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按鍵結構及具有該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按鍵結構,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電子裝置的按鍵結構。
背景技術:
電子裝置的面板上常設置有按鍵結構,用于控制電源開關或進行其他功能調節(jié), 隨著電子行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對電子裝置中按鍵的控制精準度等要求也越來越高。一種按鍵結構,其設于電子裝置的殼體上。該殼體開設有容置孔。該按鍵結構包括收容于該容置孔內的鍵帽及按鍵開關。鍵帽底部設有凸塊。按鍵開關具有觸發(fā)部及固定觸點,該觸發(fā)部為拱形彈片。凸塊抵持于觸發(fā)部的頂部。按壓按鍵結構中的鍵帽,凸塊將觸發(fā)部壓下,與固定觸點接通;放松鍵帽,可觸發(fā)部抵持凸塊,使鍵帽復位。然而,上述的按鍵結構中,由于制造公差或裝配誤差等原因,容易使鍵帽的凸塊在未觸發(fā)狀態(tài)下與觸發(fā)部的頂部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隙,從而形成空行程,導致上述按鍵結構手感較差。
發(fā)明內容
鑒于上述情況,有必要提供一種按壓時手感較佳的按鍵結構及具有該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一種按鍵結構,其包括支撐件、設于支撐件上且具有觸發(fā)部的按鍵開關、相對觸發(fā)部設置的鍵帽及與鍵帽固定連接的彈性抵持件,支撐件及按鍵開關位于鍵帽與彈性抵持件之間,彈性抵持件在按鍵開關未觸發(fā)狀態(tài)下與支撐件相抵持而發(fā)生彈性形變,使鍵帽與觸發(fā)部緊密接觸。—種電子裝置,其包括殼體及設于殼體上的按鍵結構,殼體上開設有容置孔,按鍵結構包括與殼體固定連接的支撐件、設于支撐件上且具有觸發(fā)部的按鍵開關、相對該觸發(fā)部設置且部分收容于該容置孔內的鍵帽及與鍵帽固定連接的彈性抵持件,支撐件及按鍵開關位于鍵帽與彈性抵持件之間,其中彈性抵持件在按鍵開關未觸發(fā)狀態(tài)下與支撐件相抵持而發(fā)生彈性形變,使鍵帽與觸發(fā)部緊密接觸。上述按鍵結構的彈性抵持件在按鍵開關未觸發(fā)狀態(tài)下,與支撐件相抵持而發(fā)生彈性形變,使鍵帽保持與按鍵開關的觸發(fā)部緊密接觸,從而避免鍵帽與觸發(fā)部之間產生間隙, 使按壓上述按鍵結構時具有較佳的手感。
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1中所示的電子裝置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圖1中所示的電子裝置的立體剖視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書電子裝置100殼體101容置孔102按鍵結構103鍵帽10按壓部11限位部13連接部15凸柱151固定支架20第一固定部21第二固定部23第三固定部25支撐件30本體31通孔312支撐部32按鍵開關50觸發(fā)部51彈性抵持件60彈性部61連接部63固定孔63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按鍵結構及具有該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閱圖1及圖2,電子裝置100包括各種功能模組用于實現各種相應的功能,然而,為節(jié)省篇幅,本實施例重點介紹該電子裝置100的殼體101及固定于殼體101上的按鍵結構103。具體在本實施方式中,按鍵結構103為電子裝置100的菜單按鈕,殼體101為電子裝置的外殼。殼體101上開設有容置孔102(請參見圖3)。按鍵結構103包括鍵帽10、固定支架20、支撐件30、按鍵開關50、及彈性抵持件 60。按鍵帽10部分收容于殼體101的容置孔102中。固定支架20固定于殼體101的內側面,且靠近容置孔102設置。支撐件30與固定支架20固定連接,且與容置孔102相對設置。 按鍵開關50固定于支撐件30上。彈性抵持件60與鍵帽10固定連接且與支撐件30相抵持。鍵帽10包括一個按壓部11、一個限位部13及兩個連接部15。按壓部11大致呈長條橢圓形,其可于殼體101的容置孔102滑動。限位部13設于按壓部11的一側。限位部13的尺寸大于殼體101的容置孔102的尺寸,以防止按壓部11從容置孔102中脫落。兩個連接部15分別設于限位部13的外表面的兩端。在本實施方式中,每個連接部15的一側設有一個凸柱151。固定支架20包括一個第一固定部21、兩個第二固定部23及一個第三固定部25。 第一固定部21為矩形板體,其固定于殼體101的內側。兩個第二固定部23分別從第一固定部21 —側的兩端彎折延伸。第三固定部25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二固定部23連接。第一固定部21、兩個第二固定部23及第三固定部25共同形成一個環(huán)狀的框架。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21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殼體101的內側。第三固定部25用于固定連接電子裝置100的其它元件(未圖示)。支撐件30包括本體31及設于本體31 —側的中部的支撐部32。本體31兩端分別開設有一個通孔312。本體31通過螺釘(未標示)穿設通孔312而固定于固定支架20的第二固定部23上。按鍵開關50固定于支撐件30的支撐部32上。按鍵開關50具有一個觸發(fā)部51。 鍵帽10的限位部13抵壓觸發(fā)部51,而觸發(fā)按鍵開關50。在本實施方式中,按鍵開關50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支撐件30上。彈性抵持件60大致呈U型,其包括一個彈性部61及兩個連接部63。彈性部61大致為弧形,其凸出的頂部與支撐件30的支撐部32相抵持。兩個連接部63分別從彈性部61 的兩端朝向彈性部61的同一側彎折延伸。每個連接部63的自由端開設有一個固定孔632。 鍵帽10的連接部15的凸柱151穿設該固定孔632,從而使該彈性抵持件60與鍵帽10固定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彈性抵持件60由彈性材料一體成型。請同時參閱圖2及圖3,組裝按鍵結構103時,首先將固定支架20的第一固定部 21固定于殼體101的內側。將支撐件30的本體31的兩端與固定支架20的兩個第二固定部23固定連接。將鍵帽10的按壓部11收容于殼體101的容置孔102內。將按鍵開關50 固定于支撐件30的支撐部32上。將鍵帽10的凸柱151穿設彈性抵持件60的兩個連接部 63的固定孔632內,使彈性抵持件60與鍵帽10固定連接。彈性抵持件60的彈性部61與
5支撐件30的支撐部32相抵持,從而使鍵帽10的限位部13與按鍵開關50的觸發(fā)部51緊
密接觸。使用按鍵結構103時,按壓鍵帽10的按壓部11,使鍵帽10朝向按鍵開關50的觸發(fā)部51滑動,直至觸發(fā)按鍵開關50。彈性抵持件60的彈性部61完全恢復形變或彈性變量減小。松開鍵帽10的按壓部11時,按鍵開關50的觸發(fā)部51自動復位而頂起鍵帽10。彈性抵持件60的彈性部61與支撐件30的支撐部32相抵持而發(fā)生彈性形變,從而使鍵帽10 的限位部13保持與按鍵開關50的觸發(fā)部51緊密接觸。需要說明的是,按鍵結構103的按鍵開關50未觸發(fā)時,彈性抵持件60因發(fā)生彈性形變而施加于鍵帽10的彈力小于按鍵開關50的觸發(fā)部51觸發(fā)時所需的按壓力,從而避免按鍵開關50被誤觸,使按鍵開關50可正常工作。上述按鍵結構103的彈性抵持件60在按鍵開關50未觸發(fā)狀態(tài)下,與支撐件30相抵持而發(fā)生彈性形變,使鍵帽10仍然與按鍵開關50的觸發(fā)部51緊密接觸,從而避免鍵帽 10與按鍵開關50的觸發(fā)部51之間產生間隙,使按壓上述按鍵結構103時具有較佳的手感。可以理解,固定支架20可省略,此時,支撐件30直接固定于殼體101上。另外,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在本發(fā)明精神內做其它變化,當然,這些依據本發(fā)明精神所做的變化,都應包含在本發(fā)明所要求保護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按鍵結構,其包括支撐件、設于該支撐件上且具有觸發(fā)部的按鍵開關及相對該觸發(fā)部設置的鍵帽,其特征在于該按鍵結構還包括與該鍵帽固定連接的彈性抵持件,該支撐件及按鍵開關位于該鍵帽與該彈性抵持件之間,其中該彈性抵持件在該按鍵開關未觸發(fā)狀態(tài)下與該支撐件相抵持而發(fā)生彈性形變,使該鍵帽與該觸發(fā)部緊密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彈性抵持件包括彈性部及分別從該彈性部的兩端朝向該彈性部的同一側彎折延伸的兩個連接部,該兩個連接部與該鍵帽固定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每個連接部上開設有固定孔,該鍵帽的一側設有穿設該固定孔的凸柱。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按鍵結構還包括與該支撐件固定連接的固定支架。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支撐件包括兩端與該固定支架固定連接的本體及設于該本體一側的中部的支撐部,該按鍵開關固定于該支撐部上,該彈性部與該支撐部相抵持。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彈性部大致為弧形,其凸出的頂部與該支撐部相抵持。
7.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殼體及設于該殼體上的按鍵結構,該殼體上開設有容置孔,該按鍵結構包括與該殼體固定連接的支撐件、設于該支撐件上且具有觸發(fā)部的按鍵開關及相對該觸發(fā)部設置且部分收容于該容置孔的鍵帽,其特征在于該按鍵結構還包括與該鍵帽固定連接的彈性抵持件,該支撐件及按鍵開關位于該鍵帽與該彈性抵持件之間,其中該彈性抵持件在該按鍵開關未觸發(fā)狀態(tài)下與該支撐件相抵持而發(fā)生彈性形變,使該鍵帽與該觸發(fā)部緊密接觸。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彈性抵持件包括彈性部及分別從該彈性部的兩端朝向該彈性部的同一側彎折延伸的兩個連接部,該兩個連接部與該鍵帽固定連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連接部上開設有固定孔,該鍵帽的一側設有穿設該固定孔的凸柱。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按鍵結構還包括固定于該殼體內側且與該支撐件固定連接的固定支架。
全文摘要
一種按鍵結構,其包括支撐件、設于支撐件上且具有觸發(fā)部的按鍵開關、相對觸發(fā)部設置的鍵帽及與鍵帽固定連接的彈性抵持件,支撐件及按鍵開關位于鍵帽與彈性抵持件之間,其中彈性抵持件在按鍵開關未觸發(fā)狀態(tài)下與支撐件相抵持而發(fā)生彈性形變,使鍵帽與觸發(fā)部緊密接觸。上述按鍵結構的彈性抵持件在按鍵開關未觸發(fā)狀態(tài)下,與支撐件相抵持而發(fā)生彈性形變,使鍵帽保持與按鍵開關的觸發(fā)部緊密接觸,從而避免鍵帽與觸發(fā)部之間產生間隙,使按壓上述按鍵結構時具有較佳的手感。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具有上述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
文檔編號H01H13/20GK102403149SQ20101027842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9月10日
發(fā)明者代斌 申請人:富泰華工業(yè)(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