jù)狹槽的可用空間的導線的數(shù)量。此外,匝不應該彼此交叉,或者不應局部過度變形以避免破壞線絕緣。
[0005]匝繞磁極的布置預見了沿芯部的徑向方向逐漸纏繞一系列匝。沿著磁極的側面并且沿著磁極的軸向端纏繞一匝。磁極的側面定界了狹槽。以這種方式連續(xù)纏繞的匝形成匝層。在所述層內(nèi),匝具有所謂的“徑向分層”;換言之,其中匝沿著被纏繞的磁極的徑向方向被接連地布置。
[0006]為了完成線圈,形成更多另外的層。在每個另外的層中,匝再次沿磁極的徑向方向被接連地纏繞。另一層形成在先前纏繞的層的上方,因此沿芯部的角方向發(fā)生連續(xù)層的定位以形成所謂的“匝層的分層”。
[0007]在同一狹槽中,將定位有兩個線圈(匝層)的部分。線圈的每個部分均繞與兩個磁極鄰近的磁極纏繞。因此,存在狹槽空間的由線圈的相應的線圈部分占據(jù)的特定部分,并且存在狹槽空間的保持為空的一定部分。該空的部分是在同一狹槽中纏繞的線圈的部分之間的定界區(qū)域。空的部分與狹槽的供線在纏繞期間穿過以進入狹槽的開口徑向?qū)省?br>
[0008]在該情況下的纏繞可能需要將線圈引線連接到芯部的終端結構,該終端結構如柄腳或其他裝置,在該終端結構處線需要例如通過纏繞或插入技術來連接。
[0009]用于在上述的情況下纏繞線圈的機器和方法在US6,848,646中進行描述。在這種情況下,該方案預見了繞磁極旋轉(zhuǎn)以分配線從而形成線匝的分配器臂。離開分配器臂的線由線引導組件攔截,該線引導組件與狹槽的孔對準并且與磁極的需要定位被纏繞的匝的位置對準。
[0010]在該文獻的方案中,線引導件無任何部分進入芯部的狹槽,并且線引導件的保證匝沿著磁極的徑向分層的部分在層形成以便執(zhí)行線的正確安置時逐漸遠離芯部的軸向端。
[0011]公報EP1420505的方案利用提供有平移運動的針并且利用芯部的旋轉(zhuǎn)以繞磁極纏繞匝。如果針足夠窄,則可以使其穿過狹槽的開口,并且因此針能完成安置軌跡,從而產(chǎn)生徑向分層。
[0012]針方案具有包括結合相對于芯部的旋轉(zhuǎn)平移的軌跡。所形成的軌跡具有伸展部,在該伸展部中,張力的損失由于線從針的過度釋放而發(fā)生在線上(特別是對于大于一定直徑的線)。
[0013]線的發(fā)生這樣的釋放的連續(xù)部分難以繞磁極定位。此外,進入狹槽并且占據(jù)狹槽的定界存在線圈的部分的空的部分的針厚度的大小妨礙匝相對于可用空間的最大和最優(yōu)化的填充。[0014]本發(fā)明的方案能夠利用沿徑向方向的分層布置實現(xiàn)匝在狹槽中的最大填充以及實現(xiàn)層沿角方向的最大填充。
[0015]此外,本發(fā)明的方案能夠線圈引線至芯部的終端結構的連接。
[0016]關于終端方案,EPl, 353,436描述了用于利用纏繞用旋轉(zhuǎn)飛輪臂和實現(xiàn)匝沿著磁極的徑向分層的線引導件來實現(xiàn)線圈引線至芯部的終端結構的連接的方案。
【發(fā)明內(nèi)容】
[0017]因此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纏繞具有帶外部開口的狹槽的芯部,使得形成匝的線被正確張緊并且導致利用線分配器適當定位在狹槽中,其中線分配器具有以輸送待被纏繞的線的旋轉(zhuǎn)軌跡。
[0018]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保證纏繞在芯部的磁極上的線導致正確地定位在可用于線匝的狹槽的所有區(qū)域中。
[0019]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保證芯部的狹槽的最大填充。
[0020]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纏繞芯部的線圈所需的時間中快速的纏繞方案。
[0021]本發(fā)明的又一目的還在于實現(xiàn)線圈引線到芯部的終端結構的連接。
[0022]這些和其它目的通過根據(jù)所附的獨立的設備權利要求1或者通過所附的獨立的方法權利要求12或通過所附的獨立的設備權利要求21由本發(fā)明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另外的特征在從屬權利要求中闡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參照附圖,從僅通過非限制性示例提供的下列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這些和其它目的以及優(yōu)點將變得清楚,附圖中:
[0024]圖1是具有本發(fā)明的方案的設備的局部剖切的正視圖;
[0025]圖2是根據(jù)圖1的方向2的局部視圖,其中為了清楚起見而省除了一些部件,示出了在開始纏繞之前的操作階段;
[0026]圖3是從圖1的方向2觀察的放大圖,示出了利用本發(fā)明的方案的芯部的纏繞階段;
[0027]圖4是根據(jù)圖1的方向4-4的局部剖視圖;
[0028]圖5是能夠?qū)⒕€圈引線連接至芯部的終端結構的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局部剖視圖。圖5的剖切部分類似于圖4的視圖;
[0029]圖6是當從圖5的方向6-6所觀察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參看圖1至圖4,并且具體地參看圖3的放大圖,示出了電動發(fā)電機的芯部10,該芯部10具有定界磁極IOc的狹槽IOa和10b。狹槽IOa和IOb具有相應的孔10a’和10b’,這些孔在考慮到它們的取向時相對于芯部的中心軸線10’面向外部。在圖3中,引導構件32已被示出為透明的以顯示磁極IOc下方的區(qū)域。此外,為了清楚和簡化說明起見,與磁極IOc交叉的匝Sp被示出未被剖開,而以S指示并且由圓代表的其它匝被剖開。[0031]線W的線圈B的匝Sp和S根據(jù)所需布置在狹槽IOa和IOb中纏繞。具體地,如圖3所示,線圈B的匝層STl的第一伸展部抵靠磁極IOc的定界狹槽的縱向側L和軸向端A定位。其它匝層ST2和ST3變得如圖3所示逐漸成層重疊。
[0032]參照圖1,本發(fā)明的設備包括分配器臂11,該分配器臂借助由螺栓13緊固的夾子而固定到轉(zhuǎn)子軸12。在圖2和圖3中,分配器臂11為了清楚起見已被省除。
[0033]在圖1中,轉(zhuǎn)子軸12被示出為支撐在馬達15的軸承14和轂17的軸承16上的中空構件。此外,管狀構件18被預見為安放在軸12中,如圖1所示。
[0034]纏繞線W行進穿過管狀構件18并且在與軸12 —體的帶輪19處被重定向。在帶輪19處,對準的狹槽存在于構件18和軸12上,如圖1所示。構件18和軸12的這些狹槽形成用于使線W到達分配器臂11的出口的通道20,如圖1所示。借助螺栓(在圖中示出但未編號)固定到軸12的線引導件21位于構件18和軸12的狹槽中以形成通道20的壁。線引導件21還充當與構件18接合的接合構件以實現(xiàn)構件18和軸12傾斜地成整體(用于繞分配器臂11的旋轉(zhuǎn)軸線11’旋轉(zhuǎn))。
[0035]當軸12借助馬達15的定子部分旋轉(zhuǎn)時,根據(jù)已知的技術原理,分配器臂11繞軸線11’旋轉(zhuǎn)以從分配器臂11的出口輸送線W,如圖中所示。同時,管狀構件18也繞軸線11’旋轉(zhuǎn),這是因為管狀構件18由于上述構件21的接合而與軸12成一體。
[0036]第二支撐構件23借助圖1示出但未編號的螺栓接合至軸環(huán)24。軸環(huán)24被組裝在軸承25上,該軸承繼而被組裝在軸12的端部上,如圖1所示。因此,第二支撐構件23被組裝成在軸12上不旋轉(zhuǎn)。然而,如下文將描述的,構件23的旋轉(zhuǎn)受帶機構26的阻礙。
[0037]帶機構26預見了與固定的轂17成一體的有齒帶輪。軸29以空轉(zhuǎn)方式組裝在分配器臂11的夾子的延伸部28上。臂29的兩端支撐空轉(zhuǎn)帶輪30和31。有齒帶輪30借助帶30’連接至有齒帶輪27,而帶輪31借助另一帶31’連接至與軸環(huán)24成一體的有齒帶輪33。帶輪27與帶輪30的傳動比以及帶輪33與帶輪31的傳動比是相同的。因此,當分配器臂11旋轉(zhuǎn)時,軸29與該分配器臂成一體地旋轉(zhuǎn),并且使軸環(huán)24保持靜止。因此,第二支撐構件23由于帶機構26而保持靜止。
[0038]在已預見到的但圖中未示出的實施方式中,帶機構26能用齒輪機構代替。齒輪機構設置有兩對嚙合的齒輪,每對嚙合的齒輪均代替帶輪27和30以及帶輪33和31。代替帶輪27和30的一對嚙合齒輪之間的傳動比等于代替帶輪33和31的一對嚙合齒輪之間存在的傳動比。
[0039]參照圖1,支撐構件35借助配備有軸承的接頭42連接至管狀構件18。這樣,管狀構件18沿方向X和V的平移整體地被傳遞到支撐構件35,而管狀根據(jù)18繞軸線11’的旋轉(zhuǎn)不被傳遞到支撐構件35。
[0040]用于在狹槽中纏繞線W以形成線圈的第一引導件32借助中心螺栓被固定到支撐構件35 (參見圖1和圖4)。支撐構件35沿方向X和V的運動由軸襯23’上的第二支撐構件23引導和支撐(具體地參見圖1和圖4)。為了阻止第一引導件32繞軸線11’的可能旋轉(zhuǎn),能預見到將接合叉34借助螺栓固定到第二支撐構件23,如圖1、圖2和圖6所示。
[0041]具體參照圖2、圖3和圖4,存在第二線引導件36和第三線引導件37。這兩個線引導件都是纏繞線W所必需的,如圖1至圖6所示。線引導件36和37中的每個線引導件均能呈葉片的形式,如針對線引導件36的圖1所示,葉片延伸長于芯部的側面L的長度。線引導件36和37是正確地將層STi定位成匝所特別需要的,這些匝層更遠離磁極的側面L和軸向端A。線引導件36和37被組裝成分別與滑動件36’和37’成一體(參見圖2和圖4)?;瑒蛹?6’和37’分別能在引導件38和39上移動。引導件38和39相對于旋轉(zhuǎn)軸線11’傾斜預定角度并且位于相應的側面DX和SX上。
[0042]引導件38和39均由在構件23上彼此隔開一定距離定位且相對于軸線11’對稱地定位的兩個引導件(上部引導件和下部引導件)形成。在圖2中,示出了引導件38和39的上部引導件,而在圖4中,示出了引導件38和39的下部引導件。
[0043]螺栓40和41 (參見圖4)分別將滑動件36’和滑動件37’連接至支撐構件35。這樣,當存在支撐構件35沿方向X的運動時,滑動件36’和37’分別沿方向P和Q移動,而當存在支撐構件35沿X’方向的運動時,滑動件36’和37’分別沿方向P’和Q’移動。因此,引導件36和37與它們連接所在的相應的滑動件36’和37’ 一體地沿相應的方向P、Q、P’、Q’移動。
[0044]為了沿方向X和V移動支撐構件35,管狀構件18能夠借助圖1所示的運動組件50沿方向X和V移動。更具體地,臂51借助旋轉(zhuǎn)接頭52固定至構件18,但旋轉(zhuǎn)接頭52允許管狀根據(jù)18繞軸線11’旋轉(zhuǎn)。套管53固定至臂51。套管53具有用于使存在于螺桿54上的滾珠循環(huán)的內(nèi)螺旋槽。螺桿54借助包括馬達帶的傳動裝置55旋轉(zhuǎn)。傳動裝置55的馬達根據(jù)預定程序被控制以確保管狀構件18根據(jù)時間和分配器臂11的旋轉(zhuǎn)來實現(xiàn)的沿方向X和X’的所需運動。
[0045]參照圖1,引導件56支撐固定到臂51的管57,以引導管57沿方向X和X’的平移。
[0046]參照圖3,示出了用于形成線匝的纏繞周期的時刻。在圖3所示的時刻之前并且為了形成在圖3中被示出部分纏繞的匝,在繞軸線11’的順時針旋轉(zhuǎn)C的階段中正離開分配器11的線W接合引導件37并且沿著該引導件37延伸以到達邊緣37a。隨著分配器臂11的繼續(xù)旋轉(zhuǎn),線W從邊緣37a傳到引導件32的邊緣32a。這里線行進而定位在磁極上,如圖3所示。接著,在分配器臂11旋轉(zhuǎn)期間,線W在邊緣36a上行進,并且最后接合偏轉(zhuǎn)件60的邊緣60a而從狹槽IOa離開。
[0047]由引導件38和39保證的線引導件的邊緣36a和37a與安置線所需要的磁極的狹槽(參見圖3)的位置的對準保證了線W的最小彎曲,以及在形成匝的階段中線W的張力的最小變化。同時,支撐構件35的位置決定了引導件38和39的位置以及邊緣32a的位置,因此同時決定了線引導件邊緣36a、37a和32a彼此之間的對準以及與磁極IOc的對準以正確地形成匝。
[0048]當層ST的數(shù)量增加時,在非??拷M槽IOa和IOb的由線引導件36和37所需的定界空間占據(jù)的區(qū)域發(fā)生匝的形成。在這種情況下,邊緣36a和37a直接在已經(jīng)形成的匝上輸送線W,這是因為已經(jīng)形成的匝鄰近邊緣36a和37a。因此,特別重要的是借助沿方向X和V的運動實現(xiàn)邊緣36a和37a在磁極IOc旁邊的精確運動,使得接連地發(fā)生匝的安置而彼此沒有交叉。
[0049]圖3中被放大示出的偏轉(zhuǎn)件60和61用作線偏轉(zhuǎn)件以避免線與狹槽開口的邊緣的接觸,在所述狹槽開口的邊緣處所述偏轉(zhuǎn)件與所述狹槽開口的邊緣緊接并覆蓋所述狹槽開口的邊緣,如圖3所示。因此,當線在順時針旋轉(zhuǎn)C期間進入狹槽IOb時,具有偏轉(zhuǎn)件61借助其邊緣61a避免線與開口 10b’的邊緣接觸。[0050]利用傳動裝置55來移動構件35的組件能包括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用于實現(xiàn)馬達使螺桿54旋轉(zhuǎn)程序中所包含的預定角度??刂茊卧獞盟龀绦?,并且實時地保證螺桿54以由預定函數(shù)鏈接到分配器臂11的旋轉(zhuǎn)角的旋轉(zhuǎn)而旋轉(zhuǎn)。
[0051]以這樣的方式,引導件邊緣36a、37a、32a以與磁極IOc的位置對準的方式定位,磁極根據(jù)分配器臂11的旋轉(zhuǎn)被纏繞。這實現(xiàn)了邊緣36a、37a、32a與繞線伸展部W的軸線11’的角位置的對準,該線伸展部W從分配器臂11延伸到芯部10。
[0052]如具體參照圖1所示,線引導件32設置有兩個邊緣32a,每個邊緣均用于對應于芯部10的相應的軸向端A引導線。這樣,針對分配器臂11的每個滿轉(zhuǎn),具體參照圖3描述的引導件邊緣32a的動作對應于芯部10的兩個軸向端A發(fā)生。
[0053]圖2示出了處于以下位置的第二支撐構件23,該位置相對于第二支撐構件如在其它圖中所示的纏繞期間占據(jù)的位置沿方向X和X’更遠離芯部10。圖2的該定位情況是在纏繞之前并且在操作結束時當已完成纏繞時放置芯部10所必需的。為了達到圖2的情況,運動組件(未示出)能夠沿方向X和X’移動圖1所示的整個設備,以通過沿方向X和X’移動部件70將設備相對于芯部10靠近或遠離地定位。
[0054]參照圖5和圖6,示出了這樣的實施方式,其中終端構件80能夠?qū)⒔K端結構(如柄腳91)部分地安放在座部80a中。該安放條件通過沿方向X從圖5和圖6所示的條件移動構件80而實現(xiàn)。當柄腳91被部分地安放在座部80a中時,分配器臂11執(zhí)行繞軸線11’的旋轉(zhuǎn)以輸送線W,該線變得由終端構件80的傾斜表面80’攔截。線沿著傾斜表面80’行進以到達柄腳91在槽部中的最后位置。這里,線保持安放以連接至柄腳91。分配器臂11的進一步旋轉(zhuǎn)將線W繞柄腳91充分纏繞。
[0055]例如,在US5,493,770中描述了用于繞柄腳等91連接和纏繞線的類似操作,并且這些操作通常是將線圈彼此連接的線所必需的,或者在需要開始纏繞以纏繞第一線圈時將初始引線連接至柄腳所必需的,或者在已完成最后的線圈的纏繞時將最后引線連接至柄腳所必需的。
[0056]終端構件80還能夠在已完成連接操作之后,S卩,為了返回到圖5和圖6中所示的位置,而沿與方向X相反的方向V運動以遠離柄腳91。
[0057]終端構件80借助螺栓87被螺栓連接至支架構件82。支架構件82被組裝成在支撐構件23的鍵槽92中滑動以在需要時沿方向X和X’移動,如前面已描述過的。終端構件80在方向X和X’上的運動通過分別沿方向X和X’移動支架82而發(fā)生。終端構件80在被需要而沿方向X和V移動時移動穿過第一線引導件32的通道81。
[0058]支架82設置有通道82’。銷84橫穿通道82’并且與支架82成一體。杠桿臂83被鉸接在銷88上以能夠繞銷88旋轉(zhuǎn)。銷88橫穿支撐構件23的通道93并且與支撐構件23成一體。端部83’’具有接收銷84的叉的形式,如圖6所示。杠桿臂83的端部83’被接收在支撐構件35的座部85中。
[0059]支架82通過沿相反方向X’移動支撐構件35而沿方向X移動。管狀構件18沿方向V移動以沿方向V移動支撐構件35。在這種情況下,杠桿臂83的端部83’由座部85的側面85’沿方向V推動,如圖6所示的時刻。因此,杠桿臂83繞銷88旋轉(zhuǎn)以使銷84沿方向X被推動。這具有沿方向X移動支架82的結果。
[0060]如圖5所示,彈簧86連接在支架82和固定裝置94之間。類似的彈簧和連接件存在于支架82的相反一側,圖5具有剖切示意。固定裝置94由螺栓89固定到支撐構件23。被旋擰到固定裝置94中的配準螺栓95抵靠支架82并且能用來調(diào)節(jié)支架82沿方向V所具有的極端位置。該調(diào)節(jié)確定了杠桿臂83相對于支撐構件35沿方向X的進一步運動的位置,如在纏繞期間所需的。
[0061]事實上,支撐構件35沿方向X和X’移動以完成匝的纏繞。在纏繞期間,支撐構件35比其在圖5和圖6中的位置更靠近芯部10。在這種纏繞情況下,杠桿臂83由于支架82的彈簧等86靠著螺栓95的牽拉而保持靜止,而支撐構件35的座部85沿方向X和X’移動而沒有抵接和推動端部83’。
[0062]返回到如由支架82沿方向X的運動所引起的終端構件80到達柄腳91的運動,當需要終端構件通過支撐構件35沿方向X的運動而遠離芯部移動時,在終端構件80到達柄腳91的該運動期間變得伸展的彈簧86接著用來收回支架32,S卩,以使支架32沿相反方向V移動并且使其抵靠配準螺栓95。
[0063]根據(jù)該布置,當?shù)谝痪€引導件32相反地,即,沿方向X’移動以到達在芯部10外更遠離的位置時,因此當?shù)谝痪€引導件32已完成線圈的纏繞時,終端構件80沿方向X被移動以安放柄腳91而用于連接引線。類似地,一旦已完成引線的連接和纏繞,即,當?shù)谝痪€引導件32需要朝著磁極IOc被移動以纏繞時,終端構件80沿方向V移動以離開柄腳91。
[0064]【具體實施方式】的在前描述將根據(jù)概念性觀點如此充分地揭示了本發(fā)明,使得通過應用當前知識,其它實施方式將能夠修改和/或適于對這樣的實施方式的各種應用,而沒有進一步研究并且沒有脫離本發(fā)明,并且因此可以理解的是,這樣的適應和修改將必須被認為等同于該【具體實施方式】。實現(xiàn)本文所述的不同功能的裝置和材料能具有不同的特性,為此而沒有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將理解的是,本文采用的措辭或術語用于描述目的而非用于限制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繞電動發(fā)電機部件的芯部(10)的相應的磁極(IOc)纏繞導線(W)的線圈(B)的設備;所述線圈(B)具有匝(SP,S),其中匝由兩個相反的縱向伸展部形成,每個縱向伸展部均安置在相應的狹槽(10a,IOb)中,并且匝的兩個伸展部分別鄰近所述磁極(IOc)的相應的軸向端(A)安置;所述設備包括: -線分配器臂(11 ),該線分配器臂用于繞所述磁極旋轉(zhuǎn)以分配形成線匝的所述線(W); -第一線引導件(32),該第一線引導件在鄰近被纏繞的磁極(IOc)的軸向端(A)纏繞期間被定位并移動以形成線圈; -第二線引導件(36),該第二線引導件在鄰近于被纏繞的所述磁極(IOc)的第一狹槽(IOa)內(nèi)被定位并移動; -第三線引導件(37),該第三線引導件在鄰近于被纏繞的所述磁極(IOc)的第二狹槽(IOb)內(nèi)被定位并移動; -第一支撐構件(35 ),該第一支撐構件用于支撐所述第一線引導件(32 ); -第二支撐構件(23 ),該第二支撐構件用于支撐所述第二線引導件(36 )和所述第三線引導件(37); -第一引導裝置(38),該第一引導裝置用于沿著所述第一狹槽(IOa)的相應的軸線引導所述第二線引導件(36),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線引導件(38)由所述第二支撐構件(23)支撐; -第二引導裝置(39),該第二引導裝置用于沿著所述第二狹槽(IOb)的相應的軸線引導所述第三線引導件(37 ),并且所述第二線弓丨導件(36 )由所述第二支撐構件(23 )支撐; -用于移動的裝置(18,26,50),該用于移動的裝置用于移動所述第一支撐構件(35),以沿著運動軸線(11’)移動所述第一線引導件(32)并且以相對于彼此預定對準且與被纏繞的所述磁極(IOc)預定對準的方式移動所述第二線引導件(36)和所述第三線引導件(37),所述第二線引導件(36)和所述第三線引導件(37)沿著所述第一引導裝置(38)和所述第二引導裝置(39)被分別移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用于移動的裝置包括用于連接的裝置(40,41),該用于連接的裝置用于在相對于所述運動軸線(11’)的第一側上將所述第二線引導件(36)連接至所述第一支撐構件(35)以及在相對于所述運動軸線(11’)的第二側上將所述第三線引導件(37)連接至所述第一支撐構件(35)。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線引導件(32)沿著所述運動軸線(11’)平行于所述磁極(IOc)的徑向方向移動;所述第二線引導件(36)沿著相對于所述運動軸線(11’)傾斜并且定位在所述運動軸線(11’)的第一側(DX)上的路徑移動;并且所述第三線引導件(37 )沿著相對于所述運動軸線(11’)傾斜并且定位在相對于所述運動軸線(11’)的第二側(SX)上的路徑移動。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用于移動的裝置包括第一管狀構件(18),該第一管狀構件沿著所述線分配器臂(11)的旋轉(zhuǎn)軸線(11’)移動,并且待被纏繞的所述線(W)穿過所述第一管狀構件(18)以到達所述線分配器臂(11)。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設備,該設備還包括包圍所述第一管狀構件(18)的第二管狀構件(12);所述線分配器構件(11)固定到所述第二管狀構件(12)并且所述第二管狀構件(12)由電動馬達(15)的定子直接旋轉(zhuǎn)。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用于移動的裝置包括螺桿傳動裝置(53,54)以及用于根據(jù)預設運動函數(shù)移動所述第一支撐構件(35)的可編程驅(qū)動器(55)。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二支撐構件(23)借助帶傳動裝置(26)或者借助齒輪傳動裝置而繞所述線分配器構件(11)的所述旋轉(zhuǎn)軸線(11’)保持靜止,所述傳動裝置能夠使軸(29)旋轉(zhuǎn),所述軸被偏心地并且與所述線分配器臂(11) 一體地組裝。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該設備還包括:用于將線圈引線連接至所述芯部(10)的終端結構(91)的終端構件(80);以及用于將運動從所述第一支撐構件(35)傳遞到所述終端構件(80)的傳動裝置(83,88),并且所述終端構件(80)由所述第二支撐構件(23)支撐并引導以進行運動。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傳動裝置(83,88)將由所述第一支撐構件(35)傳送的運動的方向反向。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引導構件(32)設置有通道(81),所述終端構件(80)在所述通道處移動以被定位在所述芯部(10)的所述終端結構(91)處。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支撐構件(35)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傳動裝置(83,88)的一部分(83’)的座部(95)。
12.—種用于繞電動發(fā)電機部件的芯部(10)的相應的磁極(IOc)纏繞導線(W)的線圈(B)的方法;所述線圈(B)具有匝(Sp,S),其中匝由兩個相反的縱向伸展部形成,每個縱向伸展部均安置在相應的狹槽(10a,IOb)中,并且匝的兩個伸展部分別鄰近所述磁極(IOc)的相應的軸向端(A)安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利用繞所述磁極旋轉(zhuǎn)以·分配所述線(W)的線分配器臂(11)形成線圈(B)的線匝; -在鄰近被纏繞的磁極(IOc)的軸向端(A)纏繞期間定位并移動第一線引導件(32); -在鄰近于被纏繞的所述磁極(IOc)的第一狹槽(IOa)內(nèi)定位并移動第二線引導件(36); -在鄰近于被纏繞的所述磁極(IOc)的第二狹槽(IOb)內(nèi)定位并移動第三線引導件(37); -利用第一支撐構件(35)支撐所述第一線引導件(32); -利用第二支撐構件(23 )支撐所述第二線引導件(36 )和所述第三線引導件(37 );-利用由所述第二支撐構件(23)支撐的第一引導裝置(38)沿著所述第一狹槽(IOa)的相應的軸線引導所述第二線引導件(36); -利用由所述第二支撐構件(23 )支撐的第二引導裝置(39 )沿著所述第二狹槽(IOb )的相應的軸線引導所述第三線引導件(37); -移動(18,26,50)所述第一支撐構件(35),以沿著運動軸線(11’)移動所述第一線引導件(32)并且以相對于彼此預定對準且與被纏繞的所述磁極(IOc)預定對準的方式移動所述第二線引導件(36)和所述第三線引導件(37),并且分別沿著所述第一引導裝置(38)和所述第二引導裝置(39)移動所述第二線引導件(36)和所述第三線引導件(37)。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該方法還包括在相對于所述運動軸線(11’)的第一側上將所述第二線引導件(36)連接至所述第一支撐構件(35),并且在相對于所述運動軸線(11’)的第二側上將所述第三線引導件(37 )連接至所述第一支撐構件(35 )。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該方法還包括:沿著所述運動軸線(11’)平行于所述磁極(IOc)的徑向方向移動所述第一線引導件(32); -沿著相對于所述運動軸線(Ir)傾斜且定位在所述運動軸線(11’)的第一側(DX)上的路徑移動所述第二線引導件(36); -沿著相對于所述運動軸線(11’)傾斜且定位在相對于所述運動軸線(11’)的第二側(SX)上的路徑移動所述第三線引導件(37)。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動步驟包括沿著所述線分配器臂(11)的旋轉(zhuǎn)軸線移動第一管狀構件(18)并且使待被纏繞的所述線(W)穿過所述第一管狀構件(18)以到達所述線分配器臂(11)。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該方法還包括圍繞所述第一管狀構件(18)設置第二管狀構件(12)的步驟;所述線分配器構件(11)固定到所述第二管狀構件(12)并且所述第二管狀構件(12)。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該方法還包括根據(jù)預定的運動函數(shù)移動所述第一支撐構件(18)的步驟。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該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第一線引導件(36)、所述第二線引導件(36)和所述第三線引導件(32)的引導邊緣(36a,37a,32a)與根據(jù)所述線分配器臂(11)的旋轉(zhuǎn)被纏繞的所述磁極(IOc)的位置對準。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該方法還包括設置終端構件(80)的步驟,該終端構件用于將線圈引線連接至所述芯部(10)的終端結構(91)。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該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通過遠離所述芯部(10)移動所述第一線引導件(32)而朝著所述芯部(10)移動所述終端構件(80)以連接所述引線。
21.—種用于繞電動發(fā)電機部件的芯部(10)的相應的磁極(IOc)纏繞導線(W)的線圈(B)的設備;所述線圈(B)具有匝(SP,S),其中匝由兩個相反的縱向伸展部形成,每個縱向伸展部均安置在相應的狹槽(10a,IOb)中,并且匝的兩個伸展部分別鄰近所述磁極(IOc)的相應的軸向端(A)安置;所述設備包括: -線分配器臂(11 ),該線分配器臂用于繞所述磁極旋轉(zhuǎn)以分配形成線匝的所述線(W); -第一線引導件(32),該第一線引導件在鄰近被纏繞的磁極(IOc)的軸向端(A)纏繞期間被定位并移動以形成線圈; -第二線引導件(36),該第二線引導件在鄰近于被纏繞的所述磁極(IOc)的第一狹槽(IOa)內(nèi)被定位并移動; -第三線引導件(37),該第三線引導件在鄰近于被纏繞的所述磁極(IOc)的第二狹槽(IOb)內(nèi)被定位并移動; -能在所述第一線引導件(32)的通道內(nèi)移動的終端構件(80)。
【文檔編號】H02K15/095GK103858191SQ201280034720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7月14日
【發(fā)明者】馬西莫·蓬齊奧, G·曼紐利 申請人:Atop 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