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連接器,特別是一種SIM卡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shù):
SIM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連接器通常應用于移動電話中,以作為SIM 卡安裝之用。SIM卡連接器一般可包含一上蓋、一絕緣座體及多個端子,其中端子設(shè)置在 絕緣座體上,而上蓋可讓SIM卡緊靠在端子上。一種傳統(tǒng)的SIM卡連接器的設(shè)計是讓上蓋 具有可插置SIM卡的結(jié)構(gòu)。即,在上蓋打開后,SIM卡可插置在上蓋上,然后將上蓋蓋上, 便可將SIM卡固定在絕緣座體上,并與端子電性連接。隨著對手機輕、薄設(shè)計的要求,采用 micro-SIM卡的需求將越來越普遍,因應micro-SIM卡的使用,上蓋的SIM卡插置結(jié)構(gòu)也必 須縮小。而,縮小后的上蓋的SIM卡插置結(jié)構(gòu)會具有較小的插置口,讓micro-SIM卡的插置 變得困難。再者,上蓋通常以金屬沖制而成,故具較鋒利的邊緣,因此容易刮損SIM卡或割 傷人手。絕緣座體包含左側(cè)邊、右側(cè)邊、前側(cè)邊和后側(cè)邊。上蓋在靠近后側(cè)邊樞轉(zhuǎn),上蓋通 常設(shè)計有相對側(cè)板,該兩側(cè)板在上蓋蓋合后,可分別鄰近絕緣座體的左側(cè)邊、右側(cè)邊。上蓋 的側(cè)板上可設(shè)有兩鉤扣,其用于在上蓋蓋合后,鉤住絕緣座體,以使其可固定在絕緣座體 上。端子通常在絕緣座體的中間區(qū)域設(shè)置且靠近絕緣座體的左側(cè)邊處往右側(cè)邊排成兩排。上蓋蓋合后,端子的彈臂施以一推力于SIM卡上,而扣在絕緣座體上的鉤扣也同 時施一拉力于SIM卡上。通常,若觀察上蓋的一側(cè)板可發(fā)現(xiàn),由于鉤扣施力點與端子彈臂的 施力點不同,會造成SIM卡與上蓋的彎曲變形。以例言,若各側(cè)板上的兩鉤扣分別設(shè)置靠近 絕緣座體的前、后側(cè)邊,則SIM卡與上蓋的中間部分會因為端子的推力而造成隆起;若各側(cè) 板上的兩鉤扣較為靠近前側(cè)邊,則上蓋靠近絕緣座體的后側(cè)邊的樞轉(zhuǎn)處會因端子的推力而 受力,而可能造成上蓋樞轉(zhuǎn)處脫離絕緣座體;又,若各側(cè)板上的鉤扣位在兩排端子之間,則 上蓋靠近樞轉(zhuǎn)處的部分與靠近前側(cè)邊的部分會被端子頂起,而容易在SIM卡上產(chǎn)生內(nèi)部應 力及造成上蓋樞轉(zhuǎn)處脫離絕緣座體。此外,端子的焊接部通常集中排列,使得SIM卡連接器焊接在電路板上后,會使 SIM卡連接器僅有半邊部可被穩(wěn)固固定。為此,固定片(fitting nails)被提供,以牢固SIM 卡連接器。然而,額外增加固定片會增加SIM卡連接器的組裝程序,并造成材料成本與制造 成本的增加。另,圖1是美國專利第6,393,176號揭示的一個現(xiàn)有端子1,其具有一基底11,彈 臂12自基底11中間位置向上彎折,兩延伸段13和14連接基底11的一側(cè)邊,并朝反向延 伸,兩焊接部15和16則分別形成在兩延伸段13和14的末端。由于基底11的面積大,且 鏤空小,因此基底11的用料多、重量重。兩延伸段13和14從基底11的側(cè)邊延伸,使其長 度長,而需使用較多的金屬材料,更增加其重量。由于現(xiàn)有端子1的重量重,因此不適合應 用在輕薄電子產(chǎn)品。有鑒于前述現(xiàn)有電連接器的缺陷,有必要提出一種新的電連接器。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電連接器的缺陷,提供一種新的電連接 器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電連接器,其包含一絕緣本體、一第一端子組與 一第二端子組,以及一蓋體。絕緣本體大致為一平板狀的立方體,且具一凹陷的容置空間, 其中該容置空間用于收納一電子卡。第一端子組與一第二端子組分別排設(shè)于該絕緣本體的 相對兩側(cè)間,且間隔設(shè)置于該絕緣本體。各第一與第二端子組包含多個端子,各端子包含一 基部、一延伸部、一彈性臂、一接觸部及一第一焊接部,其中基部及延伸部埋設(shè)于絕緣本體, 彈性臂由基部延伸,彈性臂的自由端形成接觸部,接觸部位于容置空間,延伸部的一端由基 部延伸,延伸部的另一端設(shè)有第一焊接部,延伸部向絕緣本體的一側(cè)延伸,使些第一焊接部 位于絕緣本體的同一側(cè),其中第一端子組較第二端子組遠離這些第一焊接部,其中第一端 子組的端子還包含一第二焊接部,第二焊接部是由端子的基部往對應的彈性臂延伸方向的 相反方向上延伸,使第二焊接部在絕緣本體上,位于第一焊接部所在的相對側(cè)。蓋體樞接于 絕緣本體,蓋體樞轉(zhuǎn)蓋合于絕緣本體且卡固絕緣本體的相對兩側(cè),蓋體設(shè)有兩對卡制片,兩 對卡制片分別對應第一與第二端子組,其中當蓋體卡固于絕緣本體時,各第一與二端子組 的各端子的接觸部落在相對應的該對卡制片之間。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效果由于各第一與二端子組的各端子的接觸部落在相對應的 該對卡制片之間,因此端子的電接觸部的推力與卡制片產(chǎn)生的拉力可相抵減,使蓋體不產(chǎn) 生彎曲變形,且蓋體與絕緣本體間的固定也不會被撐脫。
圖1例示一現(xiàn)有的端子;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與電子卡的組合立體示意圖;圖3是圖2的蓋體打開的電連接器與電子卡的另一組合立體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與一分離的電子卡的立體示意圖;圖5例示圖2電連接器的底部;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蓋體、絕緣本體、端子及樞接件等的立體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蓋體、絕緣本體、端子及樞接件等另一角度的立體 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的仰視圖;及圖9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的蓋體、絕緣本體、端子及樞接件等的 立體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端子2電連接器3電子卡4電連接器5方向[0026]
11 12
13,14 15,16 17,18 21 22
23
24 201
214
215
216 217 220,221 222
223,224
230
231
233
234
235
236
237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151
基底 彈臂 延伸段 焊接部 假想線 絕緣本體 蓋體
第一端子組 第二端子組 相對兩側(cè) 容置空間 樞接件 缺口 階槽 卡制片 軸部 區(qū)域 端子 接觸部 彈性臂 第二焊接部 第一焊接部 基部 延伸部 端子 接觸部 基部 彈性臂 延伸部 第一焊接部 樞接孔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2至4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揭示一種電連接器2,其包含一絕緣本體 21、一蓋體22、一第一端子組23及一第二端子組對。參照圖3與圖4所示,絕緣本體21可大致為一平板狀的立方體,絕緣本體21可具 一容置空間214,該容置空間214用于收容一電子卡3,其中該容置空間214是在上、下方向 5上凹陷。參照圖4所示,第一端子組23及第二端子組M分別排設(shè)于絕緣本體21的相對兩側(cè)201間,且間隔設(shè)置于絕緣本體21。參照圖5與6所示,第一端子組23及第二端子組M 中的每一者包含多個端子230和M0,各端子230或240包含一基部236或M2、一延伸部 237或?qū)?、一彈性臂233或M3、一接觸部231或Ml以及一第一焊接部235或M5,其中 如圖5所示,基部236或242及延伸部237或244埋設(shè)于絕緣本體21,彈性臂233或M3由 基部236或242延伸,彈性臂233或M3的自由端形成該接觸部231或Ml,接觸部231或 241位于容置空間214內(nèi)。再參圖6所示,延伸部237或M4的一端由基部236或242延 伸,延伸部237或M4的另一端設(shè)有第一焊接部235或M5,延伸部237或M4向該絕緣本 體21的一側(cè)延伸,使端子230和MO的第一焊接部235和245位于絕緣本體21的同一側(cè)。 再參圖5所示,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端子組23較第二端子組M遠離第一焊接部235和M5。再者,參照圖6和7所示,第一端子組23的各端子230還包含一第二焊接部234, 其中第二焊接部234是由端子230的基部236往對應的彈性臂233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上 延伸,如此使第二焊接部234在絕緣本體21上,位于第一焊接部235所在的相對側(cè)。參照圖4和6所示,蓋體22樞接絕緣本體21,使蓋體22可樞轉(zhuǎn),以蓋合于絕緣本 體21上。蓋體22設(shè)有兩對卡制片220和221,兩對卡制片220和221可分別對應第一端子 組23及第二端子組24,當該蓋體22卡固于絕緣本體21時,第一端子組23的端子230的接 觸部231及第二端子組M的端子MO的接觸部241分別落在相對應的一對卡制片220或 221之間,如圖5所示。參照圖4與圖5所示,容置空間214是由上而下的方向(如圖4箭頭5所示)上 凹陷。第一端子組23的端子230的接觸部231之間可串連形成一假想線17,而第二端子組 24的端子MO的接觸部241之間亦可串連形成另一假想線18,其中當該蓋體22卡固于絕 緣本體21時,該假想線17可投影在相對應的該對卡制片220之間,而該另一假想線18可 投影在相對應的該對卡制片221之間。特而言之,電子卡3沿上、下方向置入容置空間214中。當該蓋體22卡固于絕緣本 體21時,蓋體22下壓電子卡3,此時,第一端子組23的端子230的接觸部231會落在相對 應的該對卡制片220之間,或在相對應的該對卡制片220間所構(gòu)成的區(qū)域223上方;第二端 子組M的端子240的接觸部241也會落在相對應的該對卡制片221之間,或在相對應的該 對卡制片221間所構(gòu)成的區(qū)域2M上方。換言之,第一端子組23的端子230的接觸部231 之間串連形成的一假想線17在上、下方向上投影在相對應的該對卡制片220之間;第二端 子組M的端子240的接觸部241間串連形成另一假想線18也會落在相對應的該對卡制片 221之間。如此可使端子230和240在電子卡3上產(chǎn)生的推力的位置與卡制片220和221 在蓋體22上產(chǎn)生的拉力的位置可彼此靠近,而讓拉力與推力可相抵減,而避免蓋體22及電 子卡3產(chǎn)生彎曲變形,甚至發(fā)生蓋體22脫離絕緣本體21的情況。參照圖3與圖4所示,絕緣本體21可包含多個缺口 216,多個缺口 216對應于該兩 對卡制片220和221設(shè)置。該些缺口 216被建構(gòu)以當蓋體22打開或蓋合時,允許相對應的 卡制片220和221通過,且當蓋體22移動以卡固蓋體22時,卡制片和220和221會至少部 分移離開相對應的缺口 216,借此卡固絕緣本體21。參照圖7所示,絕緣本體21可另包含多個階槽217,其中各階槽217通連相對應的 缺口 216。當蓋體22蓋合移動后,卡制片220或221可至少部分移離開相對應的缺口 216, 進入相對應的階槽217內(nèi),借此使蓋體22卡固絕緣本體21。[0066]參照圖6與圖7所示,第一端子組23的端子230的基部236可為一片體,其中自 該片體的一端延伸出彈性臂233,自該片體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二焊接部234,而在該片體的 一側(cè)緣延伸出延伸部237。另,第二端子組M的端子240的基部242可為一框體,其中自該 框體的一內(nèi)緣延伸彈性臂對3,及由該框體的一外緣延伸出延伸部M4。參照圖3、4、6及7所示,電連接器2還包含兩樞接件215,各樞接件215可包含連 通的兩樞接孔2151。蓋體包含兩軸部222,其中各軸部222被建構(gòu)以于相對應的樞接件215 的樞接孔2151內(nèi)樞轉(zhuǎn),并可在兩樞接孔2151間移動。參照圖8與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另揭示一電連接器4,電連接器4與前述的電連 接器2類似,但是電連接器4的第一端子組23的一端子230的彈性臂233是被裁切,且第 二端子組M的一端子240的彈性臂243是被裁切。如此,可使電連接器4具較少的連接線 路(circuit),以方便運用在需少接點的電子卡3。然而,僅將彈性臂233和243截切,而仍 保留第一焊接部234和245及第二焊接部235,故可不減電連接器4連接電路板的固持力; 又,保留連接部237、基部236和242及延伸部237和244可強固絕緣本體21,并維持絕緣 本體21的模塑品質(zhì)。綜上,本實用新型揭示一電連接器,其包含一絕緣本體及一蓋體,蓋體設(shè)有兩對卡 制片,絕緣本體的相對兩側(cè)排設(shè)第一端子組及第二端子組,第一端子組及第二端子組中的 每一個包含多個端子,各端子包含一接觸部,當該蓋體卡固于絕緣本體時,第一端子組的端 子的接觸部及第二端子組的端子的接觸部分別落在相對應的一對卡制片之間。如此可使端 子和在電子卡上產(chǎn)生的推力的位置與卡制片在蓋體上產(chǎn)生的拉力的位置可彼此靠近,而讓 拉力與推力可相抵減。第一端子組的各端子還包含一第二焊接部,其中第二焊接部與第一 焊接部為相對設(shè)置。直接利用端子的一部份固定,可無需使用固定片,而可減少材料成本與 制造成本。端子的框體基部,相比于圖1現(xiàn)有端子1的基底11,使用材料較少,從而制造出更 為輕、薄的電連接器。再者,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的絕緣本體可形成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被建構(gòu) 以當該電子卡放置在該些端子的該電接觸部上時,至少部分收容該電子卡,如此使用者可 被適度地引導,以安裝電子卡。此外,埋設(shè)于絕緣本體的多端子中,部分的彈性臂可被截切,使電連接器可適用需 少接點的電子卡。除彈性臂外,保留的端子的焊接部可維持電連接器與電路板間的固持力, 而保留的端子的埋設(shè)部分則可強固絕緣本體,并維持絕緣本體的模塑品質(zhì)。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內(nèi)容及技術(shù)特點已揭示如上,然而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仍可能基于 本實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種種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替換及修飾。因此,本實用新 型的保護范圍應不限于實施例所揭示的內(nèi)容,而應包括各種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替換及修 飾,并為權(quán)利要求書所涵蓋。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絕緣本體,大致為一平板狀的立方體,且具一凹陷的容置空間,其中該容置空間用于 收納一電子卡;一第一端子組與一第二端子組,分別排設(shè)于該絕緣本體的相對兩側(cè)間,且間隔設(shè)置于 該絕緣本體,各第一與第二端子組包含多個端子,各端子包含一基部、一延伸部、一彈性臂、 一接觸部及一第一焊接部,其中該基部及該延伸部埋設(shè)于該絕緣本體,該彈性臂由該基部 延伸,該彈性臂的自由端形成該接觸部,該接觸部位于該容置空間,該延伸部的一端由該基 部延伸,該延伸部的另一端設(shè)有該第一焊接部,該延伸部向該絕緣本體的一側(cè)延伸,使這些 第一焊接部位于該絕緣本體的同一側(cè),其中該第一端子組較該第二端子組遠離這些第一焊 接部,其中該第一端子組的該端子還包含一第二焊接部,該第二焊接部是由該端子的該基 部往對應的該彈性臂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延伸,使該第二焊接部在該絕緣本體上,位于 該第一輝接部所在的相對側(cè);以及一蓋體,樞接于該絕緣本體,該蓋體樞轉(zhuǎn)蓋合于該絕緣本體且卡固該絕緣本體的該相 對兩側(cè),該蓋體設(shè)有兩對卡制片,該兩對卡制片分別對應該第一與第二端子組,其中當該蓋 體卡固于該絕緣本體時,各第一與二端子組的各端子的該接觸部落在相對應的該對卡制片 之間。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容置空間是由上而下凹陷,其中當 該蓋體卡固于該絕緣本體時,該第一端子組的這些端子的該接觸部之間串連形成的一假想 線,該假想線在上、下方向上投影在相對應的該對卡制片之間;第二端子組的這些端子的該 接觸部間串連形成另一假想線,該另一假想線也會落在相對應的該對卡制片之間。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容置空間是由上而下凹陷,該電子 卡沿上、下方向置入該容置空間,當該蓋體卡固于該絕緣本體時,該蓋體下壓該電子卡,各 第一與第二端子組的這些端子的該接觸部落在相對應的該對卡制片之間。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當該蓋體卡固于該絕緣本體時,該第 一端子組的這些端子的該接觸部之間串連形成的一假想線,該假想線在上、下方向上投影 在相對應的該對卡制片之間;第二端子組的這些端子的該接觸部間串連形成另一假想線, 該另一假想線也會落在相對應的該對卡制片之間。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絕緣本體包含多個缺 口,這些缺口對應于該兩對卡制片設(shè)置,該缺口被建構(gòu)以當該蓋體打開或蓋合時,允許相對 應的該卡制片通過,而當該蓋體移動后,該卡制片至少部分移離開相對應的該缺口,借此卡 固該絕緣本體。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絕緣本體還包含多個階槽,各階槽 連通相對應的該缺口,其中當該蓋體移動后,該卡制片至少部分移離開相對應的該缺口,進 入相對應的該階槽內(nèi),以卡固于該絕緣本體。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端子組的該端子的該基部為 一片體,其中自該片體的一端延伸該彈性臂,自該片體的另一端延伸該第二焊接部,及該延 伸部是由該片體的一側(cè)緣延伸;該第二端子組的該端子的該基部為一框體,自該框體的一 內(nèi)緣延伸該彈性臂,及該延伸部是由該框體的一外緣延伸。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連接器還包含設(shè)于該絕緣本體的兩樞接件,其中該蓋體包含兩軸部,而各樞接件包含兩連通的樞接孔,其中各軸部被 建構(gòu)以于相對應的該樞接件的該樞接孔內(nèi)樞轉(zhuǎn),并可在該兩樞接孔間移動。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連接器的各第一和第二端 子組的一該端子的該彈性臂被裁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其包含一絕緣本體、一第一端子組與一第二端子組,以及一蓋體,其中蓋體設(shè)有兩對卡制片。第一與第二端子組包含多個端子,各端子包含一彈性臂及一第一焊接部,其中彈性臂的自由端形成接觸部。當蓋體卡固于絕緣本體時,各第一與二端子組的各端子的接觸部落在相對應的該對卡制片之間。端子的第一焊接部位于絕緣本體的同一側(cè),第一端子組的端子還包含一第二焊接部,位于第一焊接部所在的相對側(cè)。
文檔編號H01R13/02GK201887183SQ201020576028
公開日2011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0年10月22日
發(fā)明者林健興, 蘇楓晴 申請人:美國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