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端子(10),包括:端子本體(11);和壓嵌突起(12),該壓嵌突起(12)在與要被壓嵌在端子保持孔(21)中的端子(10)的縱向(LD)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從端子本體(11)突出。壓嵌突起(12)包括:第一突起部(13、14);和第二突起部(15),該第二突起部(15)在插入方向(ID)上安置在第一突起(13、14)后方,并且在垂直方向(CD)上比第一突起部(13、14)更突出。端子(10)在第一突起部(13、14)與第二突起部(15)之間具有第一連接部(17),該第一連接部(17)具有比端子本體(11)的寬度大的寬度。
【專利說明】連接器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連接器,在該連接器中,端子被壓嵌并且保持于形成在連接器殼體中的端子保持孔中。
【背景技術(shù)】
[0002]已知一種連接器,該連接器用于連接安裝在諸如汽車這樣的車輛中的各種裝置,并且連接到例如PCB (印刷電路板)。作為這種類型的連接器,專利文獻I提出了一種由方金屬線材料形成的端子被壓嵌并且保持于形成在連接器殼體中的端子保持孔中的連接器。
[0003]具體地,以上連接器具有端子,該端子包括例如端子本體和多個壓嵌突起,該多個壓嵌突起從端子本體向外突出以被壓嵌到端子保持孔中。連接部設(shè)置在壓嵌突起之間。通常地,連接部具有與端子本體的尺寸相等的尺寸。在這種類型的連接器中,壓嵌突起被壓嵌到端子保持孔中,從而能夠維持將端子保持在端子保持孔中的力。
[0004]引用列表
[0005]專利文獻
[0006]專利文獻I JP 2009-151940A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近年來,隨著車輛的重量減輕,連接器的尺寸減小的需求上升,并且,相應(yīng)地,正在完成端子的尺寸減小(包括直徑的減小)。
[0008]然而,在以上連接器中,在將端子插入到端子保持孔內(nèi)的過程中,當使壓嵌突起與端子保持孔廣生接觸時,簡單地減小端子的尺寸導(dǎo)致應(yīng)力集中在連接部上,這可能引起連接部的彎曲。
[0009]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連接器,該連接器能夠防止在將端子插入到端子保持孔內(nèi)時應(yīng)力集中的連接部彎曲。
[0010]一種根據(jù)一些實施例的連接器,包括:由金屬制成的端子;和連接器殼體,該連接器殼體具有端子保持孔,所述端子被壓嵌并且保持于該端子保持孔。所述端子包括:端子本體,和壓嵌突起,該壓嵌突起在與要壓嵌在所述端子保持孔中的所述端子的縱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從所述端子本體突出。所述壓嵌突起包括: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該第二突起部在所述端子插入到所述端子保持孔的插入方向上安置在所述第一突起部后方,并且該第二突起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比所述第一突起部更突出。所述端子在所述第一突起部與所述第二突起部之間具有第一連接部,該第一連接部具有比所述端子本體的寬度大的寬度。
[0011]根據(jù)以上構(gòu)造,第一連接部具有比端子本體的寬度大的寬度。在將端子插入到端子保持孔內(nèi)時,即使應(yīng)力由于第一突起部與第二突起部相對于端子保持孔的接觸而集中在第一連接部上,也能夠防止第一連接部彎曲。因此,即使當端子的尺寸減小時,第一連接部的彎曲也不太可能發(fā)生。
[0012]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寬度可以比所述端子本體的寬度大。
[0013]根據(jù)以上構(gòu)造,第一連接部的寬度比端子本體的厚度大。這進一步加強了第一連接部,結(jié)果第一連接部的彎曲變得更不太可能發(fā)生。
[0014]所述弟一關(guān)起部可以包括:如關(guān)起,和后關(guān)起,該后關(guān)起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安直在所述前突起后方,并且該后突起在所述垂直方向上比所述前突起更突出。
[0015]根據(jù)以上構(gòu)造,后突起比前突起更突出。這使得不太可能增大端子插入到端子保持孔內(nèi)的插入載荷,這能夠提高端子的可插入性,并且確保將端子保持在端子保持孔中的力。
[0016]端子保持孔可以包括:前突起保持部,所述前突起要被壓嵌并且保持于該前突起保持部,后突起保持部,所述后突起要被壓嵌并且保持于該后突起保持部,所述后突起保持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安置在所述前突起保持部后方,第二突起容納部,該第二突起容納部構(gòu)造成在所述前突起和所述后突起通過所述第二突起容納部的情況下容納所述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安置在所述后突起保持部后方,前臺階部,該前臺階部設(shè)置在所述前突起保持部與所述后突起保持部之間,和后臺階部,該后臺階部設(shè)置在所述后關(guān)起保持部與所述弟~■關(guān)起各納部之間。
[0017]根據(jù)以上構(gòu)造,前臺階部形成在前突起保持部與后突起保持部之間,并且后臺階部形成在后突起保持部與第二突起容納部之間。利用該構(gòu)造,當將端子壓嵌并且保持在端子保持孔中時,在插入方向上在前臺階部和后臺階部后方形成間隙,這使得端子保持孔的周壁容易地變形。結(jié)果,進一步提高了端子的可插入性。
[0018]所述連接器可以還包括:第二連接部,該第二連接部設(shè)置在所述前突起與所述后突起之間。所述前突起保持部的寬度可以等于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寬度,并且所述后突起保持部的寬度可以等于所述第二連接部的寬度。
[0019]根據(jù)以上構(gòu)造,前突起保持部的寬度等于第一連接部的寬度,并且后突起保持部的寬度等于第二連接部的寬度。這使得更容易確保將端子保持在端子保持孔中的力。
[0020]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能夠提供一種連接器,在將端子插入到端子保持孔內(nèi)時,該連接器能夠防止應(yīng)力集中的連接部彎曲。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圖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連接器的透視圖。
[0022]圖2A是圖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連接器的平面圖。
[0023]圖2B是圖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連接器的側(cè)視圖。
[0024]圖3A是圖2A的部分IIIa的放大圖。
[0025]圖3B是沿著圖1的線IIIb-1IIb截取的截面圖。
[0026]圖4A是用于說明根據(jù)該實施例的端子與連接器殼體的組裝過程的截面圖。
[0027]圖4B是用于說明根據(jù)該實施例的端子與連接器殼體的組裝過程的截面圖。
[0028]圖4C是用于說明根據(jù)該實施例的端子與連接器殼體的組裝過程的截面圖。
[0029]圖5是圖4C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將參考附圖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連接器的實施例。在下面的附圖的描述中,對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指定相同或相似的參考標記。需要注意的是:每個附圖都是示意圖,并且可以代表與實際尺寸比率不同的尺寸比率等。因此,應(yīng)該考慮下面的描述來確定特定尺寸等。此外,不同的附圖包括具有不同尺寸關(guān)系和比率。
[0031](連接器的構(gòu)造)
[0032]首先,將參考附圖描述根據(jù)該實施例的連接器I的構(gòu)造。圖1是圖示出根據(jù)該實施例的連接器I的透視圖。圖2A是圖示出根據(jù)該實施例的連接器I的平面圖,并且圖2B是圖示出根據(jù)該實施例的連接器I的側(cè)視圖。圖3A是圖2A的部分IIIa的放大圖,并且圖3B是沿著圖1的線IIIb-1IIb截取的截面圖。
[0033]如圖1至圖3B所示,連接器I用于連接安裝在諸如汽車這樣的車輛中的各種設(shè)備,并且連接到例如PCB (印刷電路板)。連接器I包括:端子10,該端子10由方形金屬線材形成;和連接器殼體20,該連接器殼體20具有端子保持孔21,端子10被壓嵌并且保持在該端子保持孔21中。端子10不必須由方形線材形成,而是僅需要由金屬形成。
[0034](端子的構(gòu)造)
[0035]如圖1至圖3B所示,通過將銅底鍍層或鎳底鍍層涂敷到用作基材的諸如黃銅的銅合金的表面而得到端子10。端子10具有細長形狀,該細長形狀具有矩形截面,并且當從上方觀看時呈現(xiàn)大致對稱的外觀(圖2A)。
[0036]端子10具有端子本體11和壓嵌突起12,該壓嵌突起12在與端子10的縱向LD垂直的垂直方向CD(在該實施例中是寬度方向)上從端子本體11突出,從而被壓嵌到端子保持孔21。
[0037]壓嵌突起12由共同用作第一突起部的前突起13和后突起14、以及用作第二突起部的嵌合肩部15構(gòu)成,其中當從上方觀看時,前突起13和后突起14中的每個突起都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狀(參見圖2A)。
[0038]前突起13在端子10插入到端子保持孔21內(nèi)的插入方向ID上形成在后突起14前方。后突起14在垂直方向⑶上比前突起13更突出。壓嵌肩部15在端子10的插入方向ID上形成在前突起13和后突起14后方,并且在垂直方向⑶上比前突起13和后突起14更突出。
[0039]用作第二連接部的連接部16形成在前突起13與后突起14之間。用作第一連接部的連接部17形成在后突起14與壓嵌肩部15之間。
[0040]連接部16具有與端子本體11的尺寸相等的尺寸。即,連接部16的寬度W16(參見圖3A)等于端子本體11的寬度Wll (參見圖2A)。連接部16的厚度等于端子本體11的厚度Dll (參見圖2B)。
[0041]連接部17具有比端子本體11的寬度Wl I大的寬度。即,連接部17的寬度W17比端子本體11的寬度Wll大,并且比端子本體11的厚度Dll大。連接部17的厚度等于端子本體11的厚度DlI。
[0042](連接器殼體的構(gòu)造)
[0043]如圖1和圖3B所示,連接器殼體20由樹脂等形成,并且構(gòu)造成固定和保持壓嵌在端子保持孔21中的端子10。雖然在圖中僅圖示出了連接器殼體20的一部分,但是連接器殼體20構(gòu)造成能夠與配合連接器嵌合和從配合連接器脫離。
[0044]形成在連接器殼體20中的端子保持孔21沿著端子10的插入方向ID ( S卩,端子10的縱向LD)延伸。如圖3B所示,端子保持孔21由以下構(gòu)成:前突起保持部22和后突起保持部23,該前突起保持部22和后突起保持部23共同用作第一突起容納部;和肩部容納部24,該肩部容納部24用作第二突起容納部。前突起保持部22保持壓嵌在其中的前突起13。后突起保持部23保持壓嵌在其中的后突起14。肩部容納部24允許前突起13和后突起14從其通過,并且肩部容納部24容納壓嵌肩部15。
[0045]前突起保持部22的寬度W22比前突起13的寬度W13小,并且與連接部16的寬度W16 一致(相等)。后突起保持部23的寬度W23比后突起14的寬度W14小,并且與前突起
13的寬度W13和連接部17的寬度W17 —致(相等)。肩部容納部24的寬度W24比壓嵌肩部15的寬度W15大。前突起保持部22、后突起保持部23和肩部容納部24的厚度分別等于端子本體11的厚度DlI。
[0046]在該實施例中,以上“一致”是名義上的一致,前突起保持部22的寬度W22比連接部16的寬度W16稍大(間隙的尺寸)。此外,后突起保持部23的寬度W23比連接部17的寬度W17稍大。
[0047]在端子10的插入方向ID上位于端子10的前側(cè)上的前臺階部25形成在前突起保持部22與后突起保持部23之間。在端子10的插入方向ID上位于如臺階部25后方的后臺階部26形成在后突起保持部23與肩部容納部24之間。前臺階部25由相對于垂直方向CD傾斜的斜坡形成。后臺階部26由相對于垂直方向CD傾斜的斜坡形成。
[0048](端子與連接器殼體的組裝過程)
[0049]下面參考附圖描述端子10與連接器殼體20的組裝過程。圖4A至4C是用于說明根據(jù)該實施例的端子10與連接器殼體20的組裝過程的截面圖。圖5是圖4C的局部放大圖。
[0050]首先,將端子10從端子本體11的先端IIA側(cè)插入到形成在連接器殼體20中的端子保持孔21內(nèi)。此時,端子本體11以該順序經(jīng)過肩部容納部24、后突起保持部23和前突起保持部22插入。
[0051]更具體地,如圖4A所示,當將端子10插入到端子保持孔21內(nèi)時,前突起13經(jīng)過肩部容納部24插入,并且位于后突起保持部23中,并且后突起14位于肩部容納部24中。此時,后突起保持部23的寬度W23與前突起13的寬度W13 —致(參見圖2A、2B、3A和3B),使得端子10的插入載荷沒有增大。
[0052]隨后,如圖4B所示,當將端子10進一步插入到端子保持孔21內(nèi)時,在前突起13位于后關(guān)起保持部23中的狀態(tài)下,后關(guān)起14被壓嵌在后關(guān)起保持部23中。此時,如關(guān)起
13沒有被壓嵌在前突起保持部22中,并從而,減小了在壓嵌端子10時的沖擊(插入載荷增大),這能夠防止端子10的插入載荷增大。
[0053]隨后,如圖4C所示,當將端子10再進一步地插入到端子保持孔21內(nèi)時,前突起13被壓嵌在前突起保持部22中,后突起14接續(xù)被壓嵌在后突起保持部23中,并且壓嵌肩部15位于肩部容納部24中。
[0054]此時,如圖5所示,在插入方向ID上在前突起13后方產(chǎn)生間隙S,從而使得連接器殼體20容易地變形,并且其后,在前突起13通過之后,前突起保持部22恢復(fù),從而將前突起13壓嵌并且保持在前突起保持部22的內(nèi)表面之間。從而,能夠確保將端子10保持在端子保持孔21中的力。
[0055]另外,連接部17的寬度W17比端子本體11的寬度Wll大并且比端子本體11的厚度Dll大,使得能夠防止連接部17由于應(yīng)力集中在其上而彎曲。由于連接部16位于前突起保持部22上,所以防止連接部16彎曲。
[0056](功能和效果)
[0057]在以上實施例中,連接部17具有比端子本體11的寬度Wll大的寬度。即使在端子10插入到端子保持孔21內(nèi)時,由于前突起13與后突起14相對于端子保持孔21接觸,應(yīng)力集中在連接部17上,這也能夠防止連接部17彎曲。因此,即使當端子10的尺寸減小時,連接部17的彎曲不太可能發(fā)生。
[0058]在該實施例中,連接部17的寬度W17比端子本體11的厚度Dll大。這機一部加強了連接部17,結(jié)果連接部17的彎曲變得更不太可能發(fā)生。
[0059]在該實施例中,后突起14在垂直方向⑶上比前突起13更突出。這使得不太可能增大端子10插入到端子保持孔21內(nèi)的插入載荷,這能夠提高端子10的可插入性,并且確保將端子10保持在端子保持孔21中的力。
[0060]在該實施例中,前臺階部25形成在前突起保持部22與后突起保持部23之間,并且后臺階部26形成在后突起保持部23與肩部容納部24之間。利用該構(gòu)造,當將端子10壓嵌并且保持在端子保持孔21中時,間隙S在插入方向ID上形成在前臺階部25和后臺階部26后方,這使得端子保持孔21的周壁容易地變形。結(jié)果,進一步提高了端子10的可插入性。
[0061]優(yōu)選地,前突起13在前突起保持部22中移動的距離R(所謂的重疊量)盡可能地長(參見圖5)。當距離R長時,端子10的可插入性降低,而剪切量增大,使得容易確保將端子10保持在端子保持孔21中的力。即,通過設(shè)定前突起13在前突起保持部22中移動的距離R,能夠控制端子10的可插入性和將端子10保持在端子保持孔21中的力。
[0062]在該實施例中,前突起保持部22的寬度W22與連接部16的寬度W16 —致,并且后突起保持部23的寬度W23與連接部17的寬度W17 —致。這使得更容易確保將端子10保持在端子保持孔21中的力。
[0063](其它實施例)
[0064]如上所述,已經(jīng)通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公開了本發(fā)明的范圍。然而,需要理解的是:構(gòu)成本公開的一部分的描述和附圖不限制本發(fā)明。從本公開,各種可選擇實施例、實例和操作技術(shù)對于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將變得明顯。
[0065]例如,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以如下修改。具體地,雖然已經(jīng)描述了連接部17的寬度W17比端子本體11的厚度Dll大,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此,并且連接部17的寬度W17可以等于或小于端子本體11的厚度DlI。
[0066]此外,雖然已經(jīng)描述了第一突起部包括前突起13和后突起14兩個突起部,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此,并且第一突起部可以包括三個以上的突起部。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能夠使各個突起部在垂直方向上從各個突起部在插入方向ID上的前側(cè)到各個突起部的后側(cè)逐漸突出。此外,雖然已經(jīng)描述了后突起14比前突起13更突出,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此,并且后突起14與前突起13的突出量可以互相相等。
[0067]此外,已經(jīng)描述了由相對于垂直方向CED傾斜的斜坡形成前臺階部25,并且由相對于垂直方向CD傾斜的斜坡形成后臺階部26。然而,本發(fā)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采用前臺階部25和后臺階部26中的每個都可以由與垂直方向CD平行的表面形成的構(gòu)造、或前臺階部25和后臺階部26中的一個由相對于垂直方向CD傾斜的斜坡形成并且前臺階部25和后臺階部26中的另一個由與垂直方向⑶平行的表面形成的構(gòu)造。
[0068]此外,前突起保持部22的寬度W22和后突起保持部23的寬度W23不限于在以上實施例中描述的那些寬度,而是可以適當?shù)卦O(shè)定。
[0069]如上所述,本發(fā)明明顯包括未在上面描述的各種實施例等。因此,從以上說明的角度來看,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范圍僅由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的范圍的發(fā)明要素確定。
[0070]在2012年5月10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N0.2012-108348的全部內(nèi)容通過引用并入此處。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連接器,包括: 由金屬制成的端子;和 連接器殼體,該連接器殼體具有端子保持孔,所述端子被壓嵌并且保持于該端子保持孔, 其中,所述端子包括: 端子本體,和 壓嵌突起,該壓嵌突起在與要壓嵌在所述端子保持孔中的所述端子的縱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從所述端子本體突出, 其中,所述壓嵌突起包括: 第一突起部,和 第二突起部,該第二突起部在所述端子插入到所述端子保持孔的插入方向上安置在所述第一突起部后方,并且該第二突起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比所述第一突起部更突出,并且其中,所述端子在所述第一突起部與所述第二突起部之間具有第一連接部,該第一連接部具有比所述端子本體的寬度大的寬度。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寬度比所述端子本體的厚度大。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突起部包括: 前突起,和 后突起,該后突起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安置在所述前突起后方,并且該后突起在所述垂直方向上比所述前突起更突出。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端子保持孔包括: iu關(guān)起保持部,所述如關(guān)起要被壓嵌并且保持于該如關(guān)起保持部, 后突起保持部,所述后突起要被壓嵌并且保持于該后突起保持部,所述后突起保持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安置在所述前突起保持部后方, 第二突起容納部,該第二突起容納部構(gòu)造成在所述前突起和所述后突起通過所述第二突起容納部的情況下容納所述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容納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安置在所述后關(guān)起保持部后方, 前臺階部,該前臺階部設(shè)置在所述前突起保持部與所述后突起保持部之間,和 后臺階部,該后臺階部設(shè)置在所述后突起保持部與所述第二突起容納部之間。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連接器,還包括第二連接部,該第二連接部設(shè)置在所述前突起與所述后突起之間, 其中,所述前突起保持部的寬度等于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寬度,并且 其中,所述后突起保持部的寬度等于所述第二連接部的寬度。
【文檔編號】H01R12/58GK104272530SQ201380024359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5月10日
【發(fā)明者】中村將受 申請人:矢崎總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