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按權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電動機。
背景技術:
從DE 102 59 710 Al已知這種類型的電動機,在此電動機中電樞軸一方面借助一 個球軸承可旋轉地支承在極靴上,另一方面借助另一球軸承可旋轉地支承在變速器外殼上, 電樞芯固定地位于此電樞軸上。在電樞軸的自由端部上切割出了蝸桿,此蝸桿與蝸輪相嚙合。 在運轉時,蝸桿傳動裝置在電樞軸的縱向方向上產(chǎn)生軸向力,此軸向力通過球軸承通過以下 方式傳遞到極靴或變速器外殼上,即相應的球軸承的外部的軸承圈分別借助端面支承在極靴 或變速器外殼的肩部上。為了抑制軸向間隙和由此產(chǎn)生的軸向振動,在本發(fā)明的構造方案中, 球軸承的外部的軸承圈通過彈簧元件相對于外殼進行支撐。在本發(fā)明的另一構造方案中,只 在極靴這側的球軸承上設置彈簧元件,此彈簧元件將具有電樞芯的電樞軸推向變速器這側的 球軸承,它的外部的軸承圈直接地支承在變速器外殼上。當球軸承的外部的軸承圈通過滑動 配合插入外殼中時,內(nèi)部的軸承圈位于電樞軸上,并朝電樞芯通過臺肩進行軸向地支承。
由DE 197 27 119 Cl已知一種尤其用于雨刷器的電動機,在此電動機中,電樞軸 在電樞芯的每側上可旋轉地支承在電動機的外殼上,或可旋轉地支承在用于蝸桿的變速器 外殼上,兩個電樞軸軸承中的一個(優(yōu)選是變速器外殼這側的軸承)是球軸承,它的內(nèi)圈壓 合在電樞軸上,以便軸向固定電樞軸。電樞軸軸承的外圈裝入外殼的軸承座中,并借助插入 外殼凹槽中的彈簧墊圈進行軸向加固。為了平衡軸承間隙,桿簧通過所謂的傾斜突起作用 在電樞軸的自由端側上,此桿簧在極靴的方向上加載電樞軸,因此內(nèi)部的軸承圈可通過軸 承球無間隙地支承在外部的軸承圈上。
發(fā)明內(nèi)容
按本發(fā)明,在變速器外殼這側的球軸承上設有一個唯一的彈簧元件,而極靴這側 的球軸承的外部的軸承圈直接支承在極靴的肩部上。通過按本發(fā)明的結構,以簡單的方式 高效地使電樞軸實現(xiàn)無間隙、因而低噪音的支承。不管球軸承的內(nèi)部的軸承圈是作為單獨 的構件安裝在電樞軸上,還是屬于電樞軸的集成組成部分,電樞軸都能簡單地制造并安裝。 在此為實現(xiàn)內(nèi)部的軸承圈的壓合配合,可利用外部的軸承圈的小的公差,而在外部的軸承 圈上的滑動配合允許更大的公差。 符合目的的是,內(nèi)部的軸承圈壓裝在電樞軸上。它還額外地在電樞芯的一側上通 過支撐件進行軸向加固。按本發(fā)明的構造方案,此軸向支撐件由放入凹槽中的彈簧墊圈或 滾壓的臺肩或套筒構成,此套筒支承在電樞芯上。這樣構成的軸向的支撐件優(yōu)選應用在極 靴這側的球軸承上,但它們也能可選地應用在變速器外殼這側的球軸承上。
從下面的附圖描述中得出其它的優(yōu)點。在附圖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附圖、描述和權利要求中包含大量組合的特征。專業(yè)人員可按目的單個地考慮這些特征,也可總
結成有意義的其它組合。
其中 圖1示出了電動機的示意圖,就此而言對理解本發(fā)明是必要的; 圖2禾P 3圖1的變型方案;以及 圖4在極靴這側的球軸承范圍內(nèi)的變型方案。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這些附圖中示出的電動機10只是示意性地示出,而且就此而言對理解本發(fā)明 是必要的。電動機IO具有電樞芯12,此電樞芯12固定在電樞軸14上。此電樞軸14在電 樞芯12的兩側上借助球軸承24和40可旋轉地支承在變速器外殼20或極靴22上。在電 樞軸14的伸入變速器外殼20的端部上設有蝸桿16,此蝸桿16能以常見的方式一體地成型 在電樞軸14上,或作為單獨的構件與電樞軸14固定相連。在電樞軸14進行旋轉運動時, 蝸桿16在縱向方向18上產(chǎn)生力。此軸向力通過球軸承24和40傳遞到變速器外殼20或 極靴22上。 球軸承24、40具有壓裝在電樞軸14上的內(nèi)部的軸承圈28、44,并在按圖1的實施 例中還朝向電樞芯12額外通過軸向支撐件(以彈簧墊圈32、48的形式)來加強軸向固定。 縱向方向18上的軸向力通過軸承球26、42傳遞到外部的軸承圈30、46上,外部的軸承圈 30、46通過滑動配合裝入變速器外殼20或極靴22上的軸承座34、50中。變速器外殼這側 的球軸承24的外部的軸承圈30軸向地通過彈簧元件36 (以盤簧的形式)支撐在變速器外 殼20的肩部38上,而極靴這側的軸承40的外部的軸承圈46從端面直接支撐在極靴22的 肩部52上。此彈簧元件36是這樣構成的,即它在所有的運轉狀態(tài)下都能把球軸承24、40 保持在無間隙的狀態(tài)下。因此即使在電動機10的旋轉方向發(fā)生變化時,球軸承24、40中接 觸位置也不會發(fā)生變換。因此避免了振動及與之相關的噪音。 按圖2的實施例與按圖1的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只有極靴這側的軸承40的內(nèi) 部的軸承圈44通過彈簧墊圈48式的支撐件來額外地加強固定,而變速器外殼這側的軸承 24的內(nèi)部的軸承圈28只是壓合配合地固定在電樞軸14上。與按圖2的實施例不同的是, 按圖3的實施例具有當作軸向支撐件的套筒54,它代替彈簧墊圈48,并在與極靴這側的軸 承40相背離的端面上支撐在電樞芯12上。 按圖4的實施例借助極靴這側的軸承40示出了其它方案,用來額外固定和軸向加 固球軸承24或40。除了內(nèi)部的軸承圈44的壓合配合外,它還可以軸向地朝向電樞芯12通 過滾壓臺肩56式的支撐件來加強固定。
權利要求
電動機(10),其具有固定在電樞軸(14)上的電樞芯(12),此電樞軸(14)的一端借助球軸承(40)可旋轉地支承在極靴(22)上,此電樞軸(14)的另一端借助另一球軸承(24)可旋轉地支承在變速器外殼(20)上,并在自由端部上與螺桿(16)固定相連,其中內(nèi)部的軸承圈(28、44)位于電樞軸(14)上,而球軸承(24、40)的外部的軸承圈(30、46)分別通過滑動配合壓入外殼(20、22)中,并且至少一個外部的軸承圈(30、46)通過彈簧元件(36)軸向地支承在所屬的外殼(20、22)上,其中至少一個內(nèi)部的軸承圈(28、44)朝向電樞芯(12)分別相對電樞軸(14)的支撐件(32、48、54、56)實現(xiàn)軸向支承,其特征在于,在變速器外殼這側的球軸承(24)上設有一個唯一的彈簧元件(36),而極靴這側的球軸承(40)的外部的軸承圈(46)直接支承在極靴(22)的肩部(52)上。
2. 按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動機(IO),其特征在于,所述內(nèi)部的軸承圈(28、44)壓裝在電樞軸(14)上,并在電樞芯(12)的一側上通過放入凹槽中的彈簧墊圈(32、48)進行軸向加固。
3. 按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動機(IO),其特征在于,所述內(nèi)部的軸承圈(28、44)壓裝在電樞軸(14)上,并且極靴這側的球軸承(40)在電樞芯(12)的一側上通過放入凹槽中的彈簧墊圈(48)進行軸向加固。
4. 按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動機(IO),其特征在于,內(nèi)部的軸承圈(28、44)壓裝在電樞軸(14)上,并在電樞芯(12)的一側上至少通過滾壓的臺肩(56)進行軸向加固。
5. 按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動機(IO),其特征在于,內(nèi)部的軸承圈(28、44)壓裝在電樞軸(14)上,并且極靴這側的球軸承(40)在電樞芯(12)的一側上通過套筒(54)進行軸向加固,此套筒(54)支撐在電樞芯(12)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動機(10),其具有固定在電樞軸(14)上的電樞芯(12),此電樞軸(14)的一端借助球軸承(40)可旋轉地支承在極靴(22)上,此電樞軸(14)的另一端借助另一球軸承(24)可旋轉地支承在變速器外殼(20)上,并在自由端部上與螺桿(16)固定相連,其中內(nèi)部的軸承圈(28、44)位于電樞軸(14)上,而球軸承(24、40)的外部的軸承圈(30、46)分別通過滑動配合壓入外殼(20、22)中,并且至少一個外部的軸承圈(30、46)通過彈簧元件(36)軸向地支承在所屬的外殼(20、22)上,其中至少一個內(nèi)部的軸承圈(28、44)朝向電樞芯(12)分別相對電樞軸(14)的支撐件(32、48、54、56)實現(xiàn)軸向支承。根據(jù)本發(fā)明,在變速器外殼這側的球軸承(24)上設有一個唯一的彈簧元件(36),而極靴這側的球軸承(40)的外部的軸承圈(46)直接支承在極靴(22)的肩部(52)上。
文檔編號H02K7/116GK101779362SQ200880103321
公開日2010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8月20日
發(fā)明者A·斯圖布納, N·馬丁, R·赫斯特 申請人: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