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傳送系統(tǒng)以及受電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傳送系統(tǒng)以及受電裝置,特別涉及使輸送電信號(包含電力。此外,包含將信息信號重疊于電力上的信號。以下相同。)的送電裝置和接受電信號的受電裝置以非接觸的方式互相傳送電信號的傳送系統(tǒng)等。
背景技術:
以往,開發(fā)了從送電裝置向受電裝置以非接觸的方式傳送電信號的傳送系統(tǒng)。其中,應用電磁感應而傳送電信號的方式需要在送電側和受電側精密地調整位置關系。因此, 作為緩和位置關系的制約的方式,例如,公知有利用靜電場以非接觸的方式傳送電信號的傳送系統(tǒng)(參照專利文獻I)。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傳送系統(tǒng)具備送電裝置和受電裝置。送電裝置具備生成交流信號的交流信號生成部,使交流信號共振的第I共振部,以及用于以非接觸的方式向受電裝置輸送電信號的第I送電電極及第2送電電極。受電裝置具備用于以非接觸的方式從送電裝置接受電信號的第I受電電極及第2受電電極,使接受的電信號共振的第2共振部,將交流變換為直流的整流部,以及消耗電力的電路負載。現(xiàn)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9-296857號公報發(fā)明概要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但是,在用于利用電容耦合以非接觸的方式傳送電信號的傳送系統(tǒng)中,沒有充分開發(fā)具備對顯示部進行通電的受電裝置的系統(tǒng)。在受電裝置具備顯示部的情況下,產生下述問題。為了對顯示部進行通電,受電裝置需要具備對顯示部進行通電的電極(像素電極)。此時,在像素電極、第I受電電極及第2受電電極之間可能引起電容耦合。這樣,會妨礙送電裝置的送電電極和受電裝置的受電電極之間的靜電耦合。結果,非接觸的傳送效率降低。特別是,受電裝置薄的情況下,受電裝置內的第I受電電極以及第2受電電極雙方接近像素電極。因此,受電裝置內的電容耦合的影響增大,存在傳送效率降低的問題。另一方面,為了減小電極間的相互作用而考慮將各電極小型化。但是,若減小受電電極,則存在傳送效率降低的問題。此外,像素電極的小型化引起不得不使顯示部小型化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傳送系統(tǒng)等,對于對顯示部進行通電的較薄的受電裝置,能夠利用電 容耦合以非接觸的方式高效傳送電信號。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手段技術方案I的發(fā)明是一種傳送系統(tǒng),具備發(fā)送電信號的送電裝置,和通過至少2個受電電極以非接觸的方式接收上述電信號的電子紙(electronicpaper)裝置,其中,上述電子紙裝置具有顯示圖像的顯示部;上述顯示部具有對該顯示部進行通電的像素電極;上述電子紙裝置中,存在像素電極區(qū)域,該像素電極區(qū)域是指如下區(qū)域,即沿與上述像素電極被平面化的狀態(tài)下具有的面中、作為具有最大面積的面的像素電極面垂直的方向,使上述像素電極面平行移動而形成的區(qū)域;作為上述受電電極中的I個的第I受電電極,在上述像素電極區(qū)域以外的區(qū)域中接收上述電信號。技術方案2的發(fā)明,在技術方案I的傳送系統(tǒng)中,上述電子紙裝置具備第2受電電極,該第2受電電極是上述受電電極中的與上述第I受電電極不同的電極,且該第2受電電極的一部分或全部存在于上述像素電極區(qū)域內。技術方案3的發(fā)明,在技術方案I或2的傳送系統(tǒng)中,上述電子紙裝置具有使上述電信號的接收效率提高的增感部;上述增感部能夠與外部進行電連接;上述第I受電電極與上述增感部電連接,或者上述第I受電電極能夠與外部電連接,從而該第I受電電極的一部分或全部作為上述增感部而發(fā)揮功能。技術方案4的發(fā)明是一種受電裝置,以非接觸的方式接收從送電裝置發(fā)送的電信號,具備對圖像信息進行顯示的顯示部;以及用于接收上述電信號的第I受電電極;上述顯示部具有使該顯示部通電的像素電極;相對于像素電極區(qū)域,上述第I受電電極位于上述像素電極區(qū)域以外的區(qū)域,其中該像素電極區(qū)域是指,沿與上述像素電極被平面化的狀態(tài)下具有的面中、作為具有最大面積的面的像素電極面垂直的方向使上述像素電極面平行移動而形成的區(qū)域,上述像素電極還用于接收上述電信號,至少通過上述第I受電電極及上述像素電極接收上述電信號,或者,通過具有與上述像素電極不同的、其一部分或全部存在于上述像素電極區(qū)域內的第2受電電極,從而至少通過上述第I受電電極及上述第2受電電極接收上述電信號。這里,電子紙裝置或受電裝置可以是,顯示部能夠使靜止圖像或動態(tài)畫面可逆地彎曲并顯示的較薄的裝置。即,電子紙裝置或受電裝置可以是例如紙那樣的柔軟且薄型的顯示裝置。此外,電子紙裝置或受電裝置可以是,例如,便攜電話、智能手機、平板PC等所有便攜終端裝置,或者,將電子報紙、電子海報、電子貨架標簽(日語電子棚札)、P0P、電子菜單、電子食譜(recipe)、電子告示牌、電子信息發(fā)信板、電子書籍、電子工程指示書、電子貨簽、電子黑板、帶顯示功能的IC卡/IC標簽等電子紙作為顯示裝置使用的裝置。此外,像素電極區(qū)域只要被定義為當受電時易于與像素電極電容耦合的區(qū)域,則也可以用其它表達來定義。例如,也可以將像素電極區(qū)域定義為“使包含像素電極的周邊電路或基板的像素電極部沿與像素電極面垂直的方向平行移動而形成的區(qū)域”。并且,本發(fā)明的第I受電電極除了接受電信號時(受電時)以外,可以存在于像素電極區(qū)域內。例如,若在被收納時(收納時)不接受電信號,則在收納時第I受電電極可以存在于像素電極區(qū)域內。相反,也可以是,在收納時第I受電電極存在于像素電極區(qū)域外的情況下,在已收納的狀態(tài)下受電裝置接受電信號。并且,受電裝置中,第2受電電極只要至少一部分存在于像素電極區(qū)域內即可,無論其與像素電極相同或分體。此外,也可以是,增感部與第2受電電極電連接。并且,“能夠與外部電連接”是指,不論直接或間接而能夠與外部電連接。S卩,可以是,增感部在外部露出從而能夠經由電阻與外部電連接。或者,也可以是,能夠利用電容耦合而經由絕緣體與外部電連接。并且,本發(fā)明可以是,具備輸送電信號的送電裝置與從送電裝置以非接觸的方式接受電信號的電子紙裝置或受電裝置的傳送系統(tǒng)中的傳送方法的發(fā)明。或者,本發(fā)明也可以是,生產電子紙裝置或受電裝置的生產方法的發(fā)明。發(fā)明效果
根據(jù)本申請的各技術方案的發(fā)明,配置第I受電電極以使得抑制與像素電極的電容耦合。因此,即使利用例如電子紙裝置那樣的具備顯示部的薄型的受電裝置,也能夠以非接觸的方式實現(xiàn)從送電裝置向受電裝置的高效傳送。并且,由于抑制了第I受電電極與像素電極的電容耦合,因此能夠將像素電極用作與第I受電電極不同的受電電極(第2受電電極)。由此,與受電裝置除了像素電極之外還具備2個受電電極的情況相比,能夠使顯示部大型化或使受電裝置小型化。并且,還能夠簡化生產受電裝置的生產方法。此外,根據(jù)本申請的技術方案2的發(fā)明,配置為使第2受電電極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像素電極區(qū)域。即,能夠將第2受電電極與像素電極重疊配置。由此,與受電裝置在同一平面上具有像素電極、第I受電電極以及第2受電電極的情況相比,能夠擴大像素電極的面積。結果,能夠使顯示部大型化或使受電裝置小型化。另外,即使第2受電電極與像素電極電容耦合也不會發(fā)生電信號的傳送效率降低的問題。因為能夠使第2受電電極與像素電極為相同電位。因此,能夠提供以非接觸的方式高效率地接受電信號的薄型受電裝置。并且,根據(jù)本申請的技術方案3的發(fā)明,第I受電電極能夠經由增感部與外部電連接。即,受電裝置從送電裝置接受電信號變得更容易。因此,容易提供一種即使像素電極及顯示部大型化、第I受電電極的面積小型化也高效地接受電信號的受電裝置。
圖I是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傳送系統(tǒng)的框圖。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受電裝置中的電極的配置的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傳送電路的電路圖。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增感部的增感作用的一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描述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形態(tài)。但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以下實施例。實施例首先,參照圖1,說明本發(fā)明的傳送系統(tǒng)。圖I是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傳送系統(tǒng)I的框圖。傳送系統(tǒng)I (本申請技術方案中的“傳送系統(tǒng)”的一例)具備受電裝置3 (本申請技術方案中的“電子紙裝置”或“受電裝置”的一例)和送電裝置5(本申請技術方案中的 “送電裝置”的一例)。受電裝置3是具備顯示部的薄型的受電裝置,通過2個受電電極從送電裝置5以非接觸的方式接受電信號。送電裝置5向受電裝置3以非接觸的方式輸送電
信號。
受電裝置3具備顯示部7(本申請技術方案中的“顯示部”的一例)、受電部9和增感部13 (本申請技術方案中的“增感部”的一例)。顯示部7具備顯示器10和像素電極 11 (本申請技術方案中的“像素電極”的一例),顯示靜止畫面或動態(tài)畫面。受電部9從送電裝置5接受電信號。像素電極11對顯示部7進行通電,使顯示器10顯示靜止畫面或動態(tài)畫面。增感部13提高受電部9接受電信號的效率。增感部13能夠與外部電連接。受電部9具備第I受電電極15 (本申請技術方案中的“第I受電電極”的一例)、 第2受電電極17 (本申請技術方案中的“第2受電電極”的一例)、電源電路19和整流部 21。第I受電電極15及第2受電電極17從送電裝置5以非接觸的方式接受電信號。第I 受電電極15與增感部13電連接。電源電路19利用第I受電電極15及第2受電電極接受的電信號來制作交流信號。整流部21將電源電路19制作的交流信號變換為直流信號。送電裝置5具備交流信號生成部31、共振部33、第I送電電極35和第2送電電極 37。交流信號生成部31生成交流信號。共振部33使交流信號生成部31生成的交流信號共振。第I送電電極35與第I受電電極15對置,朝向第I受電電極15放射電信號。第2 送電電極37與第2受電電極17對置,朝向第2送電電極17放射電信號。接著,參照圖2,描述受電裝置3的各電極的配置。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受電裝置中的電極的配置的示意圖。由于受電裝置3從送電裝置5以非接觸的方式接受電信號,從而需要至少2個電極。該2個電極分別與送電裝置5的電極對置并產生電容耦合。這里,若該2個電極都與像素電極11電容耦合,則從送電裝置5接受電信號的效率降低。針對該問題,可以增大2個電極的電極面與像素電極11的電極面之間的面間距離。因為通過增大電極間距離能夠抑制電容耦合。但是,增大電極間距離會增加受電裝置 3的厚度,妨礙實現(xiàn)薄型的受電裝置3。圖2的受電裝置3中,進行配置以使得第I受電電極15與像素電極11的電容耦合被抑制。即,第I受電電極15位于像素電極區(qū)域51外。這里,像素電極區(qū)域51 (本申請技術方案中的“像素電極區(qū)域”的一例)是指容易引起與像素電極11的電容耦合的區(qū)域。在本實施例中是指,沿與像素電極11被平面化的狀態(tài)下具有的面中、作為具有最大面積的面的像素電極面53(本申請技術方案中的“像素電極面”的一例)垂直的方向,使像素電極面53平行移動的情況下形成的假想?yún)^(qū)域。通過使第I受電電極15位于像素電極區(qū)域51夕卜,抑制像素電極11與第I受電電極15的電容耦合。因此,能夠實現(xiàn)利用電容耦合以非接觸的方式從送電裝置5向受電裝置 3高效地傳送電信號。此外,第2受電電極17設置在像素電極區(qū)域51內。由此,與將第I受電電極15 及第2受電電極17雙方設置在像素電極區(qū)域51外的情況相比,受電裝置3的設計的自由度提高。結果,易于增大顯示部7或像素電極11或使受電裝置3小型化。這里,第2受電電極17也可以設置為一部分從像素電極區(qū)域51伸出,但優(yōu)選設置在第I受電電極區(qū)域55以外的區(qū)域。因為若第I受電電極15與第2受電電極17電容耦合則會降低傳送效率。接著,參照圖3,描述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傳送電路。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傳送電路60的電路圖。傳送電路60具備負載61、電阻63、電阻65、電容67、電容69、阻抗71、線圈73、電阻75、線圈77、電阻79。負載61是像素電極11對顯示部7通電而消耗電力的元件。第I受電電極15及第I送電電極35對置而形 成電容67。第2受電電極17及第2送電電極37對置而形成電容69。其它電路兀件分別表不傳送電路60的成分。電阻63或65分別是負載61與電容67或69之間的電阻成分。阻抗71是交流信號生成部31的阻抗。線圈73或77分別是交流信號生成部31與電容67或69之間的電感成分。電阻75或79分別是交流信號生成部31與電容67或69之間的電阻成分。通過傳送電路60,能夠在受電裝置3具備的負載61中消耗由送電裝置5具備的交流信號生成部31生成的電力。參照圖4,描述增感部13的增感作用。圖4是表示增感部13的增感作用的一例的示意圖。這里,假設受電裝置3是具備顯示部7的薄型的電子紙裝置(本申請技術方案的“電子紙裝置”的一例)。受電裝置3以與受電裝置3的外部電連接的形態(tài)而具備增感部13。此外,假設送電裝置5具有的第I送電電極35與地面接地,第2送電電極37在地上露出。交流信號生成部31設置在第I送電電極35與第2送電電極37之間。如圖4所示,受電裝置3的使用者將受電裝置3搭放(放置或者覆蓋,日語々芒'+ )到第2送電電極37進行充電。此時,通過第2受電電極17與第2送電電極37對置進行電容耦合而形成電容67。此外,第I受電電極15接受從地面的第I送電電極35放射的電信號而虛擬地形成電容69。這里,第I受電電極15與在外部露出的增感部13電連接,因此提高了接受電信號的效率。此外,若使用者接觸增感部13,則使用者自身起到接受從第I送電電極35放射的電信號的天線的作用。此時,能夠進一步提高效率。即,第I送電電極35通過某些路徑、例如經由使用者,與第I受電電極15電連接。另外,上述實施例中,傳送系統(tǒng)I可以僅傳送電力作為電信號。也可以在該電力上重疊信息信號而傳送數(shù)據(jù)。此外,在上述中,將像素電極面53設為“被平面化的狀態(tài)下具有的面”是因為,假定受電裝置3是薄型的裝置,例如卷起來收納的裝置。該情況下,在收納時,第I受電電極15會位于像素電極區(qū)域51內。但是,像素電極11與第I受電電極15之間的電容耦合在受電時成為問題。因此,第I受電電極15可以在受電時以外位于像素電極區(qū)域51內。相反,通過卷起來以外的收納方法等,在收納時也可以假定第I受電電極15位于像素電極區(qū)域51外。該情況下,受電裝置3可以在收納狀態(tài)下進行受電。并且,第I受電電極15與第2受電電極17的配置可以相反。S卩,也可以是,第I受電電極1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像素電極區(qū)域51內,第2受電電極17位于像素電極區(qū)域51夕卜。此外,也可以是,第I受電電極15及第2受電電極17中的任一方或雙方由多個電極構成。并且,受電電極可以接近送電裝置的送電電極,也可以位于離開的距離而接受來自送電電極的電信號。并且,像素電極11可以是I個電極板,也可以對多個長方形的電極進行組合而得。 并且,像素電極11可以是I個電極,也可以由多個電極構成。并且,像素電極11也可以兼作第2受電電極17。并且,像素電極11可以與顯示器10 —體化。例如,將像素電極11設為做成多個長方形圖案的2個電極基板(操作電極與信號線電極)并使其對置形成,以使該2個電極圖案正交。并且,可以以顯示部7插入2個像素電極基板之間的方式設置而設為矩陣顯示方式。該情況下,以在像素電極與受電電極之間不易引起電容耦合的方式定義像素電極面 53以及像素電極區(qū)域51。即,可以設像素電極面53為形成矩陣的最外側的長方形的輪郭所形成的面?;蛘?,也可以設,矩陣的間隙部分不為像素電極面53。并且,也可以是,除了送電裝置5的共振部33之外,受電裝置3還具備使電源電路 19制作的交流信號共振的共振部。并且,顯示器10不必是與像素電極面相同的面積。也可以是顯示器10的一部分或全部位于像素電極區(qū)域51外。并且,也可以是,像素電極11僅當顯示在顯示器10上的靜止畫面或動態(tài)畫面被更新時對顯示部7通電。并且,也可以是,對增感部13從外部連接天線進行增感,增大受電裝置3接受電信號的效率。并且,也可以是,負載61是積蓄電力的電池。符號說明1 傳送系統(tǒng)3 受電裝置5 送電裝置7 顯示部9 受電部11 像素電極13增感部15第I受電電極17第2受電電極51像素電極區(qū)域53像素電極面
權利要求
1.ー種傳送系統(tǒng),具備發(fā)送電信號的送電裝置,和通過至少2個受電電極以非接觸的方式接收上述電信號的電子紙裝置,其特征在干, 上述電子紙裝置具有顯示圖像的顯示部; 上述顯示部具有對該顯示部進行通電的像素電極; 上述電子紙裝置中,存在像素電極區(qū)域,該像素電極區(qū)域是指沿與上述像素電極被平面化的狀態(tài)下具有的面中、作為具有最大面積的面的像素電極面垂直的方向,使上述像素電極面平行移動而形成的區(qū)域; 作為上述受電電極中的I個的第I受電電極,在上述像素電極區(qū)域以外的區(qū)域中接收上述電信號。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傳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上述電子紙裝置具備第2受電電極,該第2受電電極是上述受電電極中的與上述第I受電電極不同的電極,且該第2受電電極的一部分或全部存在于上述像素電極區(qū)域內。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傳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上述電子紙裝置具有使上述電信號的接收效率提高的增感部; 上述增感部能夠與外部進行電連接; 上述第I受電電極與上述增感部電連接,或者上述第I受電電極能夠與外部電連接,從而該第I受電電極的一部分或全部作為上述增感部而發(fā)揮功能。
4.一種受電裝置,以非接觸的方式接收從送電裝置發(fā)送的電信號,其特征在干, 具備 對圖像信息進行顯示的顯示部;以及 用于接收上述電信號的第I受電電扱; 上述顯示部具有使該顯示部通電的像素電極; 相對于像素電極區(qū)域,上述第I受電電極位于上述像素電極區(qū)域以外的區(qū)域,其中該像素電極區(qū)域是指,沿與上述像素電極被平面化的狀態(tài)下具有的面中、作為具有最大面積的面的像素電極面垂直的方向使上述像素電極面平行移動而形成的區(qū)域, 上述像素電極還用于接收上述電信號,至少通過上述第I受電電極及上述像素電極接收上述電信號,或者,通過具有與上述像素電極不同的、其一部分或全部存在于上述像素電極區(qū)域內的第2受電電扱,從而至少通過上述第I受電電極及上述第2受電電極接收上述電信號。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傳送系統(tǒng),對于對顯示部進行通電的薄的受電裝置,能夠利用電容耦合以非接觸的方式高效地傳送電信號。該傳送系統(tǒng)具備發(fā)送電信號的送電裝置,和通過至少2個受電電極以非接觸的方式接收上述電信號的電子紙裝置,其中,上述電子紙裝置具有顯示圖像的顯示部;上述顯示部具有對該顯示部進行通電的像素電極;上述電子紙裝置中,存在像素電極區(qū)域,該像素電極區(qū)域是指如下區(qū)域,即沿與上述像素電極被平面化的狀態(tài)下具有的面中、作為具有最大面積的面的像素電極面垂直的方向,使上述像素電極面平行移動而形成的區(qū)域;作為上述受電電極中的1個的第1受電電極,在上述像素電極區(qū)域以外的區(qū)域中接收上述電信號。
文檔編號H02N1/08GK102624279SQ20111042766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月26日
發(fā)明者平川剛, 服部勵治, 渡邊明彥, 石西洋 申請人:國立大學法人九州大學, 株式會社網絡應用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