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線性微型馬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線性微型馬達,其利用致動器的排列方式與動作方式,使微型馬達具有可前進與后退的往返線性動作,并可實際運用于數(shù)字相機或照相手機,
以達到焦距可調(diào)式液晶鏡頭。
背景技術:
微小化技術是當今科學的主要潮流。最為人知的,便是集成電路(ic)技術以及
微機電(MEMS)系統(tǒng),也是帶領我們在最近幾年來, 一起探究微小世界的初步技術。其中,以MEMSCAP公司所開發(fā)的多使用者MEMS制程(Multi-User MEMSProcesses; MUMPs)所詳細制作的微型馬達最受矚目,并以抓舉式致動器(ScratchDrive Actuator; SDA)或以彈跳式致動器(Bounce Drive Actuator; BDA)作為微
型馬達致動的關鍵。
抓舉式致動器與彈跳式致動器都具有可精準定位以及歩進的機械性質(zhì),國際
期刊上已有許多人發(fā)表過關于致動器的研究,不同的致動器排列方式可以組成線性式致動器或步進式旋轉馬達,所以微抓舉式致動器與彈跳式致動器可為微小化技術的主要潮流。
然而,到目前為止,微型馬達的研究與制作還無法實際運用于電子產(chǎn)業(yè),由于微型馬達需整合多項微型化的關鍵技術,開發(fā)完整的制程整合步驟來進行微型馬達實際運作,是目前最為積極突破的挑戰(zhàn)。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性微型馬達,其利用致動器的排列方式與動作方式,達到前進與后退的往返線性動作,使其可廣泛應用于電子產(chǎn)品。
本發(fā)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性微型馬達,其利用致動器的排列方式與動作方式,實際運用于數(shù)字相機或照相手機,使照相鏡頭可以依物體的距離與大小作線性位移的對焦動作,其微型馬達的線性動作準確性可使照相物體呈現(xiàn)最佳狀態(tài)。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線性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二個致動器排列組合,所述致動器排列方式為依微型馬達前進與后退的動作方向排列組合,使其具有往返的線性動作。
所述致動器為抓舉式致動器。
所述抓舉式致動器互為相反方向設置。
所述致動器為彈跳式致動器。
所述彈跳式致動器互為相反方向設置。
所述致動器為抓舉式致動器與彈跳式致動器的組合。
所述抓舉式致動器與彈跳式致動器的組合為依彼此相同方向設置。
所述線性微型馬達還包含有一電路板,所述電路板由一電感以及一驅(qū)動ic組成,所述電感與所述驅(qū)動ic與所述線性微型馬達的上下電極串聯(lián)。
所述致動器在軌道上步進位移。
所述線性微型馬達運用于數(shù)字相機。
所述線性微型馬達運用于照相手機。
所述照相手機的線性微型馬達設置于透鏡兩側,每一所述微型馬達為至少二個致動器排列組合,每一動作方式相同的微型馬達的上電極互相串聯(lián)且每一動作
方式相同的微型馬達的下電極互相串聯(lián),再與所述電路板的電感與驅(qū)動ic串聯(lián),
施加電壓后,所述微型馬達的致動器在軌道上做連續(xù)線性動作。
所述透鏡依線性微型馬達動作方式,為線性前進動作。
所述透鏡依微型馬達動作方式,為線性后退動作。
所述透鏡依微型馬達動作方式,為向左側方向動作。
所述透鏡依微型馬達動作方式,為向右側方向動作。
所述微型馬達的動作方式是根據(jù)影像傳感器偵測的物體訊號做出前進或后退的線性動作。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利用致動器的排列方式與動作方式,使線性微型馬達達到前進與后退的往返線性動作,并可實際運用于數(shù)字相機與照相手機,使其達到焦距可調(diào)式液晶鏡頭的目標,并使線性微型馬達具有微型化優(yōu)勢,而且,本發(fā)明可完全自動化作業(yè)且微型化尺寸不受限制。
圖1A是本發(fā)明的SDA示意圖1B是本發(fā)明的BDA示意圖1C是本發(fā)明的SDA與BDA組合示意圖2是本發(fā)明實際運用于數(shù)字相機與照相手機的外觀示意圖3A是本發(fā)明實際運用于數(shù)字相機與照相手機的動作外觀示意圖;圖3B是本發(fā)明本發(fā)明實際運用于數(shù)字相機與照相手機的動作外觀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實際運用于數(shù)字相機與照相手機的動作外觀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實際運用于數(shù)字相機與照相手機的動作外觀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實際運用于數(shù)字相機與照相手機的動作外觀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結構及所達到的功效,現(xiàn)舉以下較佳實施例并配合
如下。
如圖1A所示,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線性微型馬達l,其包含有至少二個致動器11以及一電路板6,電路板6包含有一電感61與一驅(qū)動(IC)62。
線性微型馬達1為至少二個抓舉式致動器(Scratch Drive Actuator; SDA) 11排列組合,且抓舉式致動器ll互為相反方向設置。
其中,線性微型馬達1的上電極(圖中未示)互相串聯(lián),且線性微型馬達1的下電極(圖中未示)互相串聯(lián),再與電路板6的電感61與驅(qū)動(IC)62串聯(lián),在施加電壓后,可控制線性微型馬達1的致動器11輪流動作,使線性微型馬達1可在二直線平行型態(tài)設置的軌道13上達到前進與后退的往返步進移位。
如圖1B所示,線性微型馬達1為至少二個彈跳式致動器(Bounce DriveActuator; BDA) 12排列組合,且彈跳式致動器12互為相反方向設置。
如圖1C所示,線性微型馬達1為抓舉式致動器11與彈跳式致動器12的組合,且為彼此同方向排列設置。
由上述可知,本發(fā)明利用致動器不同的排列方式與動作方式,組成線性微型馬達,且該線性微型馬達遵循致動器不同的排列方式所形成的動作軌跡,使得施加電壓后,致動器輪流動作步進移位。
如圖2所示,為本發(fā)明實際運用于數(shù)字相機或照相手機的線性微型馬達,其可達到焦距可調(diào)式液晶鏡頭,該線性微型馬達包含有
至少二個致動器21、 31、 41、 51以及一電路板6,電路板6包含有一電感61與一驅(qū)動(IC)62。
其中,該線性微型馬達為設置于數(shù)字相機或照相手機的透鏡7兩側,該線性微型馬達可以是抓舉式致動器也可以是彈跳式致動器或可以是抓舉式致動器與彈跳式致動器的組合,如圖2所示,該線性微型馬達以抓舉式致動器排列組合,第一微型馬達2的上電極22與第三微型馬達4的上電極42互相串聯(lián),第二微型馬達3的上電極32與第四微型馬達5的上電極52互相串聯(lián),且第一微型馬達2的下電極23與第三微型馬達4的下電極43互相串聯(lián),第二微型馬達3的下電極33與第四微型馬達5的下電極53互相串聯(lián),再與電路板6的電感61及驅(qū)動(IC)62 串聯(lián),其中,透鏡7兩側的線性微型馬達2、 3、 4、 5動作方式是利用位于透鏡7 后方的影像傳感器8感測前方物體的距離與大小、成像,通過訊號傳輸給線性微 型馬達2、 3、 4、 5,使微型馬達2、 3、 4、 5依影像傳感器8的訊號作前進或后退 的線性動作,使可調(diào)式液晶鏡頭向前或向后鎖定物體,即可使鏡頭對物體的距離
與大小作線性移動的對焦動作。
下面列舉本發(fā)明實際運用于數(shù)字相機或照相手機的線性微型馬達實施型態(tài)。
如圖3A與圖3B所示,當影像傳感器8感測到物體距離較遠、成像模糊時,通過
訊號傳輸給第一微型馬達2,在施加電壓后,第一微型馬達2的致動器21立即在
軌道9上做向前進的線性動作,即向透鏡7靠近,接著通過訊號傳輸給第三微型
馬達4,施加電壓后,第三微型馬達4的致動器41立即在軌道9上做向前進的線
性動作,即向透鏡7靠近,此連續(xù)動作也可同時采用步進位移方式,使透鏡7向
前方推進,由線性微型馬達移動透鏡所處的位置,便可以實現(xiàn)數(shù)字相機或照相手
機遠距離拍攝。
如圖4所示,當影像傳感器8感測到物體距離較近、成像較為清晰時,通過 訊號傳輸給第二微型馬達3與第四微型馬達5,施加電壓后,第二微型馬達3的致 動器31與第四微型馬達5的致動器51立即在軌道9上做向后退的線性動作,即 向遠離透鏡7的兩側移動,此連續(xù)動作也可同時采用步進位移方式,可將已前進 的透鏡7向后方退回,由線性微型馬達移動透鏡所處的位置,便可以實現(xiàn)數(shù)字相 機或照相手機近距離拍攝。
如圖所示5,為本發(fā)明實際運用于數(shù)字相機或照相手機的數(shù)組式微型馬達模塊 的另一種實施型態(tài),為透鏡7向左側方向動作,當影像傳感器8感測到物體偏向 左側、成像模糊時,通過訊號傳輸給第三微型馬達4,施加電壓后,第三微型馬達 4的致動器41立即在軌道9上做出向前進的線性動作,即向透鏡7—側靠近,此 連續(xù)動作也可同時采用步進位移方式,使透鏡7向左側推進。然而,本發(fā)明也可 將透鏡7向右側方向動作,如圖6所示。這樣,通過微型馬達移動透鏡所處的位 置,便可以實現(xiàn)數(shù)字相機或照相手機左側方向或右側方向拍攝。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所提供的線性微型馬達,其利用致動器的排列方式與動作 方式,使線性微型馬達達到前進與后退的往返線性動作,并可實際運用于數(shù)字相 機與照相手機,使其達到焦距可調(diào)式液晶鏡頭的目標,另外,本發(fā)明可完全自動 化作業(yè)且微型化尺寸不受限制。當然,本發(fā)明并非限定使用于數(shù)字相機與照相手 機,凡應用致動器的相關產(chǎn)業(yè)均適用于本發(fā)明。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型態(tài),并不能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實施范圍, 凡應用本發(fā)明說明書、權利要求書或附圖所作的等效結構變化,均應涵蓋在本發(fā) 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線性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二個致動器排列組合,所述致動器排列方式為依微型馬達前進與后退的動作方向排列組合,使其具有往返的線性動作。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動器為抓舉式致動器。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線性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抓舉式致動器互為相反方向設置。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動器為彈跳式致動器。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線性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彈跳式致動器互為相反方向設置。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動器為抓舉式致動器與彈跳式致動器的組合。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線性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抓舉式致動器與彈跳式致動器的組合為依彼此相同方向設置。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線性微型馬達還包含有一電路板,所述電路板由一電感以及一驅(qū)動IC組成,所述電感與所述驅(qū)動IC與所述線性微型馬達的上下電極串聯(lián)。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動器在軌道上步進位移。
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線性微型馬達運用于數(shù)字相機。
11、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線性微型馬達運用于照相手機。
12、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線性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相手機的線性微型馬達設置于透鏡兩側,每一所述微型馬達為至少二個致動器排列組合,每一動作方式相同的微型馬達的上電極互相串聯(lián)且每一動作方式相同的微型馬達的下電極互相串聯(lián),再與所述電路板的電感與驅(qū)動IC串聯(lián),施加電壓后,所述微型馬達的致動器在軌道上做連續(xù)線性動作。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線性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鏡依線性微型馬達動作方式,為線性前進動作。
14、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線性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鏡依微型馬達動作方式,為線性后退動作。
15、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線性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鏡依微型馬達動作方式,為向左側方向動作。
16、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線性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鏡依微型馬達動作方式,為向右側方向動作。
17、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線性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馬達的動作方式是根據(jù)影像傳感器偵測的物體訊號做出前進或后退的線性動作。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線性微型馬達,其包括至少二個致動器排列組合,所述致動器排列方式為依微型馬達前進與后退的動作方向排列組合,使其具有往返的線性動作。本發(fā)明可利用致動器動作方式進行前進與后退的往返線性動作,并可實際運用于數(shù)字相機或照相手機,以達到焦距可調(diào)式液晶鏡頭。
文檔編號H02N2/00GK101562407SQ200810089059
公開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4月15日
發(fā)明者洪銀樹, 黃義佑, 黃崇仁 申請人:建凖電機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