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電連接器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指一種電性連接電子元件至電路板的電 連接器。背景技術:
電連接器被廣泛地應用于電子設備中(如手機),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對這 些電子設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在手機中增加照相功能,相應地,這種電性連接相機模組至電路板的電連接器的需求也逐漸增加,這種電連接器一般包括 金屬殼體及彈性端子,并藉由柔性電路板將相機模組連接至電路板,其中金屬殼體包括側(cè)壁和底壁,上述側(cè)壁和底壁形成收容相才;^莫組的收容空間,且側(cè)壁 設置若干向收容空間方向延伸的彈臂,用以固持相機模組,彈性端子至少包括 延伸入收容空間的接觸部,當相機模組組裝于金屬殼體中后,藉由金屬殼體側(cè) 壁的彈臂而固持,當相機模組穩(wěn)定地固持于金屬殼體中后,將該電連接器組裝 于手機等電子設備中。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我們身邊電氣和電子產(chǎn)品應用的越來越多,而 當手機應用于這些場合時,上述電氣及電子產(chǎn)品就會對手機產(chǎn)生了一定程度的 電,磁干擾,/人而影響手才幾正常的信號傳輸功能。相應地,手機對應用于其內(nèi)的 電連接器的防電磁干擾功能也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而上述所述的電連接器組 裝于手機中,沒有任何防電磁干擾的設置,因此,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鑒于以上問題,實有必要提供一種改進的電連接器,以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防止電》茲千擾的電連接器。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包括金屬殼體及彈性 端子,金屬殼體由側(cè)壁和底壁組成,且上述側(cè)壁和底壁形成一個收容空間,其 中底壁至少設置有一個第二彈片,該第二彈片自底壁向遠離收容空間的方向傾 斜延伸而成。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至少具有以下優(yōu)點由于該電連接器底壁設置有向遠離收容空間方向傾斜延伸的第二彈片,因此,當該電連接器 組裝于手機中后,置于手機內(nèi)部的導電部件直接壓縮金屬殼體底壁的第二彈片, 促使第二彈片發(fā)生變形,從而使得電連接器與手機內(nèi)的導電部件接地,從而達 到防電磁干擾的作用。
圖l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圖2是圖1所示電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 圖3是圖1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角度的立體組合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另一個立體分解圖,其中,定位治具一并示出。 圖5是圖4所示電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其中,定位治具一并示出。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具體實施方式
。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l,通過柔性電路板(未圖示)而電性連接相機模組(未圖示)至電路板(未圖示),包括金屬殼體10及彈性端子30。金屬殼體IO,由板狀金屬板經(jīng)沖壓折彎而一體成型,包括底壁101及側(cè)壁(未 標示),上述底壁101和側(cè)壁相交的位置設有缺口123,以方便將板狀金屬板折彎 成矩形,且側(cè)壁由前壁103、后壁105,左壁109和右壁107組成。底壁IOI、前壁 103、后壁105、左壁109和右壁107共同形成收容空間100用以收容相機;漠組,且 前壁103和后壁105結(jié)構(gòu)完全相同,左壁109中間位置開設有一個窗口1090,以供 柔性電路纟反貫穿,右壁107的頂部中間位置向下凹陷成一個凹口1070,以方<更相 機模組取放。其中,上述凹口 1070所在位置與窗口 1090所在位置相對,所不同 的是,凹口1070是自右壁107頂部邊緣稍微向下凹陷而成,而窗口1090則是貫穿 左壁109的頂部至底部。此外,前壁103、后壁105、左壁109和右壁107的每一壁 上設置有兩個向收容空間100方向延伸的彈臂110,而前壁103和后壁105中的每 一個壁上于兩個彈臂110之間還設有一個向遠離收容空間100方向傾斜延伸的第 一彈片113,底壁101設有向遠離收容空間100方向傾斜延伸的第二彈片115,其 中上述前壁103和后壁105上的彈臂110呈對稱設置,左壁109和右壁107上的彈臂 IIO亦呈對稱設置,這樣,當相機模組組裝于金屬殼體10中后,可以穩(wěn)定且平衡 的固持相機模組,不會因為相機模組受力不均,而在使用過程中發(fā)生翻轉(zhuǎn),另外,前壁103和后壁105上的第一彈片113亦呈相對設置,而于每一個側(cè)壁頂部邊 緣設有引導相機模組組裝的傾斜面121 。在這里值得說明的是,于本實施方式中,金屬殼體10底壁101的第二彈片115 設置有兩個,且均勻分布,然而,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第二彈片115僅設置一 個,或者設置兩個以上,均是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也就是說底壁101至少 設置一個第二彈片115即可。彈性端子30,置于金屬殼體10底壁101,由金屬材料制成,整體呈魚骨狀, 包括與金屬殼體10底壁101抵接且呈長方形的主體部301及自主體部301縱長的 相對兩邊分別向遠離主體部301的方向彎曲延伸的接觸部303,其中主體部301上 對稱且一排設置有一對第一通孔305,于上述第一通孔305的兩端部分別設有一 個凸包307,且該凸包307與第一通孔305位于同一軸線上,接觸部303自主體部 301向相應的側(cè)壁方向延伸且稍向上翹起,當相機模組置于金屬殼體10中后,彈 性端子30由于受到相機模組的壓縮而向下發(fā)生彈性變形,為防止彈性端子30的 接觸部303抵接金屬殼體10底壁101,從而影響接觸部303的彈性性能,在金屬殼 體10底壁101于彈性端子30接觸部303正下方設置有若干通槽119,以增加彈性端 子30接觸部303的活動空間,避免其與金屬殼體10底壁101接觸,影響其彈性性 能,另外,金屬殼體10底壁101于彈性端子30第一通孔305對應位置還有第二通 孔117,且第二通孔117位于第一通孔305的正下方。下面結(jié)合圖4和圖5所示介紹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的組裝工序首先提供金 屬殼體10及一個柱狀的定位治具50,并將金屬殼體10通過其上的第二通孔117置 于定位治具50上,接著將彈性端子30藉由其上的第一通孔305置于定位治具50 上,且置于金屬殼體10的收容空間100內(nèi),此時,彈性端子30的接觸部303位于 金屬殼體10通槽119正上方,且一一對應,待彈性端子30和金屬殼體10都置于定 位治具50上后,用鐳射點焊將彈性端子30和金屬殼體10焊在一起,再接著,將 焊在一起的金屬殼體10和彈性端子30從定位治具50上取出,再將柔性電路板和 相機模組置于金屬殼體10中,柔性電路板自金屬殼體10左壁109的窗口1090而穿 出,相機模組在金屬殼體10側(cè)壁頂部傾斜面121的引導下而置于其中,并藉由其 側(cè)壁的彈臂110而固持,最后,將該電連接器l及相機模組一起置于手機中,其 中手機上設有導電部件(未圖示),當該電連接器l置于手機中后,其導電部件 作用于金屬殼體10底壁101的第二彈片115,從而將電連接器l與導電部件接地。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金屬殼體10底壁101設置有第二彈片115,故,當其 組裝于手機中后,可藉由該第二彈片115而接地,從而防止了外界電氣及電子產(chǎn) 品對其產(chǎn)生的電磁干擾,提高了電連接器l及使用其的手機的性能。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實施方式,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本實用新型說明書而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采取 的任何等效的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權利要求1.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金屬殼體及彈性端子,金屬殼體由側(cè)壁和底壁組成,側(cè)壁和底壁形成一個收容空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殼體底壁至少設有一個第二彈片,且該第二彈片自底壁向遠離收容空間的方向傾斜延伸。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金屬殼體側(cè)壁至少設有一個向 遠離收容空間方向傾斜延伸的第 一彈片。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殼體側(cè)壁至少設有一 個向收容空間方向延伸的彈臂。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殼體的一個側(cè)壁上設 有窗口,且該窗口貫穿至底壁。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殼體的一個側(cè)壁頂部 設有向下凹陷的凹口 ,且上述凹口所在側(cè)壁與窗口所在側(cè)壁相對i殳置。
6.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殼體側(cè)壁與底壁相交 的位置設有缺口。
7.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殼體與彈性端子于相 應位置分別設有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且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的正下方。
8.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端子呈魚骨狀,包括 抵接于金屬殼體底壁的主體部及自主體部相對的兩邊分別向遠離主體部且向金 屬殼體相應側(cè)壁方向延伸的接觸部。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端子主體部上至少設 有一個凸包。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殼體底壁于彈性端子 接觸部對應位置設有若干通槽,且該通槽位于彈性端子接觸部的正下方并——對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連接器,包括金屬殼體及收容于金屬殼體中的彈性端子,金屬殼體由側(cè)壁和底壁組成,上述底壁和側(cè)壁形成一個收容空間,且底壁至少設有一個第二彈片,該第二彈片自底壁向遠離收容空間的方向傾斜延伸而成,如此,當該電連接器置于電路板上時,可藉由底壁上的第二彈片而接地,從而防止電磁干擾。
文檔編號H01R13/652GK201112953SQ20072004076
公開日2008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7月17日
發(fā)明者馬文強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