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電連接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指一種用于電性連接一芯片模塊至一電路板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目前業(yè)界一般使用的電連接器,請參閱圖1,其包括設有多個收容孔(未圖示)的一絕緣本體(未圖示)、多個端子a以及多個錫球(未圖示)。所述端子a具有一主體部 al,自所述主體部al向上延伸形成一彈性臂a2,所述彈性臂a2末端設有一接觸部a3,自所述主體部al向下延伸形成一焊接部a4。所述焊接部a4具有一連接部a41,于所述連接部 a41相對兩側分別延伸有一夾持臂a42,所述二夾持臂a42分別朝遠離所述連接部a41相對兩側直接延伸設置。所述二夾持臂a42自所述連接部a41向前彎折形成一收容空間b,以收容夾持所述錫球(未圖示)于其內,通過熔化所述錫球(未圖示)以將所述端子a焊接于所述電路板(未圖示)上的對應位置。由于所述二夾持臂a42分別朝遠離所述連接部a41相對兩側直接延伸設置,請參閱圖2,所述二夾持臂a42的展開平面構型需要占據(jù)端子料帶c上較大空間,從而導致所述電連接器的所述端子a的平面展開構型在所述端子料帶c上會占據(jù)左右空間。所述端子料帶c上兩相鄰所述端子a中心線間的間距較大,使得在所述端子料帶c上很難把所述端子 a之間的間距做到和收容所述端子a的所述收容孔(未圖示)之間的間距相同,所述電連接器的所述端子a在所述端子料帶c上的間距通常成兩倍于所述收容孔(未圖示)間距的方式排列。在所述電連接器的所述端子a的制造過程中,所述端子料帶c上兩相鄰所述端子a中心線間的間距較大,導致沖壓過程落料較多,造成所述端子料帶c的浪費,使得所述端子料帶c的材料利用率較低,增加了所述電連接器的所述端子a的制造成本。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新的電連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背景技術所面臨的種種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提高端子料帶的材料利用率的電連接器。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在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種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其上設有多個收容孔;多個端子,每一所述端子對應固定于每一所述收容孔內,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主體部,自所述主體部向下延伸一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具有一連接部,所述連接部自所述主體部向下延伸形成,于所述連接部相對兩側分別延伸有一橫向臂、自所述二橫向臂分別向下延伸有一第一夾持臂和自所述二第一夾持臂分別延伸有一第二夾持臂,所述二第二夾持臂為相向設置,且所述二橫向臂自所述連接部向前彎折,所述二第二夾持臂部分位于所述主體部后方,所述二第一夾持臂和所述二第二夾持臂形成一夾持空間;多個錫球,每一所述錫球對應置于每一所述夾持空間內。[0008]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所述端子于所述連接部相對兩側分別延伸有所述一橫向臂,自所述二橫向臂分別向下延伸有所述一第一夾持臂,自所述二第一夾持臂分別延伸有一第二夾持臂,所述二第二夾持臂為相向設置,且所述二橫向臂自所述連接部向前彎折,所述二第二夾持臂部分位于所述主體部后方。由于所述端子于所述連接部的相對兩側分別延伸有所述一橫向臂,自所述二橫向臂分別向下延伸有所述一第一夾持臂,自所述二第一夾持臂分別延伸有一第二夾持臂,所述二第二夾持臂部分位于所述主體部后方,因此在制造所述端子的過程中,所述端子的展開平面構型只占據(jù)端子料帶上較小的空間,從而使所述端子料帶上的所述端子得以更緊密地排列,所述端子料帶上二相鄰所述端子之間的中心距與收容所述端子的二相鄰端子收容孔之間的中心距比例為1 1,所述料帶上兩相鄰所述端子的中心線間的間距變小,減少沖壓過程的落料,故節(jié)省了材料,提高了所述端子料帶的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所述電連接器的所述端子的制造成本。為便于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形狀、構造、特征及其功效皆能有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現(xiàn)結合實施例與附圖作詳細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電連接器的端子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現(xiàn)有電連接器的端子的展開平面構型的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第一實施例的端子的立體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第一實施例的端子的展開平面構型的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第二實施例的端子的立體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第二實施例的端子的展開平面構型的示意圖?,F(xiàn)有技術的附圖標號端子 a 主體部 al 彈性臂 a2接觸部 a3 焊接部 a4 連接部 a41夾持臂 a42 收容空間b 端子料帶c具體實施方式
的附圖標號電連接器100絕緣本體1頂面11[0024]底面12收容孔13端子2[0025]主體部21凸點211通孔212[0026]彈性臂22接觸部23焊接部24[0027]連接部241橫向臂242第一夾持臂243[0028]第二夾持臂244第三夾持臂245擋板246[0029]夾持空間25錫球3端子料帶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作進一步說明。請參閱圖3和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00的第一實施例,所述電連接器100用以將一芯片模塊(未圖示)電性連接至一電路板(未圖示)上,其包括一絕緣本體1,設于所述絕緣本體1的多個端子2,以及與所述端子2同等數(shù)量的多個錫球3。請參閱圖3,所述絕緣本體1具有一頂面11及一底面12,以及具有貫穿所述頂面 11及所述底面12的多個收容孔13。請參閱圖4,每一所述端子2對應固定于每一所述收容孔13內。每一所述端子2 具有一主體部21,所述主體部21兩側分別設有一凸點211,所述二凸點211相背向設置,所述二凸點211分別與所述收容孔13的內壁干涉固定。所述主體部21上設有一通孔212,所述通孔212位于所述二凸點211之間(在其它實施例中,所述主體部21上也可不設所述通孔21 。由所述主體部21傾斜向上延伸形成一彈性臂22,所述彈性臂22自由端設有一接觸部23。請參閱圖4和圖5,自所述主體部21向下延伸一焊接部M,所述焊接部M具有一連接部M1,所述連接部Ml自所述主體部21向下延伸形成。所述錫球3位于所述連接部 241下方,所述連接部Ml擋止所述錫球3向上移動。于所述連接部Ml相對兩側分別延伸有一橫向臂對2、自所述二橫向臂242分別向下延伸有一第一夾持臂243和自所述二第一夾持臂243分別延伸有一第二夾持臂M4,所述二第二夾持臂244為相向設置。所述端子2 的展開平面構型只占據(jù)端子料帶4上較小的空間。所述端子2的所述二橫向臂M2自所述連接部Ml向前彎折,所述二第二夾持臂 244部分位于所述主體部21后方。所述二第一夾持臂243和所述二第二夾持臂244形成一夾持空間25。所述二第一夾持臂243朝向所述夾持空間25彎折形成弧形。所述二第二夾持臂M4自由端朝向所述夾持空間25彎折形成弧形。所述二第二夾持臂M4內側面為球形曲面。每一所述錫球3對應置于每一所述夾持空間25內。組裝時,請參閱圖3和圖4,首先將各所述端子2自所述底面12向所述頂面11裝入各所述收容孔13,使得所述主體部21固定于所述收容孔13內,所述二凸點211分別與所述收容孔13的內壁干涉固定。其次,將各所述錫球3自所述底面12向所述頂面11裝入各所述收容孔13,使得所述錫球3抵頂入所述端子2的所述焊接部M,直至各所述錫球3完全固持于所述焊接部 24中。所述連接部241的底端可抵持所述錫球3頂緣并限位所述錫球3頂緣高度,且所述二第一夾持臂243和所述二第二夾持臂244可扣住所述錫球3側面最鼓處,產(chǎn)生夾持卡定效果。最后,將所述電連接器100裝設于所述電路板(未圖示),熔化所述錫球3以使所述電連接器100與所述電路板(未圖示)固接。請參閱圖6、圖7和圖8,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00的第二實施例,其與所述第一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自所述二第一夾持臂243分別延伸有一第三夾持臂M5,所述二第三夾持臂245與所述二第二夾持臂244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二第三夾持臂M5自由端朝向所述夾持空間25彎折形成弧形。所述二第三夾持臂M5內側面為球形曲面。于所述連接部 241底端彎折延伸形成一擋板M6,所述擋板246位于所述二第一夾持臂243之間,用以擋止所述錫球3向上移動。本實施例同樣可達到所述第一實施例的功效,在此不再詳細描述。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具有下列有益效果[0042]1.由于所述端子于所述連接部的相對兩側分別延伸有所述一橫向臂,自所述二橫向臂分別向下延伸有所述一第一夾持臂,自所述二第一夾持臂分別延伸有一第二夾持臂, 所述二第二夾持臂部分位于所述主體部后方,所述端子的展開平面構型只占據(jù)所述端子料帶上較小的空間,從而使所述端子料帶上的所述端子得以更緊密地排列,所述端子料帶上二相鄰所述端子之間的中心距與收容所述端子的二相鄰所述端子收容孔之間的中心距比例能夠做到為1 1,進而提高了所述端子料帶的材料的利用率。2.由于所述端子于所述連接部的相對兩側分別延伸有所述一橫向臂,自所述二橫向臂分別向下延伸有所述一第一夾持臂,自所述二第一夾持臂分別延伸有一第二夾持臂, 所述二第二夾持臂部分位于所述主體部后方,在制造所述電連接器的所述端子的過程中, 所述料帶上兩相鄰所述端子的中心線間的間距變小,減少了沖壓過程的落料,因而節(jié)省了材料,降低了所述電連接器的所述端子的制造成本。3.所述電連接器的組裝過程剔除了所述端子焊黏所述錫球的組合過程,減少了各所述端子間的焊液相接觸及焊接處落入雜質污染的機會,使焊接處導電品質及焊黏強度得到保證,不會因為多次焊接造成污損問題,從而提高潔凈處理的生產(chǎn)成本,使產(chǎn)品品質易于控制。4.由于自所述二第一夾持臂分別延伸有一第三夾持臂,且所述二第三夾持臂與所述二第二夾持臂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二第一夾持臂、所述二第二夾持臂和所述二第三夾持臂共同夾持所述錫球,使得所述端子夾持所述錫球時夾持效果更為穩(wěn)固。5.由于所述端子于所述連接部底端彎折延伸形成一擋板,在所述電連接器的組裝過程中,所述擋板可以防止熔化所述錫球以固定所述電連接器至所述電路板時爬錫現(xiàn)象的發(fā)生。上述說明是針對本實用新型兩個較佳的可行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但兩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申請范圍,凡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變化或修飾變更,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涵蓋專利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絕緣本體,其上設有多個收容孔;多個端子,每一所述端子對應固定于每一所述收容孔內,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主體部, 自所述主體部向下延伸一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具有一連接部,所述連接部自所述主體部向下延伸形成,于所述連接部相對兩側分別延伸有一橫向臂、自所述二橫向臂分別向下延伸有一第一夾持臂和自所述二第一夾持臂分別延伸有一第二夾持臂,所述二第二夾持臂為相向設置,且所述二橫向臂自所述連接部向前彎折,所述二第二夾持臂部分位于所述主體部后方,所述二第一夾持臂和所述二第二夾持臂形成一夾持空間;多個錫球,每一所述錫球對應置于每一所述夾持空間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二第一夾持臂分別延伸有一第三夾持臂,所述二第三夾持臂與所述二第二夾持臂的延伸方向相反。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第三夾持臂自由端朝向所述夾持空間彎折形成弧形。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第三夾持臂內側面為球形曲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錫球位于所述連接部下方,所述連接部擋止所述錫球向上移動。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連接部底端彎折延伸形成一擋板,所述擋板位于所述二第一夾持臂之間,用以擋止所述錫球向上移動。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第一夾持臂朝向所述夾持空間彎折形成弧形。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第二夾持臂自由端朝向所述夾持空間彎折形成弧形。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第二夾持臂內側面為球形曲面。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部兩側分別設有一凸點,所述二凸點相背向設置,所述二凸點分別與所述收容孔的內壁干涉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其上設有多個收容孔;多個端子,每一端子對應固定于每一收容孔內,每一端子具有一主體部,自主體部向下延伸一焊接部,焊接部具有一連接部,連接部自主體部向下延伸形成,于連接部相對兩側分別延伸有一橫向臂、自二橫向臂分別向下延伸有一第一夾持臂和自二第一夾持臂分別延伸有一第二夾持臂,二第二夾持臂為相向設置,且二橫向臂自連接部向前彎折,二第二夾持臂部分位于主體部后方,二第一夾持臂和二第二夾持臂形成一夾持空間;多個錫球,每一錫球對應置于每一夾持空間內。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端子的展開平面構型只占據(jù)料帶上較小的空間,端子緊密排列,減少沖壓過程的落料,提高了料帶的利用率。
文檔編號H01R13/02GK201937059SQ20112001759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月17日
發(fā)明者蔡友華, 霍柱東 申請人:番禺得意精密電子工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