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電連接器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小型化的電連接器。背景技術(shù):
參閱日本專利第3066799號,其揭示了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設(shè)置于絕緣本 體的若干導電端子,所述導電端子包括接觸部、焊接部及連接接觸部和焊接部的固持部,該 接觸部設(shè)有兩個相對的接觸面,導電端子從絕緣本體的對接面直接插入絕緣本體中,各導電 端子的接觸部暴露在絕緣本體外面,彼此相互不靠貼,因此,該電連接器的導電端子的接觸 部易彎折,也不利于與對接端子相接觸,導致信號傳播不穩(wěn)定。而日本專利第352913號,其 揭示了一種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的絕緣本體設(shè)有對接部,該對接部沿絕緣本體主體部的前 端面延伸形成,并且對接部設(shè)有將各導電端子隔開的隔欄,該電連接器的導電端子設(shè)有彈性 的接觸部,該接觸部與相鄰的隔欄之間留有間隙,可在隔欄之間自由彈性活動,這種電連接 器也未對導電端子的接觸部提供固定。
因此,鑒于前述電連接器的不足,有必要設(shè)計一種帶有可以固定雙面接觸導電端子的隔 欄的電連接器以滿足電連接器技術(shù)發(fā)展的需要。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提供一種帶有雙面接觸導電端子的 電連接器,解決這種電連接器整體體積小型化,導電端子穩(wěn)定固持,耐插拔性能好,同時易 于制造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 體、設(shè)置于絕緣本體的若干導電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主體部和自主體部前端面延伸形成 的對接部,所述對接部設(shè)有將各導電端子隔開的隔欄,所述導電端子包括接觸部、焊接部及 連接接觸部和焊接部的固持部,所述接觸部上設(shè)有兩個相對的接觸面,所述各隔欄分別與相 鄰導電端子的接觸部相靠貼。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在絕緣本體的對接部設(shè)
有將各導電端子隔開的隔欄,且該隔欄與相鄰導電端子的接觸部相靠貼,從而抑制了導電端 子的擺動,有利于導電端子的雙面接觸,增強了信號傳播的穩(wěn)定性,也減少了電連接器的體 積。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實施例1的立體分解圖。 圖2為圖1所示電連接器的另一角度立體分解圖。 圖3為圖1所示電連接器的絕緣本體的立體圖。 圖4為圖1所示電連接器的導電端子的立體圖。 圖5為圖1所示電連接器的立體組裝圖。 圖6為圖5所示電連接器沿A-A線的剖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實施例2的立體組裝圖。 圖8為圖7所示電連接器的導電端子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l:
如圖l、圖2、圖3及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遮蔽于絕緣本 體1外側(cè)的遮蔽殼體2及設(shè)置于絕緣本體1的若干導電端子3。
絕緣本體l其包括主體部ll及與對接連接器(圖為示)配合的對接部12。主體部ll大致 成扁平的縱長狀,主體部ll包括了與對接連接器相接觸的前端面lll、與遮蔽殼體2相配合的 上表面114和下表面115以及與前端面111和上表面114相鄰接的兩個側(cè)面116。主體部內(nèi)部包 括了第一收容空間112、第二收容空間113以及第三收容空間118。沿對接部12延伸形成了第 一收容槽117,第一收容空間112設(shè)置了第二收容槽1121,該第二收容槽1121沿第一收容槽 117延伸形成,第二收容空間113設(shè)置了第三收容槽1131,第三收容槽1131沿第二收容槽 1121延伸形成。主體部11的上表面114是設(shè)有開口的,其暴露了第二收容槽1121和第三收容 槽1131的頂面。主體部11的上表面114上設(shè)有兩個與第一遮蔽殼體21相固定的第一固定塊 1141,下表面115的兩側(cè)設(shè)有與第二遮蔽殼體22相固定的第二固定塊1151,在第二固定塊 1151的中間設(shè)有與第二遮蔽殼體22相固定的主要固定塊1152。主體部11的兩個側(cè)面116上設(shè) 有支撐遮蔽殼體2的支撐座1161,另外,還設(shè)有收容第一遮蔽殼體21和第二遮蔽殼體22的卡 扣部的卡扣槽1162。主體部11兩個側(cè)面116與支撐座1161圍成支撐遮蔽殼體2的支撐槽1163。 對接部12自主體部l 1的前端面l 1 l延伸形成,對接部12由與導電端子3交替排列的板狀隔欄 121和位于對接部12兩側(cè)的矩形支撐柱123組成,這樣防止了導電端子3之間導電。各隔欄121 與相鄰的導電端子3接觸部31的抵靠面312相靠貼,這樣固定了導電端子3,有利于導電端子3 與對接端子(圖未示)相接觸。且該隔欄121的形狀與導電端子3的接觸部31的形狀相一致, 減少了電連接器100的體積。相鄰兩個隔欄121之間形成了用于收容導電端子3接觸部31的第 四收容槽122。遮蔽殼體2包括第一遮蔽殼體21、第二遮蔽殼體22。第一遮蔽殼體21的上表面設(shè)有兩個 向外突起的第一彈片211,在兩個彈片211的下方且靠近上表面的底邊設(shè)有向內(nèi)突起的彈片組 212,該彈片組212有壓制電纜線的作用,并且彈片組212與電纜的接地線相接觸,能夠提高 接地效果。在彈片組212的兩側(cè)設(shè)有與第一固定塊1141相配合的缺口213。第一遮蔽殼體21的 兩側(cè)設(shè)有第一支撐部214,第一支撐部214上設(shè)有起固定作用的第一卡扣部215。第二遮蔽殼 體22的上表面也設(shè)有兩個向外突起的第二彈片221,在第二遮蔽殼體22上表面的兩側(cè)并且靠 近其底邊設(shè)有與絕緣本體1下表面115上的第二固定塊1151相配合的第二固定孔222,在第二 固定孔222的中間設(shè)有與主要固定塊1152相配合的主要固定孔223。第二遮蔽殼體22的兩側(cè)設(shè) 有第二支撐部224,第二支撐部224上設(shè)有起固定作用的第二卡扣部225。
導電端子3包括接觸部31、焊接部32以及連接接觸部31和焊接部32的固持部33。接觸部 31設(shè)為板狀,接觸部31包括相對的兩個接觸面311和相對的兩個抵靠面312,該接觸面311的 面積比抵靠面312的面積小。雙面接觸的導電端子3有利于信號傳播的穩(wěn)定性。導電端子3的 焊接部32沿固持部33—側(cè)延伸形成,其焊接部32寬度小于固持部33寬度的二分之一。固持部 33的兩側(cè)設(shè)有起干涉固定作用的干涉部331。導電端子3的接觸部31、焊接部32及固持部33位 于同一平面上,這樣結(jié)構(gòu)簡單,便于安裝。
如圖5和圖6所示并結(jié)合圖1至圖4,裝配時,首先,導電端子3從絕緣本體1的對接部12— 端裝配到主體部ll中,其接觸部31裝配于絕緣本體1對接部12的第四收容槽122,且接觸部 31的抵靠面312與絕緣本體1對接部12的隔欄121相靠貼。焊接部32裝配于主體部11的第二收 容槽1121,固持部33裝配于主體部11的第一收容槽117。其次,電纜(圖未示)裝配于主體 部11的第三收容槽1131和第三收容空間118,設(shè)置第三收容空間118防止電纜脫落,可以更好 的焊接在主體部ll中。最后,第一遮蔽殼體21裝配在絕緣本體1的上表面114上,第一遮蔽殼 體21上的缺口213與絕緣本體1上表面114上的第一固定塊1141相配合,第一支撐部214插入絕 緣本體1兩側(cè)的支撐槽1163內(nèi),第一卡扣部215插入絕緣本體1兩側(cè)的卡扣槽1162內(nèi)。第二遮 蔽殼體22裝配在絕緣本體1的下表面115上,第二遮蔽殼體22的第二固定孔222與絕緣本體1下 表面115的第二固定塊1151相配合,第二遮蔽殼體22的主要固定孔223與絕緣本體1下表面115 的主要固定塊1152相配合,第二支撐部224插入支撐槽1163內(nèi),第二卡扣部225插入卡扣槽 1162槽內(nèi)。
實施例2:
如圖7和圖8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l的不同之處僅在于導電端子3'接觸部31'的 兩個接觸面311'上可進一步設(shè)置兩個相對的凸部313',這有利于導電端子3'更好地與對
6接端子相接觸,有利于信號傳播的穩(wěn)定。本實施例的電連接器100'的導電端子3'包括接觸 部31'、焊接部32'及連接接觸部31'和焊接部32'的固持部33',該固持部33'的兩側(cè)設(shè) 有相對的干涉部331'。
權(quán)利要求權(quán)利要求1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設(shè)置于絕緣本體的若干導電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主體部和自主體部前端面延伸形成的對接部,所述對接部設(shè)有將各導電端子隔開的隔欄,所述導電端子包括接觸部、焊接部及連接接觸部和焊接部的固持部,所述接觸部上設(shè)有兩個相對的接觸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隔欄分別與相鄰導電端子的接觸部相靠貼。
2.如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的接觸 部、焊接部及固持部位于同一平面。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接觸部 為板狀,其包括相對的兩個接觸面和相對的兩個抵靠面,該接觸面的面積比抵靠面的面積小 ,并且所述抵靠面與隔欄相靠貼。
4.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沿固持部 一側(cè)延伸形成,焊接部寬度小于固持部寬度的二分之一 。
5.如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對接部 由與導電端子交替排列的板狀隔欄和位于對接部兩側(cè)的矩形支撐柱組成,其隔欄的形狀與導 電端子接觸部的形狀相一致。
6.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接觸部 的兩個接觸面上分別設(shè)有凸部。
7.如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從絕緣 本體的對接部一端插入到主體部中。
8.如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主體部 成扁平的縱長狀,主體部包括了第一收容空間、第二收容空間及第三收容空間,該主體部內(nèi) 部沿對接部延伸形成第一收容槽,與第一收容槽相連接延伸形成位于第一收容空間的第二收 容槽,依次沿第二收容槽延伸形成位于第二收容空間的第三收容槽。
9.如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的上表面設(shè)有開口,其暴露第二收容槽和第三收容槽的頂面。
10.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也包 括了遮蔽殼體,該遮蔽殼體包括了第一遮蔽殼體和第二遮蔽殼體,第一遮蔽殼體與絕緣本體 的上表面相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設(shè)置于絕緣本體的若干導電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主體部和自主體部前端面延伸形成的對接部,所述對接部設(shè)有將各導電端子隔開的隔欄,所述導電端子包括接觸部、焊接部及連接接觸部和焊接部的固持部,所述接觸部上設(shè)有兩個相對的接觸面,所述各隔欄分別與相鄰導電端子的接觸部相靠貼,這樣有利于固定導電端子,更好地與對接端子相接觸,還減少了電連接器的體積。
文檔編號H01R13/04GK201285968SQ20082030234
公開日2009年8月5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10月7日
發(fā)明者陳德金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