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放電管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009127閱讀:165來源:國知局
放電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實現電壓施加時的放電響應性優(yōu)良的放電管。一種放電管(10),具有平行配置的第1電極(12)、第2電極(14)、第3電極(16)、和包括夾在第1電極(12)與第2電極(14)之間的第1筒狀體(18)、夾在第2電極(14)與第3電極(16)之間的第2筒狀體(20)的氣密外圍器(22),在上述第2電極(14)中,形成使第1筒狀體(18)和第2筒狀體(20)的內部空間彼此連通的貫通孔(24),并且在第1電極(12)以及第3電極(16)中,形成朝向氣密外圍器(22)的中心突出并設置放電間隙(28)而對向配置的放電電極部(26),進而,向氣密外圍器(22)內封入了放電氣體,其中,將上述第1電極(12)的放電電極部(26)以及第2電極(14)的放電電極部(26)插入配置于上述第2電極(14)的貫通孔(24)內。
【專利說明】放電管
[0001]本申請是申請?zhí)枮?01180024894.2、進入中國國家階段日期為2012年11月20日(國際申請?zhí)枮镻CT/JP2011/060728、國際申請日為2011年5月10日)、發(fā)明名稱為“放電管”的PCT發(fā)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0002]本發(fā)明涉及被用作用于向投影儀、汽車的金屬鹵化物燈等高壓放電燈、煤氣調理器等點火塞供給點亮用或者點火用的恒壓的開關放電管、或者被用于吸收浪涌電壓的氣雷器(避雷管)的放電管,特別涉及三極構造的放電管。
【背景技術】
[0003]作為該種放電管,本 申請人:之前提出了實用新型第3122357號。
[0004]該放電管60如圖10以及圖11所示,具有平行配置的第I電極62、第2電極64、第3電極66、和包括夾在上述第I電極62與第2電極64之間的由絕緣材料構成的第I圓筒管68、夾在上述第2電極64與第3電極66之間的由絕緣材料構成的第2圓筒管70的氣密外圍器72。
[0005]在配置于中央的第2電極64中,形成有使第I圓筒管68和第2圓筒管70的內部空間彼此連通的通氣孔74。
[0006]另外,左右配置的第I電極62、第3電極66具備朝向氣密外圍器72的中心突出地配置于氣密外圍器72內的放電電極部76,在第I電極62以及第3電極66的放電電極部76、76之間形成了放電間隙78。另外,在第I電極62、第3電極66的外側面,形成了凹陷 62b、66b。
[0007]上述第I電極62、第2電極64、第3電極66、和第I圓筒管68、第2圓筒管70經由密封材料(未圖示)氣密地接合。
[0008]上述第I電極62、第2電極64、第3電極66的周緣62a、64a、66a從第I圓筒管68、第2圓筒管70的外周面68a、70a向外方伸出。
[0009]在上述氣密外圍器72內,封入有規(guī)定的放電氣體。
[0010]在上述放電管60中,如果對第I電極62以及第3電極66之間施加該放電管60的放電開始電壓以上的電壓,則在放電間隙78中產生放電。
[0011]專利文獻1:日本實用新型第3122357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12]上述放電管60是具備第I電極62、第2電極64、第3電極66的三極構造的放電管,在配置于兩端的第I電極62-第3電極66之間生成放電,但在第I電極62與第3電極66之間介有第2電極64的結果,在第I電極62-第2電極64之間、第3電極66-第2電極64之間,形成比第I電極62-第3電極66之間的上述放電間隙78小的放電間隙。因此,在放電間隙小的第I電極62-第2電極64之間、第3電極66-第2電極64之間中的放電生成后,轉移到第I電極62-第3電極66之間的放電間隙78中的放電生成,所以產生電壓施加時的放電響應性變得不佳的事態(tài)。
[0013]本發(fā)明是鑒于以往的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實現一種電壓施加時的放電響應性優(yōu)良的放電管。
[0014]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I提供一種放電管,
[0015]具有:平行配置的第I電極、第2電極、第3電極、和包括夾在所述第I電極與第2電極之間的由絕緣材料構成的第I筒狀體、夾在所述第2電極與第3電極之間的由絕緣材料構成的第2筒狀體的氣密外圍器,在所述第2電極形成使第I筒狀體和第2筒狀體的內部空間彼此連通的貫通孔,并且在所述第I電極以及第3電極形成朝向氣密外圍器的中心突出并設置規(guī)定的放電間隙而對向配置的放電電極部,進而,向所述氣密外圍器內封入放電氣體,所述放電管的特征在于:
[0016]將所述第I電極的放電電極部以及第3電極的放電電極部插入配置于所述第2電極的貫通孔內。
[0017]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I的放電管中,其特征在于,插入到配置于所述第2電極的貫通孔內的第I電極以及第3電極的放電電極部的插入長度大于等于所述放電間隙的間隙長度的2倍。
[0018]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3提供一種放電管,
[0019]具有:平行配置的第I電極、第2電極、第3電極、和包括夾在所述第I電極與第2電極之間的由絕緣材料構成的第I筒狀體、夾在所述第2電極與第3電極之間的由絕緣材料構成的第2筒狀體的氣密外圍器,在所述第2電極形成使第I筒狀體和第2筒狀體的內部空間彼此連通的貫通孔,并且在所述第I電極以及第3電極形成朝向氣密外圍器的中心突出并設置規(guī)定的放電間隙而對向配置的放電電極部,進而,向所述氣密外圍器內封入放電氣體,所述放電管的特征在于:
[0020]在所述放電電極部的前端面,形成了含有硝酸銫、硝酸銣、氧化鎂以及玻璃的覆膜。
[0021]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3的放電管中,其特征在于,對于所述硝酸銫、硝酸銣、氧化鎂以及玻璃的含有比例,硝酸銫是0.01?50重量%、硝酸銣是0.01?50重量%、氧化鎂是0.01?50重量%、玻璃是0.01?50重量%。
[0022]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5提供一種放電管,
[0023]具有:平行配置的第I電極、第2電極、第3電極、和包括夾在所述第I電極與第2電極之間的由絕緣材料構成的第I筒狀體、夾在所述第2電極與第3電極之間的由絕緣材料構成的第2筒狀體的氣密外圍器,在所述第2電極形成使第I筒狀體和第2筒狀體的內部空間彼此連通的貫通孔,并且在所述第I電極以及第3電極形成朝向氣密外圍器的中心突出并設置規(guī)定的放電間隙而對向配置的放電電極部,進而,向所述氣密外圍器內封入放電氣體,所述放電管的特征在于:
[0024]由40?80體積%的氖、5?50體積%的氬、I?50體積%的氫構成所述放電氣體,并且使向氣密外圍器的封入氣壓成為25?lOOkPa。
[0025]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6提供一種放電管,
[0026]具有:平行配置的第I電極、第2電極、第3電極、和包括夾在所述第I電極與第2電極之間的由絕緣材料構成的第I筒狀體、夾在所述第2電極與第3電極之間的由絕緣材料構成的第2筒狀體的氣密外圍器,在所述第2電極形成使第I筒狀體和第2筒狀體的內部空間彼此連通的貫通孔,并且在所述第I電極以及第3電極形成朝向氣密外圍器的中心突出并設置規(guī)定的放電間隙而對向配置的放電電極部,進而,向所述氣密外圍器內封入放電氣體,所述放電管的特征在于:
[0027]在所述第I筒狀體的內壁面形成后端與第I電極直接連接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和后端與第2電極直接連接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并且在第2筒狀體的內壁面形成后端與第3電極直接連接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和后端與第2電極直接連接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
[0028]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6的放電管中,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第I筒狀體的內壁面中形成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和第2筒狀體的內壁面中形成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將第2筒狀體的內壁面中形成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和第I筒狀體的內壁面中形成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配置于同一平面上。
[0029]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I記載的放電管中,將設置規(guī)定的放電間隙而對向配置的第I電極的放電電極部以及第3電極的放電電極部插入到配置于第2電極的貫通孔內。因此,不會如以往的放電管那樣在第I電極-第2電極之間、第3電極-第2電極之間生成放電,而能夠在第I電極的放電電極部-第3電極的放電電極部之間的放電間隙中立即生成放電,并且放電生成的放電間隙配置于第2電極的貫通孔內,從而電場增加,所以電壓施加時的放電響應性提高。
[0030]另外,在技術方案I記載的放電管中,如果將插入到配置于第2電極的貫通孔內的第I電極以及第3電極的放電電極部的插入長度設定為大于等于放電間隙的間隙長度的2倍,則放電間隙配置于貫通孔內部中的電場高的位置,所以對放電響應性的提高作出貢獻。
[0031]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3記載的放電管中,在放電電極部的前端面,形成了含有硝酸銫、硝酸銣、氧化鎂以及玻璃的覆膜,從而能夠提高電壓施加時的放電響應性。
[0032]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5記載的放電管中,由40?80體積%的氖、5?50體積%的氬、I?50體積%的氫構成放電氣體,并且使向氣密外圍器的封入氣壓成為25?IOOkPa,從而電壓施加時的放電響應性提高。
[0033]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6記載的放電管中,在第I筒狀體的內壁面,形成有后端與第I電極直接連接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和后端與第2電極直接連接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并且在第2筒狀體的內壁面,形成有后端與第3電極直接連接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和后端與第2電極直接連接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上述第I觸發(fā)放電膜以及第2觸發(fā)放電膜的后端與第I電極、第2電極、第3電極中的某一個直接連接,所以第I觸發(fā)放電膜以及第2觸發(fā)放電膜的前端中的電場集中的程度強,能夠釋放大量電子,所以能夠提高電壓施加時的放電響應性。
[0034]在技術方案6記載的放電管中,將第I筒狀體的內壁面中形成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和第2筒狀體的內壁面中形成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將第2筒狀體的內壁面中形成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和第I筒狀體的內壁面中形成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從而在施加從第I電極向第3電極穿過的電壓的情況、以及施加從第3電極向第I電極穿過的電壓的情況的任意一個情況下,都能夠在第I筒狀體18內以及第2筒狀體20內生成沿面電暈放電,所以能夠提高放電響應性。
[0035]S卩,在施加了從第I電極向第3電極穿過的電壓的情況下,電場集中到第I筒狀體內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的前端而釋放電子,在第I觸發(fā)放電膜的前端與第2電極之間生成沿面電暈放電,并且電場集中到第2筒狀體內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的前端而釋放電子,在第2觸發(fā)放電膜的前端與第3電極之間生成沿面電暈放電。
[0036]另外,在施加了從第3電極向第I電極穿過的電壓的情況下,電場集中到第2筒狀體內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的前端而釋放電子,在第I觸發(fā)放電膜的前端與第2電極之間生成沿面電暈放電,并且電場集中到第I筒狀體內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的前端而釋放電子,在第2觸發(fā)放電膜的前端與第I電極之間生成沿面電暈放電。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7]圖1是示出本發(fā)明的放電管的概略剖面圖。
[0038]圖2是示出本發(fā)明的放電管的正面圖。
[0039]圖3是示出本發(fā)明的放電管的左側面圖。
[0040]圖4是圖1的A-A概略剖面圖。
[0041]圖5是圖1的B-B概略剖面圖。
[0042]圖6是圖1的C-C概略剖面圖。
[0043]圖7是示出本發(fā)明的放電管和以往的放電管中的、脈沖施加電壓與脈沖放電開始電壓的關系的曲線。
[0044]圖8是示出本發(fā)明的放電管的變形例中的放電電極部的放大剖面圖。
[0045]圖9是示出本發(fā)明的放電管的變形例中的放電電極部表面的放大圖。
[0046]圖10是示出以往的放電管的概略剖面圖。
[0047]圖11是示出以往的放電管的正面圖。
[0048](符號說明)
[0049]10:放電管;12:第I電極;12a:第I電極的周緣;14:第2電極;14a:第2電極的周緣;16:第3電極;16a:第3電極的周緣;18:第I筒狀體;18a:第I筒狀體的外壁面;18b:第I筒狀體的內壁面;20:第2筒狀體;20a:第2筒狀體的外壁面;20b:第2筒狀體的內壁面;22:氣密外圍器;24:貫通孔;26:放電電極部;26a:放電電極部的前端部;27:覆膜;28:放電間隙;30:第I觸發(fā)放電膜;32:第2觸發(fā)放電膜;34:孔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50]圖1?圖6是示出本發(fā)明的放電管10的圖,圖1是概略剖面圖、圖2是正面圖、圖3是左側面圖、圖4是圖1的A-A概略剖面圖、圖5是圖1的B-B概略剖面圖、圖6是圖1的C-C概略剖面圖。
[0051]本發(fā)明的放電管10是三極構造的放電管,具有平行配置的第I電極12、第2電極14、第3電極16、以及包括夾在上述第I電極12與第2電極14之間的由陶瓷等絕緣材料構成的大致角筒狀的第I筒狀體18、和夾在上述第2電極14與第3電極16之間的由陶瓷等絕緣材料構成的大致角筒狀的第2筒狀體20的氣密外圍器22。
[0052]另外,上述第I電極12、第2電極14、第3電極16、和第I圓筒管18、第2圓筒管20經由銀焊料等密封材料(未圖示)被氣密密封。
[0053]在配置于中央的第2電極14中,形成了使第I筒狀體18和第2筒狀體20的內部空間彼此連通的剖面圓形形狀的貫通孔24。
[0054]另外,配置于左右兩端的第I電極12、第3電極16具備朝向氣密外圍器22的中心突出,其前端部26a插入到配置于第2電極14的貫通孔24內的圓柱狀的放電電極部26。
[0055]在上述第I電極12以及第3電極16的放電電極部26的前端面,形成有含有硝酸銫(CsNO3)、硝酸銣(RbNO3)、氧化鎂(MgO)以及玻璃的覆膜27。
[0056]通過用硝酸銫(CsNO3)、硝酸銣(RbNO3)、氧化鎂(MgO)以及玻璃構成上述覆膜27,能夠提高電壓施加時的放電響應性。
[0057]S卩,硝酸銫以及硝酸銣的功函數低,且施加脈沖電壓時的初始電子的釋放早,所以對響應性的提高作出貢獻。
[0058]另外,通過使覆膜27含有氧化鎂,耐濺射性提高,并且氧化鎂的2次電子釋放系數高,所以對響應性的提高作出貢獻。
[0059]進而,如果使覆膜27含有玻璃,則作為玻璃的主成分的二氧化硅(SiO2)的耐濺射性優(yōu)良,所以能夠抑制放電所致的放電電極部26的消耗。另外,也可以在以二氧化硅為主成分的玻璃中,含有耐濺射性優(yōu)良的氧化鋁(Al2O3),并且,也可以含有功函數低且電子釋放特性優(yōu)良的氧化鈣(CaO)、氧化鎂(MgO)、氧化鈉(Na2O)、氧化鉀(K2O)。
[0060]上述覆膜27通過以下的方法形成。
[0061 ] 首先,準備在純水中溶解硅酸鈉而成的粘合劑、和硝酸銫的粉末、硝酸銣的粉末、氧化鎂的粉末、玻璃的粉末。
[0062]接下來,在上述粘合劑中,添加了硝酸銫的粉末、硝酸銣的粉末、氧化鎂的粉末、玻璃的粉末之后攪拌。
[0063]接下來,在第I電極12以及第3電極16的前端面涂敷添加了硝酸銫的粉末、硝酸銣的粉末、氧化鎂的粉末、玻璃的粉末而得到的上述粘合劑。
[0064]之后,在對第I電極12、第2電極14、第3電極16和第I筒狀體18、第2筒狀體20進行接合并密封來形成氣密外圍器22的工程中,加熱并進行真空排氣時,在上述加熱的過程中,粘合劑中的水分蒸發(fā)。
[0065]以上的結果,在第I電極12以及第3電極16的前端面,形成含有硝酸銫、硝酸銣、氧化鎂以及玻璃的覆膜27。
[0066]對于上述硝酸銫、硝酸銣、氧化鎂以及玻璃的含有比例,根據電壓施加時的放電響應性提高的觀點,優(yōu)選為硝酸銫是0.01?50重量%、硝酸銣是0.01?50重量%、氧化鎂是0.01?50重量%、玻璃是0.01?50重量%。
[0067]如圖1所示,設置規(guī)定的放電間隙28而對向配置了第I電極12的放電電極部26的前端面、和第3電極16的放電電極部26的前端面。
[0068]另外,在第I電極12、第3電極16的外側面,形成了凹陷12b、16b。
[0069]上述第I電極12、第2電極14、第3電極16由無氧銅、在無氧銅中含有鋯(Zr)的鋯銅構成。
[0070]另外,優(yōu)選將在上述第2電極14的貫通孔24內插入的第I電極12以及第3電極16的放電電極部26的插入長度L(參照圖1)設定為大于等于上述放電間隙28的間隙長度的2倍。
[0071]上述第I電極12、第2電極14、第3電極16的周緣12a、14a、16a從第I筒狀體18、第2筒狀體20的外壁面18a、20a向外方伸出。
[0072]另外,如圖3?圖6所示,第I電極12、第2電極14、第3電極16的外形成為圓角的大致正四邊形形狀。這樣,在本發(fā)明的放電管10中,第I電極12、第2電極14、第3電極16的周緣12a、14a、16a從第I筒狀體18、第2筒狀體20的外壁面18a、20a向外方伸出,并且第I電極12、第2電極14、第3電極16的外形成為圓角的大致正四邊形形狀,所以能夠防止在向電路基板(圖示省略)進行表面安裝時放電管10滾動,能夠容易地進行安裝作業(yè)。
[0073]另外,在上述第I筒狀體18的內壁面18b中,形成了多個其后端與上述第I電極12直接連接的線狀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30、和其后端與上述第2電極14直接連接的線狀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32。
[0074]同樣地,在上述第2筒狀體20的內壁面20b中,也形成了多個其后端與上述第3電極16直接連接的線狀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30、和其后端與上述第2電極14直接連接的線狀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32。
[0075]另外,第I觸發(fā)放電膜30的前端、第2觸發(fā)放電膜32的前端與第I電極12、第2電極14、第3電極16都不直接連接,而成為開放端。
[0076]在圖1以及圖6中,例示有在第2筒狀體20的內壁面20b中以90度的等間隔形成了 4根第I觸發(fā)放電膜30、第2觸發(fā)放電膜32的情況。雖然省略了圖示,但在第I筒狀體18的內壁面18b中,也以90度的等間隔形成了 4根第I觸發(fā)放電膜30、第2觸發(fā)放電膜32。
[0077]另外,分別以180度的間隔對向配置有第I筒狀體18的內壁面18b中形成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30、和第2觸發(fā)放電膜32、第2筒狀體20的內壁面20b中形成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30和第2觸發(fā)放電膜32 (參照圖1以及圖6)。
[0078]另外,第I筒狀體18的內壁面18b中形成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30、和第2筒狀體20的內壁面20b中形成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32配置于同一平面上,第2筒狀體20的內壁面20b中形成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30、和第I筒狀體18的內壁面18b中形成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32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參照圖1)。
[0079]上述第I觸發(fā)放電膜30以及第2觸發(fā)放電膜32由碳系材料等導電性材料構成。該第I觸發(fā)放電膜30以及第2觸發(fā)放電膜32例如能夠通過使由碳系材料構成的芯材摩擦而形成。
[0080]另外,在上述氣密外圍器22內,封入有由氖(Ne)、氬(Ar)、氫(H2)組成的放電氣體。
[0081 ] 在該情況下,對于氖、氬、氫的混合比例,根據電壓施加時的放電響應性提高的觀點,優(yōu)選為氖是40?80體積%、氬是5?50體積%、氫是I?50體積%,并且向氣密外圍器22內的封入氣壓是25?lOOkPa。
[0082]上述氖和氬根據潘寧效應高效地進行電離,并且氫的電離電壓低,所以對放電響應性的提高作出貢獻。
[0083]在本發(fā)明的上述放電管10中,如果對配置于兩端的第I電極12以及第3電極16之間,施加了該放電管10的放電開始電壓以上的電壓,則電場集中到第I觸發(fā)放電膜30以及第2觸發(fā)放電膜32的前端而釋放電子,發(fā)生作為觸發(fā)放電的沿面電暈放電。接下來,該沿面電暈放電通過電子的促發(fā)效果向全局放電轉移。于是,該全局放電向放電電極部26、26之間的放電間隙28轉移,轉移到作為主放電的電弧放電。
[0084]在本發(fā)明的上述放電管10中,將配置于氣密外圍器22的兩端的第I電極12以及第3電極16的放電電極部26的前端部26a插入到配置于第I電極12與第3電極16之間的第2電極14的貫通孔24內,并且設置規(guī)定的放電間隙28而對向配置了第I電極12的放電電極部26和第3電極16的放電電極部26。因此,不會如以往的放電管60那樣在第I電極12-第2電極14之間、第3電極16-第2電極14之間生成放電,而能夠在第I電極12的放電電極部26-第3電極16的放電電極部26之間的放電間隙28中立即生成放電,并且將放電生成的放電間隙28配置于第2電極14的貫通孔24內,從而電場增加,所以電壓施加時的放電響應性提高。
[0085]另外,如上所述,如果將插入于第2電極14的貫通孔24內的第I電極12以及第3電極16的放電電極部26的插入長度L(參照圖1)設定為大于等于放電間隙28的間隙長度的2倍,則放電間隙28配置于貫通孔24內部中的電場高的位置,所以對放電響應性的提高作出貢獻。 [0086]另外,在本發(fā)明的放電管10中,如上所述,在上述第I電極12以及第3電極16的放電電極部26前端面,形成了含有硝酸銫(CsNO3)、硝酸銣(RbNO3)、氧化鎂(MgO)以及玻璃的覆膜27,從而能夠提高電壓施加時的放電響應性。
[0087]進而,在本發(fā)明的放電管10中,如上所述,以25~IOOkPa的氣壓向氣密外圍器22內封入氖40~80體積%、!! 5~50體積%、氫I~50體積%這樣的放電氣體,從而電壓施加時的放電響應性提高。
[0088]另外,在本發(fā)明的放電管10中,在第I筒狀體18的內壁面18b,形成后端與第I電極12直接連接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30、和后端與第2電極14直接連接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32,并且在第2筒狀體20的內壁面20b,形成后端與第3電極16直接連接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30、和后端與第2電極14直接連接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32,上述第I觸發(fā)放電膜30以及第2觸發(fā)放電膜32的后端與第I電極12、第2電極14、第3電極16中的某一個直接連接,所以第I觸發(fā)放電膜30以及第2觸發(fā)放電膜32的前端中的電場集中的程度強,且能夠大量釋放電子,所以能夠提高電壓施加時的放電響應性。
[0089]另外,如上所述,分別以180度的間隔對向配置了第I筒狀體18的內壁面18b中形成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30和第2觸發(fā)放電膜32、第2筒狀體20的內壁面20b中形成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30和第2觸發(fā)放電膜32(參照圖1以及圖6)。其目的在于消除正負極性所致的電位差。
[0090]另外,如上所述,第I筒狀體18的內壁面18b中形成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30、和第2筒狀體20的內壁面20b中形成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32配置于同一平面上,第2筒狀體20的內壁面20b中形成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30、和第I筒狀體18的內壁面18b中形成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32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參照圖1)。
[0091]其結果,在施加了從第I電極12向第3電極16穿過的電壓的情況下,電場集中到第I筒狀體18內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30的前端而釋放電子,在第I觸發(fā)放電膜30的前端與第2電極14之間生成沿面電暈放電,并且電場集中到第2筒狀體20內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32的前端而釋放電子,在第2觸發(fā)放電膜32的前端與第3電極16之間生成沿面電暈放電。
[0092]另外,在施加了從第3電極16向第I電極12穿過的電壓的情況下,電場集中到第2筒狀體20內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30的前端而釋放電子,在第I觸發(fā)放電膜30的前端與第2電極14之間生成沿面電暈放電,并且電場集中到第I筒狀體18內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32的前端而釋放電子,在第2觸發(fā)放電膜32的前端與第I電極12之間生成沿面電暈放電。
[0093]這樣,通過將第I筒狀體18的內壁面18b中形成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30、和第2筒狀體20的內壁面20b中形成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32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將第2筒狀體20的內壁面20b中形成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30、和第I筒狀體18的內壁面18b中形成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32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在施加從第I電極12向第3電極16穿過的電壓的情況、以及施加從第3電極16向第I電極12穿過的電壓的情況的任意一個情況下,都能夠在第I筒狀體18內以及第2筒狀體20內生成沿面電暈放電,所以能夠提高放電響應性。
[0094]圖7是示出本發(fā)明的放電管10和以往的放電管60中的、脈沖施加電壓與脈沖放電開始電壓的關系的曲線。另外,脈沖放電開始電壓是指:在施加了規(guī)定值的脈沖(浪涌)電壓的情況下,放電管10開始放電的電壓值,該脈沖放電開始電壓越低,放電響應性越優(yōu)良。
[0095]在本發(fā)明的放電管10中,覆膜27中的硝酸銫是2.54重量%、硝酸銣是7.61重量%、氧化鎂是10.15重量%、玻璃是1.02重量%,并且,以38.6kPa的氣壓封入了由氖70體積%、氬10體積%、氫20體積%組成的放電氣體。
[0096]另一方面,在以往的放電管60中,以119.7kPa的氣壓封入了由氖55體積%、気15體積%、氪30體積%組成的放電氣體。
[0097]測定了對本發(fā)明的放電管10和以往的放電管60施加了 lkV、2kV、4kV、6kV、8kV、10kV、12kV的脈沖電壓(1.2/50ys)時的脈沖放電開始電壓。
[0098]如圖7的曲線所示,在以往的放電管60的情況(圖7的曲線B)下,施加IkV時的脈沖放電開始電壓是約900V,脈沖放電開始電壓逐漸上升至施加12kV時的脈沖放電開始電壓約1500V。相對于此,在本發(fā)明的放電管10的情況(圖7的曲線A)下,施加IkV時的脈沖放電開始電壓是約500V,在施加12kV時也成為約600V,放電響應性更優(yōu)良。
[0099]圖8以及圖9是示出本發(fā)明的放電管10的變形例的圖,該放電管10的變形例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I電極12以及第3電極16的放電電極部26的前端面,形成了多個孔部34,在該孔部34內面,形成了上述覆膜27。
[0100]另外,在圖8中,剖面梯形形狀地形成了上述孔部34,但不限于此,當然也可以剖面方形形狀、剖面圓形形狀地形成覆膜27。
[0101 ] 在本發(fā)明的放電管10的變形例中,通過在放電電極部26的表面形成孔部34,并在該孔部34內面形成覆膜27,覆膜27與放電電極部26的緊貼力提高,能夠抑制在放電時的沖擊所致的覆膜27的濺射。
【權利要求】
1.一種放電管,具有:平行配置的第I電極、第2電極、第3電極、和包括夾在所述第I電極與第2電極之間的由絕緣材料構成的第I筒狀體、夾在所述第2電極與第3電極之間的由絕緣材料構成的第2筒狀體的氣密外圍器,在所述第2電極形成使第I筒狀體和第2筒狀體的內部空間彼此連通的貫通孔,并且在所述第I電極以及第3電極形成朝向氣密外圍器的中心突出并設置規(guī)定的放電間隙而對向配置的放電電極部,進而,向所述氣密外圍器內封入放電氣體,所述放電管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I筒狀體的內壁面形成后端與第I電極直接連接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和后端與第2電極直接連接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并且在第2筒狀體的內壁面形成后端與第3電極直接連接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和后端與第2電極直接連接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放電管,其特征在于:將形成于所述第I筒狀體的內壁面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和形成于第2筒狀體的內壁面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將形成于第2筒狀體的內壁面的第I觸發(fā)放電膜和形成于第I筒狀體的內壁面的第2觸發(fā)放電膜配置于同一平面上。
【文檔編號】H01T4/12GK103606820SQ201310501567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5月27日
【發(fā)明者】今井孝一, 花村義和, 西瀉剛 申請人:岡谷電機產業(yè)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