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頻天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天線,尤其涉及一種多頻天線。
背景技術:
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行動電話、個人數(shù)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便攜式電子裝置競相涌現(xiàn),已成為現(xiàn)代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該等便攜式電子裝置中,用來收發(fā)無線信號的天線裝置是其最重要的組件之一。由于現(xiàn)在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大多需要能夠工作于不同的頻段,現(xiàn)有的單頻天線一般不易滿足人們對多頻段無線通信裝置的需求。為了滿足用戶對多頻段無線通信裝置的需求, 大多數(shù)便攜式電子裝置需要采用多頻天線裝置。而現(xiàn)有的多頻天線裝置一般體積比較大, 可能占據無線通信裝置內很大一部分空間,不適于無線通信裝置朝小型化方向發(fā)展。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占用體積較小的多頻天線。一種多頻天線,其包括一匹配部、一輻射部及一連接部,所述匹配部、輻射部及連接部均為平坦片體結構且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輻射部包括一第一輻射部、一第二輻射部及一第三輻射部,所述匹配部為一扇形片狀體,所述第一輻射部、第二輻射部及連接部均電性連接于所述匹配部的一側,所述第三輻射部電性連接于所述匹配部的另一側。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多頻天線中所述的匹配部、輻射部及連接部均為平坦片體結構且位于同一平面內,藉此有效地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多頻天線安裝所需的較大空間的問題,有利于無線通信裝置的小型化及降低了天線的設計開發(fā)成本。
第ー溝槽36第ニ溝槽37第三溝槽39連接部50接地端51饋入端53基體70第ー延伸段311第ニ延伸段313第ー連接段331第ニ連接段33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提供ー種多頻天線,其可應用于移動電話、個人數(shù)字助理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無線通信裝置內。在本實施例中,以一應用于移動 電話(圖未示)的多頻天線100為例加以說明。所述多頻天線100可裝設于該移動電話的 一基體70上。所述基體70可為移動電話殼體的一部分。所述多頻天線100為一平面倒F天線(Planar Inverted-Fム11セ6=皿,?正ム),其大 致呈“鳳凰”形狀。該多頻天線100包括一匹配部10、一福射部30及一連接部50,所述匹 配部10、福射部30及連接部50均為平坦片體結構并位于同一平面內,且所述福射部30及 連接部50均與所述匹配部10電性連接。所述匹配部10對應“鳳凰”的身體部分,其為一大致呈扇形的片狀體,其平行地貼 附在基體70的表面上。其中該匹配部10的一條側邊連接有一第一連接端12、一第二連接 端14及一第三連接端16,另一條側邊上連接有一第四連接端18。該第一連接端12及第四 連接端18的外側均與匹配部10的弧形邊緣圓滑過渡連接。所述福射部30包括一第一福射部31、一第二福射部33及一第三福射部35。所述 第一福射部31、第二福射部33及第三福射部35均為平坦的金屬薄片體,三者位于同一平面 內且均貼附于基體70的表面上,藉此減少多頻天線100安裝時需要的裝設空間,同時使多 頻天線100獲得妥善的支撐和保護。所述第一福射部31對應“鳳凰”的尾部,其包括一第一延伸段311及一第二延伸 段313,該第一延伸段311 —端連接于所述匹配部10的第二連接端14,并延伸形成一大致 呈四分之一圓環(huán)的形狀,所述第二延伸段313大致呈矩形條狀,其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一延 伸段311的末端,另一端則沿大致平行于所述基體70邊緣的方向及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福射部33對應“鳳凰”的尾部,其整體長度短于所述第一福射部31的長 度。該第二福射部33包括一第一連接段331及一第二連接段333,所述第一連接段331位 于所述第一延伸段311靠近所述第三福射部35的一側,其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三連接端16, 并延伸形成一大致呈四分之一圓環(huán)形且半徑小于所述第一延伸段311半徑的形狀。所述第 二連接段333大致呈矩形條狀,其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段331的末端,另一端沿靠近第 二延伸段313的方向延伸,以使得所述第一福射部31及第二福射部33之間形成一狹長的第一溝槽36。所述第三輻射部35對應“鳳凰”的頭部,其為一形狀不規(guī)則的金屬薄片體。該第三輻射部35的一端與所述第四連接端18相連接,另一端則朝所述第二輻射部33中第一連接段331的方向延伸,以與所述第二輻射部33共同形成一不規(guī)則的第二溝槽37。所述連接部50對應“鳳凰”的尾部,為一大致呈矩形條狀的金屬薄片體,并平行地貼附于所述基體70上。該連接部50的一端與匹配部10中的第一連接端12相連,另一端沿大致平行于第一延伸段311中背向第二輻射部33的一側延伸,并逐漸遠離第二輻射部33 設置,且其外側與所述匹配部10的弧形邊緣圓滑過渡連接。該連接部50與所述第一輻射部31之間形成一第三溝槽39。該連接部50上設置有一接地端51及一饋入端53,該接地端51及饋入端53相隔一定距離設置,且該接地端51與饋入端53可分別通過探針等現(xiàn)有的連接方式連接至移動電話內部的現(xiàn)有的電路板上的接地點及饋電點上,以為所述多頻天線100提供信號的接地作用及饋入作用??梢岳斫?,可通過改變所述接地端51與饋入端53的距離,以調節(jié)所述多頻天線 100的諧振點頻率以及頻寬。在本實施例中,該接地端51與饋入端53的距離大致為10mm??梢岳斫?,所述輻射部30的材料可選用現(xiàn)有的銅箔、銀等金屬材料,其可以經由現(xiàn)有的蝕刻或鍍覆等技術形成于基體70上。所述多頻天線100工作時,信號自饋入端53進入,以分別沿所述多頻天線100的第一輻射部31、第二輻射部33及第三輻射部35獲得不同長度的傳播路徑,并產生不同的電流信號,進而使得所述第一輻射部31、第二輻射部33及第三輻射部35分別產生不同的操作頻率,以使得多頻天線100能分別在GSM900 (頻段范圍880 960MHz)、GSM1800 (頻段范圍1710 1880MHz)及GSM1900 (頻段范圍1850 1990MHz)等多個常用無線通訊頻段下進行工作。圖2所示為所述多頻天線100的返回損失(return loss, RL)測量結果示意圖。 由測量結果可知,該多頻天線100的頻段可涵蓋至GSM900、GSM1800及GSM1900三個通訊系統(tǒng)。其中,分別在頻率為864MHz、970MHz、1692MHz及2061MHz時,測得所述多頻天線100的 RL值分別為-6. 27dB、-6. 9dB、-6. 83dB及-7. 27dB,均滿足無線通訊系統(tǒng)要求。所述多頻天線100采用平面結構,整體貼附在基體70上,體積較小,使得該多頻天線100不會占用到移動電話內的機構配置空間,有利于移動電話的薄形化。所述多頻天線 100成本較低,在工作時可產生多個共振頻率,增加了所多頻天線100的頻寬,使得該多頻天線100的頻寬范圍可以涵蓋到多個通信系統(tǒng)。另外,所述多頻天線100設置于便攜式電子裝置外殼表面,可具有一定的裝飾作用。
權利要求
1.一種多頻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頻天線包括一匹配部、一輻射部及一連接部,所述匹配部、輻射部及連接部均為平坦片體結構且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輻射部包括一第一輻射部、一第二輻射部及一第三輻射部,所述匹配部為一扇形片狀體,所述第一輻射部、第二輻射部及連接部電性連接于所述匹配部的一側,所述第三輻射部電性連接于所述匹配部的另一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頻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上設置有一接地端及饋入端,所述接地端及饋入端分別連接至移動電話內部現(xiàn)有的電路板上的接地點及饋電點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頻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部的一側邊連接有一第一連接端、一第二連接端及一第三連接端,另一側邊連接有一第四連接端,所述連接部與所述第一連接端相連,所述第一輻射部與第二連接端相連,所述第二輻射部與第三連接端相連。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頻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輻射部為一金屬薄片體,其一端與所述第四連接端相連接,另一端則朝所述第二輻射部的方向延伸。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頻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輻射部包括一第一延伸段及一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二連接端,并延伸形成一四分之一圓環(huán), 所述第二延伸段呈矩形條狀,其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末端,另一端則沿水平方向延伸。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頻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輻射部的整體長度短于第一輻射部的長度,所述第二輻射部包括一第一連接段及一第二連接段,所述第一連接段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三連接端,并延伸形成一半徑小于所述第一延伸段半徑的四分之一圓環(huán),所述第二連接段呈矩形條狀,其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段的末端,另一端沿靠近第二延伸段的方向延伸。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頻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為一金屬薄片體,其一端與所述第一連接端相連,另一端沿平行于第一延伸段中背向第二輻射部的一側延伸,并逐漸遠離第二輻射部設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多頻天線,其包括一匹配部、一輻射部及一連接部,所述匹配部、輻射部及連接部均為平坦片體結構且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輻射部包括一第一輻射部、一第二輻射部及一第三輻射部,所述匹配部為一扇形片狀體,所述第一輻射部、第二輻射部及連接部均電性連接于所述匹配部的一側,所述第三輻射部電性連接于所述匹配部的另一側。
文檔編號H01Q1/36GK102195125SQ20101011692
公開日2011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3月3日
發(fā)明者謝祥淵, 鄧家明 申請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