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連接器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接器端子,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良好電連接的連接器端 子。
背景技術:
如圖1及圖2所示,現(xiàn)有習知連接器端子100具有一彈性部110及一接觸部120, 該接觸部120具有一平坦的表面121,當該連接器端子100與另一連接器(圖未繪出)的連 接端11進行電性連接時,另一連接器的連接端11上常會被氧化層或異物覆蓋,因此導致該 連接器端子100與另一連接器的連接端11無法順利電性連接,造成電性失效的困擾。由此可見,上述現(xiàn)有的連接器端子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 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 但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fā)展完成,而一般產(chǎn)品又沒有適切結構能夠解決上述問 題,此顯然是相關業(yè)者急欲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能創(chuàng)設一種新型的連接器端子,實屬當前 重要研發(fā)課題之一,亦成為當前業(yè)界極需改進的目標。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的連接器端子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 型的連接器端子,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提高與另一連接器的連接端之間的電性連接 效率,非常適于實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依據(jù)本實 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連接器端子,其包含一彈性部;以及一接觸部,其是一體形成于該彈性 部前端,該接觸部具有一表面及至少一凸設于該表面的第一接觸件,該第一接觸件具有一 第一括除段及一第一接觸段,該第一括除段具有一第一括除前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 現(xiàn)。前述的連接器端子,其另包含有一導引部,該導引部是一體形成于該接觸部前端。前述的連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的導引部具有一導引面,該第一括除段的該第一括 除前緣為該導引面的端緣。前述的連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的第一括除段的底部具有一第一括除段寬度,該第 一接觸段的底部具有一第一接觸段寬度,該第一括除段寬度不大于該第一接觸段寬度。前述的連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的第一接觸件具有一第一加強段,該第一加強段的 底部具有一第一加強段寬度,該第一接觸段的底部具有一第一接觸段寬度,該第一加強段 寬度不大于該第一接觸段寬度。前述的連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的接觸部另具有至少一凸設于該表面的第二接觸 件,該第二接觸件具有一第二括除段及一第二接觸段,該第二括除段具有一第二括除前緣。前述的連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的第一括除段 該第一括除前緣的底端與該第二括除段的該第二括除前緣的底端間具有一第一括除段的間距,該第一括除段靠近該第一接觸 段的底端與該第二括除段靠近該第二接觸段的底端間具有一第二括除段的間距,該第二括 除段的間距不大于該第一括除段的間距。前述的連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的第一接觸件具有一第一加強段,該第一加強段具 有一第一后緣,該第二接觸件具有一第二加強段,該第二加強段具有一第二后緣,該第一加 強段的該第一后緣的底端與該第二加強段的該第二后緣的底端間具有一第一加強段的間 距,該第一加強段靠近該第一接觸段的底端與該第二加強段靠近該第二接觸段的底端間具 有一第二加強段的間距,該第二加強段的間距不大于該第一加強段的間距。前述的連接器端子,其中該第一接觸段的底端與該第二接觸段的底端間具有一接 觸段的間距,該接觸段的間距不大于該第二括除段的間距。前述的連接器端子,其中該第一接觸段的底端與該第二接觸段的底端間具有一接 觸段的間距,該接觸段的間距不大于該第二加強段的間距。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經(jīng)由以上可知,為了達 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連接器端子,該連接器端子包含一彈性部、一接觸部以 及一導引部,該接觸部是一體形成于該彈性部前端,該接觸部具有一表面及至少一凸設于 該表面的第一接觸件,該第一接觸件具有一第一括除段及一第一接觸段,該第一括除段具 有一第一括除前緣,該導引部是一體形成于該接觸部前端。由于該連接器端子的該第一括 除段具有該第一括除前緣,因此可括除另一連接器的連接端的氧化層或附著于連接端表面 的異物,以提高該連接器端子與另一連接器的連接端之間的電性連接效率。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連接器端子至少具有下列優(yōu)點及有益效果由于 本實用新型的連接器端子的第一括除段具有第一括除前緣,因此可括除另一連接器的連接 端的氧化層或附著于連接端表面的異物,以提高連接器端子與另一連接器的連接端之間的 電性連接效率。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 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nèi)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 和優(yōu)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現(xiàn)有習知連接器端子的立體圖。圖2為現(xiàn)有習知連接器端子與另一連接器的連接端電性連接的示意圖。圖3a為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一種連接器端子的立體圖,圖3b為圖 3a中A的局部放大圖。圖4a為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該連接器端子的另一立體圖,圖4b為 圖4a中B的局部放大圖。圖5a為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該連接器端子的仰視圖,圖5b為圖5a 中C的局部放大圖。圖6a為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具體實施例,另一連接器端子的立體圖,圖6b為圖 6a中D的局部放大圖。圖7a為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具體實施例,該連接器端子的另一立體圖,圖7b為 圖7a中E的局部放大圖。[0027]圖8為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具體實施例,該連接器端子的側視圖。圖9a為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具體實施例,該連接器端子的仰視圖,圖8b為圖8a 中F的局部放大圖。圖10為依 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具體實施例,該連接器端子的局部仰視圖。圖Ila為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具體實施例,該連接器端子與另一連接器的連接 端電性連接的立體示意圖,圖lib為圖Ila中G的局部放大圖。圖12a為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具體實施例,該連接器端子與另一連接器的連接 端電性連接的另一立體示意圖,圖12b為圖12a中H的局部放大圖。圖13為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具體實施例,該連接器端子與另一連接器的連接 端電性連接的示意圖。11:連接端IlA 接觸區(qū)100 連接器端子110 彈性部120:接觸部121 表面200 連接器端子210 彈性部220 接觸部221 表面222 第一接觸件223 第一括除段223a 第一括除前緣223w:第一括除段寬度 224:第一接觸段224w 第一接觸段寬度 225 第一加強段225a 第一后緣225w 第一加強段寬度230:導引部231 導引面300 連接器端子310 彈性部320 接觸部321 表面322 第一接觸件322a 第一括除段322b 第一接觸段322c 第一加強段322d 第一括除前緣322e 第一后緣322f 第一括除段寬度322g:第一接觸段寬度 322h:第一加強段寬度323 第二接觸件323a 第二括除段323b 第二接觸段323c 第二加強段323d 第二括除前緣 323e 第二后緣323f 第二括除段寬度 323g 第二接觸段寬度323h 第二加強段寬度330:導引部331 導引面dl 第一加強段的間距 d2 第二加強段的間距Dl 第一括除段的間距 D2 第二括除段的間距D3 接觸段的間距具體實施方式
[0062]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發(fā)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 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連接器端子其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特征 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有關本實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術內(nèi)容、特點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較 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xiàn)。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的說明,當可對本實用新型為 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得一更加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是提 供參考與說明之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請參閱圖3a 圖3b及圖4a 圖4b所示,其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一 種連接器端子200包含一彈性部210、一接觸部220以及一導引部230,該接觸部220是一 體形成于該彈性部210前端,該接觸部220具有一表面221及至少一凸設于該表面221的 第一接觸件222,該第一接觸件222具有一第一括除段223、一第一接觸段224及一第一加 強段225,該第一括除段223具有一第一括除前緣223a,該第一加強段225具有一第一后緣 225a,該第一加強段225的該第一后緣225a連接至該彈性部210,該導引部230是一體形成 于該接觸部220前端,該導引部230具有一導引面231,該第一括除段223的該第一括除前 緣223a為該導引面231的端緣,請參閱圖3a 圖3b、圖4a 圖4b及圖5a 圖5b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括除段223的底部具有一第一括除段寬度223w,該第一接觸段224的 底部具有一第一接觸段寬度224w,該第一加強段225的底部具有一第一加強段寬度225w, 該第一括除段寬度223w不大于該第一接觸段寬度224w,且該第一加強段寬度225w不大于 該第一接觸段寬度224w。由于該連接器端子200的該第一括除段223具有該第一括除前 緣223a,因此可括除另一連接器的連接端的氧化層或附著于連接端表面的異物,以提高該 連接器端子200與另一連接器的連接端之間的電性連接效率。另,請參閱圖6a 圖6b、圖7a 圖7b及圖8所示,其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較佳 實施例,一種連接器端子300包含一彈性部310、一接觸部320以及一導引部330,該接觸部 320是一體形成于該彈性部310前端,該接觸部320具有一表面321、至少一凸設于該表面 321的第一接觸件322及至少一凸設于該表面321的第二接觸件323,該第一接觸件322具 有一第一括除段322a、一第一接觸段322b及一第一加強段322c,該第一括除段322a具有 一第一括除前緣322d,該第一加強段322c具有一第一后緣322e,該第二接觸件323具有一 第二括除段323a、一第二接觸段323b及一第二加強段323c,該第二括除段323a具有一第 二括除前緣323d,該第二加強段323c具有一第二后緣323e,該第一加強段322c的該第一 后緣322e及該第二加強段323c的該第二后緣323e是連接至該彈性部310,該導引部330 是一體形成于該接觸部320前端,該導引部330具有一導引面331,該第一括除段322a的該 第一括除前緣322d及該第二括除段323a的該第二括除前緣323d為該導引面331的端緣。請參閱圖9a 圖9b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括除段322a的底部具有一第一 括除段寬度322f,該第一接觸段322b的底部具有一第一接觸段寬度322g,該第一加強段 322c的底部具有一第一加強段寬度322h,該第一括除段寬度322f不大于該第一接觸段寬 度322g,且該第一加強段寬度322h不大于該第一接觸段寬度322g。該第二括除段323a的 底部具有一第二括除段寬度323f,該第二接觸段323b的底部具有一第二接觸段寬度323g, 該第二加強段323c的底部具有一第二加強段寬度323h,該第二括除段寬度323f不大于該 第二接觸段寬度323g,且該第二加強段寬度323h不大于該第二接觸段寬度323g。[0067]此外,請再參閱圖9a 圖9b所示,其中該第一括除段322a的該第一括除前緣 322d的底端與該第二括除段323a的該第二括除前緣323d的底端間具有一第一括除段的 間距Dl,該第一括除段322a靠近該第一接觸段322b的底端與該第二括除段323a靠近該 第二接觸段323b的底端間具有一第二括除段的間距D2,該第二括除段的間距D2不大于該 第一括除段的間距D1,請參閱圖10,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括除段的間距D2小于該第一括 除段的間距Dl,請再參閱圖9a 圖%,該第一加強段322c的該第一后緣322e的底端與該 第二加強段323c的該第二后緣323e的底端間具有一第一加強段的間距dl,該第一加強段 322c靠近該第一接觸段322b的底端與該第二加強段323c靠近該第二接觸段323b的底端 間具有一第二加強段的間距d2,該第二加強段的間距d2不大于該第一加強段的間距dl,請 再參閱圖10,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加強段的間距d2小于該第一加強段的間距dl,請再參 閱圖9,該第一接觸段322b的底端與該第二接觸段323b的底端間具有一接觸段的間距D3, 該接觸段的間距D3不大于該第二括除段的間距D2,且該接觸段的間距D3不大于該第二加 強段的間距d2。請再參閱圖10,在本實施例中,該接觸段的間距D3小于該第二括除段的間 距D2,且該接觸段的間距D3小于該第二加強段的間距d2。接著,請參閱圖Ila 圖lib及圖12a 圖12b所示,當該連接器端子300與另一 連接器(圖未繪出)的連接端11接觸以進行電性連接時,該第一括除段322a的該第一括除 前緣322d及該第二括除段323a的該第二括除前緣323d是先與另一連接器的連接端11接 觸,因此該第一括除前緣322d及該第二括除前緣323d可括除另一連接器的連接端11的氧 化層或附著于連接端表面的異物,以顯露出該連接端11的接觸區(qū)11A,使該連接器端子300 的該第一接觸段322b及該第二接觸段323b順利與該連接端11的接觸區(qū)IlA電性連接,較 佳地,請參閱圖13,當另一連接器的連接端11上的氧化層或異物被該連接器端子300的該 第一括除前緣322d及該第二括除前緣323d括除以顯露出該連接端11的接觸區(qū)IlA后,該 連接器端子300可順利與另一連接器的連接端11電性連接,進而提高該連接器端子300與 另一連接器的連接端11之間的電性連接效率。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 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nèi),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nèi)容 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nèi) 容,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zhì)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 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一種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彈性部;以及一接觸部,其是一體形成于該彈性部前端,該接觸部具有一表面及至少一凸設于該表面的第一接觸件,該第一接觸件具有一第一括除段及一第一接觸段,該第一括除段具有一第一括除前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其另包含有一導引部,該導引部是 一體形成于該接觸部前端。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導引部具有一導引面, 該第一括除段的該第一括除前緣為該導引面的端緣。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括除段的底部具有 一第一括除段寬度,該第一接觸段的底部具有一第一接觸段寬度,該第一括除段寬度不大 于該第一接觸段寬度。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接觸件具有一第一 加強段,該第一加強段的底部具有一第一加強段寬度,該第一接觸段的底部具有一第一接 觸段寬度,該第一加強段寬度不大于該第一接觸段寬度。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接觸部另具有至少一凸 設于該表面的第二接觸件,該第二接觸件具有一第二括除段及一第二接觸段,該第二括除 段具有一第二括除前緣。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括除段的該第一括 除前緣的底端與該第二括除段的該第二括除前緣的底端間具有一第一括除段的間距,該第 一括除段靠近該第一接觸段的底端與該第二括除段靠近該第二接觸段的底端間具有一第 二括除段的間距,該第二括除段的間距不大于該第一括除段的間距。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接觸件具有一第一 加強段,該第一加強段具有一第一后緣,該第二接觸件具有一第二加強段,該第二加強段具 有一第二后緣,該第一加強段的該第一后緣的底端與該第二加強段的該第二后緣的底端間 具有一第一加強段的間距,該第一加強段靠近該第一接觸段的底端與該第二加強段靠近該 第二接觸段的底端間具有一第二加強段的間距,該第二加強段的間距不大于該第一加強段 的間距。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接觸段的底端與該第二 接觸段的底端間具有一接觸段的間距,該接觸段的間距不大于該第二括除段的間距。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接觸段的底端與該第 二接觸段的底端間具有一接觸段的間距,該接觸段的間距不大于該第二加強段的間距。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連接器端子,其包含一彈性部、一接觸部以及一導引部,該接觸部是一體形成于該彈性部前端,該接觸部具有一表面及至少一凸設于該表面的第一接觸件,該第一接觸件具有一第一括除段及一第一接觸段,該第一括除段具有一第一括除前緣,該導引部是一體形成于該接觸部前端。
文檔編號H01R13/02GK201629431SQ20092017899
公開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0月16日
發(fā)明者林雅萍 申請人:林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